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霖
2018年上半年,僵持、緊繃數年的朝鮮半島核危機快速出現重大突變,此前一直密布在東北亞天空的戰爭陰雲迅速消散,和平的哨音比韓戰結束半個世紀後的任何時候都更清晰地達及人們的耳鼓。以朝鮮和美國實現歷史性峰會為契機,整個東北亞多邊關係和安全格局出現裡程碑式的轉圜,不僅半島無核化進程得到各方確認,韓戰由停戰向永久和平機制轉進也被提上議事日程,徹底消除冷戰遺蹟,實現東北亞和平與長治久安的前景十分令人樂觀。
懸崖勒馬:朝鮮示和棄核打破東北亞對峙堅冰
2018年元旦伊始,朝鮮主動向韓國伸出多波次橄欖枝,大打朝鮮民族主義溫情牌、統一牌,回應重拾「陽光政策」併力主和平解決朝核危機的韓國文在寅政府,並提出願意參加韓國平昌冬季奧運會。朝鮮的主動示和、示好迅速獲得良好反饋,不僅韓國熱情洋溢,國際奧委會簡化程序一意促成,美國和中國也積極鼓勵。昌平冬奧會期間,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胞妹金與正率領的高級代表團引入注目,平昌成為朝鮮舉行體育外交的大舞臺,朝韓雙方快速升溫雙邊關係並重建初步互信。
3月5日,韓國派出高級特使代表團訪問平壤並受到金正恩熱情接見和盛情款待。特使團回到首爾後即宣布,朝鮮將在國家安全獲得保障後遵循無核化進程,並在4月於韓方一側舉行第三次南北峰會。4天後,美國總統川普在接見韓國特使並收到金正恩正式邀請後,宣布將在5月前舉行首次美朝峰會。一個月內,朝鮮迅速開啟兩道頂層對話大門,在世界颳起「金正恩旋風」。
4月27日,朝韓第三次峰會如期在板門店舉行,金正恩不僅開創朝鮮最高領導人首次進入韓國領土的歷史記錄,還將文在寅邀進三八線朝鮮一側做短暫停留,盡顯靈活與幽默。朝韓第三次峰會發表《板門店宣言》,一致強調和平意願及建立和深化戰略互信、共同推動半島無核化進程以及實現韓戰戰和轉換機制的決心,朝鮮還宣布立即停止核試驗和彈道飛彈試驗,並理解美韓安排常規軍演。
然而,在朝鮮於5月24日炸毀部分核設施表明積極推進無核化進程時,美國的強硬表態幾乎導致原定6月12日在新加坡舉行的美朝峰會流產。所幸的是,朝鮮採取相對冷靜克制的態度,兩天後文在寅在訪美歸來後前往板門店朝鮮與金正恩舉行閃電式會晤,轉達華盛頓的安全承諾,中國也及時加以鼓勵和推動,最終引人注目的首次美朝峰會如期舉行。朝美新加坡峰會達成一系列框架協議,約定兩國代表團後續跟進談判落實。至此,朝核危機在短短半年內以令人眼花繚亂的態勢大步快走地完成連續突破,不斷刷新歷史。
朝核危機由對峙再次走向緩和、和解與對話,首先是外部壓力水到渠成的結果。由於朝鮮執意違反聯合國決議進行核武器與彈道飛彈試驗,國際社會的全面制裁日益嚴厲,尤其是去年第四季度中朝貿易出現斷崖式萎縮,導致朝鮮經濟瀕臨崩潰;另外,美國也在認真備戰,不惜動武以解除朝鮮核擴散和核反制威脅,朝鮮深陷極度孤立且面臨戰爭可能造成滅頂之災的危險前景。其次,也是朝鮮掌握殺手鐧,獲得談判籌碼並摸清美國底線而見好就收的理性選擇。朝鮮顯然已擁有初級核武器,並具備威脅美國本土的洲際投放能力,增加了美國動武的成本和風險,同時,川普承諾不會變更朝鮮政治制度和權力結構,甚至為此願意與金正恩直接面談,基本打消了朝鮮棄核後無法自保的戰略顧慮。
東北亞:地緣關係與安全格局再次調整
朝核危機堪稱牽一髮而動全身,半年來的各方博弈已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經過兩次正式峰會,朝鮮已分別與韓國、美國確立棄核換取安全保障、雙邊關係正常化、建立韓戰轉和永久機制並致力共同發展與繁榮的重大共識,而且無論朝韓、朝美都在穩步向既定目標推進。雖然半島無核化尚未商定明確時間表,但在底線清晰和目標明確的前提下,各方都表現出相當程度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以及避免事態逆轉的耐心。半島局勢已總體由「陰間小雨」向「多雲轉晴」方向發展。
受此變化影響,蒙受「薩德」系統風波嚴重衝擊的中韓關係,在文在寅執政後雙方淡化處理的基礎上,進一步被降溫處理。雙方擱置爭議維持現狀,以維護中韓建交25年的豐碩成果的大局為重,也珍惜來之不易的朝韓、朝美關係緩和局面,抓住實現半島無核化目標和韓戰由戰轉和的歷史機遇,以求根本解決困擾中韓戰略安全困境。
特別值得一書的是,中朝關係受半島局勢氣候變化影響,出現金正恩執政7年來的巨變,基本告別讓雙方難堪甚至難過的「七年之癢」——自2011年後,中朝新任領導人彼此沒有互訪,高層互動銳減,雙方官媒彼此點名抨擊……當然,最具標誌性意義的關係下挫體現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出訪半島沒有將平壤作為目的地,反而選擇韓國首都首爾,打破當代中國與半島南北交往慣例,也階段性改寫了東北亞地緣關係與安全格局,韓戰結束後朝鮮首次在東北亞成為「外交孤島」。
然而,朝韓、朝美兩次峰會事前、事中和事後,金正恩打破外交慣例,短時間內三次訪華,中朝關係急速由冷轉熱,標誌雙方傳統盟友關係破鏡重圓。中朝最高領導人不僅強調歷史友誼的寶貴价值和加強戰略溝通與協調的重大意義,也就實現半島無核化及長久和平機制達成高度默契,再次凸顯中國對朝核危機解決以及東北亞關係格局走向的關鍵作用。
在朝鮮半島冷戰堅冰重新化凍的同時,陷入低潮8年的中日關係也隨著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相繼訪日恢復正常。中日不僅重新確立了面向未來加強戰略合作的共同意願,還籤署了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備忘錄等重要文件。中日關係復軌與穩定無疑將優化亞太地緣關係和戰略格局,緩解中國承受的多方壓力,而正在推進的半島無核化進程以及朝日關係走向正常化,也將為中日合作提供更廣闊平臺。
半年來朝鮮半島風雲大變,波瀾起伏,但總體佳音不斷,喜事連連,為實現半島無核化,為避免東北亞遠離戰火,為韓戰由戰轉和,也為包括中國東北在內的區域一體化發展與繁榮帶來頗多希望。當然,東北亞歷史積怨太深太多,朝美、朝韓乃至朝中戰略互信依然脆弱,尤其是朝美彼此要價落差明顯,加之各種內外因素幹擾,都使得半島無核化進程依然充滿不測與風險,也自然容易波及東北亞關係與力量格局的變化。人們在抱著美好願望的同時,也必須做好事態倒退甚至完全逆轉的心理準備,這是半島戰後幾十年風風雨雨留下的深刻教訓。(作者為著名國際問題學者、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聯社總裁)(主編商灝 編輯嚴葭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