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全困境劇變 若與美競賽或陷冷戰

2020-12-05 中國網

資料圖:中國海軍核潛艇緊急上浮

改革開放以來,無論是對內改革還是對外開放,中國都把政策的重中之重放到了經濟發展。到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貿易國之一。在這個過程中,戰略(無論是地緣政治意義上的還是軍事意義上的)處於次要低位。在改革早期,中國強調軍事現代化要為經濟發展服務,外交也要為經濟服務。這些年來,儘管隨著經濟崛起,中國的軍事現代化也在加快,但經濟現代化仍然是主題。從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再次強調「發展是硬道理」原則來看,這個主題還會繼續。

儘管中國的這種政策選擇主要是關於中國的內部發展,但對國際關係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主要是有效地遏制了國際政治中稱之為「安全困境」的問題浮上檯面。這裡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中國的開放政策既有利於自身,也有利於西方國家。中國實行「請進來」和「接軌」政策,不僅主動向西方打開自己的市場,而且願意改革自己的制度和國際體系接軌。這種通過和世界融合的政策,促使中國的高速發展。如果沒有這種融合,很難想像中國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創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蹟。同時,這些做法也讓西方感到放心。反映到國際政治面,在「請進來」和「接軌」這兩個階段,中國和西方沒有發生具有根本性的衝突。從本質上說,經濟上的互動較之戰略和軍事上的互動,更能表現出雙贏局面。

第二,從鄧小平到當代,和平發展是中國國際政治的主體意識形態,並且明確表現在政策主題中。在鄧小平的時代,中國提出和平與發展。中國不僅認為和平與發展是世界政治的主題,而且也把此看成是中國的發展機遇。這個主題到現在並沒有變化。1990年代末以來中國提出「和平崛起」或者「和平發展」,近年來又提出「和諧世界」。儘管提法上有些細微的變化,但主題是一樣的。需要指出的是,和平的主體意識形態和政策主題,不僅僅是說給國際社會聽的,而且也是中國本身努力的目標。

第三,中國的選擇創造了中國本身和其它經濟體的互相依賴。蘇聯解體之後,中國沒有步其後塵,主要是因為這個選擇。中國和世界上的各個經濟體尤其是美國、歐洲和亞洲的經濟體之間,都表現出相互依賴的特性。經濟上的互相依賴儘管不能完全消除安全困境,但可以有效減輕安全困境。如果發生軍事衝突,那麼各國付出的成本和代價,遠較沒有相互依賴的情形高。不管怎樣,成本會促使各國趨於理性。

因為和平的意識形態和政策主題,中國本身對國家安全困境的擔憂也並不很大。在國際面,能夠造成中國安全困境的主要是美國因素。但過去的數十年,中國有效地減少了美國因素所能導致的安全困境的惡化。除了經濟上的互相制約外,在其它很多領域,例如臺灣問題、朝鮮半島問題等,中國和美國建構了很多溝通管道。此外,美國很多年裡的戰略重點在反恐戰爭,也是美國難以為中國構成安全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就是中國所說的「戰略機遇期」,中國利用這個機遇期,不僅發展自己的經濟,而且實現了相當程度的經濟「走出去」,尤其在東南亞國家。

相關焦點

  • 美俄擺脫「安全困境」需摒棄冷戰思維
    韋進深 上海外國語大學俄羅斯東歐中亞學院研究員隨著美俄相繼暫停履行《中導條約》義務,國際社會關於美俄做法恐將導致軍備競賽升級的擔憂正在成為現實。然而,從國際安全發展的視角看,美俄暫停履行條約義務並藉機發展武器裝備的做法,是國際關係的倒退。這表明美俄之間的戰略懷疑在增加,並試圖通過提升軍備水平的方式來提升自身安全感,其結果必然是美俄之間軍備競賽的升級。因此,可以說在冷戰結束近三十年後,美俄之間仍未擯棄冷戰的思維和邏輯,其結果恐將是美俄深陷「安全困境」泥潭而難以自拔。
  • 觀察|高新科技運用於軍事領域:先行者優勢與安全困境
    先行者優勢與安全困境安全困境概念是國際關係領域解釋軍備競賽的一個主要工具。安全困境是指一個國家出於增強己方安全的目的做出了包括增強軍備在內的某些行為,但這些行為引發了對手國家的不安全感,因此對手國家針鋒相對地加強軍備投入,進而引發惡性循環,最終反而使本國的安全受到更大的挑戰。
  • 中美關係和亞洲安全困境
    在亞洲區域內,已經有各種次區域的安全機制,例如東協(東協)成員國之間的安全對話、東協和其他國家尤其是和東北亞三國(中國、日本和韓國)的安全對話。圍繞著朝鮮半島核危機的六方會談也是一種準安全機制。當然,最主要的是作為冷戰產物的美日、美韓安全同盟。不過,所有這些次區域安全機制並不構成亞洲安全體系。相反,這些次區域機制往往在製造著不安全。概括地說,這些次區域機制呈現出幾個顯著的特點。
  • 朝鮮第五次核爆加深東北亞地區核安全困境
    但在美國冷戰思維的影響下,美國對朝政策起起伏伏,不斷地刺激朝鮮政權,最終使得朝鮮不顧國際社會的制裁和反對決意製造核武器。在第一次朝核危機期間,美朝籤署了《關於朝核問題的框架協議》,這是第一次可以中斷朝鮮「求核」的機會。但這個時候,前蘇聯已經解體,中國致力於本國的改革進程,美國誤判朝鮮政權也將會很快崩潰,因此,美國無意執行《框架協議》。
  • 夫妻之間為啥會冷戰?不只是鬧脾氣,還有囚徒困境作祟
    這種吵完架後一言不發,實際上就是我們常說的冷戰。據某項非官方抽樣統計數據顯示,在100對夫妻中,有70%以上的夫妻每個月會有兩次及以上的吵架;而這些吵架的夫妻中,有80%以上的夫妻會在吵架後陷入冷戰狀態。為什麼在吵架後會產生冷戰呢?大多數人都認為爭吵的雙方往往會長時間生氣,認死理,所以不願意主動求和而陷入冷戰。
  • 美蘇登月競賽之我見:單打獨鬥的冷戰思維已經過時
    核心提示:1957年10月4日,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為標誌,美蘇開啟了太空科技與登月競賽。到1970年代末,以美國成功登月結束競賽,雙方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以至於連合作登陸火星的計劃都不再提及,急需恢復到正常生產狀態。從美蘇登月競賽可以看出,單打獨鬥的冷戰思維已經過時,唯有合作才能共贏,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
  • 疫情致觀光蕭條,長頸族人陷生存困境
    疫情致觀光蕭條,長頸族人陷生存困境 2020-11-05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自由貿易漸陷「囚徒困境」
    除鋼鐵產品外,方案還規定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所使用的任何制服和紡織品必須為百分之百「美國製造」。其實早在2008年12月22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就以6:0的票數批准了其商務部對來自中國的環狀焊接鋼管徵收反補貼稅,為美國商務部向中國企業生產的鋼材課徵最多40.05%的稅款掃清了道路。
  • 美蘇冷戰怎麼結束的,星球大戰計劃,起到了什麼影響
    一直到1947年,美蘇兩個聯盟在國際上展開了冷戰。所謂的冷戰,就是在意識形態上進行對抗。這種狀態持續了幾十年,對國際環境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可是戈巴契夫上臺之後,經過總結髮現了一個問題:依照蘇聯當時的實力,根本就取代不了資本主義,兩種制度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分出勝負,共存才是唯一的出路。鑑於這種思想,戈巴契夫開始逐步改善與美國之間的關係,想擺脫冷戰對於蘇聯的束縛。
  • 中國崛起困境:同美國競爭國際安全市場
    也就是說,美國之所以在冷戰後會不斷加強與其盟友的關係,不斷擴大其盟友數量,既不是因為擔心中國和俄羅斯會主動威脅和侵犯其安全,也不是為了在未來對中國和俄羅斯發動預防性戰爭,而是為了在自己的「買家」(盟友)那裡樹立良好的信譽度,讓它們安心於接受自己的安全保障,同時也搶奪了中俄兩國潛在的「買家」,從而確保自己擁有絕對多數的國際支持。
  • 安全困境VS螺旋模型的解釋維度:無政府狀態、攻防平衡、人工智慧、聯盟困境
    安全困境以及螺旋模型已經被用來理解二戰的起源、冷戰的起源、冷戰的結束、以及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前南斯拉夫和非洲種族衝突的爆發。安全困境理論和螺旋模型已經被用來為諸多國際政治提供政策處方,如軍備競賽的管控、化解種族衝突、規避崛起大國與霸權守城國的結構性衝突。
  • 中美關係陷入囚徒困境,一旦積怨開始,就沒完沒了了
    外交部發言人稱,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政府不斷向中方甩鍋推責,對中國進行汙名化攻擊,無端攻擊中國的社會制度,無理刁難中國駐美外交領事人員,對中國在美留學人員進行恐嚇、盤查,沒收個人電子設備,甚至是無端拘押。此次美方單方面限時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是美對華採取的前所未有的升級行動。無可爭議的是,中美關係陷入了囚徒困境。為何會這樣子呢?
  • 中國情侶馬來西亞檳城旅遊遇劫 身無分文陷困境
    中國情侶馬來西亞檳城旅遊遇劫 身無分文陷困境時間: 2013-05-31責任編輯: 白水旅遊_中國網 據馬來西亞《光華日報》報導,一對中國籍情侶29日下榻馬來西亞檳島市區一間酒店後,步行到附近飲食中心享用晚餐途中,不幸遭搶匪行劫,損失護照及人民幣3000元(馬幣約1500
  • 蘇東劇變影響世界格局,劇變國有何變化?學者:3個詞形容最恰當
    專家用順產、難產、怪胎來形容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是二十世紀的大事件。不可否認,二十世紀初蘇聯建立後,經過二戰的地緣政治整合,並建立華約國家、經互會與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競爭對抗,的確使世界處於一種平衡的狀態。但這種狀態保持時間並不長。影響當年美蘇為首的國家冷戰中,短期的結果已經出來了,那就是蘇聯解體。
  • 人造衛星從美蘇冷戰中誕生,發展至今幾乎人手不離
    若算上人造衛星(現役),地球的衛星數量超過一千五百個,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逐年上升。這麼多的人造衛星是怎樣一步步佔領太空的呢?我們還得從美蘇冷戰說起。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為了奪取世界霸權,帶領各自的陣營與對方展開了一場政治、經濟、軍事之間的競賽。在冷戰最初的幾年間,兩國的「競賽」都局限在地球上。直到1957年10月4日,蘇聯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用R-7洲際飛彈改裝的運載火箭把全球首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送上太空。
  • 勃列日涅夫大搞軍備競賽有哪些影響?蘇聯崩潰禍根正在於此!
    二戰後期,蘇聯與西方國家的冷戰格局便已經形成,邱吉爾的鐵幕演說拉開了冷戰的帷幕。但是冷戰真正的高潮卻是發生在勃列日涅夫時期,美蘇雙方展開的軍備競賽令人咋舌。這場從地球爭到宇宙的大賽,對蘇聯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惡劣影響!
  • 東北亞面臨共同困境走出恩怨尚不樂觀
    韓國政府對「天安號」事件的處理方式,反應了其對半島安全問題的短視,對美國升級危機謀求戰略利益的輕視,和對中國維持地區安全努力的漠視。  二、衝繩普天間軍事基地觀感  論壇期間,大家參觀了日本衝繩普天間軍事基地。看到一字排開的美軍戰鬥機和魚尾狀的預警機,日韓團員嘆道,美軍事基地擾民的確令當地民眾不滿,這不僅是日韓兩國對美話題,也是兩國內政的重要議題。
  • 21世紀初東北亞安全格局觀察(2)
    冷戰時期,東北亞就曾受美蘇兩極國際格局的巨大影響,區域內有關國家分別向兩大「陣營」靠攏,加之特殊的美中蘇三角關係形成,地區安全秩序處於兩極安全困境中。進入後冷戰時期,國際體系呈現出美國一超獨霸的單極格局並有朝多極化推進的趨勢,東北亞地區則表現為美國主導、大國林立的力量對比態勢。
  • 呼和浩特開展食品藥品安全檢驗檢測技能競賽
    昨日,呼和浩特晚報記者從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12月1日,該局聯合市總工會舉辦了主題為「中國夢 勞動美 惠民生 保安全」的食品藥品安全檢驗檢測技能競賽。據了解,此次競賽為單人賽,分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兩個部分,主要考查食品藥品基礎檢驗和常用儀器操作等基礎知識、相關法律法規運用,果蔬茶葉中的農藥殘留、肉類熟食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地溝油的鑑別等快速檢測技能,以及實驗室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高效液相色譜儀等大型精密儀器操作等。
  • 囚徒的困境-博弈論
    中國的圍棋和印度的「恰多蘭加」遊戲,以及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許多遊戲,也都是模仿戰爭的。那些把遊戲看作模擬戰爭的人,也可以把戰爭看作一種遊戲。這方面的一個經典的例子是普魯士人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時期內都迷戀一種名叫Kriegspiel的遊戲,也就是戰爭遊戲在18世紀,Kriegspiel被軍事學校當作教育科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