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博弈是世界上衝突的反映,這是一個古老的概念。在威爾斯民間故事集《英雄的一生》 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交戰中的兩個國王下著棋,他們的軍隊就在附近廝殺。每當某個國王吃一個子時,信使就會來通知另一個國王,他失去了一員大將或一支精銳部隊。最後,當某個國王「將死」對方時,渾身是血的信使便搖搖晃晃地走來向輸者報告:「軍隊正在潰退,陛下已經失去了你的王國。」
這則故事明白無誤地說出了下棋的軍事起源。中國的圍棋和印度的「恰多蘭加」遊戲,以及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許多遊戲,也都是模仿戰爭的。那些把遊戲看作模擬戰爭的人,也可以把戰爭看作一種遊戲。這方面的一個經典的例子是普魯士人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時期內都迷戀一種名叫Kriegspiel的遊戲,也就是戰爭遊戲
在18世紀,Kriegspiel被軍事學校當作教育科目之一。這個遊戲的遊戲板上有一張地圖,包括法國—比利時邊界,地圖被縱橫分成3 600個小方格。棋子可以跨過邊界前進或後退,就像軍隊一樣。原始的Kriegspiel後來引出了許多變種,最後統一為一個版本,在普
魯士軍官中廣泛流行。在最終版本中人們用真正的軍事地圖代替了遊戲板。1824年,德軍總司令在提起Kriegspiel時說:「這完全不是遊戲,這是為戰爭進行的訓練!」
這就是一個民族的痴迷,這種痴迷同今天的信念是完全對立的。這位普魯士高級軍官對這個遊戲是如此痴迷,他給每個軍團都下發了好多套,並下令每個軍人都要玩它,還舉行Kriegspiel比賽,比賽時皇帝全副武裝地親臨現場觀看。當時在軍國主義的鼓舞下,軍棋非常流行,棋子被雕刻成德國元帥、上校、列兵等等,用錫製成。今天我們還能看到這樣的棋子被當作玩具收藏著。遊戲的複雜性越來越膨脹,因為熱心的玩家追求讓它更接近現實。遊戲的規則指南,比如說開始時只有60頁,以後每出現一個新的版本就會變得更厚一些。由於遊戲的偶然性,最初勝負是由機會或裁判確定的,後來則根據實際戰爭所得出的數據表格來確定了。由於人們認為普魯士軍事上的勝
利背後有Kriegspiel的功勞,這引發了國際上對這個遊戲的興趣。普魯士用Kriegspiel演習了同奧地利的戰爭,並確立了1866年六星期戰爭的策略,此策略被證明是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之後,奧地利軍隊眼看毫無機會,只好也開始玩Kriegspiel。
1870年普法戰爭中法國敗北,被人們說成是普魯士Kriegspiel的另一次勝利,使得這個遊戲在法國也風行起來。
《囚徒的困境》是2011年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威廉姆·龐德斯通(William Poundstone)。該書揭露了戰後令人毛骨悚然的一些政府間的爾虞我詐,是一本關於博弈論及其在冷戰和核軍備競賽中的作用的出色的社會歷史教科書。
作者簡介
作者:威廉姆¥·龐德斯通(WilliamPoundstone),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物理學,定居於洛杉磯。他為世界各地的報刊、雜誌以及美國電視臺撰稿。迄今為止,龐德斯通已出版10部著作,包括關於資訊理論和物理學的《循環的宇宙》、揭示科學中的悖論的《推理的迷宮》,以及暢銷書《巨大的秘密》、《終極》等,其中有兩部獲普立茲獎提名。最近的一部著作是《運氣公式:在賭場和華爾街制勝的科學下注方法秘聞》(2005年)。
內容簡介
本書用簡明易懂的方式闡明了博弈論,是一部真正具有獨創性的作品,體現在它以豐富的史料,開闊的視野和合乎邏輯的分析,以生動和直率的方式向讀者講述了冷戰的歷史,核時代的策略遊戲和馮·諾伊曼的生平。揭露了戰後令人毛骨悚然的一些政府間的爾虞我詐,是一本關於博弈論及其在冷戰和核軍備競賽中的作用的出色的社會歷史教科書。
本書的視角十分廣闊。作者圍繞馮·諾伊曼的生平和博弈論這兩條主線,實際上向讀者展現了二戰以後、冷戰初期國際政治舞臺上的矛盾和衝突,並試圖分析其根源。這部書讓我們比較詳細地了解了美國以至整個西方在戰後圍繞要不要發展原子武器,圍繞關於「先發制人的戰爭」所展開的大辯論,比較詳細地了解了20世紀60年代初震動全世界的古巴飛彈危機的經過和內幕。
目錄
1 二難推論
核武器的困境
約翰馮諾伊曼
困徒的困境
2 約翰馮諾伊曼
神童
庫恩統治時期的匈牙利
早期經歷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
克拉拉
個性
狂飆運動時期
世界上最好的大腦
3 博弈論
戰爭遊戲
需要本書電子版的朋友
在我的class="bjh-strong">奧丁彌米爾 直接回復書名,小編親自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