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又雙叒叕頒給了博弈論:博弈論為何如此被偏愛?

2020-10-21 中博教育CFA


要想在現代社會做一個有文化的人,你必須對博弈論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保羅·薩繆爾森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於北京時間10月12日下午公布,獎項被授予兩位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現任教授保羅·米爾格羅姆羅伯特·威爾遜,以表彰他們在「用於改進拍賣理論和拍賣形式」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

保羅·米格羅姆(Paul Milgrom):全球拍賣領域和產業經濟學界最知名的人物之一。

他除了對拍賣理論有深入研究外,還致力於把理論應用於實踐之中,其得意之作就是成功設計了美國電訊市場的拍賣機制。

他還在激勵與組織、經濟與博弈論、網絡簡介、價格戰略、精算科學等領域多有著述。

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學一般理論、經濟學數學方法、博弈論以及交易理論。

威爾遜試圖利用博弈論作為基礎來重構經濟學理論,並利用博弈論將現實中經常發生的現象引入經濟學理論。


為什麼拍賣理論能拿諾獎?

米爾格羅姆和威爾遜的研究為政府和社會設計最優的排名規則提供了理論基礎,改進了社會和經濟運行的效率。

試想一下,你的出價受到別人出價的影響,因為你購得之後不是個人享用,而是作為投資品可能賣給別人,那麼肯定要考慮別人怎麼看這個拍賣品,這就變成了複雜的博弈問題。

而拍賣理論其實就是「博弈論」的一個方面,有些人感嘆「這是博弈論的再一次勝利!」


在博弈論領域已經有十幾位經濟學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傑·邁爾森,利用新發展起來的機制設計理論對於拍賣理論重新進行了研究。

他的結論超越了之前學者比較拍賣形式的收益的研究思路,能夠研究所有可能的拍賣,這使得拍賣理論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

羅伯特·約翰·奧曼(Robert John Aumann) ,美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經濟學家,因為「通過博弈論分析改進了我們對衝突和合作的理解」與託馬斯·克羅姆比·謝林(Thomas Crombie Schelling)共同獲得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羅伯特•J.奧曼在決策制定理性觀點方面有著傑出的貢獻,對博弈論和其他許多經濟理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乃至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謝林長期服務於美國軍方,他提出的戰略威懾運用理論,一直深深地影響著美國的外交政策與軍事鬥爭領域。

約翰·納什(John Nash),199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提出納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是著名數學家、經濟學家、《美麗心靈》男主角原型,主要研究博弈論、微分幾何學和偏微分方程,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對博弈論和經濟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埃爾文·羅斯,2012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在博弈論、市場設計和實驗經濟學領域曾做出顯著貢獻。


與諾獎擦肩而過的博弈論大師

戴維·M.克雷普斯

戴維·M·克雷普斯(David M.Kreps)史丹福大學商學院的經濟學教授,是決策論、博弈論以及資產定價理論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1989年獲得「小諾貝爾獎」之稱的克拉克獎。他和2020年新科諾獎得主米爾格羅姆、羅伯茨和威爾遜四人建立了KMRW聲譽模型證明,他的博弈論思想也對經濟學家的思維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



阿維納什•K•迪克西特

他教授有關博弈論的課程,同時研究國際貿易政策的策略行為,曾在(英國)瓦威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牛津大學任教。

相關焦點

  • 約翰·納什一生傳奇 博弈論大師的博弈人生
    納什從小就很孤僻,比起與同齡小孩玩耍,他寧願鑽在書堆裡,高中畢業後,納什選擇到普林斯頓大學求學,隨後,他逐漸展露出對拓撲、代數幾何和博弈論的興趣。  納什21歲博士畢業,他在那篇僅僅28頁的博士論文中提出了後來被廣為運用的「納什均衡」博弈理論。
  • 諾貝爾獎得主澤爾滕眼中的納什和博弈論
    1961年, 他來到普林斯頓大學參加一個關於博弈論的研討會,那時納什就已經病了, 他們雖然坐在一個桌子邊, 卻從來沒有說過話。不過,獲得諾貝爾獎之後,澤爾滕與納什成了好朋友。2005年,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他表示,以納什為故事原型的《美麗心靈》是一部很好的電影, 但人們不能根據這部電影來看待納什的一生,而且影片中關於博弈論的描寫並不準確。
  • 漫談博弈論
    「博弈論」大家肯定都聽說過,印象中,這可是個「高大上」的理論。有人可能會問:既然馮·諾依曼這麼牛,他怎麼沒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呢?我們知道,諾貝爾經濟學獎跟物理學獎、化學獎等還不太一樣,它並不是諾貝爾遺囑中的獎項,而是瑞典銀行以紀念諾貝爾為名頒發的獎項。雖然它也和其它諾貝爾獎一塊頒發,但是獎金並非來自諾貝爾基金會。196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首次頒發,但早在1957年馮·諾依曼就已經去世了(諾貝爾獎只頒發給在世的人)。
  • 博弈論可用來預測個人行為
    據國外媒體報導,為何一些人總是做得對,而另一些人則恰恰相反。最近,英國埃克塞特大學與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對為何人類和其它群居動物的個性特徵存在如此之大差異提供了一種新的解釋,他們認為當某人做決定是依靠他人的選擇來確定時,博弈論可以被用來預測個人行為。 最早作為用於解釋經濟行為的工具,博弈論從生物學和心理學到社會學和哲學等方面正在廣泛推廣。
  • 博弈論,誰主沉浮?
    這是一部由博弈領域的兩位領軍人物——朱·弗登博格和讓·梯若爾編著的集大成之作,囊括了迄今為止除演化博弈之外的所有博弈論的理論和方法,代表了博弈論發展的最高水平。它不僅涵蓋了博弈論的方方面面,而且幾乎對每一個論題都給出了嚴密的數學推導和證明。《博弈論》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覆蓋面廣,幾乎涵蓋了博弈論的各個領域。
  • 博弈論大師約翰·納什與妻子愛情故事 十件事讀懂約翰納什
    據外媒報導,著名數學家與經濟學家、博弈論之父、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和他的夫人周六遇車禍去世,分別終年86歲及82歲。兩人乘坐的計程車在新澤西Turnpike上失控,警方指二人當時未有配戴安全帶,當計程車失控撞向防撞欄時,他們雙雙被拋出車外。警方仍在調查意外原因。
  • 美國工程院院士深度解析:博弈論與控制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
    如果參與者之間不允許合作,那麼我們就處於非合作博弈論的領域。博弈論,作為一種系統性的方法,首先必須引入一個令人滿意的解概念。Basar:確實如此。在動態博弈中,隨著博弈的進行,參與者獲得關於其他參與者過去行為的信息(完整或部分的),並在選擇自己的行為時使用這些信息。
  • 量子博弈論基本原理的簡單解釋
    量子博弈論,英文Quantum Game Theory,是量子理論與博弈論相結合的一門新型理論,通過對博弈現象的認知決策過程進行建模,運用量子力學理論數學方法,研究與描述博弈現象及其對策的交叉科學。量子博弈論是在經典博弈論基礎上結合量子理論而發展起來的。為解釋量子博弈論基本原理,有必要首先得從經典博弈論及其博弈的基本概念說起。
  • 囚徒的困境-博弈論
    這位普魯士高級軍官對這個遊戲是如此痴迷,他給每個軍團都下發了好多套,並下令每個軍人都要玩它,還舉行Kriegspiel比賽,比賽時皇帝全副武裝地親臨現場觀看。當時在軍國主義的鼓舞下,軍棋非常流行,棋子被雕刻成德國元帥、上校、列兵等等,用錫製成。今天我們還能看到這樣的棋子被當作玩具收藏著。遊戲的複雜性越來越膨脹,因為熱心的玩家追求讓它更接近現實。
  • 電影《美麗心靈》原型:現代博弈論創始人約翰·納什本人的經歷比...
    他生長在一個充滿親情溫暖的家庭中,幼年大部分時間是在母親、外祖父母、姨媽和親戚家的孩子們的陪伴下度過,但比起和其他孩子結伴玩耍,他總是偏愛一個人埋頭看書或躲在一邊玩自己的玩具。小納什雖然並沒有表現出神童的特質,但卻是一個聰明、好奇的孩子,熱愛閱讀和學習。
  • 博弈論雜談:基本假設
    今天我們來點學術的話題,博弈論的基本假設。經典博弈論研究中的一個基本假設,就是參與人是完全理性的。什麼是完全理性?實話實說,學術界對此還沒有達成共識,這就讓我們很糾結了,因為對於博弈論來說,這是一個十分核心的問題。能不能搞清楚,這是學術大佬的事兒,我估計是搞不清楚了,但其實,這並不影響我們來了解博弈論。
  • AI的博弈論,一份插圖教程
    但這對我們理解博弈論還是有幫助的。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鳥瞰博弈論。我們還將討論博弈論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應用。我以一種即使是初學者和非技術人員也能跟上的方式來寫這篇文章。目錄什麼是博弈論?博弈論中的納什均衡博弈類型人工智慧中的博弈論1.什麼是博弈論?什麼是博弈論?我相信你在某個時候曾經遇到過這個概念,但從來沒有真正深入研究過它。相信我,在人工智慧領域,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我們先來給博弈論下一個正式的定義。
  • 博弈論思想
    第二講,博弈思想,與博弈思想 同樣重要的是 相對思想、系統思想。在此點簡單點一下——相對思想。先說 「博弈」這個詞語,大家或多或少 有所了解, 不了解也無傷大雅。如,接觸過 概念/定義——納什均衡;零和博弈;非合作博弈;愛情博弈如,了解過 經典模型——海盜分贓;囚徒困境如,讀過 書籍——《博弈論》《博弈論的詭計》。
  • [趣味數學]從日常生活中看「博弈論」
    可以說,「博弈論」已經改變了經濟學的傳統輪廓線。從對「博弈論」簡要、通俗的介紹中可以發現,我們身邊充滿了博弈,或者說,我們身邊的許多行為、現象都可用博弈來概括。「博弈論」不僅屬於經濟學,也理應屬於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歷史學等,這些學科也有理由分享「博弈論」那旖旎的學術風光和精細的分析技巧。
  • 2020年諾獎評述:表彰拍賣理論,是博弈論的又一次勝利
    米爾格雷姆與威爾遜都是非常著名的博弈論專家。博弈論的教科書裡流傳著一些「四人幫模型」,也就是米爾格雷姆、威爾遜與另兩位博弈論專家克雷普斯、羅伯茨合作,發展出來的一系列經典的博弈論模型。博弈論作為微觀經濟學領域近幾十年最重要的技術發展,已經徹底重寫了諸多經濟領域,比如契約理論,產業組織理論等。而今年諾貝爾獎表彰的是拍賣理論,也是博弈論的又一次勝利。
  • 博弈蘊涵合作--如何運用博弈論解析中美關係
    其實,博弈本身就蘊涵合作,將「博弈」和「博弈論」簡單地等同於「衝突」和「衝突論」,這恰恰是對「博弈」和「博弈論」的極大誤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納什曾經來華演講,其題目即為「通過代理來研究博弈中合作」。事實上,正視和研究國家間的利益博弈,不僅可以更好地透視國家間的衝突,也為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國家間合作提供了一把「智慧之鑰」。
  • 回顧約翰納什一生:20歲成博弈論大師 曾患精神分裂症
    1962年時當他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Fields獎—數學領域裡的諾貝爾獎(Nobel)—獲得者時,他的精神狀況又使他失之交臂。  就這樣,他幾乎被學術界遺忘了。到80年代,有幾項榮譽性獎都幾乎要授予給他,最終都因為他的病狀而放棄。80年代末期,諾貝爾委員會開始考慮給予博弈論領域一次機會,而納什就名列候選人名單的前茅,最後因為對博弈論的懷疑和對納什的健康擔憂而沒有實現。
  • 通俗版納什平衡:追女孩的博弈論 幻想為中情局工作
    1994年,納什憑藉博弈論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納什均衡」這個名詞也被更多人所熟悉。追女孩的博弈論 年輕的約翰·納什在普林斯頓大學的校園裡下圍棋,原本信心滿滿的他卻輸給了對手,於是他自嘲地說道:「在競賽行為中總有人要輸。」或許正是這個時候,關於博弈論的想法在他心中扎了根。在博士在讀期間,他對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原理提出了挑戰:按照斯密的理論,在市場經濟中,每一個人都從利己的目的出發,而最終全社會達到利他的效果。
  • 李呈赫教你了解博弈論的詭計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先分析他人的意圖從而做出合理的行為選擇,而所謂博弈就是行為者在一定環境條件和規則下,選擇一定的行為或策略加以實施並取得相應結果的過程。 博弈論用途很廣。但正如上文所講,博弈論原是數學運籌中的一個支系,其研究運用了種種的數學工具,一般讀者如何能掌握呢? 這裡存在著一個矛盾。
  • 博弈論大師約翰·納什與美麗心靈
    我知道約翰·納什這個名字,是因為研讀博弈論,當時並沒有太關注納什的故事,直到自己休學後回校的幾年裡。當時,精神科的教授說我有精神分裂症,我嘲笑他的診斷有幾年時間,對於一個對自己智商餘額很自信的人不可能去相信他的結論,直到後來我發現自己的與同學們和外部世界的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