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論教你做生意(1.痛苦的囚徒博弈)

2021-01-09 閒談zhou

囚徒困境

一天,警局接到報案:一位富豪被殺死在自己家中,同時他的財物也歹徒所掠奪。經過警察嚴密的勘察,最終鎖定了兩個嫌疑人:張三和李四。因事發當晚有人看到他倆從被害人家中神色慌張地跑了出來,同時在他倆的家中也發現了丟失的財物,所以將二人作為犯罪嫌疑人拘留。

在警局裡,兩人都極力否認自己殺過人,他倆聲稱只是事出當晚路過那裡,他們進去的時候被害人已經被殺害了,他們只是順手拿了點東西而已。他們這樣的說法一聽就感覺非常假,再說誰都知道故意殺人罪判刑要比盜竊罪重的多得多。所以警長決定將他倆隔離審訊,逐一擊破。

警長分別告訴二人:「雖然你們不承認,但我知道人就是你們殺的。真相早晚會浮出水面,但是現在我給你們一個坦白的機會,如果你們其中一個人坦白了,另一個人還在抵賴,那麼坦白的這個人就是主動自首,同時協助破案有功,將被立即釋放,而抵賴的人將被判十年牢;如果你們能同時坦白,每人各判八年牢;如果你們都不交代,僅以盜竊罪也能判你們每人兩年,況且我們同時也在調查你們的犯罪證據,如何選擇你自己考慮吧。」

一般人可能會說,這不太簡單了嘛,傻帽才會選擇坦白呢。是呀我們從上帝視角第一眼就看出了最優的選擇,那就是雙方都不坦白,只會各判兩年。但是要注意的是,首先這兩個人是被隔離審訊的,他們不知道對方所作出的選擇是什麼。其次雙方沒有任何的關係,不是什麼好兄弟啊什麼好朋友。他們只是這次案件走到了一起而已,說簡單點就是他們只會為自己的利益考慮,這是放在第一位的。博弈論專有名詞叫做理性人。

所以最終的結果讓大家大跌眼鏡:兩人都選擇了招供。警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輕鬆地使嫌疑人招了供。

深入剖析

事情為什麼會這樣呢?張三和李四為什麼會做出如此愚蠢的選擇呢?我們不妨列一個表來看一下:

當李四得知三種方案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使自己受益。如果坦白要不就是8年,運氣好可以無罪釋放,一天也不用待。如果選擇不坦白,最差也得蹲兩年,運氣不好就要蹲10年,加起來就是12年。而在隔離審訊的條件下,信息不通,無法得知對方的選擇。

僅僅觀察自己的選擇:坦白是8年或0年;不坦白是10年或兩年。所以在不知道對方的選擇、自己又是一個理性人的情況下,選擇坦白對李四來講是一種優勢策略。同理,對張三也是一樣。因此最終的結局是雙方都選擇坦白,各獲八年有期徒刑。而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囚徒博弈。

實例拓展(價格大戰)

某市有甲乙兩家商場,時值家電銷售旺季,甲商場決定降價促銷。降價之前,兩商場利益均等,都為(10,10)。甲商場考慮,如果降價,即使單件利潤變少,但銷量上去了,最終受益仍然會增加為14,且另一方的消費者被吸引到我這,他的利潤會降為6。可如果雙方同時降價,銷量沒有發生變化,價格降了,利潤會降為(8,8)。降價與否,兩個商場的收益如下表:

看表一目了然,如果甲商場選擇了降價,乙商場就必須選擇降價,因為即使降價利潤下降也比不降價的利潤高(8>6)。而一旦乙選擇降價,甲商場的利潤也下降為8。從而無緣無故地避免了最優的方案:都不降價,都不降價雙方的利潤為(10,10)。

沒錯,乙商場被甲商場拖入了一個新的囚徒困境。甲和乙就好像上文提及的張三和李四這兩個囚徒一樣,陷入了兩難的困境。

利用囚徒博弈

說了這麼多,有什麼用呢?我們該怎麼利用囚徒博弈呢?其實很簡單,小周總結了兩句話送給大家:

不要陷入囚徒困境。囚徒困境太坑了,因此最好在一開始就不要陷進去。如果我是乙商場的老闆,我肯定不會選擇降價。考慮一下在下次旺季來臨之前與甲商場的老闆交涉一下,通過以前的教訓告訴他是不是可以不降價?並承諾自己也不會率先降價,從而雙方對此問題達成諒解,就可以避免損失,避免雙輸局面的形成。因為只要沒有人降價,就不會陷入囚徒困境。儘量讓別人陷入囚徒困境。假如你是一家木材加工廠的老闆,木材加工所需要的木頭主要由兩家供貨商提供,加工廠每周需要各從他們那裡進購1000根木頭,每根木頭進價是100元(我瞎編的)。同時你們加工廠是這位兩位供貨商的大客戶,他們產的木頭大部分運給你們使用。那麼如果你希望提高加工廠的利潤,你該怎麼辦呢?此時你就需要設計一種囚徒困境,讓這兩家供貨商陷入你所設計的囚徒困境中,陷入兩難的境地中去。 你要明白的,是你所設計的囚徒困境,必須要有賞罰機制。你告訴其中一家供貨商,如果他 們每根木頭的單價能降到90元,你就將從他那裡訂購所有的木頭。這樣一來,他的利潤就從 每周的十萬元,變為了18萬元,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同時,另一家供貨商聽說了這一件事, 他勢必會選擇降價,來找回失去的訂單,這樣雙方就廝殺了起來,我們的目的便達成了。

以上就是今天介紹的全部內容了。這是小周所做的博弈論系列的第一篇,大家喜歡的話,可以點點關注,這個系列會不斷更新完善的。同時,為了檢測大家的理解程度,小周在最後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這兩個老闆也是小周的粉絲,他們認真學習了第一條,互相聯絡並互相承諾:絕不率先降價,從而婉拒了你的提議。如果你是加工廠的老闆,仍然想通過壓低木頭單價來提高利潤,這時候的你該怎麼辦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答案,小周看到的話會第一時間回復的。新作者希望大家多支持。

我是閒談zhou,這裡不白話。

相關焦點

  • 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是什麼意思?
    生活中,人們常常會陷入「囚徒困境」的兩難境地,不知該做出何種抉擇,但不管遇見怎樣的難題,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倘若採用巧妙的方法來解除困境,不僅能夠將難題化解,還可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那麼,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且聽小編為大家解惑。
  • 博弈論之囚徒困境
    今天我們來講博弈論中一個非常經典的模型,叫做囚徒困境。兩個人因盜竊被捕,警方懷疑其有搶劫行為,但未獲得確鑿證據可以判他們犯了搶劫罪,除非有一個人供認或兩個人都供認。即使兩個人都不供認,也可判他們犯盜竊物品的輕罪。
  • 囚徒的困境-博弈論
    《囚徒的困境》是2011年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威廉姆·龐德斯通(William Poundstone)。該書揭露了戰後令人毛骨悚然的一些政府間的爾虞我詐,是一本關於博弈論及其在冷戰和核軍備競賽中的作用的出色的社會歷史教科書。
  • 兼職收入不高,還要糾結是否交個稅,博弈論教你輕鬆脫離囚徒困境
    日本鈴木一功在《博弈論》中就提到了這種情況,他陷入了「囚徒困境」。一、選擇太難,是因為你陷入了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國蘭德公司的梅裡爾·弗勒德和梅爾文·德雷希爾擬定出相關困境的理論,後來由顧問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方式闡述,並命名為囚徒困境。
  • 博弈論:為何人善總是被人欺?從囚徒困境看人性邏輯怪圈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依然舉例博弈論中的經典悖論——囚徒困境來說明這個問題。至於為何要用囚徒困境來說明這一問題,我們後續會提到這個經典悖論中的適用性和普遍性。02囚徒困境實例在上述囚徒困境中,如果我們假設嫌疑人A是「善良的」,那麼他可能就會選擇雙方都不坦白。因為從集體理性出發,雙方都不坦白,那麼僅僅只判刑1年,這是有利於雙方的帕累託最優。
  • 博弈論讓你不再做後悔的決定
    原創 羅數君 羅博深數學導語博弈論和我們日常的生活也有不小的關係,我們在做決定的時候,對博弈論的了解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對方的狀況、分析身邊的處境,從而作出更優決定。那麼到底什麼是博弈論?如何應用博弈論?
  • 王嘚吧博弈論:《囚徒困境》與《智豬博弈》
    所以我們得出結論,在某些情況下符合我們個體的最優解,並不是群體的最優解,那麼這個囚徒困境在現實生活中有什麼例子呢?那可真是筆筆皆是,比如老闆分配一項工作給了你的隊伍,你想別人不幹我憑什麼幹,所以你就不幹,那每個人都是明智的,聰明的,別人也這麼想,好了,最後你的隊伍整體難以得到老闆信任,任務可能就不會再給你們或者整體薪水都很少;還有很多,比如共享單車你不保護,我不保護,最後可能大家都沒有共享單車騎車等等。 那麼有沒有方法能破解囚徒困境呢?
  • 李呈赫教你了解博弈論的詭計
    另一方面,數學似乎成了博弈論和我們普通人的生活之間的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 面對這條鴻溝,很多人的反應要麼是聳聳肩膀走開,少數人會企圖通過學習數學來渡過。但是這兩種反應都忽略了一個很淺顯的道理:一個不會編程的人照樣可以成為電腦應用高手一樣,沒有高深的數學知識,我們同樣通過博弈論的學習成為生活中的策略高手。
  • 博弈論之囚徒困境,背叛也是有代價的。深度好文,值得收藏
    博弈論之囚徒困境,背叛也是有代價的。讓你人際關係更加穩固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料的大腦萬裡挑一,歡迎來到心理經濟學課堂,今天投資自已第11天了,這周開始,我們將進入妙趣橫生的五節課,講解五個經典的博弈論。研究人們在類似像棋局一樣的複雜的環境中是如何合作與對抗的。
  • 博弈論思想
    a.偏哲學,品品,如 道可道;一生二,二生三;百生千,千生萬;b.品品,你可以說我是自以為是,我也可以說你說我是自以為是 是 自以為是,你也可以說我說 你說 我說 你說我是自以為是 是 自以為是 是 自以為是。 那陷入循環,就博弈吧。
  • 《博弈與社會》:人類如何走出「囚徒困境」
    -7-301-21821-1/F·3453    ◆ 作者簡介  張維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市場與網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企業家論壇首席經濟學家。  ◆  內容簡介  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但基於個體理性的決策常常與集體理性相衝突,導致所謂「囚徒困境」的出現,不利於所有人的幸福。人類如何走出「囚徒困境」,走向合作共贏?本書用博弈論的視角給出了答案。
  • 約翰·納什:均衡博弈走出「囚徒困境」
    ,著名經濟學家、博弈論創始人、電影《美麗心靈》男主角原型。前麻省理工學院助教,後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主要研究博弈論、微分幾何學和偏微分方程。1928年6月13日出生在美國西維吉尼亞州工業城布魯?菲爾德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   1950年,約翰·納什獲得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中有一個重要發現,這就是後來被稱為「納什均衡」的博弈理論。
  • AI的博弈論,一份插圖教程
    博弈論中的納什均衡博弈類型人工智慧中的博弈論1.什麼是博弈論?什麼是博弈論?我相信你在某個時候曾經遇到過這個概念,但從來沒有真正深入研究過它。相信我,在人工智慧領域,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我們先來給博弈論下一個正式的定義。
  • 《博弈論》告訴你,當心陷入囚徒困境
    實際上,處於這種情況的職場人,已經陷入了「囚徒困境」當中。日本顧彼思管理學院鈴木一功所著的《博弈論》一書,針對圍繞利益取捨的問題,解析了職場中的「囚徒困境」,對如何進行商業投資、職場擇業,還有發展人際關係等等,都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一、什麼是職場中的「囚徒困境」?所謂的「囚徒困境」,原型取材於一則警方審問強盜的案例。
  • 博弈蘊涵合作--如何運用博弈論解析中美關係
    其實,博弈本身就蘊涵合作,將「博弈」和「博弈論」簡單地等同於「衝突」和「衝突論」,這恰恰是對「博弈」和「博弈論」的極大誤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納什曾經來華演講,其題目即為「通過代理來研究博弈中合作」。事實上,正視和研究國家間的利益博弈,不僅可以更好地透視國家間的衝突,也為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國家間合作提供了一把「智慧之鑰」。
  • 博弈心理學—「囚徒困境」,選擇合作還是選擇背叛?
    最初,博弈論主要研究的是象棋、橋牌、賭博中的勝負問題,博弈指的是兩人在對局中利用各自的策略來對抗對方的策略,以達到取勝的目的。     博弈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人們也會不自覺地運用博弈的理論來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利益。   在博弈論中,關於囚徒困境,有你個著名的故事:   誰才是兇手  這天,某富豪在家中被殺,現場一片狼藉,富翁家的財產也被盜,通過調查,警察抓到了兩名嫌疑犯。
  • 普通人研究方法,而聰明人研究規則,聰明人用的博弈論是什麼樣?
    聽起來好像很高級一樣,今晚堂主就給你扒扒高大上的博弈論,落地之後是什麼樣? 要說不一樣的知識,據說是聰明人才用的東西叫「博弈論」。 計謀只能用一次,而且對方必須很蠢的配合你,才有可能成功。 實際上有多少人真的傻,還能恰好被你碰到。 而博弈論專門研究的,是各方都不是蠢人的遊戲。 博弈論要求的是先假設對方可能的策略,你能想到的,別人也能想到,那你怎麼辦?
  • 病毒與人體免疫系統如何博弈?病毒教你怎麼「做人」
    然而,如果搭便車成為所有人的行為準則,沒有人願意做大樹,那麼就沒有便車可以去搭,結果就是,大家都掉進囚徒困境。 整個博弈的最終納什均衡就是所有細菌都選擇寄生,在人體免疫系統的監視下苟且偷生,甚至做起了益生菌,幫助人體運行,形成(1,1)的收益組合。(圖右下陰影) 沒有敢於承擔第一波打擊的帶頭大哥,沒有願意跟隨大哥的小弟,所有博弈者都只顧自己,搭別人的便車,搭便車博弈就會退化成囚徒困境。
  • 漫談博弈論
    總的來看,「對策論」的使用目前基本局限於運籌學和數學領域,而在其他領域和媒體報導中,「博弈論」這個詞已經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 博弈無處不在從研究對象來看,博弈論跟遊戲(尤其是棋牌遊戲)還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要不然,馮·諾依曼怎麼會無緣無故叫它「Game Theory」呢?那麼,博弈論的研究對象究竟是什麼呢?
  • 博弈論或可破解數據中心「囚徒困境」
    大數據文摘出品來源:IEEE編譯:趙吉克、武帥、錢天培把「數據中心」和「博弈遊戲」兩個詞放在一起,你會想到什麼?經濟學家們研究的「囚徒困境」?還是《魔獸世界》的用戶數據?我們今天要講的,正是「數據中心」和「博弈遊戲」的結合,但和在線遊戲一點關係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