朝鮮半島山重水複風雲際會,東北亞安全格局半年實現大轉圜

2020-12-05 華夏時報

馬曉霖

2018年上半年,僵持、緊繃數年的朝鮮半島核危機快速出現重大突變,此前一直密布在東北亞天空的戰爭陰雲迅速消散,和平的哨音比韓戰結束半個世紀後的任何時候都更清晰地達及人們的耳鼓。以朝鮮和美國實現歷史性峰會為契機,整個東北亞多邊關係和安全格局出現裡程碑式的轉圜,不僅半島無核化進程得到各方確認,韓戰由停戰向永久和平機制轉進也被提上議事日程,徹底消除冷戰遺蹟,實現東北亞和平與長治久安的前景十分令人樂觀。

懸崖勒馬:朝鮮示和棄核打破東北亞對峙堅冰

2018年元旦伊始,朝鮮主動向韓國伸出多波次橄欖枝,大打朝鮮民族主義溫情牌、統一牌,回應重拾「陽光政策」併力主和平解決朝核危機的韓國文在寅政府,並提出願意參加韓國平昌冬季奧運會。朝鮮的主動示和、示好迅速獲得良好反饋,不僅韓國熱情洋溢,國際奧委會簡化程序一意促成,美國和中國也積極鼓勵。昌平冬奧會期間,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胞妹金與正率領的高級代表團引入注目,平昌成為朝鮮舉行體育外交的大舞臺,朝韓雙方快速升溫雙邊關係並重建初步互信。

3月5日,韓國派出高級特使代表團訪問平壤並受到金正恩熱情接見和盛情款待。特使團回到首爾後即宣布,朝鮮將在國家安全獲得保障後遵循無核化進程,並在4月於韓方一側舉行第三次南北峰會。4天後,美國總統川普在接見韓國特使並收到金正恩正式邀請後,宣布將在5月前舉行首次美朝峰會。一個月內,朝鮮迅速開啟兩道頂層對話大門,在世界颳起「金正恩旋風」。

4月27日,朝韓第三次峰會如期在板門店舉行,金正恩不僅開創朝鮮最高領導人首次進入韓國領土的歷史記錄,還將文在寅邀進三八線朝鮮一側做短暫停留,盡顯靈活與幽默。朝韓第三次峰會發表《板門店宣言》,一致強調和平意願及建立和深化戰略互信、共同推動半島無核化進程以及實現韓戰戰和轉換機制的決心,朝鮮還宣布立即停止核試驗和彈道飛彈試驗,並理解美韓安排常規軍演。

然而,在朝鮮於5月24日炸毀部分核設施表明積極推進無核化進程時,美國的強硬表態幾乎導致原定6月12日在新加坡舉行的美朝峰會流產。所幸的是,朝鮮採取相對冷靜克制的態度,兩天後文在寅在訪美歸來後前往板門店朝鮮與金正恩舉行閃電式會晤,轉達華盛頓的安全承諾,中國也及時加以鼓勵和推動,最終引人注目的首次美朝峰會如期舉行。朝美新加坡峰會達成一系列框架協議,約定兩國代表團後續跟進談判落實。至此,朝核危機在短短半年內以令人眼花繚亂的態勢大步快走地完成連續突破,不斷刷新歷史。

朝核危機由對峙再次走向緩和、和解與對話,首先是外部壓力水到渠成的結果。由於朝鮮執意違反聯合國決議進行核武器與彈道飛彈試驗,國際社會的全面制裁日益嚴厲,尤其是去年第四季度中朝貿易出現斷崖式萎縮,導致朝鮮經濟瀕臨崩潰;另外,美國也在認真備戰,不惜動武以解除朝鮮核擴散和核反制威脅,朝鮮深陷極度孤立且面臨戰爭可能造成滅頂之災的危險前景。其次,也是朝鮮掌握殺手鐧,獲得談判籌碼並摸清美國底線而見好就收的理性選擇。朝鮮顯然已擁有初級核武器,並具備威脅美國本土的洲際投放能力,增加了美國動武的成本和風險,同時,川普承諾不會變更朝鮮政治制度和權力結構,甚至為此願意與金正恩直接面談,基本打消了朝鮮棄核後無法自保的戰略顧慮。

東北亞:地緣關係與安全格局再次調整

朝核危機堪稱牽一髮而動全身,半年來的各方博弈已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經過兩次正式峰會,朝鮮已分別與韓國、美國確立棄核換取安全保障、雙邊關係正常化、建立韓戰轉和永久機制並致力共同發展與繁榮的重大共識,而且無論朝韓、朝美都在穩步向既定目標推進。雖然半島無核化尚未商定明確時間表,但在底線清晰和目標明確的前提下,各方都表現出相當程度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以及避免事態逆轉的耐心。半島局勢已總體由「陰間小雨」向「多雲轉晴」方向發展。

受此變化影響,蒙受「薩德」系統風波嚴重衝擊的中韓關係,在文在寅執政後雙方淡化處理的基礎上,進一步被降溫處理。雙方擱置爭議維持現狀,以維護中韓建交25年的豐碩成果的大局為重,也珍惜來之不易的朝韓、朝美關係緩和局面,抓住實現半島無核化目標和韓戰由戰轉和的歷史機遇,以求根本解決困擾中韓戰略安全困境。

特別值得一書的是,中朝關係受半島局勢氣候變化影響,出現金正恩執政7年來的巨變,基本告別讓雙方難堪甚至難過的「七年之癢」——自2011年後,中朝新任領導人彼此沒有互訪,高層互動銳減,雙方官媒彼此點名抨擊……當然,最具標誌性意義的關係下挫體現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出訪半島沒有將平壤作為目的地,反而選擇韓國首都首爾,打破當代中國與半島南北交往慣例,也階段性改寫了東北亞地緣關係與安全格局,韓戰結束後朝鮮首次在東北亞成為「外交孤島」。

然而,朝韓、朝美兩次峰會事前、事中和事後,金正恩打破外交慣例,短時間內三次訪華,中朝關係急速由冷轉熱,標誌雙方傳統盟友關係破鏡重圓。中朝最高領導人不僅強調歷史友誼的寶貴价值和加強戰略溝通與協調的重大意義,也就實現半島無核化及長久和平機制達成高度默契,再次凸顯中國對朝核危機解決以及東北亞關係格局走向的關鍵作用。

在朝鮮半島冷戰堅冰重新化凍的同時,陷入低潮8年的中日關係也隨著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相繼訪日恢復正常。中日不僅重新確立了面向未來加強戰略合作的共同意願,還籤署了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備忘錄等重要文件。中日關係復軌與穩定無疑將優化亞太地緣關係和戰略格局,緩解中國承受的多方壓力,而正在推進的半島無核化進程以及朝日關係走向正常化,也將為中日合作提供更廣闊平臺。

半年來朝鮮半島風雲大變,波瀾起伏,但總體佳音不斷,喜事連連,為實現半島無核化,為避免東北亞遠離戰火,為韓戰由戰轉和,也為包括中國東北在內的區域一體化發展與繁榮帶來頗多希望。當然,東北亞歷史積怨太深太多,朝美、朝韓乃至朝中戰略互信依然脆弱,尤其是朝美彼此要價落差明顯,加之各種內外因素幹擾,都使得半島無核化進程依然充滿不測與風險,也自然容易波及東北亞關係與力量格局的變化。人們在抱著美好願望的同時,也必須做好事態倒退甚至完全逆轉的心理準備,這是半島戰後幾十年風風雨雨留下的深刻教訓。(作者為著名國際問題學者、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聯社總裁)(主編商灝 編輯嚴葭淇)

相關焦點

  • 21世紀初東北亞安全格局觀察(2)
    冷戰時期,東北亞就曾受美蘇兩極國際格局的巨大影響,區域內有關國家分別向兩大「陣營」靠攏,加之特殊的美中蘇三角關係形成,地區安全秩序處於兩極安全困境中。進入後冷戰時期,國際體系呈現出美國一超獨霸的單極格局並有朝多極化推進的趨勢,東北亞地區則表現為美國主導、大國林立的力量對比態勢。
  • 朝鮮第五次核爆加深東北亞地區核安全困境
    在中國的斡旋下,六方達成了共識,聯合發表了《共同聲明》,這又是一次可以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的重大契機。但美朝雙方互不信任,美國一再強化對朝鮮的制裁和軍事威脅,朝鮮則「針鋒相對」,最終於2006年10月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這標誌著朝鮮已經跨過「核門檻」,向「擁核國家」走出了關鍵一步。此後,朝鮮每隔三、四年就會進行一次核試驗,直到今年連續進行了兩次核試驗。
  • 中韓專家熱議東北亞安全合作:中韓關係是穩定軸心
    【環球網綜合報導】中國《環球時報》和韓國《朝鮮日報》近日在首爾共同舉辦圓桌論壇,來自中韓的專家針對東北亞地區的安全局勢及中韓合作進行了熱烈討論。東北亞一直以來被看作是全球安全形勢中最複雜也是最脆弱的一個區域,朝鮮半島的分裂以及美國在亞洲的同盟體系是該地區安全困境的原因。作為東北亞的利益攸關者,中國和韓國應當如何合作?
  • 韓日安全變奏,東北亞局勢堪憂 - 南風窗網
    韓日安全變奏,東北亞局勢堪憂 朝鮮半島南北向長約1100公裡,計劃於明年底部署在韓國的薩德系統,選擇的是探測距離600公裡的終端模式。但薩德入韓,不可避免會損害中韓戰略互信。
  • 巴殿君:擺脫東北亞安全困境首要解決中美關係
    巴殿君:擺脫東北亞安全困境首要解決中美關係  2014年10月11日,由延邊大學主辦、亞洲研究院承辦的「圖們江論壇」,在延邊大學科技圖書館學術報告廳拉開帷幕,來自國內各高校、研究機構及韓國、日本、朝鮮、俄羅斯、蒙古、德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近
  • 李凱:全面釋放東北地區向東北亞的開放潛能
    東北亞就是中國經濟新的國際循環的重點區域。  其中,第二層含義指的是產業安全問題,安全問題就是放到一個安全的國際環境下。東北亞是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所以這個是雙循環應該有的意思,它們有共同的目的,雙循環在適當的區域來擴大國際合作,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打造東北對外開放的新前沿,這個新前沿重點肯定是在東北亞。東北亞經濟合作的局勢演變,給東北對外開放帶來哪些機遇?
  • 朝鮮飛彈攪局中日韓三國外長會 東北亞安全困境難掩
    最近一系列事件讓東亞深陷安全外交困境,而負面的衝擊仍接踵而至。朝鮮24日發射潛射飛彈,引發韓日強烈反彈,直接衝擊了輿論對中日韓外長會的關注。美韓軍演被認為是朝鮮發射飛彈的誘因之一,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則讓中韓關係急轉直下。西班牙「歐亞評論」網稱,外交相當困難,是對中日韓的一個巨大挑戰,但三國是維持該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利益攸關方,需要提高外交技巧來尋找解決之道,阻止事態滑向更大的災難。
  • 甲午戰爭前後朝鮮半島是各國利益交匯點
    近日,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教授舒健大校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國家利益最終決定各國戰略走向,朝鮮半島是當時各國利益的交匯點。 在談到中日甲午戰爭前後是否國家利益最終決定各國戰略走向時,舒健表示,當時的清政府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完全依靠國際法和同盟關係,事實上當時各國都視自身的國家利益為根本。甲午戰爭中,美國支持日本的原因是由於它和日本的利益一致,都要向太平洋西岸擴張。
  • 朝擬核試驗半島局勢升溫 中國呼籲重啟六方會談
    聯合國安理會1月23日一致通過關於朝鮮去年12月發射衛星問題的第2087號決議,要求朝鮮遵守安理會有關決議規定,不得再使用彈道飛彈技術進行發射。24日,朝鮮以國防委員會的名義發表聲明,譴責聯合國安理會涉朝決議,稱將進行更高水平的核試驗,為保護國家自主權展開「全面對決戰」。一時間,局勢緊張的陰雲再次籠罩東北亞。
  • 沈逸:選擇性幹預無助維持朝鮮半島的安全與穩定
    自朝鮮與韓國相互炮擊以來,國際社會作出了相應的反應。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中國之外,其他各方作出的反應基本上是選擇性的,其共同特點是不提及此次炮擊事件發生之前,韓國正在進行軍事演習,並不顧朝鮮方面反對進行實彈炮擊的事實,而是直接援引韓國的新聞報導,以「朝鮮突然炮擊韓國」為起點,譴責朝鮮的行為,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案。
  • 東北亞面臨共同困境走出恩怨尚不樂觀
    韓方代表不願反思災難發生的根本原因,卻偏執地從自己所獲得的「足夠證據」對朝鮮採取「法律式」的判決;不願分析任由危機升級可能造成地區災難性後果,卻片面埋怨安理會聲明沒有完全符合其本意;不願提及中國維護地區安全的良苦用心,卻痴迷於美國武力對朝鮮的威懾作用。
  • 專家:朝鮮強行重啟鈽生產或源於「薩德」部署
    【環球網綜合報導】「從朝鮮的國家結構看,原子能研究院進行這樣的表態應該代表朝鮮高層的意志。」遼寧社科院朝鮮半島問題專家呂超1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樣的表態無疑對外表明,朝鮮不會在發展核武的道路上回頭,只會越走越遠。
  • 朝鮮半島與古代漢字文化的傳播:讀戴衛紅《韓國木簡研究》
    事實上,與此相呼應,這個問題的另一面就是東亞史研究還十分缺乏對朝鮮半島歷史的精深研究,「從中國到日本,其間不能跨過朝鮮半島,否則就不完整」(韓昇《東亞世界形成史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356頁),換言之,東亞古代史研究雖然成績斐然,但也存在不小的問題:一方面分別構築了中國和日本兩個中心或曰主體視角,另一方面對於地理和交通上居於中間的朝鮮半島的研究著力不足。
  • 韓日推《軍事情報協定》將加劇東北亞安全困境
    而協定籤訂前,韓日之間並沒有直接的軍事情報交流,僅是通過美國這個中間渠道,美日韓三國共享與朝鮮核相關的軍事情報。 對於韓日間籤訂軍事情報協定,韓國國內一直持有爭議和疑慮。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尚未對過去的侵略史實進行過深刻反省和道歉、且志於建立「可進行戰爭的國家」之際,推進這項協定遭到眾多的政治人物和韓國國民的反對。
  • 朝鮮或已重啟寧邊核設施 指責美拉韓入PSI(圖)
    朝方警告說,一旦發生韓方扣留朝鮮船隻等事件,朝鮮將「立即予以軍事回應」。  朝方將不再遵守停戰協定  指責美國將韓國「拉攏」進「防擴散安全倡議」  朝鮮軍方當天通過朝鮮中央通訊社發表聲明,稱韓國宣布全面加入「防擴散安全倡議」後,朝方將不再遵守韓戰停戰協定,朝鮮半島「將重回戰爭狀態」。
  • 中國希望朝鮮半島南北高峰會取得積極進展
    中國希望朝鮮半島南北高峰會取得積極進展   外交部發言人朱邦造今天在此間表示,朝鮮半島南北雙方的峰會已經開始中國希望此次 會晤能夠取得積極進展,為南北關係的進一步改善,也為維護半島的和平與穩定做出貢獻。   在今天的外交部新聞發布會上,朱邦造說,南北峰會是朝鮮半島分裂五十多年來,雙方最高領導人首次舉行的會晤,是半島發展形勢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好事。中方對此事表示歡迎和支持。   在回答有關問題時,朱邦造指出,中國認為朝鮮半島統一的主要當事方是朝鮮南北雙方。
  • 「薩德」不能保證韓國安全,只會加劇其安全困境
    美韓以安全為由強力推動「薩德」入韓部署,實際上卻會為朝鮮半島乃至東北亞地區帶來新的安全困境。韓國政府應當明白,部署「薩德」只可能讓南北方關係緩和與朝鮮半島和平統一的願景化為烏有,打開的或將是「永久分裂之門」和「麻煩之門」。在可預見的未來,能保護韓國的並不是「薩德」和美軍,而是東北亞地區的睦鄰友好和與鄰為善的外交政策。
  • 東北亞安全三大困境:警惕國內政治過度影響外交
    發言人:韓國延世大學政治外交系教授文正仁  我認為有三個原因使得我們現在面臨東北亞安全問題
  • 世界和平論壇|中美韓專家激辯薩德背後的東北亞「安全困境」
    「中美韓意志的較量」自去年7月美韓共同宣布將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以來,東北亞本就脆弱的安全結構更深陷「安全困境」的怪圈。在此次論壇上,中美韓專家也就「薩德」問題展開激辯。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前副助理國務卿、普林斯頓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項目主任柯慶生(Thomas J.
  • 北韓平壤一基督教會敬拜 集中於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統一
    為朝鮮半島和平與統一的禱告會(圖:NCCK) 為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統一的禱告聚會NCCK總幹事金永朱(音譯Kim Young Ju)說,「我們應該基於事實去考慮,只有實現了南韓北韓的和平與統一,真正的解放才算完成。」在聚會上,首爾世宗大學的李恩善(音譯Lee Un Son)博士和KCF的金惠姝牧師(音譯Kim Hye Suk )一起宣讀了為朝鮮半島和平與統一的聯合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