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論雜談:基本假設

2021-02-20 回到2049

距2029年5月19日北京工體(鳥巢)

個人演唱會還有

知識就是力量,歡迎回到2049.

今天我們來點學術的話題,博弈論的基本假設。經典博弈論研究中的一個基本假設,就是參與人是完全理性的。什麼是完全理性?實話實說,學術界對此還沒有達成共識,這就讓我們很糾結了,因為對於博弈論來說,這是一個十分核心的問題。

能不能搞清楚,這是學術大佬的事兒,我估計是搞不清楚了,但其實,這並不影響我們來了解博弈論。簡單來說,完全理性指的就是參與人足夠聰明、擁有無窮的計算和推理能力,而且從來不會犯錯誤。而博弈論研究的主要範式,便是如果大家都這樣聰明,最終會出現一個怎樣的結果呢?比如說,我和黃博士、潘博士、張博士四個人分一個蛋糕,我們都足夠聰明,都會選擇最大的,那麼最終蛋糕會分成什麼樣呢?

在博弈論中,這個最終可能出現的結果就被稱為「納什均衡」。可見,所謂的納什均衡,就是這樣一種局面:對於每個人來說,如果其他人都不改變他們行為的話,那麼他自己也不願意改變自己的行為。一個球隊的薪金空間就那麼大,每個人都想要符合自己能力的最大的合同,老闆該怎麼辦?最終,他該如何分配薪金空間?當然了,每個人的選擇並不單一,比如說我現在去NBA,球隊可能願意一下給我5年合同,這就保證我此後五年的衣食無憂,那麼我願意5年拿1億美元,但是如果你只給我一年合同,那麼一年之後我還得找工作,說不定得來CBA了,那我就得多要一點了,比如一年3000萬美元。總之,直觀上看,一個均衡結果就是一個穩定的局面,一旦出現,就不會發生變化。

而博弈論的主要研究內容,正是這種均衡是否存在。納什認為,如果參與人的個數有限,且每個參與人的策略個數也有限的話,那麼均衡就一定存在,這個均衡被稱為「混合策略納什均衡」。當然了,什麼是混合策略,學術界目前的意見也不統一,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混合策略絕對不是隨機的,而是明確的。我就是5年1億,要麼就是1年3000萬,你自己均衡去吧。可見,納什均衡的存在是有條件的,並非在任何場合中都存在。

不過即便納什均衡是有條件的,我相信你現在也一定有一個疑問,那就是這個博弈論這不完全在這瞎扯淡麼?原因就在於,這個完全理性,別說人類永遠不可能擁有,甚至人類的理性就無法解釋什麼是完全理性,自己給自己做了個套,成為了活在套子裡的人。不僅人類,就算是1000年後的人工智慧,可能也無法擁有完全理性,這個概念實在太哲學了。那麼作為博弈論的基礎,完全理性假設是不是就荒謬呢?由此,博弈論也是很荒謬的呢?

事實上,這正是很多人批評甚至攻擊博弈論和理論經濟學的主要依據。不過,假設雖然是哲學化的,但並不意味著由此建立的理論就是無用的。也就是說,假設肯定不完美,但是絕對不荒謬。拋棄這個假設的研究非常有意義,但是基於這個假設的研究,也永遠不會過時。原因有兩點。

首先,我們不能簡單地以「假設是否符合現實」,來評價一個模型的好壞。因為不論何種理論,就算是牛頓和愛因斯坦的理論,創建這些理論的模型,也都只是現實世界的近似,你要等火箭跑出1/2光速,那估計相對論永遠不可能出現,因為沒有相對論,我估計火箭也跑不出來1/2光速。所以說,好的模型和假設,並非是對現實世界的扭曲,而是對現實世界的抽象,它可以幫助我們抓住所研究問題的主要矛盾,並拋開不重要的細節。而至於什麼是好的假設、什麼是壞的假設,對任何具體問題來說,這都是一件非常微妙的事情,並沒有統一或絕對的標準。就像著名統計學家喬治-鮑克斯所說:所有的模型都是錯誤的,但有些是有用的。完全理性模型正是這樣一種模型。

其次,理論研究除了可以用來解釋歷史、理解現在和預測未來以外,它還可以被作為基準比較對象。就比如說我,帥的一塌糊塗,對世界上絕大多數小妹妹來說,我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基本上等同於一個哲學化的存在,但是你可以以我為標準,找一個差的不是那麼大男朋友還是很現實的。所以說,基於完全理性假設的模型,有時候可以對現實有非常好的逼近,這不假,更重要之處則在於,它永遠可以作為一個理想的基準比較對象,這就好比是在物理學中,我們經常假設物體存在於真空中一樣。真實的世界可以紛繁複雜、不斷變化和演進,但是基準比較對象卻可以簡單明了,且永遠不變,所以某些學者也說:理論模型要比現實更加真實。以上便是對完全理性模型的嘖嘖稱奇,excited!

當然了,在我們肯定完全理性模型的同時,也要看到不一樣的聲音。事實上,與完全理性相對的,在博弈論中,就有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這就是「有限理性模型」,這一假設從上世紀90年代起,開始吸引了學術界的大量關注。這個方向的基本假設,就是人沒有那麼聰明、沒有那麼理性。不可否認,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個研究方向。但是,與完全理性一樣的是,什麼是有限理性,也沒人能說得清,事實上,沒有多少知識水平的我們也能感覺出來,這個有限理性要比完全理性更加含糊不清。原因很簡單,所有基於完全理性假設的模型,在本質上都是相通的,也就是說,其實只有一個完全理性模型。但是有限理性模型,卻顯然可以擁有非常非常多個,甚至是無數個。一個人哪方面理性?哪方面不理性?理性程度是百分之多少?不理性程度又是多大?你能說得清?反正我是不知道。所以,相較於有限理性模型,基於完美性和唯一性的完美理性模型,更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最後,博弈論還有一個比較前沿的研究方向,叫做「行為博弈論」,這就有點像自然科學了,它主要是用實驗的辦法,來研究現實生活中人們進行各種博弈的時候,究竟會出現什麼結果。總的來看,行為博弈論的很多結果,與博弈論的分析有著很大的出入,它可以揭示現實中人們決策的真實規律,這當然非常有意義,但是,我們並不能用這些實驗結果,來簡單否定依靠完全理性模型所得出的結論。所以當你再聽說某人的實驗結果,推翻了經典博弈論的預測,那他不是一派胡言,就是想搞一個大新聞。

事實上,對於經典博弈論來說,預測只是它的幾個功能中,最不重要、最不能當真的一個,而且很多的實驗控制也不能做到非常嚴格。即便它能做到,也足夠使我們信服經典結論不符合現實,但作為基準比較對象,完全理性模型也仍然有其永遠存在、永遠值得研究的價值。

總之,完全理性模型、有限理性模型與行為博弈論,是三個各有所長並相互補充的研究方向,它們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沒有簡單的誰對誰錯、誰好誰壞之分。小孩子才考慮對錯,成年人全都要。

如果真就只能選一個,那麼還要選完全理性模型,因為它不畏懼人類變得越來越聰明,恰恰相反,它還十分希望這一天早日到來,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只會變得越來越正確,它具有所謂的「自我應驗性」。反過來,對於有限理性模型與行為博弈論,隨著我們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人生經驗的繼續豐富,我們今天發現的規律,到了明天可能就一文不值了,隨著時間的流逝,它會變得越來越不靠譜,也就是具有某種「反自我應驗性」。所以,如果你相信人類會越來越聰明,信息傳播會越來越通暢,那麼完全理性模型就是墜吼的。

請看下集《博弈論雜談:研究範式》。

相關焦點

  • 漫談博弈論
    而臺灣地區譯成「賽局理論」,聽起來跟遊戲更接近了,但是容易讓人聯想到「田忌賽馬」,我覺得是一個比較糟糕的譯名。至於為什麼說「容易讓人聯想到『田忌賽馬』的譯名就不太合適」,後面我們還會說到。此外,「對策論」這個譯名,也在內地大量使用。比如,國內博弈論研究的一個重要學術組織就叫「中國運籌學會對策論分會」。
  • 量子博弈論基本原理的簡單解釋
    量子博弈論,英文Quantum Game Theory,是量子理論與博弈論相結合的一門新型理論,通過對博弈現象的認知決策過程進行建模,運用量子力學理論數學方法,研究與描述博弈現象及其對策的交叉科學。量子博弈論是在經典博弈論基礎上結合量子理論而發展起來的。為解釋量子博弈論基本原理,有必要首先得從經典博弈論及其博弈的基本概念說起。
  • 博弈論思想
    第二講,博弈思想,與博弈思想 同樣重要的是 相對思想、系統思想。在此點簡單點一下——相對思想。先說 「博弈」這個詞語,大家或多或少 有所了解, 不了解也無傷大雅。如,接觸過 概念/定義——納什均衡;零和博弈;非合作博弈;愛情博弈如,了解過 經典模型——海盜分贓;囚徒困境如,讀過 書籍——《博弈論》《博弈論的詭計》。
  • AI的博弈論,一份插圖教程
    但這對我們理解博弈論還是有幫助的。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鳥瞰博弈論。我們還將討論博弈論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應用。我以一種即使是初學者和非技術人員也能跟上的方式來寫這篇文章。目錄什麼是博弈論?博弈論中的納什均衡博弈類型人工智慧中的博弈論1.什麼是博弈論?什麼是博弈論?我相信你在某個時候曾經遇到過這個概念,但從來沒有真正深入研究過它。相信我,在人工智慧領域,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我們先來給博弈論下一個正式的定義。
  • 博弈論,誰主沉浮?
    這是一部由博弈領域的兩位領軍人物——朱·弗登博格和讓·梯若爾編著的集大成之作,囊括了迄今為止除演化博弈之外的所有博弈論的理論和方法,代表了博弈論發展的最高水平。它不僅涵蓋了博弈論的方方面面,而且幾乎對每一個論題都給出了嚴密的數學推導和證明。《博弈論》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覆蓋面廣,幾乎涵蓋了博弈論的各個領域。
  • 諾貝爾獎又雙叒叕頒給了博弈論:博弈論為何如此被偏愛?
    要想在現代社會做一個有文化的人,你必須對博弈論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他還在激勵與組織、經濟與博弈論、網絡簡介、價格戰略、精算科學等領域多有著述。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學一般理論、經濟學數學方法、博弈論以及交易理論。威爾遜試圖利用博弈論作為基礎來重構經濟學理論,並利用博弈論將現實中經常發生的現象引入經濟學理論。
  • 李呈赫教你了解博弈論的詭計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先分析他人的意圖從而做出合理的行為選擇,而所謂博弈就是行為者在一定環境條件和規則下,選擇一定的行為或策略加以實施並取得相應結果的過程。 博弈論用途很廣。但正如上文所講,博弈論原是數學運籌中的一個支系,其研究運用了種種的數學工具,一般讀者如何能掌握呢? 這裡存在著一個矛盾。
  • 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是什麼意思?
    那麼,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且聽小編為大家解惑。關於博弈論之「囚徒困境」,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故事的版本很多,但大體意思相同。可以做出假設,要是乙方選擇沉默,甲方只承認自己犯了盜竊罪,且檢舉乙方殺了富翁,根據檢察官的交易原則,甲方被無罪釋放,則甲方會選擇背叛;要是乙方檢舉甲方不僅偷了富翁家的東西還把富翁殺害了,甲方只有在指控乙方殺了富翁的情況下才能被判刑短期,則甲方會選擇背叛。
  • 博弈論大師約翰·納什領獎返家途中遇車禍身亡
    納什均衡:又稱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論的一個重要術語,以約翰-納什命 名。假設有n人局中人參與博弈,給定其他人策略的條件下,每個局中人選擇自己的最優策略(個人最優策略可能依賴於也可能不依賴於他人的戰略),從而使自己 利益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策略構成一個策略組合。納什均衡指的是這樣一種戰略組合,這種策略組合由所有參與人最優策略組成。
  • 博弈論速成指南:那些融入深度學習的經典想法和新思路
    顯然,遊戲是博弈論最具可見性的實體,但它遠遠不是應用博弈論概念的唯一空間。也就是說,還有很多其他領域也受到博弈論和 AI 的共同影響。大多數需要多個「參與者」合作或競爭才能完成任務的場景都可以利用 AI 技術進行遊戲化和改進。儘管之前的陳述是一種泛化,但我認為它傳達出了一個信息:博弈論和 AI 是一種思考和建模軟體系統的方式,而不只是一種技術。
  • 博弈論大師人生最後一場意外的博弈——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諾獎委員會1994年評價納什的工作稱幾乎所有的經濟行為分析都可以用到博弈論,從壟斷廠商到競爭個體,概莫能外。發展至今的博弈論也的確證實了這一點。突遭精神疾病折磨博士畢業後,納什非常想留在普林斯頓,但普林斯頓當時並沒有給他終身教職。這或許傷害了納什的自尊心。
  • 從空城計到阿爾法狗,博弈論如何滲透我們的生活?
    1944年,馮·諾依曼與摩根斯坦合著的《博弈理論與經濟行為》出版,標誌著現代博弈論的誕生。 我們必須要講到是一位數學奇才:納什(John Nash)。他二十幾頁的博士論文給出了策略博弈中的一個基本解概念,這就是後來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的納什均衡理論(Nash equilibrium)。
  • 博弈蘊涵合作--如何運用博弈論解析中美關係
    其實,博弈本身就蘊涵合作,將「博弈」和「博弈論」簡單地等同於「衝突」和「衝突論」,這恰恰是對「博弈」和「博弈論」的極大誤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納什曾經來華演講,其題目即為「通過代理來研究博弈中合作」。事實上,正視和研究國家間的利益博弈,不僅可以更好地透視國家間的衝突,也為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國家間合作提供了一把「智慧之鑰」。
  • 技術流 | 博弈論怎樣用於日常經濟生活?一個真實的例子
    博弈論這門學科由馮諾依曼創立,一直到約翰·納什,正式成熟了起來。今天人們紀念納什,很大程度上與博弈論的廣為人知有關。       不過,博弈論到底是一個限定條件太多的理論模型,還是一種可以解決現實問題的經濟理論?這裡有一個應用博弈論的絕對現實的案例——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頻譜牌照拍賣。
  • 諾貝爾獎得主澤爾滕眼中的納什和博弈論
    1961年, 他來到普林斯頓大學參加一個關於博弈論的研討會,那時納什就已經病了, 他們雖然坐在一個桌子邊, 卻從來沒有說過話。不過,獲得諾貝爾獎之後,澤爾滕與納什成了好朋友。2005年,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他表示,以納什為故事原型的《美麗心靈》是一部很好的電影, 但人們不能根據這部電影來看待納什的一生,而且影片中關於博弈論的描寫並不準確。
  • 囚徒的困境-博弈論
    【導讀】博弈是世界上衝突的反映,這是一個古老的概念。在威爾斯民間故事集《英雄的一生》 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交戰中的兩個國王下著棋,他們的軍隊就在附近廝殺。每當某個國王吃一個子時,信使就會來通知另一個國王,他失去了一員大將或一支精銳部隊。
  • 普通人研究方法,而聰明人研究規則,聰明人用的博弈論是什麼樣?
    聽起來好像很高級一樣,今晚堂主就給你扒扒高大上的博弈論,落地之後是什麼樣? 要說不一樣的知識,據說是聰明人才用的東西叫「博弈論」。 01 什麼是博弈論? 博弈論是什麼?
  • 博弈論或可破解數據中心「囚徒困境」
    因此,我們可以使用博弈論(game theory),即描述理性決策者之間戰略交互的數學模型,進行了一系列項目,以此來管理這些自私用戶之間的資源分配,同時最大化地提升數據中心的效率。在這種情況下,這種博弈還確實有利於解決資源分配問題。貨幣兌換機制失效,博弈論登場幫助一群理性和自私的用戶有效地共享資源並不僅僅是大數據時代的產物。經濟學家們幾十年來一直在這樣做。
  •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有見識的人,就一定要讀讀博弈論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學問都能夠如此這般地給人帶來快樂,但是博弈論肯定是位列其中的。美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大師保羅·薩繆爾森說過: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有見識的人,就一定要讀讀博弈論。其實,讀讀博弈論,還不僅是讓人開眼界、長見識,喜歡深刻思考的人,會發現博弈論正是你愛不釋手、丟棄不了的東西。02全世界只有三個國家在收取漫遊費——中國、印度和日本。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 博弈論大師納什車禍去世 電影"美麗心靈"主角原型
    原標題:博弈論大師納什車禍去世 據新華社電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心靈》主人公的原型、美國數學家約翰·納什遭遇車禍去世,終年86歲。 美國警方24日說,納什與82歲的妻子艾麗西亞23日在美國新澤西州乘坐計程車時,因車輛失控遇難。納什在挪威領取了數學界的阿貝爾獎,返回美國後從機場前往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