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現代社會做一個有文化的人,你必須對博弈論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保羅·薩繆爾森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於北京時間10月12日下午公布,獎項被授予兩位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現任教授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以表彰他們在「用於改進拍賣理論和拍賣形式」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
保羅·米格羅姆(Paul Milgrom):全球拍賣領域和產業經濟學界最知名的人物之一。
他除了對拍賣理論有深入研究外,還致力於把理論應用於實踐之中,其得意之作就是成功設計了美國電訊市場的拍賣機制。
他還在激勵與組織、經濟與博弈論、網絡簡介、價格戰略、精算科學等領域多有著述。
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學一般理論、經濟學數學方法、博弈論以及交易理論。
威爾遜試圖利用博弈論作為基礎來重構經濟學理論,並利用博弈論將現實中經常發生的現象引入經濟學理論。
為什麼拍賣理論能拿諾獎?
米爾格羅姆和威爾遜的研究為政府和社會設計最優的排名規則提供了理論基礎,改進了社會和經濟運行的效率。
試想一下,你的出價受到別人出價的影響,因為你購得之後不是個人享用,而是作為投資品可能賣給別人,那麼肯定要考慮別人怎麼看這個拍賣品,這就變成了複雜的博弈問題。
而拍賣理論其實就是「博弈論」的一個方面,有些人感嘆「這是博弈論的再一次勝利!」
在博弈論領域已經有十幾位經濟學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傑·邁爾森,利用新發展起來的機制設計理論對於拍賣理論重新進行了研究。
他的結論超越了之前學者比較拍賣形式的收益的研究思路,能夠研究所有可能的拍賣,這使得拍賣理論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
羅伯特·約翰·奧曼(Robert John Aumann) ,美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經濟學家,因為「通過博弈論分析改進了我們對衝突和合作的理解」與託馬斯·克羅姆比·謝林(Thomas Crombie Schelling)共同獲得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羅伯特•J.奧曼在決策制定理性觀點方面有著傑出的貢獻,對博弈論和其他許多經濟理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乃至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謝林長期服務於美國軍方,他提出的戰略威懾運用理論,一直深深地影響著美國的外交政策與軍事鬥爭領域。
約翰·納什(John Nash),199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提出納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是著名數學家、經濟學家、《美麗心靈》男主角原型,主要研究博弈論、微分幾何學和偏微分方程,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對博弈論和經濟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埃爾文·羅斯,2012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在博弈論、市場設計和實驗經濟學領域曾做出顯著貢獻。
與諾獎擦肩而過的博弈論大師
戴維·M.克雷普斯
戴維·M·克雷普斯(David M.Kreps)史丹福大學商學院的經濟學教授,是決策論、博弈論以及資產定價理論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1989年獲得「小諾貝爾獎」之稱的克拉克獎。他和2020年新科諾獎得主米爾格羅姆、羅伯茨和威爾遜四人建立了KMRW聲譽模型證明,他的博弈論思想也對經濟學家的思維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
阿維納什•K•迪克西特
他教授有關博弈論的課程,同時研究國際貿易政策的策略行為,曾在(英國)瓦威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牛津大學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