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將是智能的社會!我們先來看看聰明人的大腦有何不同?

2020-08-27 心美看世界


迄今為止,關於智力差異的研究大部分被歸因為特定大腦區域的差異。然而,聰明人大腦的連通性是否也與普通人不同呢?一項新研究支持了這個假設。對於聰明的人,某些大腦區域在不同大腦區域之間的信息流動中參與度更強,而另一些大腦區域則參與得較少。
無論是科學家還是普通人都對弄清楚人類思維的基礎非常著迷。認知能力的差異(比如,導致學術水平和專業能力的差異)很大程度上被歸因於個體智力差異。近日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這些差異與大腦功能模塊集成模式緊密相關。法蘭克福歌德大學心理學系的Kirsten Hilger, Christian Fiebach 和Ulrike Basten將功能核磁共振(fMRI)與現代圖形理論網絡分析技術相結合,對超過300人的大腦進行了掃描,探究了人類智力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早在2015年,這個研究團隊就在《Intelligence》期刊上發表了一項元研究結果。他們確定了包括前額皮質在內的一些大腦區域,這些區域的激活變化與智力的個體差異非常相關。然而,直到最近,人們還無法測試人類大腦中的這些「智力區域」是如何功能性地相互關聯的。
今年早些時候,該團隊報告稱,有兩個大腦區域參與任務相關信息的認知處理(前腦島和前扣帶皮層),在聰明人的大腦中,這兩個區域與大腦其他部分的連接更高效。顳葉皮層和頂葉皮層之間的連接區域負責屏蔽無關信息,而該區域與大腦網絡其他部分的連接更弱。該研究的主要負責人Ulrike Basten說:「這些區域在大腦網絡中的拓撲嵌入差異使得聰明人更容易區分重要和不重要的信息,這對於很多認知能力都是有益處的。」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考慮到,大腦以功能模塊的形式組織。他們表示:「這與由多個子網絡組成的社交網絡類似,比如家族和朋友。在這些子網絡或模塊中,一個家族內部的成員之間的相互聯繫比他們和其他家庭的人或者朋友的相互聯繫更加緊密。我們大腦的功能性組織方式也類似:大腦中存在由不同大腦區域組成的子網絡,或者叫做模塊,在功能模塊內部,這些大腦區域聯繫更強,而與其他模塊中的大腦區域的聯繫則較弱。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探究了特定大腦區域在模塊內部和模塊之間通信的作用是否對於不同智力的人來說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一個大腦區域對本『家庭』內部的信息交換所提供的支持是否比與其他『家庭』的信息交換多,以及這是否與個體智力差異相關。」該研究表明,對於更聰明的人,特定大腦區域在不同大腦子網絡之間的信息交換中參與度更高,從而使重要的信息更快速高效地傳輸。另一方面,研究團隊還發現,在聰明人大腦中,某些大腦區域與大腦網絡的其他部分關聯更弱。這可以更好地屏蔽無關信息輸入。Basten說:「我們認為,研究中所發現的聰明人的大腦網絡特性可以幫助他們在精神上更加專注,忽略或抑制無關的幹擾輸入。」這些相關性的原因目前還沒有答案。Basten補充道:「可能是由於生物學傾向,某些人發育出的大腦網絡更加偏好智力行為和更具挑戰性的認知任務。然而,也存在這樣的可能性,頻繁地讓大腦完成挑戰性的認知任務可以對大腦網絡的發育帶來積極影響。考慮到我們目前對智力的理解,這兩個過程似乎相互影響。」

相關焦點

  • 南華早報:貪官的大腦與我們有何不同?
    參考消息網7月6日報導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5日刊登題為《貪官的大腦,與我們有何不同?》的報導稱,人們會毫不猶豫地接受賄賂,還是會再三深思?科學家認為,這個問題或許可以在左腦中找到答案。這一說法促使外界討論是否可以利用藥物或治療方法來抑制腐敗傾向。
  • 聰明人的思維方式和普通人有哪些區別?
    在自己能夠做的領域中,有些工作雖然高收入但並不一定能給你帶來快樂,魚和熊掌很難兼得,這個時候聰明人會先做出權衡:錢還是快樂?聰明人在對自我有了清晰的認知後用腦子做決定,然而大多普通人則是頭腦一熱用屁股做決定。二、聰明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鄭老師曾說過,管理好你的情緒,這將使你受用終身。
  • 植物沒大腦,卻有智能?
    但你是否曾想過,沒有大腦的植物,竟然也擁有「智能」?  什麼是智能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界定何為「智能」。不過,有太多人對智能有過定義,所以也就很難界定哪個是最權威的說法。正如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斯滕伯格所說:「智能的定義跟試圖去定義它的專家一樣多。」
  • 聰明人的大腦反而比較懶惰,專家:智力與大腦工作效率有關
    聰明人的大腦反而比較懶惰,專家:智力與大腦工作效率有關人類有不同的膚色有不同的種族,但是我們的大腦容量基本上就相似的,也就是說我們的智力水平基本上是差不多的。這說明我們的進化速度沒有分別,至少不會出現智人與尼安德特人那樣大的區別。
  • 講講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及對人類未來的發展
    打開APP 講講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及對人類未來的發展 工程師之餘 發表於 2018-09-27 15:42:44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在社會發展上也更加注重利用這一學科發展,合理發展,利用人工智慧高科技有力地推動社會的發展,千方百計利用科技的發展使得社會朝著和諧的方向邁進。同時,人工智慧研究成果,也顯示出了在某些方面,計算機要勝過人類的能力。當然,人工智慧的核心問題仍舊是把人類的智能與機器智能更好的連結起來,處理好科技與社會的協調發展,這一問題仍舊是人工智慧所應該解決的最重要問題。
  • 傻瓜與聰明人
    就是今日亦有把愚蠢說成是腦袋裡有石頭或進水。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輕信如此草率的解釋。但是,愚蠢會不會是最高等級的智慧呢?不然大智若愚從何而來?被判定為蠢人,有一個好處,可以避免受到更糟糕的指控。現代醫學用神經化學介質或神經傳遞受體的變化來解釋各種精神異常病人的疾病和狀態,也是有些片面的。其實,也是基於一個和古人相似的理念,那就是認為解開疾病之謎就如同去除卡著齒輪的石頭一樣。
  • 愛因斯坦的大腦有何不同?
    2012年11月《大腦》雜誌在線發表文章稱,研究人員綜合迄今為止所有能收集到的屍檢圖像,詳盡分析後發現,愛因斯坦的大腦皮層(負責腦高級意識過程的腦區)與普通人之間的區別之大,超乎想像。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人類學家迪恩·福克(Dean Falk)是這個項目的首席研究員,以下是我們整理後的採訪報導:【你們在研究中有什麼發現?】
  • 先有大腦還是先有睡眠?
    在計算機視覺中,保護深度學習系統免受對抗性攻擊的一個有趣的方法是應用神經科學的發現來縮小神經網絡和哺乳動物視覺系統之間的差距。麻省理工學院(MIT)和 MIT-ibm 沃森人工智慧實驗室(Watson AI Lab)的研究人員利用這種方法發現,將哺乳動物視覺皮層的特徵直接映射到深層神經網絡,可以創建出行為更可預測、更能抵禦對抗性樣本的 AI 系統。
  • 誰是聰明人,聰明人的十大特徵
    ——西塞羅   如果你具備以下特徵你很可能就是一個聰明人。一,聰明人更善於傾聽,多聽善聽更容易變聰明。傾聽是人的本能,通過傾聽來接受外界的信息;傾聽是你了解認識這個世界的重要途徑;嬰幼兒就是在傾聽中漸漸地成長起來。二,聰明人有更恰當的溝通方式。三,聰明人多角度思維。除去專業知識之外,聰明人知道很多。
  • 科學研究表明:聰明人的大腦「運行速度」更快
    如果是,那麼UCLA醫學院(加州大學洛杉磯醫學分校)的神經學教授Paul Thompson博士最近的研究結果就顯得更有意義了,他的研究表明,聰明的人不僅更加睿智,而且他們大腦的「速度」也確比常人快。測試可以顯示出大腦的各個部分通過連接組織傳遞信息的狀況,觀測的結果顯示,聰明人的腦部信息傳遞速度比常人更快。為了保證測試的準確性,研究者對92個人(46對雙胞胎)進行了智力測驗,然後再開始檢測他們的大腦並比較他們的遺傳標記。測試結果表明智力水平與腦部信息傳遞速度存在明顯的相互關係。「這些圖像顯示出腦部神經的傳遞速度。
  • 聰明人是怎麼樣思考的
    心理學家馬克斯威爾-馬爾茨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所有人都是為成功而降臨到這個世界上的,但是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沒有,那是因為每個人的思考方法不同。」其實,思考並非難事,一個正常的人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即使人在發呆的時候其大腦也在想一些事情;人即使在夢中,潛意識也在對白天接收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過濾,進行著大量的思考。雖然思考看起來是太平常不過的事,但是卻很少有人關注自己在思考什麼、思考結果怎麼樣、思考的方法有哪些、自己是不是一個聰明的人。
  • AlphaGo之父哈薩比斯:先解決智能 再用智能解決一切 | 人物
    他創辦的DeepMind在2014年被谷歌以6億美元收購,並在此後影響了谷歌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促使谷歌的戰略從移動先行轉向AI先行。在人工智慧領域,最讓他興奮的兩件事,一個是深度學習,另一個是強化學習,AlphaGo正是二者的結合,也是邁向通用人工智慧目標的重要一步。哈薩比斯說:「現在先解決智能,再用智能去解決一切。」
  • 左撇子or右撇子的大腦有何不同?遺傳學找到一點點點點突破
    發表在《大腦》雜誌上的研究首次揭示左撇子or右撇子跟基因的關聯,而同時還發現這一關聯跟神經系統疾病也有關係。不過,研究人員尚未找到直接決定手性的基因。或許這一研究的答案將有助於我們理解,是什麼使我們有別於動物而成為人類。
  • 七夕特輯 | 戀愛中的大腦:愛情和依戀有何區別?
    她關於愛和性的許多生物學觀點,都與我們的直覺相悖,令人驚訝,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在某些情況下,所處的社會文化會告訴你,該如何解釋某一種感覺;但在其它情況下,起決定作用的就不是文化,而是某種達爾文機制,觸發大腦中的某些特定區域。
  • 智慧型手機的將被什麼取代,未來人類會如何進行通信交流?
    手機只是一個集成眾多功能的智能通信終端,未來取代它的一定是比它更有優勢的設備。我們不妨大膽暢想一下:從近一點來看,智能穿戴設備是有可能的;往遠一點看,植入腦晶片會更加強大;再往更遠一點看,量子通訊腦晶片可以和大腦共同工作。
  • 如何訓練自己的大腦 用聰明人的思維解決問題
    如何通過思維模型訓練自己的大腦,解決更多問題,做出更好的選擇。開始之前,我先問你的問題,有一位警長跟一位老人在講話,一位小朋友跑過來說你爸爸和我爸爸正在吵架。老人就問警長這小孩是誰啊?經常會說他是我小孩,請問吵架的那兩個人到底是誰?你想看看我五秒鐘之後我來揭曉答案。正在吵架的那兩個人是警長的老公跟他的嶽父。所謂思維模型。
  • 「養貓的人往往更聰明」:聰明人具備的8個特質,看看你中了幾個
    我們拋開蓋茨、賈伯斯這些輟學的不談,一個本科生和一個博士生哪個聰明?這也不好說,說不定本科生本科期間就做出了不錯的科研成果,但是本科畢業沒有繼續做科研而直接去工作了,那他一定比博士生笨或者聰明嗎?不一定。
  • 你是聰明人中的聰明人嗎?
    我們的認知範圍告訴自己,智商高就是聰明人。他們是人中龍鳳,鳳毛麟角,事業有成,媳婦漂亮,郎才女貌,學霸級別,處理事情精明等等。 智商高等於聰明人,但是人的智商其實沒有這樣簡單。 比如:愛迪生,小時候就不是個聰明的孩子,製作個板凳都要被老師笑話。 所以小時候學習成績不好,我們誤以為智商低,其實這些人長大後,在事業上更加成功。 比如:成龍,小時候後學渣,長大後一路成就大哥身份。
  • 原來這叫「愚蠢人定律」,聰明人才能看得懂!
    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吧,各種短視頻/娛樂節目/遊戲/小說等等,讓大家沉浸在各種淺層的刺激裡,這些淺層的刺激讓我們越來越上癮,一個個碎片化的滿足,讓我們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根據生物進化的「用進廢退」原則,人在某一方面越懶,這方面的能力就會蛻化,因此隨著人的思考不斷減少,人的心智在也不斷蛻化。
  • 最強大腦修行圖,來看看愛因斯坦的最強大腦的構成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於1955年4月18日去世,死後他的大腦不翼而飛,之後下落不明。愛因斯坦大腦的下落,以及這顆堪稱有史以來最聰明的大腦,到底有何過人之處,成為20世紀最傳奇的謎團之一?愛因斯坦死後,在徵得他兒子漢斯同意後,病理學家託馬斯·哈維對實體進行了解剖,他逐一檢查了器官,並將它們稱重並描述器官外觀,回答了全世界都想知道的問題:愛因斯坦死於大動脈流破裂。最令人震驚的是,他解剖完愛因斯坦的屍體後,並沒有把大腦放回頭顱內,而是放到了裝滿甲醛的容器中帶走。為了方便研究,後來哈維把愛因斯坦的大腦切成了240片,從此他一直背負盜腦者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