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孫儷羅晉主演的電視劇《安家》正在熱播。
這部以講述房產中介為背景的電視劇,聚焦在國人最為關注的房子問題,劇中多個人物和故事都由真實事件改編,很多觀眾看後不禁感嘆:房產中介這一行,真的不好幹。
其實,無論是中介,還是其他行業,都各有各的心酸,這部劇中,也有很多職場通用的生存法則,值得我們關注。
1
你看不上的行業,往往最賺錢
故事發生在上海一家地產門店內,店裡的7個員工,各有各的特點。而其中學歷最高的,是一個叫魚化龍的年輕人。因為畢業於知名985院校,所以,大家都叫他985。
劇中,魚化龍的媽媽,對兒子這麼高的學歷卻去做房屋中介,既不解,又氣憤,在視頻電話裡說:「早知道你畢業去做中介,那還上什麼大學啊,高中畢業不就可以去嗎!」
很多追劇的網友,對此也頗為不解,覺得這樣的劇情安排,不符合實際。
其實,現實中,房屋中介這個行業,雖然入門門檻不算高,工作也很辛苦,但的確,有一些高學歷的人,甚至學霸,畢業後選擇去賣房子。
之前,就曾有報導,有名校畢業生,在上海一家中介工作,一天之內開了3單,成為業內明星。
有的高學歷地產經紀人,利用自己學霸的特質,將每套房子的操作過程都認證記下來,一年下來,寫了幾十萬字的工作筆記,業績當然遙遙領先。
有網友也說,自己2003年本科畢業,機緣巧合進入中介行業,當時周圍同事,連會用電腦的都沒幾個,她則利用自己善於學習、熟悉網際網路的優勢,和別人差異競爭,在貼吧上發帖子賣房,結果第二個月,就成了門店的銷售冠軍。
再普通的行業,也能成就不普通的精英,重要的不是從事什麼工作,而是你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工作。
很多人都感嘆,經濟寒冬來了,找工作越來越難了,找到待遇高的工作就更難了。
這樣的工作,並非沒有,只不過,我們總是用各種固有思維,將它們排除在外。
記得去年下半年,上海市剛剛實行垃圾分類後,產生了一個新的職業:代收垃圾網約工。報導顯示,只要夠勤快,這樣的工作,也能月入過萬。
太多的人,寧願一邊擺著自己的高姿態,一邊忍受生活的苦,卻不願真正放下身段,拋開成見。
2
眼界和見識,決定了你能賺多少錢
店裡的團寵員工朱閃閃,因為一直沒有開單,被房店長派去發傳單。
果然,朱閃閃在發到將近10萬張傳單時,一樁生意找上了門。一個中年人,拿著在廣場上收到傳單,來到了門店。
眼看開單有望,朱閃閃很高興,可一問之下才知道,這個客人,壓根沒有上海戶口。朱閃閃覺得,對方不符合購房政策,只是來隨便看看,於是把客人轉交給別人,自己接著出去發傳單了。
眼尖的房似錦,一眼看出,來的客人是著名的企業家、飼料大王林茂根,知道對方要買的不是限購的普通住宅,而是市內別墅,趕快熱情接待對方。
本來送到朱閃閃手上的大客戶,卻因為她的「有眼不識泰山」,而白白拱手讓人。
其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發現,越是認知水平不高的人,越容易用自己固有的思維框架去衡量人和事,凡是自己不曾見過、理解不了的,就覺得是不合理的。
之前一個網友,曾說了自己的一樁糗事:
他在圖書館翻看資料,看到西方發生在公元457年的一件事時,他嘀咕了一句:「公元457年,是哪個朝代來著?」
一位前輩聽到後,說:「宋朝」。
這個網友想,怎麼可能是宋朝,宋朝是公元960年才建立的。
沒想到,前輩又說了句:「應該是大明。」
這個網友簡直要樂出聲,心想:明朝那是哪年,壓根不挨邊啊,這人啥都不懂,還真敢說。
直到很久之後,他偶然看到資料,才突然發現,那個前輩,才是真正的學識淵博,而自己當時不但沒能虛心請教,還在心裡嘲笑對方,簡直是太丟人了。
美國心理學家喬治·凱利,曾經提出過一個「個人構念論」的觀點。
這個觀點是指,我們過往的見識、期望、評價、思維等,形成了我們的觀念,而當我們遇到相同或者相似的場景時,腦海中就會自動地用這些過往經驗形成的觀念,來判斷事物,做出反應。
認知水平越低、見識越淺、腦中的知識儲備越少,越容易形成單一的個人構念,從而做出狹隘的判斷。
我們經常看到,越是眼界開闊的人,越虛心謙卑。正是因為他們深深懂得自己的局限,更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每個人,都無法賺到那些超出自我認識範圍外的錢。提升賺錢能力的前提,是提升認知能力。
時刻保持開放的心態,對那些看不慣的人,搞不懂的事,不要想當然,是自我成長的第一步。
3
普通人拼力氣,聰明人拼頭腦,
頂級人拼人脈
可以說,在這部劇中,很多職場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笨手笨腳的小樓,和很多剛剛步入職場的年輕人一樣:經驗淺、資源少,但工作特別努力,想早日證明自己,提升收入。
在認認真真打了無數電話後,小樓終於成功了。
而作為師傅的房似錦,做生意就要從容得多,她的成功,更多是靠動腦。
十年沒賣出的跑道房,她想盡辦法重新裝修,讓房子與客戶需求完美匹配,順利成交;面對「兇宅」,她特意囑咐朱閃閃,要到醫院門口去發傳單。
正如房似錦所說:「每套房子,都有它命定的主人。沒有我賣不出的房子。」
這底氣的背後,是她擁有超出普通房產經紀的敏銳洞察,以及她靈活的思維。
只不過,有時候,再聰明的頭腦,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面對找不到主人的老洋房,唯有「手眼通天」的徐文昌店長,才能搞定。
很多觀眾都感嘆,這也就是拍電視劇,現實生活中,哪有這種想幹什麼都有熟人的人。
擁有這樣人脈的人,雖然很少,但,卻是真實存在的一類人。
在暢銷書《引爆點》中,作者指出,我們的社交圈,其實並不是呈一個環形,而是呈一個金字塔形。
在金字塔的塔頂,是一個人脈網絡極其強大的人,如果認真梳理,就會發現,我們的大部分人脈資源,可能都是通過這一個人來形成的。
當然,這樣的人,有其善於交際的天賦原因,但作者也指出:
不同於我們大多數人,忙於尋找自己喜歡的朋友,把那些看不順眼、不需要的人排除在社交圈之外,善於交際的人,能夠發現許多可能性。他們喜歡所有的人。
正如劇中的徐文昌,他在對待每個人時,不分貧富貴賤,都能平等真誠地對待,也正因此,成就了他的「好人緣」。
努力地工作,能讓我們打好基礎,擺正心態;聰明地工作,能讓我們成就更多,甚至彎道超車,但,良好的人脈資源,卻有可能為我們帶來巨大的勢能,實現跨越。
▽
很多時候,我們經常覺得,自己已經如此努力,為什麼還是不能成功。
這時候,比起加倍拼命,更需要的,是用開放的心態,跳出自己的思維,學學我們身邊那些「房似錦」、「徐文昌」們。
真實的職場和生活,可能比電視劇裡的故事更加艱難,卻也更加精彩。
另:寫作不易,希望大家在閱讀後給個留言和轉發,以示鼓勵!一個人長期堅持寫作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棄。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