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論之囚徒困境,背叛也是有代價的。深度好文,值得收藏

2021-01-09 每天學習知識點

博弈論之囚徒困境,背叛也是有代價的。讓你人際關係更加穩固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料的大腦萬裡挑一,歡迎來到心理經濟學課堂,今天投資自已第11天了,這周開始,我們將進入妙趣橫生的五節課,講解五個經典的博弈論。研究人們在類似像棋局一樣的複雜的環境中是如何合作與對抗的。

今天的我們就先來聊一個博弈論當中最基礎的一個模型叫做「囚徒困境"。說有一天啊,警察將兩名一同作案的嫌疑犯分開兩個房間審訊,兩個人都不知道同伴跟警察說了什麼,警方的政策一直是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假設兩個人都認罪。各會判五年。兩個人都不認罪,就是各判一年。有一個人認罪另外一個人沒有認罪。那麼認罪的這個,也就是出賣了同夥的這個人怎麼樣?無罪釋放。咬死牙抵抗的那個呢?要判十年。

那從上帝的視角來看,說兩個人都不選擇不認罪,也就是相互保密,是一種最優的策略對嗎?每個人都覺都會這麼想。但是囚徒的內心卻是非常複雜的,比如說對囚徒a來說,他要分析兩種情況,也就是囚徒B這個人,認罪和不認罪的兩種可能。從這一刻開始,你就是囚徒了,你想一下,第一種情況。B求圖的沒有認罪到時候你如果認罪就你把它給陷害了是吧,你會被無罪釋放。如果你也不認罪你倆合作保密,你會背叛一年。那麼相比之下,對你來說,認罪是更優的策略。第二種情況。這個時候兩個人都認罪,你倆就是各判五年,你要是不認罪,那你現在被他給背叛了,那麼你要判十年。相比之下,認罪仍然是對你來說最優的方案。

發現了沒有,就說我們對囚徒的最優策略,永遠都是認罪。只要他們足夠理智,兩名囚徒幾乎必然雙雙選擇坦白從寬。你可能會說,真應了那句話,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啊。但是你確定你就不會成為那個豬隊友嗎?

這裡不是要教大家怎樣去損人利己。而是要在假定人性自私的前提下思考如何制約與引導人們的心。要想擺脫囚徒困境的,有這樣的三種方法。背叛你的代價就是以某種方式明確下來,一旦事發,發生背叛行為將會要遭受到怎樣的懲罰?兩名囚徒都知道對方的家在哪兒,能夠威脅到對方有妻兒老小的安危,那麼它們相互制約,背叛的可能性是不是就小了很多呢。很多歷史故事裡,我們經常說,雙方為了結盟,要麼互相送個兒子作為抵押,要麼請求對方把女兒嫁過來,與歷史上那個很有名的叫文城公主與松贊幹布的聯姻,本質上都是為了增加對方背叛的成本。

引入第三方外在的監督,減少博奕雙方背叛的機會,也是一種很常見的商業策略。比如電子商務剛剛興起的時候,淘寶起來的時候,那個時候賣房不願意先發貨。為什麼呢?萬一我貨到了,不給錢了,怎麼辦。買家也不願意先付款,萬一我給了錢,人跑了呢。這個時候支付寶出現了。消費者的錢先存放在支付寶裡,等收到貨支付寶再將錢支付給商家。第三方支付在這個過程當中,作為一種信用中介,消除了買賣雙方背叛的可能性。

第三,我叫做重複同一個博弈,如果可以重複進行,比如這兩個囚徒連續被抓了100次是吧?假設他們連續被抓,還敢輕易的選擇背叛對方嗎?這樣任何一次背叛,都會招致對方下一次的報復。比如同樣的吃飯,在你家門口那個小飯店吃,又便宜又好吃,但是一到旅遊景點,幾乎是所有的飯店,不但難吃到爆,還貴的不要不要的。這是為什麼呢?你們家門口那個小飯店,怕坑你一次,你就不會再來第二次。旅遊景點不一樣啊,這是一錘子買賣!就算再好吃你大概率也不會再來第二次了。不坑你坑誰,總結一下,一句話理解囚徒困境,背叛也是有價格的。

聰明人懂得怎麼樣讓這個價格打到對方心裡承受之內。要想擺脫囚徒困境,就是提高背叛的代價。

相關焦點

  • 博弈心理學—「囚徒困境」,選擇合作還是選擇背叛?
    最初,博弈論主要研究的是象棋、橋牌、賭博中的勝負問題,博弈指的是兩人在對局中利用各自的策略來對抗對方的策略,以達到取勝的目的。     博弈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人們也會不自覺地運用博弈的理論來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利益。   在博弈論中,關於囚徒困境,有你個著名的故事:   誰才是兇手  這天,某富豪在家中被殺,現場一片狼藉,富翁家的財產也被盜,通過調查,警察抓到了兩名嫌疑犯。
  • 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是什麼意思?
    生活中,人們常常會陷入「囚徒困境」的兩難境地,不知該做出何種抉擇,但不管遇見怎樣的難題,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倘若採用巧妙的方法來解除困境,不僅能夠將難題化解,還可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那麼,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且聽小編為大家解惑。
  • 博弈論之囚徒困境
    今天我們來講博弈論中一個非常經典的模型,叫做囚徒困境。兩個人因盜竊被捕,警方懷疑其有搶劫行為,但未獲得確鑿證據可以判他們犯了搶劫罪,除非有一個人供認或兩個人都供認。即使兩個人都不供認,也可判他們犯盜竊物品的輕罪。
  • 一報還一報——如何正確破解夫妻情侶之間的「囚徒困境」?
    故而,互相背叛都坦白,是「囚徒困境」中唯一穩定的博弈平衡策略,又被稱為「納什均衡」。【約翰·納什,電影《美麗心靈》的男主角,數學家。】這下你應該就能理解,為什麼現實當中,雖然很多事對雙方都不利,但是兩人卻樂此不疲地去做。相反,對雙方都有好處的博弈方式卻無人問津。這也是「囚徒困境」之所以稱之為「困境」的原因。
  • 囚徒的困境-博弈論
    【導讀】博弈是世界上衝突的反映,這是一個古老的概念。在威爾斯民間故事集《英雄的一生》 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交戰中的兩個國王下著棋,他們的軍隊就在附近廝殺。每當某個國王吃一個子時,信使就會來通知另一個國王,他失去了一員大將或一支精銳部隊。
  • 博弈論思想,科學家模擬上萬次「囚徒困境」,找到了最成功的決策
    囚徒困境在聊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講一個博弈論的經典案例。假說警方抓住了兩名罪犯,姑且就分成甲嫌疑犯和乙嫌疑犯。但是警方並沒有證據可以指控這兩個嫌疑犯。於是,他們就把他們兩個人你分別關在兩個房間,然後分別對他們進行盤問。
  • 兼職收入不高,還要糾結是否交個稅,博弈論教你輕鬆脫離囚徒困境
    其實像小李這種情況,現實中很常見,不論是老闆還是打工者都會有這種問題,一方面糾結交了個稅到手收入變少,一方面又覺得有沒有必要交,但是看著別人不交也沒出什麼事兒,所以反覆掙扎。日本鈴木一功在《博弈論》中就提到了這種情況,他陷入了「囚徒困境」。
  • 背叛還是合作?中日能否走出「囚徒困境」
    由於「雙方合作」的結果優於「雙方背叛」,從邏輯上講在雙方知道對方的策略行為的情況下,雙方是有可能走出「囚徒困境」的。中日本輪改善的外部動力來自川普政府在國際事務中的強勢和霸道,內生動力來自兩國自身發展的客觀需求。如此境界,日本若戴著民族主義的有色眼鏡是無論如何也打不開的。
  • 合作的真相(重複囚徒困境的探討)
    博弈論中有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叫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的遊戲中,有兩個對策者,他們可以選擇:合作或者背叛,每個人都必須在不清楚對方選擇的情況下,做出自己的選擇。不論對方選擇什麼,背叛總比合作收益要高。所謂困境是指,如果雙方都選擇背叛,其結果比雙方合作要糟,個人最優策略卻是集體最糟策略。
  • 博弈論:為何人善總是被人欺?從囚徒困境看人性邏輯怪圈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依然舉例博弈論中的經典悖論——囚徒困境來說明這個問題。至於為何要用囚徒困境來說明這一問題,我們後續會提到這個經典悖論中的適用性和普遍性。01囚徒困境:個人理性和集體理性原則我們假定有兩個犯罪嫌疑人共同作案。
  • 徐崢的行為完美印證了重複囚徒博弈:背叛過一次的人會一直背叛
    《囧媽》劇照先來用個簡單的遊戲來介紹下重複囚徒困境,再來說徐崢的行為。在《博弈論》中,有個著名的模型——重複囚徒博弈。這個博弈的規則如下,在重複博弈的每一次單獨博弈中,甲乙雙方只有兩個選擇:合作或者背叛。
  • 中美關係陷入囚徒困境,一旦積怨開始,就沒完沒了了
    在這個看來簡單的博弈裡,博弈者有兩個選擇:合作或者不合作,博弈論用「背叛」表示不合作的情況。合作需要信任,這使博弈更複雜。囚徒困境這一理論於1950年由蘭德智庫提出,並由塔克(納什均衡理論提出者納什的老師)講了一個故事而著稱:警察逮捕了兩個人,把他們都投入監獄,堅信他們是共犯,事實也是如此。兩個人分別收押,彼此不能聯繫。
  • 王嘚吧博弈論:《囚徒困境》與《智豬博弈》
    如果大家覺得中間過於繁瑣,可以直接跳到結論 《囚徒困境》 題設:兩個罪犯A,B分別被警察審訊,根據法律,如果兩個罪犯都招供了各判4年;兩人都不招供的話罪行減輕,但是結合警察手中已有的證據,雙方個判2年;如果一人招供,另一人不招供,那招供的罪犯由於戴罪立功,
  • 有了黑幫大哥,還有什麼「囚徒困境」
    近二三十年,因博弈論的跨界運用,政治學得以再度「降臨人間」。也正因為博弈論工具的使用,政治學此番重回人間,它的主要任務便有兩個:一是對個體進行賦值——對主體性進行描述;二是建構個體間的交往規則,即主體間性問題。如此,大到社會小到個人,便均可做博弈觀。所以雖然是主體性和主體間性這兩個老核桃,但因為有了博弈論這個新工具在手,一時間倒也成果斐然。
  • 囚徒困境的困境究竟在哪?
    不知道手機前面的各位有沒有聽說過囚徒困境,這是一個很經典很有代表性的博弈論模型,甚至由此能產生很多關於生活中事例的思考,下面先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囚徒困境。,所以對方也是這麼想的,最後的結果就是互相揭發判八年,這個結果叫納什均衡。
  • 《博弈論》告訴你,當心陷入囚徒困境
    職場中,跳槽是每位職場人經常需要面對的問題,而很多人判斷是否跳槽的關鍵也是看下一家能夠漲多少工資,畢竟,現實經濟壓力擺在面前。但因為自己內心還是期待更多的工作成就感和滿足感,會對進不了工資少前景好的公司感到遺憾。實際上,處於這種情況的職場人,已經陷入了「囚徒困境」當中。
  • 《博弈與社會》:人類如何走出「囚徒困境」
    《博弈與社會》:人類如何走出「囚徒困境」   ◆  內容簡介  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但基於個體理性的決策常常與集體理性相衝突,導致所謂「囚徒困境」的出現,不利於所有人的幸福。人類如何走出「囚徒困境」,走向合作共贏?本書用博弈論的視角給出了答案。
  •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中具代表性的例子,用天行九歌的方式開啟這模式
    雖然不能動用刑罰,但韓非卻設下了一個局,這個局就是「囚徒困境」。事實上,真兇也確實是這兩人,但因為沒有證據,兩人只要都保持沉默,那麼韓非也無計可施。囚徒困境第一步,韓非首先將兩人分別關在兩個牢房,斷絕他們之間的交流。此時,兩位王叔便如同處在一架處於萬丈深淵上的天平兩端,但只要維持原狀,依然可以保持平衡,倒是有驚無險。
  • 博弈論教你做生意(1.痛苦的囚徒博弈)
    其次雙方沒有任何的關係,不是什麼好兄弟啊什麼好朋友。他們只是這次案件走到了一起而已,說簡單點就是他們只會為自己的利益考慮,這是放在第一位的。博弈論專有名詞叫做理性人。所以最終的結果讓大家大跌眼鏡:兩人都選擇了招供。警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輕鬆地使嫌疑人招了供。深入剖析事情為什麼會這樣呢?張三和李四為什麼會做出如此愚蠢的選擇呢?
  • 約翰·納什:均衡博弈走出「囚徒困境」
    ,著名經濟學家、博弈論創始人、電影《美麗心靈》男主角原型。前麻省理工學院助教,後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主要研究博弈論、微分幾何學和偏微分方程。1928年6月13日出生在美國西維吉尼亞州工業城布魯?菲爾德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   1950年,約翰·納什獲得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中有一個重要發現,這就是後來被稱為「納什均衡」的博弈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