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行動:審訊達人蔡永強的必勝法寶,博弈論之囚徒困境

2021-01-20 姒莞萱

李飛和馬雯得知湘仔那裡或許有黑警的信息,就去查人套消息,沒想到遭到陳光榮的伏擊,湘仔死了,陳光榮也被李飛的槍打到了。因為兩人是私自行動惹得民叔大怒,不過李飛這番舉動給民叔帶去了一些更新更有用的信息,尤其是水伯兒子林大鵬的真正死因,在一番思索後他決定突襲甜蜜蜜KTV抓捕大蝦和麻子。

這次行動他故意設計的,且並沒有上報,因為警局是信息的集散地,他就是不想讓黑警知道提前防範。他還為了驗證蔡永強到底是人是鬼,臨時通知他帶緝毒大隊趕來協助,直到最後一刻才告訴他這次行動他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同時為防蔡永強是狼,民叔還讓武警官兵做後手,實在是老奸巨猾的緝毒老警察。

不過對付像林耀東這樣窮兇極惡的毒梟大鱷,沒有手腕只能死得更快,所以民叔可以說是這部劇正義方的中堅力量。

古惑仔裝扮的李飛和馬雯先打頭陣做內應,讓緝毒大隊協助,武警做外援,很快就抓獲的大蝦和麻子兩人毒販,為了防止消息走漏,或者有什麼變故和阻礙,突擊審訊撬開大蝦和麻子的嘴就顯得刻不容緩了。儘管中間出了一些搶人和換地點的插曲,最終還是成功從犯人嘴裡拿到了重要的口供。

心理戰術的鋪墊與輔助

審訊是不可能排練的,都是一氣呵成。他們先把兩人涼著耗到又困又犯毒癮,精神崩潰。接著一個紅臉一個白臉,再來點威逼利誘,半真半假的戲份,立馬先突破了麻子,再拿真實的口供和事態嚴重性去逼嘴硬的大蝦開口。其中蔡永強和李飛搭檔審訊犯人的戲實在精彩,全程笑點不斷,就連我們的李局和左處都笑不停!

大蝦進去看守所三次了,在道上是有名的滾刀刃,很難突破他的嘴,讓他開口說真話的,為什麼和麻子一起進去就輕易突破了呢?當然你會說心理戰術運用的很到位,不過在我看來這些是輔助作用,蔡永強此次刑訊會成功的必殺技其實是用了經濟學博弈論中囚徒困境模型。看來我們強哥私下偷偷學了經濟學呢!

什麼是囚徒困境模型呢?

兩個共謀犯罪的人被關入監獄,不能互相溝通情況。如果兩個人都不揭發對方,則由於證據不確定,每個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發,而另一人沉默,則揭發者因為立功而立即獲釋,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獄十五年;若互相揭發,則因證據確實,二者都判刑六年。

由於囚徒無法信任對方,因此傾向於互相揭發,而不是同守沉默。最終導致納什均衡僅落在非合作點上的博弈模型。這個模型反映個人最佳選擇並非團體最佳選擇。或者說在一個群體中,個人做出理性選擇卻往往導致集體的非理性。

劇情對照模型的分析

大蝦和麻子就是模型中共同被抓的囚犯。蔡永強沒審訊前借用了一枚硬幣設置的「只有一個人可以減刑或免刑「的選擇題讓他們選擇,就如上述模型中的題設一樣。

然後就是把兩個人分開,放在不同的審訊室裡。此時,兩人就會想到底該不該說真話。如果對方說了,自己沒說那自己受重型,如果我先說就可以從寬處理。當然兩個人如果足夠信任,都不開口,這辦法一點沒用。沒有證據,抓了還是放。

由於兩名囚犯本身就是利益關係,沒有太多信任,都出於自己的利益考慮,都會傾向於自救,會有很多傾向自己先說,尤其是心理素質差的麻子被嚇唬一下什麼都招了招供,逼得大蝦也不得不招供。

大蝦和麻子兩人從自身角度考慮都會理性選擇坦白,但從集體利益考慮坦白就是不理性,都不坦白才是最佳選擇。所以他們在這樣的困境裡必然會走入都坦白的死局,這樣蔡永強就拿到口供證據了,兩人都逃不掉法律制裁。

現在明白李飛為什麼說慶幸在裡面的犯人不是自己了吧,沒可信度的兩人壓根就是一個死局。蔡永強的審訊技巧堪稱一流,教科書級,難怪是緝毒大隊的審訊達人,罪犯的剋星了。

歡迎關注我,帶你用獨特視角挖掘、解讀當下熱門影視藝閃光點的原創作者!

相關焦點

  • 博弈論之囚徒困境
    今天我們來講博弈論中一個非常經典的模型,叫做囚徒困境。兩個人因盜竊被捕,警方懷疑其有搶劫行為,但未獲得確鑿證據可以判他們犯了搶劫罪,除非有一個人供認或兩個人都供認。即使兩個人都不供認,也可判他們犯盜竊物品的輕罪。
  • 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是什麼意思?
    生活中,人們常常會陷入「囚徒困境」的兩難境地,不知該做出何種抉擇,但不管遇見怎樣的難題,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倘若採用巧妙的方法來解除困境,不僅能夠將難題化解,還可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那麼,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且聽小編為大家解惑。
  • 博弈論之囚徒困境,背叛也是有代價的。深度好文,值得收藏
    博弈論之囚徒困境,背叛也是有代價的。讓你人際關係更加穩固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料的大腦萬裡挑一,歡迎來到心理經濟學課堂,今天投資自已第11天了,這周開始,我們將進入妙趣橫生的五節課,講解五個經典的博弈論。研究人們在類似像棋局一樣的複雜的環境中是如何合作與對抗的。
  • 博弈論教你做生意(1.痛苦的囚徒博弈)
    但是要注意的是,首先這兩個人是被隔離審訊的,他們不知道對方所作出的選擇是什麼。其次雙方沒有任何的關係,不是什麼好兄弟啊什麼好朋友。他們只是這次案件走到了一起而已,說簡單點就是他們只會為自己的利益考慮,這是放在第一位的。博弈論專有名詞叫做理性人。所以最終的結果讓大家大跌眼鏡:兩人都選擇了招供。警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輕鬆地使嫌疑人招了供。
  • 囚徒的困境-博弈論
    【導讀】博弈是世界上衝突的反映,這是一個古老的概念。在威爾斯民間故事集《英雄的一生》 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交戰中的兩個國王下著棋,他們的軍隊就在附近廝殺。每當某個國王吃一個子時,信使就會來通知另一個國王,他失去了一員大將或一支精銳部隊。
  • 王嘚吧博弈論:《囚徒困境》與《智豬博弈》
    如果大家覺得中間過於繁瑣,可以直接跳到結論 《囚徒困境》 題設:兩個罪犯A,B分別被警察審訊,根據法律,如果兩個罪犯都招供了各判4年;兩人都不招供的話罪行減輕,但是結合警察手中已有的證據,雙方個判2年;如果一人招供,另一人不招供,那招供的罪犯由於戴罪立功,
  • 博弈心理學—「囚徒困境」,選擇合作還是選擇背叛?
    最初,博弈論主要研究的是象棋、橋牌、賭博中的勝負問題,博弈指的是兩人在對局中利用各自的策略來對抗對方的策略,以達到取勝的目的。     博弈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人們也會不自覺地運用博弈的理論來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利益。   在博弈論中,關於囚徒困境,有你個著名的故事:   誰才是兇手  這天,某富豪在家中被殺,現場一片狼藉,富翁家的財產也被盜,通過調查,警察抓到了兩名嫌疑犯。
  • 博弈論:為何人善總是被人欺?從囚徒困境看人性邏輯怪圈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依然舉例博弈論中的經典悖論——囚徒困境來說明這個問題。至於為何要用囚徒困境來說明這一問題,我們後續會提到這個經典悖論中的適用性和普遍性。01囚徒困境:個人理性和集體理性原則我們假定有兩個犯罪嫌疑人共同作案。
  • 《博弈與社會》:人類如何走出「囚徒困境」
    《博弈與社會》:人類如何走出「囚徒困境」   ◆  內容簡介  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但基於個體理性的決策常常與集體理性相衝突,導致所謂「囚徒困境」的出現,不利於所有人的幸福。人類如何走出「囚徒困境」,走向合作共贏?本書用博弈論的視角給出了答案。
  • 兼職收入不高,還要糾結是否交個稅,博弈論教你輕鬆脫離囚徒困境
    日本鈴木一功在《博弈論》中就提到了這種情況,他陷入了「囚徒困境」。一、選擇太難,是因為你陷入了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國蘭德公司的梅裡爾·弗勒德和梅爾文·德雷希爾擬定出相關困境的理論,後來由顧問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方式闡述,並命名為囚徒困境。
  • 約翰·納什:均衡博弈走出「囚徒困境」
    ,著名經濟學家、博弈論創始人、電影《美麗心靈》男主角原型。前麻省理工學院助教,後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主要研究博弈論、微分幾何學和偏微分方程。1928年6月13日出生在美國西維吉尼亞州工業城布魯?菲爾德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   1950年,約翰·納什獲得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中有一個重要發現,這就是後來被稱為「納什均衡」的博弈理論。
  • 誰是《破冰行動》最大贏家?深藏不露的蔡永強和沒有臺詞的她
    自「蘇家男團」打卡下班後,接棒的《破冰行動》再掀收視狂潮。央視播出後,黃金時段的收視率碾壓各大衛視。愛奇藝上也超過了單日一億次的獨家播放量。觀眾反饋更是一邊倒好評,以豆瓣數據舉例,五萬用戶參與評價,其中給出四星和五星的網友佔78.5%,綜合評分8.1。為什麼《破冰行動》能如此吸引你的眼球?
  • 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經濟知識:經濟中的博弈論與「看不見的手」
    常見的博弈論類型(1)動態博弈與靜態博弈動態博弈是指參與人的行動有先後順序,而且行動在後者可以觀察到行動在先者的選擇,並據此作出相應的選擇。這種博弈無論如何都無法看做同時決策,所以叫做動態博弈,也稱「多階段博弈」;靜態博弈是指一旦每個參與者的策略選定,整個博弈的均衡結局也就確定了,每個參與者不可能在對博弈的過程和結果產生什麼影響雙方同時作出決策。
  • 囚徒困境——這才是人性!
    今天分享心理學裡經典的:「囚徒困境」遊戲,也被稱為「囚徒二難」或者「囚徒博弈」。這是一個鬥智的遊戲,往往做到最後,卻是一個兩敗俱傷;或者一方大勝,另一方全輸的結局。這就是人類內心最深處的自私。「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國蘭德公司提出的理論,後來由顧問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故事加以闡述,並命名為「囚徒困境」。
  • 一報還一報——如何正確破解夫妻情侶之間的「囚徒困境」?
    我們所謂的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其實就是這樣一個互動博弈的過程。所謂博弈論,你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研究人與人之間互動方式的一門知識。Part 2:囚徒困境——幫你深入理解什麼是博弈論1950年,美國數學家阿爾伯特·塔克,為了向一群心理學家解釋博弈論,編了一個叫做「囚徒困境」的故事:A和B兩名犯人被隔離審訊。
  • 約翰·納什的一生:縱然有天才的智慧,卻要和困境中的「囚徒」博弈
    第一次接觸到約翰·納什,是在大學博弈論的課上。「納什均衡」是納什在他的博士論文中提出的概念,憑藉那篇只有27頁紙的博士論文,在1950年,納什獲得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學位,那時他才22歲。此後,「納什均衡」這個概念被廣泛運用在經濟學、計算機科學以及人工智慧等方面。因為這項成就,納什和另外兩位博弈論學家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 普通人研究方法,而聰明人研究規則,聰明人用的博弈論是什麼樣?
    而博弈論專門研究的,是各方都不是蠢人的遊戲。 博弈論要求的是先假設對方可能的策略,你能想到的,別人也能想到,那你怎麼辦? 你的任何行動都得考慮對手的反應,這裡面沒有陰謀,只有陽謀,但是陽謀其實比陰謀更難算。
  • 博弈論:房奴們的囚徒困境,炒房團屢屢得手是有原因的
    但是這裡面會涉及到一個非常有意思命題: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博弈論中的一個經典例子,大概理論是這樣的:A與B一起犯罪被捕,如果兩人都不揭發對方,則各判刑一年;如果兩個人同時揭發對方,則各判八年;如果一人揭發對方另一人沉默,揭發的人立功無罪釋放,沉默的人判十年。最終,由於AB雙方互不信任,最大的可能是兩人互相揭發。
  • 《博弈論》告訴你,當心陷入囚徒困境
    實際上,處於這種情況的職場人,已經陷入了「囚徒困境」當中。日本顧彼思管理學院鈴木一功所著的《博弈論》一書,針對圍繞利益取捨的問題,解析了職場中的「囚徒困境」,對如何進行商業投資、職場擇業,還有發展人際關係等等,都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一、什麼是職場中的「囚徒困境」?所謂的「囚徒困境」,原型取材於一則警方審問強盜的案例。
  • 著名的「囚徒困境」:為什麼越聰明的囚犯,無法得到最好的結果
    在博弈論的所有案例和模型中,囚徒困境無疑是最著名的.1950年、數學家塔克在擔任史丹福大學客座教授期間,給一些心理學家作演講時,用兩個囚犯的故事,將當時專家們正研究的一類博弈論問題做了形象化的解釋。從此以後,類似的博弈問題便有了一個專門的名稱——「囚徒困境」。「因徒困境」在經濟學,倫理學、社會學,政治學,哲學乃至生物學等學科中,獲得了極為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