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人們一直存在著一個疑問:為什麼愛因斯坦為那麼聰明,他的大腦到底神奇在哪裡?
01發散思維與創造力的關係
愛因斯坦去世後,科學家們對他的大腦進行解剖,眾說紛紜,引發了科學家們的爭論。
有的科學家說,愛因斯坦的大腦開發了13%,我們普通人的大腦只開發了10%,所以他聰明;
有的科學家說是因為愛因斯坦的頂葉比正常人大,大腦表層中很多地方沒有凹溝,所以,大腦中的細胞沒有阻攔,大腦思維就很活躍;
也有的科學家說是愛因斯坦大腦中星形膠質細胞較多,星形膠質細胞越多,一個人的思維和感知就很可能越靈敏。
至於愛因斯坦到底為什麼比普通人聰明那麼多,沒有人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不過,曾經有人請教過愛因斯坦,「你和普通人的區別在哪裡呢?」愛因斯坦把普通人的思考比作一隻在籃球表面爬行的甲蟲,他們看到的世界是扁平的,而他的思考則像是一隻飛在空中的蜜蜂,他看到的世界是全方位、立體的。
由此可見,愛因斯坦的思維視野是非常廣闊的,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又稱為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等,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方式。比如孩子在做數學題時,可以一題多解,鍛鍊的其實就是孩子的發散思維。
不少心理學家認為,發散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最主要的特點,是測定創造力的主要標誌之一。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吉爾福特在研究創新思維的過程中指出,與創造力最相關的思維方式就是發散性思維。這或許才是愛因斯坦比普通人更勝一籌的原因吧。
02如何在玩中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
兒童心理學家發現,具備發散性思維的孩子專注力更持久,更聰明,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強。孩子的思維方式在1歲左右基本確立,3歲以內完成,12歲以內可以通過彌補教育改善。也就是說,孩子的發散性思維方式從出生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經歷、經驗越多,思維變得越來越固化,比如我們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圈,詢問大學生這是什麼,大部分學生都會回答這是數字「0」,若問幼兒園的小朋友,你就會聽到很多有趣的答案,雞蛋、蘋果、泡泡等等。
所以,我們要抓住機會,在孩子的思維還沒有固化之前,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對於幼兒來說,玩就是最好的學習方式,我們不妨在玩中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
和孩子玩頭腦風暴的遊戲
頭腦風暴是很好地鍛鍊孩子發散性思維方式之一,我帶孩子們出去的時候,我經常會問孩子們,「這個像什麼?」昨晚,我帶著快4歲的二寶下樓玩,天上有一彎新月,我問二寶你看天上的月亮像什麼。
我沒有從他口中聽到「小船」這個詞,而是「香蕉」,我又問他還像什麼,他盯著我的臉看了一會兒,告訴我月亮像媽媽的眉毛,我繼續問他,他想了好久之後,又告訴我像草葉。
孩子的答案令我十分欣喜,也感受到了孩子世界裡的美好,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在孩子眼中竟然是那麼美。其實,在大寶小的時候,我就經常和他玩這種頭腦風暴的遊戲,有一年冬天,我指著光禿禿地沒有一片樹葉的大樹問他像什麼,他竟然告訴我像棍子。
雖然這個回答不是那麼美,但我並沒有說出自己的看法,因為孩子看事物的角度與成人不同,我們何必用自己早已經固化了思維去影響孩子呢?
提醒大家一點,平時大家和孩子玩頭腦風暴的遊戲時,不要幹涉孩子,讓孩子盡情地去想像、去思考,不管他說得對不對,都不要打斷他。除了讓孩子去想像某物像什麼,我們還可以給孩子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題目,如從我們家去公園,可以有幾種路線等。
七巧板是培養發散思維的最佳玩具
七巧板是中國古老的智力遊戲,其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紀,18世紀的時候傳到國外,就連拿破崙、安徒生都愛玩七巧板,可見它是多麼的有魔力。
別看七巧板只有7塊板組成,完整圖案為一個正方形,可你知道它能變幻出多少種不同的圖案嗎?
別看它只有7塊板組成,完整圖案為一個正方形,用七巧板可以拼出1600種以上的圖案,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不規則多邊形、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種人物、形象、動物、橋、房、塔等等,亦可是一些中、英文字母。
幼兒玩七巧板的最大好處在於他可以異想天開、天馬行動、無拘無束,可以拼出很多成年人都拼不出來的圖形,這對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的好處不言而喻。
另外,孩子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還培養、增強了孩子的形狀概念、視覺分辨能力、視覺記憶能力、認知技巧,有利於手眼協調,幫助孩子提升觀察力、想像力、邏輯關係等。
玩是幼兒最好的學習方式,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你給孩子玩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