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研究方法,而聰明人研究規則,聰明人用的博弈論是什麼樣?

2020-12-04 騰訊網

你好,我是魚堂主。

平時經常聽到一句話,說: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城。不謀一城也,不足謀一域。

聽起來好像很高級一樣,今晚堂主就給你扒扒高大上的博弈論,落地之後是什麼樣?

要說不一樣的知識,據說是聰明人才用的東西叫「博弈論」。

01 什麼是博弈論?

博弈論是什麼?

簡單講就是一群聰明人,在一定規則之下,如何選取最有利自己的策略進行競爭。

平時之所以覺得博弈論高深,是因為傳統博弈論都是研究什麼策略最高明。

實際上日常的博弈論並沒有那麼遙遠,我們平時遵守的規則,已經是相互競爭和妥協的產物。

只要是一群聰明而又理性的人一起競爭,那麼最終決定局面的不是策略,而是規則。

人人都聰明,就不會有人做蠢事,每個人都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策略,優勢對優勢最終只能得到一個均衡,大家未來繼續把遊戲玩下去,就必須設定一些規則。

比如,幾個人一起玩牌,開始看大小,慢慢有人開始從桌子上偷牌。最後人人都偷拍,這樣偷牌就策略相互抵消就不在是優勢。

這樣相互耗著很浪費時間,所以就一起定個規則,不許偷牌然後遊戲繼續。

02 田忌賽馬是計謀,不是博弈

我們一說起謀略和博弈,總愛拿「田忌賽馬」舉例子,本來比賽的約定是,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

田忌在一場比賽中,用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上馬對中馬,中馬對下馬,結果二比一取勝。

但是這個例子,恰恰不是博弈論,它只能算是計謀,而計謀就是利用對方信息差形成的優勢。

你想,如果田忌賽馬這招好用,為什麼歷史上,在就沒有發生過第二次呢?

因為田忌違反了規則,等於欺騙了齊威王,被你騙一次是你不對,被你騙兩次那可就是我不對了。

計謀只能用一次,而且對方必須很蠢的配合你,才有可能成功。

實際上有多少人真的傻,還能恰好被你碰到。

而博弈論專門研究的,是各方都不是蠢人的遊戲。

博弈論要求的是先假設對方可能的策略,你能想到的,別人也能想到,那你怎麼辦?

你的任何行動都得考慮對手的反應,這裡面沒有陰謀,只有陽謀,但是陽謀其實比陰謀更難算。

03 普通人研究策略,而聰明人研究規則

從馮·諾依曼創始博弈論開始,這就是一個燒腦的數學理論,用零和博弈奠定了博弈論基礎。

博弈論裡的英雄是約翰·納什,這樣的天才,用納什均衡讓博弈論出圈了,不僅是競爭而是在很多領域都可以使用的理論。

普通人研究策略,而聰明人研究規則。

普通人研究怎麼讓自己的行為,比別人聰明一點,而聰明人研究規則。

有人研究違反規則,有人研究適應規則,高手研究改變規則。

比如,美國的菸草廣告,歷史上曾經有一個時期,美國的菸草公司可以隨便發展。到1960年代的時候,菸草市場就已經飽和了。

全國總共就只有這麼多人吸菸,菸草市場總共就只有這麼大,幾家大的菸草公司無非就是瓜分一個有限的市場。

你要多拿一點份額,我就得少拿一點,這個局面叫做「零和博弈」,零和博弈的競爭是最激烈的,各個菸草公司就不得不花越來越多的錢做廣告,大家總投入越來越大,但是總的市場還是只有這麼一點,這就是一個「囚徒困境」。

與此同時,因為當時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吸菸的危害,政府就開始推動立法,想限制菸草行業的發展。

1967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發布一條規定,說電視臺每播出香菸廣告,就必須同時播出一條宣傳「吸菸有害健康」的公益廣告。

這樣一來菸草行業就更可悲了,你不得不花錢給自己做廣告,可是花錢的結果,公眾越來越了解吸菸有害健康,這不等於作死啊!

到197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條法律,乾脆禁止了菸草公司做電視廣告。

但是公眾不知道,有很多國會議員都不知道,這條立法,其實是菸草公司租金運作出來的,他們改變了規則。

為什麼菸草公司租金想要禁止自己呢?

吸菸是一種剛需,大家都不做廣告,市場還是這麼大,但是每個公司都能省下一筆廣告費,還不用再宣傳「吸菸有害健康」了,結果一年之內,菸草公司的利潤就提高了30%

04 改變規則,你就改變了局面。

通過一個強制的規則,限制惡性競爭,所有人的境遇都會更好。

博弈論有個特別流行的概念叫「囚徒困境」,說兩個一起偷東西的犯罪嫌疑人,被警察抓住了,分別關押審訊。

雙方都知道,如果是雙方都不招供,倆人的結果會更好,但是因為規則雙方只能都選擇招供,因為你不能保證對方是否招供。

我們經常用「囚徒困境」,來形容每個人都按照,對自己最優的策略行事,結果卻是雙輸的局面。

真正的囚徒困境要求雙方不能搞聯合和串通,而且必須是同時行動,真實世界的各種困局,沒有這麼嚴格的限制,所以是有可能被打破的。

參與者明知道對自己不好,還不得不拼命參與,工資封頂,停火協議,就是解決困境的方法。

很多時候是自由帶來困境,限制帶來活力。

因為大家都解放了無用的競爭精力,真正的專注做好該做的事。

學習了博弈論,你就多了一個觀察世界的眼光,你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理性選擇之下的困境。而你知道,造成這些困境的常常不是參與的人,而是規則。

最後幾句話:

所有人都意識不到博弈的時候,你隨便做點什麼都可以贏。

少數人意識到博弈的時候,誰意識到博弈誰贏。

大家都意識到博弈了,那就只能逼執行了,看誰更能堅持行動。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啟發。

相關焦點

  • 聰明人的思維方式和普通人有哪些區別?
    普通人的平凡各不同,而聰明人的共性卻極為相似。一、聰明人,用腦子做決定著名股神巴菲特說過,「在別人投資的地方去投資,是賺不到錢的,只有投資別人沒有意識到的領域才有機會」,這就是著名的巴菲特定律。可是話雖如此,真正做到卻很難。
  • 你是聰明人中的聰明人嗎?
    我們的認知範圍告訴自己,智商高就是聰明人。 你是個聰明人嗎?長大後飛黃騰達!
  • 傻瓜與聰明人
    對愚蠢的研究不能僅著眼於邏輯性或者機智性的解釋現代醫學用神經化學介質或神經傳遞受體的變化來解釋各種精神異常病人的疾病和狀態,也是有些片面的。其實,也是基於一個和古人相似的理念,那就是認為解開疾病之謎就如同去除卡著齒輪的石頭一樣。
  • 聰明人的特徵
    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的智力水平,這裡列舉了13項聰明人的特徵,來看看自己可以滿足其中幾項?漢密特寫道,聰明的人「願意用開闊的心胸接受和考慮其他觀點,發現其中的價值」,而且他們「對不同的解決方案持開放態度」。心理學家表示,思想開明的人——那些能夠找出和權衡各種不同觀點的人——通常能在美國學術能力評估測驗和智力測試中獲得更高的分數。
  • 聰明人是怎麼樣思考的
    心理學家馬克斯威爾-馬爾茨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所有人都是為成功而降臨到這個世界上的,但是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沒有,那是因為每個人的思考方法不同。」雖然思考看起來是太平常不過的事,但是卻很少有人關注自己在思考什麼、思考結果怎麼樣、思考的方法有哪些、自己是不是一個聰明的人。英國心理學家、教育家託尼-布贊經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聰明的秘密在於多動腦子。每個人,從出生到生命終止,大腦都在不斷地學習。人腦是世界上最複雜的系統,它能在百分之一秒內接收一個人臉的視覺映象。
  • 誰是聰明人,聰明人的十大特徵
    ——西塞羅   如果你具備以下特徵你很可能就是一個聰明人。一,聰明人更善於傾聽,多聽善聽更容易變聰明。傾聽是人的本能,通過傾聽來接受外界的信息;傾聽是你了解認識這個世界的重要途徑;嬰幼兒就是在傾聽中漸漸地成長起來。二,聰明人有更恰當的溝通方式。三,聰明人多角度思維。除去專業知識之外,聰明人知道很多。
  • 數學公式告訴你 為什麼聰明人難以成功?
    聰明人在學校裡面通常比較受尊重,他們也自然而然的享受這種尊重。但是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大部分的聰明人到了社會上就失去了優勢。拿世俗的標準來看,那些社會上的成功人士大都不是學校裡的好學生或者連有名的學校都不是。馬雲說:中國最好的大學是杭州師範大學。這固然是調侃,但其實很有道理。那麼,聰明人為什麼難以成功呢?搞清楚下面的4條規則或許對聰明人有幫助。1。
  • 聰明人,知道與世無爭
    聰明人,知道與世無爭。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仔細想想是這個道理。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能喜歡自己,但是現實卻永遠不可能。有的人一見如故;有的人卻無故相看兩厭。有人喜歡你,也會有人不喜歡你,這個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若是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就活得不豁達,不通透,就只是為了別人眼中的自己而活,不是為了自己而活,爭名奪利,也只是為了能夠讓別人仰望自己。
  • 我們先來看看聰明人的大腦有何不同?
    然而,聰明人大腦的連通性是否也與普通人不同呢?一項新研究支持了這個假設。對於聰明的人,某些大腦區域在不同大腦區域之間的信息流動中參與度更強,而另一些大腦區域則參與得較少。無論是科學家還是普通人都對弄清楚人類思維的基礎非常著迷。認知能力的差異(比如,導致學術水平和專業能力的差異)很大程度上被歸因於個體智力差異。
  • 一流的聰明人,在別人眼裡都是傻子(深度)
    在現實生活中,不吃虧的是聰明人;而能吃虧的是智者。聰明人和別人過事兒總能保全自己利益。比如做生意,他們做生意都能把利潤賺足;而智者絕不追求生意的最大收益,有些生意甚至賠錢也做。聰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而智者明白自己不能做什麼。
  • 聰明人的13個特徵!
    研究發現,一個人越聰明,就越傾向於將睡眠時間推遲到凌晨之後。正如吉姆•維納所寫,聰明人「並不畏懼說『我不懂』。如果他們不知道,他們可以學習」。漢密特寫道,聰明的人「願意用開闊的心胸接受和考慮其他觀點,發現其中的價值」,而且他們「對不同的解決方案持開放態度」。
  • 鬼谷子:這五種話聰明人可以說,普通人最好別說,否則易禍從口出
    」這五種話聰明人可以說,普通人最好別說,否則容易禍從口出。那麼這五種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病者,感衰氣而不神也」所謂「病言」,其實就是說話之人沒有底氣,說話沒有什麼精神,聽上去病懨懨地。所以我們普通人哪怕有時候有壞情緒,但是與人相處時也應該將這些壞情緒藏起來,讓對方能夠感受到我們身上的積極地那一面。「怨者,腸絕而無主也」所謂「怨言」,也就是極度傷心,說的沒有主意的話。
  • 看了《天道》才明白:聰明人會一敗塗地,多半是不懂這兩點
    電視劇《天道》裡有很多聰明人,比如葉曉明還有林雨峰,聰明到作繭自縛,自己挖坑自己跳。一般來說,聰明的人比其他人更有可能勝出,但事實上,許多人因為太聰明而失敗。有句話叫「聰明反被聰明誤」就是個人意思。由此可見,做人光有聰明是不夠的,還有記住兩個規則,人生才能少走彎路。
  • 李呈赫教你了解博弈論的詭計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先分析他人的意圖從而做出合理的行為選擇,而所謂博弈就是行為者在一定環境條件和規則下,選擇一定的行為或策略加以實施並取得相應結果的過程。 博弈論用途很廣。但正如上文所講,博弈論原是數學運籌中的一個支系,其研究運用了種種的數學工具,一般讀者如何能掌握呢? 這裡存在著一個矛盾。
  • 腦筋急轉彎:用什麼方法立刻可以找到遺失的圖釘?聰明人請進
    腦筋急轉彎:用什麼方法立刻可以找到遺失的圖釘? 聰明人請進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準備了10道題目哦,希望你們能夠喜歡!現在正式開始答題(一共有10道題,每題10分,共100分)——答案在最後哦1、美人魚最怕遇到誰?
  • 為什麼職場中的聰明人並不受人待見?原因是這3點!早知早受益
    對他們來說,職場聰明人太難以控制。二、對同事來說難信任第二點就是職場聰明人在同一個職場中同事眼中看來是沒有什麼能夠信任地點的。對於很多職場中的普通人來說,自己就只想好好工作,拼個業績,也沒想著什麼其他的東西,他們在職場中往往就是默默無聞,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那類人。
  • 如何識別身邊的聰明人?原來他們都有這20個特徵
    普通人有時會八卦、貶低和嫉妒。2.聰明的人能夠談論不同的話題,如政治、世界新聞、數學等等。他們用事實說話,有時還用確切的時間來定義,一般人就是廢話!!3.他們會聽很多很多,如果你注意到一群人當中有人安靜地坐在角落裡,在對談話做出任何貢獻之前,他或她很可能是一個聰明人。4.他們知道時間的價值,所以他們有目的、有計劃地行動。
  • 讀書有什麼用?查理·芒格:我見過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閱讀的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網上常有人問:讀書有什麼用?每當看到這種問題時,我都能想起著名的律師、投資人查理·芒格先生說過的一句話:「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一個都沒有」。查理·芒格是股神巴菲特的「黃金搭檔」,他所說的「聰明人」也大多是像巴菲特一樣的行業頂級人才。
  • 有一種人看似「糊塗」,實際上是「大智若愚」的聰明人
    我覺得都沒錯,不管是用固有的思維模式去活,還是用變通的方式去活,只要能活得開心,只要能活得心安理得,就是對的活法。但不得不說,很多時候,常規的聰明人,都沒有懂得變通的人活得好,因為懂得變通的人,或者說上面那種會裝糊塗的人具備這樣三個優勢:A、他們的處事原則不是單線條,而是多線條,在與人相處之前,會提前分門別類,確定好什麼樣的人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待。
  • 諾貝爾獎又雙叒叕頒給了博弈論:博弈論為何如此被偏愛?
    他除了對拍賣理論有深入研究外,還致力於把理論應用於實踐之中,其得意之作就是成功設計了美國電訊市場的拍賣機制。他還在激勵與組織、經濟與博弈論、網絡簡介、價格戰略、精算科學等領域多有著述。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學一般理論、經濟學數學方法、博弈論以及交易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