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心理學—「囚徒困境」,選擇合作還是選擇背叛?

2021-01-09 網易

2020-04-28 12:34:12 來源: 小貓小姐

舉報

  什麼是博弈?最初,博弈論主要研究的是象棋、橋牌、賭博中的勝負問題,博弈指的是兩人在對局中利用各自的策略來對抗對方的策略,以達到取勝的目的。

  

   其實很好理解,博弈的參與者在決策前,不但要從自身考慮,還要從對方的角度考慮,考慮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產生的影響,以此來選擇最優的策略。

   博弈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人們也會不自覺地運用博弈的理論來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利益。

   在博弈論中,關於囚徒困境,有你個著名的故事:

   誰才是兇手

  這天,某富豪在家中被殺,現場一片狼藉,富翁家的財產也被盜,通過調查,警察抓到了兩名嫌疑犯。並且也在這兩名嫌疑犯的家中搜到了富翁家中丟失的財務,但是這兩名嫌疑犯都否認自己殺人,只是承認自己在發現富翁被殺後順手牽羊。到底誰是兇手?

   當地的警察深知他們其中的一個肯定是兇手,但也苦無證據,於是,他們採取一個措施,將這兩名嫌犯分別關押起來,並分開審訊。

   不難發現,此時,這兩名嫌犯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要麼保持沉默,要麼供出他們的同夥。兩個嫌犯都知道,如果他倆都能保持沉默的話,就都會被釋放,因為只要他們拒不承認,警方無法給他們定罪。

   但警方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們就給了這兩名囚犯幾個選擇:

  若一人認罪,並供出了對方(相關術語「背叛」)那麼,此人即將被釋放,而對方則被判10年。

  若二人度沉默(相關術語「合作」),則二人同判一年。

  若二人都互相檢舉(相關術語「背叛"),則二人同判8年。

  

  面對這樣的情況,兩名囚犯該如何選擇呢?他們應該選擇合作還是背叛?

  從上面的幾個選擇中,對於兩個人來說,最好的選擇是合作,因為只要他們合作,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他們就會被釋放。然而,每個人都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路,也會考慮對方怎麼做,於是就出現了以下的情況。

   A犯很精明,他很快就想到,他的同夥不是那麼俠肝義膽的人,他怎麼可能不向警方出賣自己呢?也許他現在正向警察提供證據。「不行,絕不能讓他得逞。」但他更精明的是,他考慮到他的同夥也可能這樣設想他,所以,A犯的結論是,「無論如何最正確的做法是背叛同夥,把一切告訴警方」,因為他還料想到一種情況,假如他的同伴是個愚笨且沉默的人,那他真的就能拿著賞金大搖大擺的走了。當然他還想到,如果他的同夥也按著他一樣的邏輯的話,他也會像警方坦白從寬。

   所以,最終的結果,兩名罪犯都用了自己慣有的邏輯思考,最終,獲得了相同的懲罰「坐牢」。

   這就是著名的「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中,博弈的結局對雙方來說都是最壞的,出現這樣的結局,是由於人們自私的天性,我們知道背叛不一定能給我們帶來最大的利益,但是很多人依然選擇背叛,這也是利益的驅使。

   囚徒困境的例子在生活中也經常發生,比如,在擁擠的交通道上,大家排隊等前面的車先過去,假如有人為了圖方便拐進人行道,而如果每個人都想圖方便,不遵守規格,都抄近道,那麼交通將變得一片混亂,最後誰也沒那麼容易把車開出來。

  

   所以,這也體現了合作的重要性,在某些情況,對於企業或者個人而言,為了擴大實力、獲取利益,我們必須放下成見,與對方合作。

   然而,當你不幸掉入別人設置的困境中時,可以根據「囚徒心理」,不防也為對方設置一個困境,這樣對方不得不與你站在同一條線上,成為同一條繩子的螞蚱,他自然會主動與你合作。

   只要有利益的爭奪,必然會產生博弈,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掌握博弈策略思維,才能及時識破他人詭計,保護自身利益。另外,生活和工作中你能熟練利用博弈策略,那麼,成功將離你不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背叛還是合作?中日能否走出「囚徒困境」
    由於「雙方合作」的結果優於「雙方背叛」,從邏輯上講在雙方知道對方的策略行為的情況下,雙方是有可能走出「囚徒困境」的。中日本輪改善的外部動力來自川普政府在國際事務中的強勢和霸道,內生動力來自兩國自身發展的客觀需求。如此境界,日本若戴著民族主義的有色眼鏡是無論如何也打不開的。
  • 合作的真相(重複囚徒困境的探討)
    博弈論中有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叫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的遊戲中,有兩個對策者,他們可以選擇:合作或者背叛,每個人都必須在不清楚對方選擇的情況下,做出自己的選擇。不論對方選擇什麼,背叛總比合作收益要高。所謂困境是指,如果雙方都選擇背叛,其結果比雙方合作要糟,個人最優策略卻是集體最糟策略。
  • 博弈論之囚徒困境,背叛也是有代價的。深度好文,值得收藏
    博弈論之囚徒困境,背叛也是有代價的。讓你人際關係更加穩固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料的大腦萬裡挑一,歡迎來到心理經濟學課堂,今天投資自已第11天了,這周開始,我們將進入妙趣橫生的五節課,講解五個經典的博弈論。研究人們在類似像棋局一樣的複雜的環境中是如何合作與對抗的。
  • 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是什麼意思?
    生活中,人們常常會陷入「囚徒困境」的兩難境地,不知該做出何種抉擇,但不管遇見怎樣的難題,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倘若採用巧妙的方法來解除困境,不僅能夠將難題化解,還可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那麼,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且聽小編為大家解惑。
  • 博弈論之囚徒困境
    今天我們來講博弈論中一個非常經典的模型,叫做囚徒困境。兩個人因盜竊被捕,警方懷疑其有搶劫行為,但未獲得確鑿證據可以判他們犯了搶劫罪,除非有一個人供認或兩個人都供認。即使兩個人都不供認,也可判他們犯盜竊物品的輕罪。
  • 囚徒困境模型
    本文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囚徒困境,第二部分是參考該模型做的三個練習囚徒困境指兩個囚徒被抓後,選擇相互背叛還是忠誠的博弈問題囚徒困境的實驗:囚徒AB被抓後,信息不相通,警察告知對方,互相指控,雙方都判5年;互相沉默,雙方都判2年;一個指控一個沉默,
  • 徐崢的行為完美印證了重複囚徒博弈:背叛過一次的人會一直背叛
    《囧媽》劇照先來用個簡單的遊戲來介紹下重複囚徒困境,再來說徐崢的行為。在《博弈論》中,有個著名的模型——重複囚徒博弈。這個博弈的規則如下,在重複博弈的每一次單獨博弈中,甲乙雙方只有兩個選擇:合作或者背叛。
  • 如何利用囚徒困境,讓選擇的利益最大化?
    唐寂看了一眼電視,答道:「是囚徒困境。」2. 囚徒困境2.1「囚徒困境」理論簡介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博弈論的非零和博弈中極具代表性的例子。非零和博弈是指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者損失的總和不是零,區別於零和博弈(例如「你」贏就一定「我」輸的對賭),是一種合作下的博弈。
  • 從「囚徒困境」現象談企業競爭情報及價格戰中的合作雙贏
    「囚徒困境」至今仍然是我們研究的重要課題。它給人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一是在衝突的情況下,參與人的目標是什麼?是利己還是利他?前者導致坦白,被判刑8年,後者則冒被出賣而判刑10年的風險,這個衝突要參與人在個人理性和集體理性之間作出選擇;二是博奕分一次完成還是分許多階段完成,參與人的策略有什麼變化?
  • 囚徒困境的困境究竟在哪?
    不知道手機前面的各位有沒有聽說過囚徒困境,這是一個很經典很有代表性的博弈論模型,甚至由此能產生很多關於生活中事例的思考,下面先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囚徒困境。以上就是模型的樣子,我們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假定我是囚徒中的一個,如果對方揭發我,那麼我不可能傻傻的保持沉默蹲十年,我也會揭發蹲八年,如果對方沉默,我當然也要選擇揭發,這樣可以額直接獲釋,所以無論對方怎麼選我都是選擇揭發對自己最有利咯,我是這麼想的,對方也不傻
  • 兼職收入不高,還要糾結是否交個稅,博弈論教你輕鬆脫離囚徒困境
    其實像小李這種情況,現實中很常見,不論是老闆還是打工者都會有這種問題,一方面糾結交了個稅到手收入變少,一方面又覺得有沒有必要交,但是看著別人不交也沒出什麼事兒,所以反覆掙扎。日本鈴木一功在《博弈論》中就提到了這種情況,他陷入了「囚徒困境」。
  • 著名的「囚徒困境」:為什麼越聰明的囚犯,無法得到最好的結果
    從此以後,類似的博弈問題便有了一個專門的名稱——「囚徒困境」。「因徒困境」在經濟學,倫理學、社會學,政治學,哲學乃至生物學等學科中,獲得了極為廣泛的應用。當然,如果兩人都坦白,那麼所謂「主動交代」也就不那麼值錢了,在這種情況下,兩人還是要受到嚴懲,只不過比一人頑抗到底要輕一些。在這種情形下,兩個囚犯都可以作出自己的選擇:或者供出他的同夥,即與警察合作,從而背叛他的同夥;或者保持沉默,也就是與他的同夥合作,而不是與警察合作。
  • 一報還一報——如何正確破解夫妻情侶之間的「囚徒困境」?
    那麼現在請你思考一下,兩名囚徒會採取哪一種博弈形式呢?顯然,選擇守口如瓶都不坦白是兩名囚徒的最優選擇策略,兩人被判的最輕(1年)。但是,這個策略經得起考驗嗎?畢竟,你要知道兩人是被隔離審訊的。其中囚徒A可能會想,如果我單方選擇背叛,那麼我將被立即釋放,這誘惑太大。而且,就算我守口如瓶死不招供,可萬一那小子背叛了呢?那麼我反而會被重判15年,這風險代價太大。
  • 中美關係陷入囚徒困境,一旦積怨開始,就沒完沒了了
    在這個看來簡單的博弈裡,博弈者有兩個選擇:合作或者不合作,博弈論用「背叛」表示不合作的情況。合作需要信任,這使博弈更複雜。囚徒困境這一理論於1950年由蘭德智庫提出,並由塔克(納什均衡理論提出者納什的老師)講了一個故事而著稱:警察逮捕了兩個人,把他們都投入監獄,堅信他們是共犯,事實也是如此。兩個人分別收押,彼此不能聯繫。
  • 博弈論思想,科學家模擬上萬次「囚徒困境」,找到了最成功的決策
    囚徒困境在聊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講一個博弈論的經典案例。假說警方抓住了兩名罪犯,姑且就分成甲嫌疑犯和乙嫌疑犯。但是警方並沒有證據可以指控這兩個嫌疑犯。於是,他們就把他們兩個人你分別關在兩個房間,然後分別對他們進行盤問。
  •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中具代表性的例子,用天行九歌的方式開啟這模式
    雖然不能動用刑罰,但韓非卻設下了一個局,這個局就是「囚徒困境」。事實上,真兇也確實是這兩人,但因為沒有證據,兩人只要都保持沉默,那麼韓非也無計可施。囚徒困境第一步,韓非首先將兩人分別關在兩個牢房,斷絕他們之間的交流。此時,兩位王叔便如同處在一架處於萬丈深淵上的天平兩端,但只要維持原狀,依然可以保持平衡,倒是有驚無險。
  • 當AI面臨囚徒困境,是互相攻詰還是相互合作?
    (原標題:谷歌的「邪惡」實驗:當AI面臨囚徒困境,是互相攻詰還是相互合作?)
  • 囚徒困境——這才是人性!
    今天分享心理學裡經典的:「囚徒困境」遊戲,也被稱為「囚徒二難」或者「囚徒博弈」。這是一個鬥智的遊戲,往往做到最後,卻是一個兩敗俱傷;或者一方大勝,另一方全輸的結局。這就是人類內心最深處的自私。「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國蘭德公司提出的理論,後來由顧問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故事加以闡述,並命名為「囚徒困境」。
  • 小米和華為的囚徒困境
    小米和華為在價格上的死拼讓我想起了囚徒困境的博弈問題,描述如下:警方逮捕甲、乙兩名嫌疑犯,但沒有足夠證據指控二人有罪。於是警方分開囚禁嫌疑犯,分別和二人見面,並向雙方提供以下選擇:認罪並作證檢控對方或是保持沉默。 若一人選擇背叛,而對方選合作,則此人將即時獲釋,合作者將判監10年。若二人都選合作,則二人同樣判監半年。
  • 哲學難題:囚徒困境與紐科姆問題
    囚徒困境一個犯罪團夥的兩名成員西蒙和彼得因涉嫌從事武裝搶劫而被捕。警方沒有足夠的證據向搶劫中的任何一人行刑。上述問題被稱為「囚徒困境」,可以應用到現實世界的很多方面,包括博弈論,經濟學,氣候變化,體育和社會/政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