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職收入不高,還要糾結是否交個稅,博弈論教你輕鬆脫離囚徒困境

2020-12-05 分惠紫微

小李畢業後進入一家會計師事務所,任審計員,每個月工資8000元,扣除社保、公積金和個稅後實際到手的只有6000多元。因為高房租、高交通費、高生活費,他每個月都是月光族。

為了增加收入,他接了2家公司的代理記帳,每個月可以增加1000元,讓自己手頭可以寬裕一點。

但在5月31日前,他有點焦慮,一直在糾結是否應該把兼職的1000元收入如實申報,進行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

其實像小李這種情況,現實中很常見,不論是老闆還是打工者都會有這種問題,一方面糾結交了個稅到手收入變少,一方面又覺得有沒有必要交,但是看著別人不交也沒出什麼事兒,所以反覆掙扎。日本鈴木一功在《博弈論》中就提到了這種情況,他陷入了「囚徒困境」。

一、選擇太難,是因為你陷入了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國蘭德公司的梅裡爾·弗勒德和梅爾文·德雷希爾擬定出相關困境的理論,後來由顧問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方式闡述,並命名為囚徒困境。

是指兩個共謀犯罪的人被捕,並且被關押在不同房間中接受審問。如果兩個人都不坦白揭發對方,則由於證據不足,每個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坦白揭發,而另一人沉默,則坦白揭發者因為立功而立即獲釋,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獄二十年;若互相坦白揭發,則因證據確鑿,二者都判刑十年。由於囚徒無法信任對方,因此傾向於互相坦白揭發,而不是同守沉默。

同樣小李也陷入了囚徒困境,他面臨兩個選擇:一是如實申報兼職收入交納個人所得稅,二是不申報兼職收入不交個人所得稅。

選擇一:小李每月如實申報兼職收入1000元,需要預繳40元個人所得稅,年終彙算清繳有可能退稅;選擇二:小李每月不用預繳40元個人所得稅,年終彙算清繳也不申報兼職收入,就有可能被稅務行政處罰,並記入個人納稅信用檔案的風險。

囚徒困境假定每個參與者(即「囚徒」)都是利己的,即都尋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關心另一參與者的利益。

囚徒到底應該選擇哪一項策略,才能將自己個人的刑期縮至最短?兩名囚徒由於隔絕監禁,並不知道對方選擇;而即使他們能交談,還是未必能夠盡信對方不會反口。就個人的理性選擇而言,檢舉背叛對方所得刑期,總比沉默要來得低。

那困境中的小李會如何作出選擇,怎樣的選擇才是自身利益最大化?

二、如何走出囚徒困境做出最優選擇?3個技巧來幫你

1.佔優策略:

小李的困境就是一種典型的非對稱信息博弈,小李知道個人所得稅的政策,知道自己如何交稅,而稅務局對小李的信息就不能全部掌握。

小李領取每月工資時,已預繳工資部分的個人所得稅,選擇1:如每月如實申報兼職收入1000元,需要預繳40元個人所得稅,年終彙算清繳有可能退稅。選擇2:如每月不預繳40元個人所得稅,年終彙算清繳也不申報兼職收入,就有可能有被稅務行政處罰,並記入個人納稅信用檔案的風險。

選擇1對小李來說,如實申報繳稅,每月需多交40元稅,年終彙算清繳時預計會退稅120元,最終兼職收入需交個稅360元。選擇2對小李來說,不如實申報和彙算清繳個稅,可以少交360元個稅,但可能有被稅務行政處罰,並記入個人納稅信用檔案的風險,而這種風險對於小李是難以估量的,對其未來是承受不起的。

因此小李不可能為了省360元個稅,而去冒險不如實申報納稅,這也是一種趨利避害,則選擇1的策略就是小李的佔優策略。

2.博弈樹:

小李的情形是非對稱信息的博弈,小李了解個稅政策,知道如何納稅,而稅務局對小李的信息不能完全掌握,為此稅務局開發了金三系統採集納稅人的大數據。

小李如果如實申報,他的兼職收入需要申報個稅360元,稅務局通過金三系統分析,數據無異常,小李的個稅的稅務風險就避免了。

小李如果不如實申報,他的兼職收入未申報個稅,節省360元稅款,但會有被稅務局金三系統分析發現少交稅,給予行政處罰的風險,並可能有個人納稅信用不良記錄的風險。

用博弈樹可以將小李的困境表現出來,如圖所示:

由於稅務局的採集信息系統越來越完善,我們每個納稅人的信息對稅務局來說越來越容易完全掌握,因此不如實申報發生的風險可能性越來越大,所以說小李如實申報是大概率的選擇。

3.守規則:

守規則是為了避免共同背叛帶來的惡果的一種方式。

我們每個人都會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都希望少交稅或不交稅,但隨著稅務制度和系統的健全,誠實交稅是我們在稅收博弈中的最佳選擇,因為如果不誠實交稅,我們會面臨稅務行政處罰和個人納稅信用記錄不良的風險,而且這個風險對我們的未來有不可估量的影響。

總之,博弈不止存在於商業中,它存在於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外出就餐時,選擇餐廳時就需要運用博弈論的策略。

鈴木一功這本《博弈論》,用最基礎的理論,加上簡單易懂的實例,讓我們了解博弈論的本質,幫助憑直覺做決策的我們可以系統化做決策,這樣我們可以運用博弈論的一些策略擺脫囚徒困境。

相關焦點

  • 博弈論教你做生意(1.痛苦的囚徒博弈)
    一般人可能會說,這不太簡單了嘛,傻帽才會選擇坦白呢。是呀我們從上帝視角第一眼就看出了最優的選擇,那就是雙方都不坦白,只會各判兩年。但是要注意的是,首先這兩個人是被隔離審訊的,他們不知道對方所作出的選擇是什麼。其次雙方沒有任何的關係,不是什麼好兄弟啊什麼好朋友。他們只是這次案件走到了一起而已,說簡單點就是他們只會為自己的利益考慮,這是放在第一位的。博弈論專有名詞叫做理性人。
  • 博弈論之囚徒困境
    今天我們來講博弈論中一個非常經典的模型,叫做囚徒困境。兩個人因盜竊被捕,警方懷疑其有搶劫行為,但未獲得確鑿證據可以判他們犯了搶劫罪,除非有一個人供認或兩個人都供認。即使兩個人都不供認,也可判他們犯盜竊物品的輕罪。
  • 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是什麼意思?
    生活中,人們常常會陷入「囚徒困境」的兩難境地,不知該做出何種抉擇,但不管遇見怎樣的難題,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倘若採用巧妙的方法來解除困境,不僅能夠將難題化解,還可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那麼,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且聽小編為大家解惑。
  • 跳槽漲薪35%,該不該去?《博弈論》告訴你,當心陷入囚徒困境
    此時的他既羨慕A公司所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又垂涎於B公司的高工資。考慮每個月的房貸、車貸等因素,小張還是選擇了能夠短期內賺更多錢的B公司。職場中,跳槽是每位職場人經常需要面對的問題,而很多人判斷是否跳槽的關鍵也是看下一家能夠漲多少工資,畢竟,現實經濟壓力擺在面前。但因為自己內心還是期待更多的工作成就感和滿足感,會對進不了工資少前景好的公司感到遺憾。
  • 囚徒的困境-博弈論
    《囚徒的困境》是2011年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威廉姆·龐德斯通(William Poundstone)。該書揭露了戰後令人毛骨悚然的一些政府間的爾虞我詐,是一本關於博弈論及其在冷戰和核軍備競賽中的作用的出色的社會歷史教科書。
  • 博弈論之囚徒困境,背叛也是有代價的。深度好文,值得收藏
    博弈論之囚徒困境,背叛也是有代價的。讓你人際關係更加穩固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料的大腦萬裡挑一,歡迎來到心理經濟學課堂,今天投資自已第11天了,這周開始,我們將進入妙趣橫生的五節課,講解五個經典的博弈論。研究人們在類似像棋局一樣的複雜的環境中是如何合作與對抗的。
  • 博弈論:為何人善總是被人欺?從囚徒困境看人性邏輯怪圈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依然舉例博弈論中的經典悖論——囚徒困境來說明這個問題。至於為何要用囚徒困境來說明這一問題,我們後續會提到這個經典悖論中的適用性和普遍性。我們看到,這裡博弈的有兩個參與人:犯罪嫌疑人A和B;且每個人都有兩個行動方式:坦白或不坦白;但兩個人都隔離審查,誰都不能觀察到對方是否選擇坦白還是不坦白,因此我們說這是一個不完美信息靜態博弈。即他們雙方之間無法知道對方的決策方式。
  • 王嘚吧博弈論:《囚徒困境》與《智豬博弈》
    如果大家覺得中間過於繁瑣,可以直接跳到結論 《囚徒困境》 題設:兩個罪犯A,B分別被警察審訊,根據法律,如果兩個罪犯都招供了各判4年;兩人都不招供的話罪行減輕,但是結合警察手中已有的證據,雙方個判2年;如果一人招供,另一人不招供,那招供的罪犯由於戴罪立功,
  • 博弈心理學—「囚徒困境」,選擇合作還是選擇背叛?
    最初,博弈論主要研究的是象棋、橋牌、賭博中的勝負問題,博弈指的是兩人在對局中利用各自的策略來對抗對方的策略,以達到取勝的目的。     博弈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人們也會不自覺地運用博弈的理論來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利益。   在博弈論中,關於囚徒困境,有你個著名的故事:   誰才是兇手  這天,某富豪在家中被殺,現場一片狼藉,富翁家的財產也被盜,通過調查,警察抓到了兩名嫌疑犯。
  • 《博弈與社會》:人類如何走出「囚徒困境」
    《博弈與社會》:人類如何走出「囚徒困境」   ◆  內容簡介  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但基於個體理性的決策常常與集體理性相衝突,導致所謂「囚徒困境」的出現,不利於所有人的幸福。人類如何走出「囚徒困境」,走向合作共贏?本書用博弈論的視角給出了答案。
  • 約翰·納什:均衡博弈走出「囚徒困境」
    ,著名經濟學家、博弈論創始人、電影《美麗心靈》男主角原型。前麻省理工學院助教,後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主要研究博弈論、微分幾何學和偏微分方程。1928年6月13日出生在美國西維吉尼亞州工業城布魯?菲爾德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   1950年,約翰·納什獲得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中有一個重要發現,這就是後來被稱為「納什均衡」的博弈理論。
  • 博弈論:房奴們的囚徒困境,炒房團屢屢得手是有原因的
    而真正需要住房的人卻只能做一個接盤俠,承擔起被炒房團禍害過的高房價,成為一個光榮的房奴,從此大半輩子做牛做馬。房奴意味著什麼大家都很清楚,自然也就痛恨炒房團。而更多的連成為房奴的資格都沒有的人們,更是對抬高房價的炒房團恨得咬牙切齒。最近,有媒體記者臥底炒房團得到了一些消息:北京的某個炒房團又準備搞事情了,他們的下一個目標是天津。
  • 有了黑幫大哥,還有什麼「囚徒困境」
    可想而知的是,諸大詞之間不可避免地要發生齟齬,這便又為政治學家提供了搭積木似的快樂,在追尋諸大詞間「不具歧視性和排斥性的差異」中,引領著政治學滑向語義學的懷抱。然而我們都知道,只在語言和語義中的輾轉騰挪,終究是不頂事兒。大問題、核心問題,終究還是「在人間的」。近二三十年,因博弈論的跨界運用,政治學得以再度「降臨人間」。
  • 博弈論思想,科學家模擬上萬次「囚徒困境」,找到了最成功的決策
    囚徒困境在聊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講一個博弈論的經典案例。假說警方抓住了兩名罪犯,姑且就分成甲嫌疑犯和乙嫌疑犯。但是警方並沒有證據可以指控這兩個嫌疑犯。於是,他們就把他們兩個人你分別關在兩個房間,然後分別對他們進行盤問。
  • 如何利用囚徒困境,讓選擇的利益最大化?
    唐寂看了一眼電視,答道:「是囚徒困境。」2. 囚徒困境2.1「囚徒困境」理論簡介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博弈論的非零和博弈中極具代表性的例子。非零和博弈是指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者損失的總和不是零,區別於零和博弈(例如「你」贏就一定「我」輸的對賭),是一種合作下的博弈。
  • 一報還一報——如何正確破解夫妻情侶之間的「囚徒困境」?
    所謂博弈論,你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研究人與人之間互動方式的一門知識。Part 2:囚徒困境——幫你深入理解什麼是博弈論1950年,美國數學家阿爾伯特·塔克,為了向一群心理學家解釋博弈論,編了一個叫做「囚徒困境」的故事:A和B兩名犯人被隔離審訊。
  • 博弈論或可破解數據中心「囚徒困境」
    大數據文摘出品來源:IEEE編譯:趙吉克、武帥、錢天培把「數據中心」和「博弈遊戲」兩個詞放在一起,你會想到什麼?經濟學家們研究的「囚徒困境」?還是《魔獸世界》的用戶數據?我們今天要講的,正是「數據中心」和「博弈遊戲」的結合,但和在線遊戲一點關係沒有。
  • 博弈論讓你不再做後悔的決定
    原創 羅數君 羅博深數學導語博弈論和我們日常的生活也有不小的關係,我們在做決定的時候,對博弈論的了解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對方的狀況、分析身邊的處境,從而作出更優決定。那麼到底什麼是博弈論?如何應用博弈論?
  • 合作的真相(重複囚徒困境的探討)
    博弈論中有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叫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的遊戲中,有兩個對策者,他們可以選擇:合作或者背叛,每個人都必須在不清楚對方選擇的情況下,做出自己的選擇。不論對方選擇什麼,背叛總比合作收益要高。所謂困境是指,如果雙方都選擇背叛,其結果比雙方合作要糟,個人最優策略卻是集體最糟策略。
  • 從「囚徒困境」現象談企業競爭情報及價格戰中的合作雙贏
    目前博弈論的發展正越來越受到各個領域的重視,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矛盾和衝突總是無所不在,而利用博弈論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解決這些現實生活中的矛盾和衝突問題。由此可見,如何在矛盾和衝突中成功的選擇和運用策略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   一、「囚徒困境」現象及其普遍意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