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的困境-博弈論

2021-01-20 奧丁讀書小站

【導讀】博弈是世界上衝突的反映,這是一個古老的概念。在威爾斯民間故事集《英雄的一生》 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交戰中的兩個國王下著棋,他們的軍隊就在附近廝殺。每當某個國王吃一個子時,信使就會來通知另一個國王,他失去了一員大將或一支精銳部隊。最後,當某個國王「將死」對方時,渾身是血的信使便搖搖晃晃地走來向輸者報告:「軍隊正在潰退,陛下已經失去了你的王國。」

這則故事明白無誤地說出了下棋的軍事起源。中國的圍棋和印度的「恰多蘭加」遊戲,以及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許多遊戲,也都是模仿戰爭的。那些把遊戲看作模擬戰爭的人,也可以把戰爭看作一種遊戲。這方面的一個經典的例子是普魯士人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時期內都迷戀一種名叫Kriegspiel的遊戲,也就是戰爭遊戲

在18世紀,Kriegspiel被軍事學校當作教育科目之一。這個遊戲的遊戲板上有一張地圖,包括法國—比利時邊界,地圖被縱橫分成3 600個小方格。棋子可以跨過邊界前進或後退,就像軍隊一樣。原始的Kriegspiel後來引出了許多變種,最後統一為一個版本,在普

魯士軍官中廣泛流行。在最終版本中人們用真正的軍事地圖代替了遊戲板。1824年,德軍總司令在提起Kriegspiel時說:「這完全不是遊戲,這是為戰爭進行的訓練!」

這就是一個民族的痴迷,這種痴迷同今天的信念是完全對立的。這位普魯士高級軍官對這個遊戲是如此痴迷,他給每個軍團都下發了好多套,並下令每個軍人都要玩它,還舉行Kriegspiel比賽,比賽時皇帝全副武裝地親臨現場觀看。當時在軍國主義的鼓舞下,軍棋非常流行,棋子被雕刻成德國元帥、上校、列兵等等,用錫製成。今天我們還能看到這樣的棋子被當作玩具收藏著。遊戲的複雜性越來越膨脹,因為熱心的玩家追求讓它更接近現實。遊戲的規則指南,比如說開始時只有60頁,以後每出現一個新的版本就會變得更厚一些。由於遊戲的偶然性,最初勝負是由機會或裁判確定的,後來則根據實際戰爭所得出的數據表格來確定了。由於人們認為普魯士軍事上的勝

利背後有Kriegspiel的功勞,這引發了國際上對這個遊戲的興趣。普魯士用Kriegspiel演習了同奧地利的戰爭,並確立了1866年六星期戰爭的策略,此策略被證明是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之後,奧地利軍隊眼看毫無機會,只好也開始玩Kriegspiel。

1870年普法戰爭中法國敗北,被人們說成是普魯士Kriegspiel的另一次勝利,使得這個遊戲在法國也風行起來。

《囚徒的困境》是2011年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威廉姆·龐德斯通(William Poundstone)。該書揭露了戰後令人毛骨悚然的一些政府間的爾虞我詐,是一本關於博弈論及其在冷戰和核軍備競賽中的作用的出色的社會歷史教科書。

作者簡介

作者:威廉姆¥·龐德斯通(WilliamPoundstone),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物理學,定居於洛杉磯。他為世界各地的報刊、雜誌以及美國電視臺撰稿。迄今為止,龐德斯通已出版10部著作,包括關於資訊理論和物理學的《循環的宇宙》、揭示科學中的悖論的《推理的迷宮》,以及暢銷書《巨大的秘密》、《終極》等,其中有兩部獲普立茲獎提名。最近的一部著作是《運氣公式:在賭場和華爾街制勝的科學下注方法秘聞》(2005年)。

內容簡介

本書用簡明易懂的方式闡明了博弈論,是一部真正具有獨創性的作品,體現在它以豐富的史料,開闊的視野和合乎邏輯的分析,以生動和直率的方式向讀者講述了冷戰的歷史,核時代的策略遊戲和馮·諾伊曼的生平。揭露了戰後令人毛骨悚然的一些政府間的爾虞我詐,是一本關於博弈論及其在冷戰和核軍備競賽中的作用的出色的社會歷史教科書。

本書的視角十分廣闊。作者圍繞馮·諾伊曼的生平和博弈論這兩條主線,實際上向讀者展現了二戰以後、冷戰初期國際政治舞臺上的矛盾和衝突,並試圖分析其根源。這部書讓我們比較詳細地了解了美國以至整個西方在戰後圍繞要不要發展原子武器,圍繞關於「先發制人的戰爭」所展開的大辯論,比較詳細地了解了20世紀60年代初震動全世界的古巴飛彈危機的經過和內幕。

目錄

1 二難推論

核武器的困境

約翰馮諾伊曼

困徒的困境

2 約翰馮諾伊曼

神童

庫恩統治時期的匈牙利

早期經歷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

克拉拉

個性

狂飆運動時期

世界上最好的大腦

3 博弈論

戰爭遊戲

需要本書電子版的朋友

在我的class="bjh-strong">奧丁彌米爾 直接回復書名,小編親自發給你

相關焦點

  • 博弈論之囚徒困境
    今天我們來講博弈論中一個非常經典的模型,叫做囚徒困境。兩個人因盜竊被捕,警方懷疑其有搶劫行為,但未獲得確鑿證據可以判他們犯了搶劫罪,除非有一個人供認或兩個人都供認。即使兩個人都不供認,也可判他們犯盜竊物品的輕罪。
  • 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是什麼意思?
    生活中,人們常常會陷入「囚徒困境」的兩難境地,不知該做出何種抉擇,但不管遇見怎樣的難題,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倘若採用巧妙的方法來解除困境,不僅能夠將難題化解,還可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那麼,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且聽小編為大家解惑。
  • 《博弈與社會》:人類如何走出「囚徒困境」
    《博弈與社會》:人類如何走出「囚徒困境」   ◆  內容簡介  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但基於個體理性的決策常常與集體理性相衝突,導致所謂「囚徒困境」的出現,不利於所有人的幸福。人類如何走出「囚徒困境」,走向合作共贏?本書用博弈論的視角給出了答案。
  • 博弈論:為何人善總是被人欺?從囚徒困境看人性邏輯怪圈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依然舉例博弈論中的經典悖論——囚徒困境來說明這個問題。至於為何要用囚徒困境來說明這一問題,我們後續會提到這個經典悖論中的適用性和普遍性。01囚徒困境:個人理性和集體理性原則我們假定有兩個犯罪嫌疑人共同作案。
  • 王嘚吧博弈論:《囚徒困境》與《智豬博弈》
    如果大家覺得中間過於繁瑣,可以直接跳到結論 《囚徒困境》 題設:兩個罪犯A,B分別被警察審訊,根據法律,如果兩個罪犯都招供了各判4年;兩人都不招供的話罪行減輕,但是結合警察手中已有的證據,雙方個判2年;如果一人招供,另一人不招供,那招供的罪犯由於戴罪立功,
  • 兼職收入不高,還要糾結是否交個稅,博弈論教你輕鬆脫離囚徒困境
    日本鈴木一功在《博弈論》中就提到了這種情況,他陷入了「囚徒困境」。一、選擇太難,是因為你陷入了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國蘭德公司的梅裡爾·弗勒德和梅爾文·德雷希爾擬定出相關困境的理論,後來由顧問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方式闡述,並命名為囚徒困境。
  • 博弈論之囚徒困境,背叛也是有代價的。深度好文,值得收藏
    博弈論之囚徒困境,背叛也是有代價的。讓你人際關係更加穩固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料的大腦萬裡挑一,歡迎來到心理經濟學課堂,今天投資自已第11天了,這周開始,我們將進入妙趣橫生的五節課,講解五個經典的博弈論。研究人們在類似像棋局一樣的複雜的環境中是如何合作與對抗的。
  • 約翰·納什:均衡博弈走出「囚徒困境」
    ,著名經濟學家、博弈論創始人、電影《美麗心靈》男主角原型。前麻省理工學院助教,後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主要研究博弈論、微分幾何學和偏微分方程。1928年6月13日出生在美國西維吉尼亞州工業城布魯?菲爾德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   1950年,約翰·納什獲得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中有一個重要發現,這就是後來被稱為「納什均衡」的博弈理論。
  • 博弈論教你做生意(1.痛苦的囚徒博弈)
    博弈論專有名詞叫做理性人。所以最終的結果讓大家大跌眼鏡:兩人都選擇了招供。警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輕鬆地使嫌疑人招了供。深入剖析事情為什麼會這樣呢?張三和李四為什麼會做出如此愚蠢的選擇呢?我們不妨列一個表來看一下:當李四得知三種方案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使自己受益。如果坦白要不就是8年,運氣好可以無罪釋放,一天也不用待。
  • 博弈心理學—「囚徒困境」,選擇合作還是選擇背叛?
    最初,博弈論主要研究的是象棋、橋牌、賭博中的勝負問題,博弈指的是兩人在對局中利用各自的策略來對抗對方的策略,以達到取勝的目的。     博弈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人們也會不自覺地運用博弈的理論來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利益。   在博弈論中,關於囚徒困境,有你個著名的故事:   誰才是兇手  這天,某富豪在家中被殺,現場一片狼藉,富翁家的財產也被盜,通過調查,警察抓到了兩名嫌疑犯。
  • 博弈論:房奴們的囚徒困境,炒房團屢屢得手是有原因的
    但是這裡面會涉及到一個非常有意思命題: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博弈論中的一個經典例子,大概理論是這樣的:A與B一起犯罪被捕,如果兩人都不揭發對方,則各判刑一年;如果兩個人同時揭發對方,則各判八年;如果一人揭發對方另一人沉默,揭發的人立功無罪釋放,沉默的人判十年。最終,由於AB雙方互不信任,最大的可能是兩人互相揭發。
  • 《博弈論》告訴你,當心陷入囚徒困境
    實際上,處於這種情況的職場人,已經陷入了「囚徒困境」當中。日本顧彼思管理學院鈴木一功所著的《博弈論》一書,針對圍繞利益取捨的問題,解析了職場中的「囚徒困境」,對如何進行商業投資、職場擇業,還有發展人際關係等等,都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一、什麼是職場中的「囚徒困境」?所謂的「囚徒困境」,原型取材於一則警方審問強盜的案例。
  • 博弈論思想,科學家模擬上萬次「囚徒困境」,找到了最成功的決策
    《高地戰》劇照,使用漢字其實是歷史原在《自私的基因裡》,理察道金斯成就指出,進化論對於一些現象無力解釋,比如說囚徒困境在聊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講一個博弈論的經典案例。假說警方抓住了兩名罪犯,姑且就分成甲嫌疑犯和乙嫌疑犯。但是警方並沒有證據可以指控這兩個嫌疑犯。於是,他們就把他們兩個人你分別關在兩個房間,然後分別對他們進行盤問。
  • 有了黑幫大哥,還有什麼「囚徒困境」
    近二三十年,因博弈論的跨界運用,政治學得以再度「降臨人間」。也正因為博弈論工具的使用,政治學此番重回人間,它的主要任務便有兩個:一是對個體進行賦值——對主體性進行描述;二是建構個體間的交往規則,即主體間性問題。如此,大到社會小到個人,便均可做博弈觀。所以雖然是主體性和主體間性這兩個老核桃,但因為有了博弈論這個新工具在手,一時間倒也成果斐然。
  • 合作的真相(重複囚徒困境的探討)
    博弈論中有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叫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的遊戲中,有兩個對策者,他們可以選擇:合作或者背叛,每個人都必須在不清楚對方選擇的情況下,做出自己的選擇。不論對方選擇什麼,背叛總比合作收益要高。所謂困境是指,如果雙方都選擇背叛,其結果比雙方合作要糟,個人最優策略卻是集體最糟策略。
  •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 2016年03月16日 15:2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綜合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囚徒困境」的基本模型如下:有兩個共同犯罪的囚徒被警察抓住了,但是警察卻缺乏足夠的證據指控他們所犯的罪行
  • 囚徒困境的困境究竟在哪?
    不知道手機前面的各位有沒有聽說過囚徒困境,這是一個很經典很有代表性的博弈論模型,甚至由此能產生很多關於生活中事例的思考,下面先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囚徒困境。以上就是模型的樣子,我們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假定我是囚徒中的一個,如果對方揭發我,那麼我不可能傻傻的保持沉默蹲十年,我也會揭發蹲八年,如果對方沉默,我當然也要選擇揭發,這樣可以額直接獲釋,所以無論對方怎麼選我都是選擇揭發對自己最有利咯,我是這麼想的,對方也不傻
  • 約翰·納什:走出「囚徒困境」的指路人
    是馮·諾依曼開創了經濟博弈論,而被馮·諾依曼貶低過的納什的思路卻比馮·諾依曼的合作博弈理論更能反映現實的情況,最終,他關於「非合作博弈」的長篇博士論文一鳴驚人,並發展成了著名的非合作博弈理論(noncooperativegames)。
  • 破冰行動:審訊達人蔡永強的必勝法寶,博弈論之囚徒困境
    當然你會說心理戰術運用的很到位,不過在我看來這些是輔助作用,蔡永強此次刑訊會成功的必殺技其實是用了經濟學博弈論中囚徒困境模型。看來我們強哥私下偷偷學了經濟學呢!什麼是囚徒困境模型呢?兩個共謀犯罪的人被關入監獄,不能互相溝通情況。
  • 一報還一報——如何正確破解夫妻情侶之間的「囚徒困境」?
    我們所謂的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其實就是這樣一個互動博弈的過程。所謂博弈論,你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研究人與人之間互動方式的一門知識。Part 2:囚徒困境——幫你深入理解什麼是博弈論1950年,美國數學家阿爾伯特·塔克,為了向一群心理學家解釋博弈論,編了一個叫做「囚徒困境」的故事:A和B兩名犯人被隔離審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