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平凡各不同,而聰明人的共性卻極為相似。
一、聰明人,用腦子做決定
著名股神巴菲特說過,「在別人投資的地方去投資,是賺不到錢的,只有投資別人沒有意識到的領域才有機會」,這就是著名的巴菲特定律。可是話雖如此,真正做到卻很難。大多數普通人都削尖了腦袋想要往熱門的地方擠。鄭老師曾說過,跟風是很難吃到肉的。如果你做得好,也許還能分到一口肉湯。要是做不好那反而還會燙到自己,自找麻煩。普通人總是容易被倖存者偏差蒙住了雙眼,所謂倖存者偏差是指,人們往往只看到被篩選後的結果,卻忽視了篩選的過程。普通人只看到了那些光鮮亮麗的外表,卻看不到冰山下的巨大陰影,由於缺乏對自身的充分認知,普通人往往是一拍腦子,用屁股做決定。然而聰明人則不同,他們深諳自我認知的真諦,完美踐行了巴菲特定律。聰明人往往能夠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然後再做出準確的判斷。
以每個人都會面臨的擇業問題舉例,聰明人當然知道金融和網際網路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行業,可是他們不會在沒做好自我認知的準備之前就急哄哄地衝進去。首先他們會確定自己的目標,簡單來說就是你想要什麼,如果是奔著小富即安的念頭,那么二三線城市就能滿足需求了。但如果是想要成就一番事業,轟轟烈烈闖一場,那一線城市歡迎你。
其次,聰明人會明確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美國思想家W.P弗羅斯特說過,在築牆之前應該知道把什麼圈出去,把什麼圈進來。道理聽上去很簡單,可是做起來很難,普通人都愛犯的一個毛病就是自視甚高,總想要一些自己踮起腳也夠不到的東西。聰明人則是篩選出自己「能做的」和「不能做」的領域,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考量。最後一步是確定興趣,用鄭老師的話來說,就是問問自己志在何方。在自己能夠做的領域中,有些工作雖然高收入但並不一定能給你帶來快樂,魚和熊掌很難兼得,這個時候聰明人會先做出權衡:錢還是快樂?聰明人在對自我有了清晰的認知後用腦子做決定,然而大多普通人則是頭腦一熱用屁股做決定。
二、聰明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鄭老師曾說過,管理好你的情緒,這將使你受用終身。然而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絕大多數普通人都在放任情緒奔跑,當情緒出現的時候,它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四處亂竄,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聰明人則不同,他們會馴化情緒,不讓情緒控制自己,成為情緒的主人。當察覺到情緒不對,比如一些悲傷、憤怒的時刻,聰明人會及時跳出情緒,避免陷在負面情緒的怪圈。而一旦掙脫了情緒的懷抱,聰明人就可以開啟局外人模式,從旁觀者的角度分析自己的處境。事情是如何發展的,哪些因素導致了現在的局面,該如何解決,一連串發問和思考後,情緒漸漸消退,理智又重新接管了大腦。
不過也不是每次都是如此幸運,聰明人也會有失手沒能跳出負面情緒的時候。此時,聰明人不會任由情緒在身體裡橫衝直撞,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承認情緒,在心中對自己說出此刻的情緒,比如,我現在很憤怒。當知道自己很憤怒後,控制情緒就已經成功一半兒了。接著,聰明人會嘗試理解情緒,憤怒是怎麼產生的,憤怒能讓我獲得什麼,我又會失去什麼。只要能夠一直保持思考,那麼情緒就無機可乘,理性大腦會牢牢地掌握控制權。拿破崙說過,「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聰明人馴化情緒,而不是淪為情緒的奴隸。
三、聰明人,懂得利用模式思維
什麼是模式思維?就是根據已有的思維模式來模仿認識未知事物的思維方法。生活中總有這麼一撥人對於模仿行為不屑一顧,嘴上嚷嚷著只有創新才能改變世界。可是仔細想想,能夠真正做到創新的人屈指可數,那些頭戴光環的天之驕子,何止是百裡挑一,一萬個人裡也難以找到一個。所以與其好高騖遠,眼高手低,還不如先老老實實地學會模仿那些已有的模式思維。亞里斯多德說過:「人是善於模仿的生物,人是藉助模仿來學習最早的功課的。」正如鄭老師所說的,不要抵抗你的天性。聰明人往往相信模仿帶來的力量,他們明白,只有先學會了模仿,才能站在前輩的肩膀上看到遠方的風景。
然而,利用模式思維也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兒,聰明人在這上面有一些獨到的經驗。第一步,他們會先確定目標領域,並且鎖定關鍵人物。模仿的對象很多,找對目標很重要,你要模仿哪些人,向他們學什麼?比如你想開奶茶店,那就去找奶茶行業做到頂尖的那波人,向他們學習開店的方法,這就叫做有的放矢,而不是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第二步,差異化是你生存的關鍵,模式思維帶領你進入這個圈子,然而簡單的模仿極有可能給你帶來滅亡的風險,因此,在模仿之上尋找差異化是聰明人一貫的套路。最後,聰明人榨乾了模仿對象的價值後,就開始了創新和超越之路。正如鄭老師所說,從0到1的這條路並不好走。
聰明人喜歡走捷徑,懂得利用前人的模式思維來為自己助力,然而普通人一邊對此嗤之以鼻,一邊卻又受限於自身的能力不足,只能在角落裡暗自掙扎。
聰明人也並非生來就是聰明人,他們只是從很早的時候便開始有意識地訓練自己。所以如果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能夠從此刻開始學習,那麼在不久的未來,你也會成為一個聰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