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美擺脫「安全困境」仍需加強互信(2)

2020-12-05 參考消息

【延伸閱讀】中美外交安全對話互釋善意 避免新「冷戰」

參考消息網11月11日報導 中美外交安全對話9日舉行。外媒認為,兩國在此次對話中互釋善意,共同表達了合作意願。

共同表達合作意願

據法新社11月9日報導,9日,美國與中國在華盛頓舉行的外交安全對話中對彼此保持警惕,但同時保證希望加強合作並避免新「冷戰」。

報導稱,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國防部長馬蒂斯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會談。四位高級官員在記者會上面帶微笑,肯定了「建設性的友好對話」並希望加強「協調與合作」。

報導稱,魏鳳和表示希望兩軍「增進互信」,馬蒂斯則呼籲「減少」可能引發南中國海軍事衝突的「誤判風險」。

報導認為,這一輪外交安全對話氣氛緩和,兩國高官在鏡頭前言語溫和。儘管貿易戰對全球經濟的風險令人愈加警惕,但川普近日來對與中國就這個問題達成協議持樂觀態度,習近平則再次承諾增加市場開放程度。蓬佩奧也想在言語上緩和局勢。他說,美國不想打冷戰,也不想採取旨在遏制中國的政策。

另據俄新社11月9日報導,中美防長強調必須緩和兩國軍方之間的緊張,避免發生衝突。

報導稱,美國防長馬蒂斯9日在中美外交安全對話後說:「像今天這樣的高層對話有助於我們隨著尋找利益和目標一致的領域拉近距離……我們通過真誠對話尋求緩和緊張的途徑,將保持兩國軍方聯絡熱線暢通,以降低誤判風險。」他表示,美國尋求與中國建立建設性和平等的關係。他說:「我們認為,軍事聯繫可以成為確保兩國關係穩定的基礎。目前,我們彼此透明,真誠地相互交往。」

報導稱,這位五角大樓領導人還指出,美國希望與中國軍方建立避免衝突機制,「美國致力於完成防範衝突和維持軍方溝通機制的建設」。

報導稱,中國防長魏鳳和則強調,兩軍和平相處、開展合作,是兩國和世界之福。兩軍衝突對抗,將是兩國和世界之災。

報導稱,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美國並未奉行和中國打冷戰的政策。

報導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則稱,雙方在經貿領域存在的問題,應通過對話協商妥善加以解決,中方對話協商的大門始終敞開。

此外據美聯社11月9日報導,在9日的中美外交安全對話中,雙方都強調有必要緩和因為一場激烈貿易爭端而加劇的緊張關係。

報導稱,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對話後告訴記者:「美國目前並未奉行對中國的冷戰遏制政策。相反,我們希望確保中國採取負責任並且公平的行動,支持我們兩國的安全與繁榮。」

報導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和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都提到有必要加強合作,包括兩軍之間的合作,以便緩解衝突風險。魏鳳和說:「兩軍衝突對抗,將是兩國和世界之災。」

報導稱,美國防長馬蒂斯也表示,雙方應該在有共同利益的領域開展合作。他說:「競爭並不意味著敵對,也不一定會導致衝突。」

坦率交流不避分歧

據路透社11月9日報導,在華盛頓舉行的一輪高層會談中,雙方有時直言不諱地表達了他們之間的許多主要分歧。

報導稱,中方表示,中國承諾「非對抗」,但北京有權在其認為是自己的領土上建造「必要的防禦設施」,並敦促華盛頓停止派軍艦和軍機前往北京提出主權聲索的島嶼附近。

報導稱,蓬佩奧提及臺灣問題,中方作出了嚴厲回應,表示北京將「不惜一切代價」捍衛其對該島的主權。  

另據美聯社11月9日報導,在9日的會談中,中國直言不諱地要求美國停止派軍艦和軍機前往中國提出主權聲索的南海島嶼附近。美中兩國最高級別外交官和軍方負責人在華盛頓舉行會談期間坦率地表達了分歧。

報導稱,中國高官向美方明確表示,它應當停止派艦船和軍機前往中國島礁附近,停止損害中國主權和安全利益的行為。

報導認為,儘管此次對話表明了雙方遏制關係下滑趨勢的努力,但它並未解決貿易方面的核心爭端。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右三)、國防部長魏鳳和(右二)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左二)、國防部長馬蒂斯(左一)在華盛頓出席中美外交安全對話。法新社

(2018-11-11 11:21:16)

相關焦點

  • 港媒:中美擺脫「安全困境」仍需加強互信
    近日重新召開的第二輪中美外交安全對話的會議使雙方得以在很高的級別上交換意見。對美國來說,此次對話提供了機會。文章稱,一個好消息是,雙方都承認,雙方繼續展開軍方對話可能會穩定局勢,防止爆發雙方都不希望看到的衝突。文章認為,從大體上看,最新這輪外交安全對話的總體情況表明,儘管美中關係明顯開始接受長期以來表面下醞釀的「競爭」,但仍然能夠就分歧展開對話並交流觀點。
  • 巴殿君:擺脫東北亞安全困境首要解決中美關係
    巴殿君:擺脫東北亞安全困境首要解決中美關係  2014年10月11日,由延邊大學主辦、亞洲研究院承辦的「圖們江論壇」,在延邊大學科技圖書館學術報告廳拉開帷幕,來自國內各高校、研究機構及韓國、日本、朝鮮、俄羅斯、蒙古、德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近
  • 美俄擺脫「安全困境」需摒棄冷戰思維
    然而,從國際安全發展的視角看,美俄暫停履行條約義務並藉機發展武器裝備的做法,是國際關係的倒退。這表明美俄之間的戰略懷疑在增加,並試圖通過提升軍備水平的方式來提升自身安全感,其結果必然是美俄之間軍備競賽的升級。因此,可以說在冷戰結束近三十年後,美俄之間仍未擯棄冷戰的思維和邏輯,其結果恐將是美俄深陷「安全困境」泥潭而難以自拔。
  • 世界和平論壇|中美韓專家激辯薩德背後的東北亞「安全困境」
    「中美韓意志的較量」自去年7月美韓共同宣布將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以來,東北亞本就脆弱的安全結構更深陷「安全困境」的怪圈。在此次論壇上,中美韓專家也就「薩德」問題展開激辯。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前副助理國務卿、普林斯頓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項目主任柯慶生(Thomas J.
  • 中美關係到達新的歷史關口,中國的「崛起困境」與戰略克制
    當前,中美關係到達一個新的歷史關口。美國將中國定位為「修正主義國家」和「戰略競爭對手」,從政治、經濟、人文等各領域對華進行全面施壓。在此背景下,有關中國「崛起困境」的討論再度興起。清華大學閻學通教授認為,中國跟美國的衝突肯定會越來越多,這是實力接近帶來的結果,這也是中國所面臨的「崛起困境」,想讓實力越接近,雙方矛盾還要越來越少,這一情況幾乎不可能實現,因為這違背了客觀規律「崛起困境」出現的原因所謂「崛起困境」,通俗地講,就是崛起國在崛起過程中所面臨的日益增長的體系影響力需求同其他國家對其制衡不斷加強之間的矛盾
  • 中美關係和亞洲安全困境
    第四,次區域安全機制具有針對性目標,就是說一個安全機制是為了自身的安全,而這種自身的安全是意在通過遏制另一個特定國家的挑戰而達成的。這尤其表現在美國所確立的諸多安全機制上,如美日安全同盟。它們是冷戰的產物。冷戰結束後,這些安全機制以制約中國為目標而得到強化。很顯然,這類機制所導致的是更多的不安全,而非安全。
  • 港媒:超越政治緊張 研究稱中美科研合作不減反增
    港媒稱,根據一項新研究,儘管中美關係不佳,但是新冠疫情使得兩國科學家合作增多。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23日報導,美國和澳大利亞的一個研究小組研究了從2018年年初至2020年4月間發表的1萬篇涉及冠狀病毒研究的論文。在截至2019年年底的兩年內,有3.6%的論文涉及中美兩國科學家的合作,而在今年頭4個月內,這一數字上升到了4.9%。
  • 滕建群:中美陷南海安全困境 力量對比大變
    盧比奧還叫囂說,中國在南海的所謂侵略行動危機到區內的安全,與美國的商業。盧琛:如果態勢進一步升級會如何來對抗呢?滕建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其實我們看到最近一年多時間來的話,中美兩國在南海對峙已經面對面了,包括美國軍艦飛機過來的話,中國軍艦飛機也會直接的進行攔截,那麼這種現象我把它叫做中美在南海的一個安全困境,它的一個大的背景就是南海的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變化,或者正在發生變化。
  • 中美關係陷入囚徒困境,一旦積怨開始,就沒完沒了了
    中美關係正朝著不可預知的走向演進。前幾天水哥專門發布了一篇文章:中美關係:賭注是巨大的,錯了就沒有翻身的餘地。在7月22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據美方消息人士透露,7月24日下午4時前,中國駐休斯頓總領館將被要求關閉,領館人員將被要求離開。中方能否證實?
  • 21世紀初東北亞安全格局觀察(2)
    因此,美國旨在遏制、延緩中國崛起,鞏固和加強對東北亞的控制力,迫使中國做出戰略回應,這種兩個大國間的結構矛盾、互動博弈成為東北亞地緣安全困境的主要態勢。東北亞另一突出的安全困境是朝鮮問題,朝韓兩國仍處於軍事對峙狀態,南北分界線兩側是全球軍事部署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在軍事上,韓美同盟掌控著全方位優勢,朝鮮則期望通過發展核武器彌補弱勢予以抗衡。
  • 技術湃︱中美貿易爭端屬於囚徒困境嗎
    上述模型在博弈論中叫做「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模型裡,雙方的出發點不是傷害對方,而是自利,由於自利而可能導致對方受傷害。如果一方舉報對方,而對方不報復,那是最賺的,可以當場釋放;如果雙方合作,結果次之,拘個一周就回家了;如果雙方對抗,結果再次之,坐一年牢;如果被對方舉報而不報復,結果最慘:坐兩年牢。
  • 吳士存:中美亟待破解南海「安全困境」(7)
    【延伸閱讀】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中國強起來的關鍵一仗新興國家挑戰老牌強國時產生的困境,被外國學者稱為「修昔底德陷阱」。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認為,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地區統治霸主競爭時,雙方之間的威脅和反威脅引發激烈衝突,多數時候將以戰爭告終。
  • 中美將互設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辦事處加強監管溝通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記者崔靜)中國衛生部部長陳竺18日在與美國衛生和公眾服務部部長萊維特共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美兩國將在對方國家對等設置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構,加強雙方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方面的溝通與合作。    陳竺說,這是中美兩國商談的結果,是兩國在食品安全方面深化合作的新形式。
  • ...漳州召開新聞發布會:首創「春蕾安全員」機制,加強困境兒童安全...
    二是首創困境兒童安全等級評價體系。圍繞家庭監護環境、學校教育環境、居住相鄰環境等重點,對困境兒童摸排甄別,作出「環境安全、環境關注、環境危險」三個等級評定。2019年來,共對「關注」等級以上的安全困境未成年人建檔觀護1433人(次)。三是首創常態化走訪困境兒童機制。
  • 360周鴻禕:數字時代安全無小事,須擺脫傳統防護困境
    9月25日,由全國工商聯、福建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全國青年企業家峰會在福州舉行,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禕在會上分享了對於保護數字經濟安全發展的思考。「未來10年,我們將迎來數字經濟發展的黃金期,進入高度數位化的世界。」周鴻禕表示,這也意味著,網絡安全不再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附庸,而是基礎,因此,要把安全作為企業數位化轉型、發展數字經濟的先決條件。
  • 這場中美關係論壇,釋放了哪些信息
    ◆ 中美關係能否走出困境重回正軌此次論壇舉行的時間頗有深意——49年前的7月9日,時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基辛格訪問巴基斯坦期間,藉機實現秘密訪華,叩開中美之間塵封二十多年的大門。當日與會者中,無論是美國國務院前代理助理國務卿董雲裳、前駐華大使芮效儉等曾在美國政府任職,並長期參與或研究中美事務的前政要,還是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哈佛大學、美國國防大學、布魯金斯學會等院校或研究機構的學者,大家的一致觀點是,只要雙方都有改善和發展中美關係的積極意願,就能夠推動中美關係走出困境,重回正軌。
  • 中國信息安全評測中心主任張峰:網絡安全牽一髮而動全身 需要全...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當前中美關係進入戰略博弈新階段,網絡完全領域的較量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集中體現。維護網絡安全需全社會共同努力張峰指出,維護國家網絡安全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特別需要產業界發揮技術創新的引領作用。網絡安全具有很強的技術性,網絡安全領域的鬥爭很大程度上是高技術的直接對抗,只有佔據信息技術的制高點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當前與信息技術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信息技術總體上還差強人意。
  • 安全困境VS螺旋模型的解釋維度:無政府狀態、攻防平衡、人工智慧、聯盟困境
    我們今天先討論一下基礎的安全困境概念解析。   安全困境的含義:國際無政府狀態下,一個國家增強自我安全的行動必然會削弱其他國家的安全感。國家往往通過增強軍備減弱自我的不安全感。但是,這樣做只能使其他國家以同樣的方式加強自己的軍備。結果就會出現國家之間不斷升級的軍備競賽,最後的結果是所有國家都因為增強了軍備而感到更不安全。
  • 太空競賽加劇,俄羅斯準備搭乘中美飛船探索太空,究竟有何目的?
    毋庸置疑,中美俄堪稱世界航天俱樂部三大巨頭。無論是中國神舟號載人飛船還是美國的載人龍飛船都顯示了中美一流的太空探索能力。但俄羅斯近些年來在太空技術方面發展相對緩慢,有被兩國甩開的跡象。為什麼要搭乘中美的飛船探索太空呢?原因有這麼兩個。一是,中美的飛船有其獨特優勢。神舟系列飛船已經進行過多次載人飛行,這證明它非常穩定。就拿神舟六號來說,它是一款多功能任務型飛船。飛船上設置了軌道艙功能,能夠放置很多航天員生活必需品,比如食品加熱器和餐具,以及睡袋等。此外,神舟六號安全性很高。
  • 太空競賽加劇,俄羅斯準備搭乘中美飛船探索太空,究竟有何目的?
    毋庸置疑,中美俄堪稱世界航天俱樂部三大巨頭。無論是中國神舟號載人飛船還是美國的載人龍飛船都顯示了中美一流的太空探索能力。但俄羅斯近些年來在太空技術方面發展相對緩慢,有被兩國甩開的跡象。為什麼要搭乘中美的飛船探索太空呢?原因有這麼兩個。一是,中美的飛船有其獨特優勢。神舟系列飛船已經進行過多次載人飛行,這證明它非常穩定。就拿神舟六號來說,它是一款多功能任務型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