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建群:中美陷南海安全困境 力量對比大變

2020-12-03 鳳凰網

核心提示:川普的推特發文,指責中國南海發展軍力,而再有曾經與川普爭奪黨內提名的佛州參議員盧比奧向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提案,推動2016南海與東海制裁法案,制裁參與中國在東海南海所謂非法活動的個人與機構。盧比奧還叫囂說,中國在南海的所謂侵略行動危機到區內的安全,與美國的商業。

盧琛:如果態勢進一步升級會如何來對抗呢?繼續請出在北京現場的滕建群教授,滕所長我們看到的是如果繼續升級,那軍方的人士,今天海軍上將楊毅已經警告說了,他說如果是域外的國家真的是涉及到有武力的行為的話,中國肯定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一定是硬碰硬的狀態,所以您預估這樣的一種面對面的形式出現的可能性有多大?是否目前,如果美國那樣的一個法案通過的話,真的意味著美國所謂的不選邊站的立場現在不再模糊了,直接是明確地就對著中國而來?

滕建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其實我們看到最近一年多時間來的話,中美兩國在南海對峙已經面對面了,包括美國軍艦飛機過來的話,中國軍艦飛機也會直接的進行攔截,那麼這種現象我把它叫做中美在南海的一個安全困境,它的一個大的背景就是南海的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變化,或者正在發生變化。那麼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今年7月12日,菲律賓提起非法仲裁案結果出來之後,我們看到包括域外國家,包括東協聲索國,以及中國對南海政策做出了一系列調整,特別是中國跟南海聲索國之間這種互動進入了一個良性的循環,又回到了原來通過談判解決南海爭端的這樣一個原點上。但是美國我們看到他並不甘心自己在這個地區失敗,特別是對於菲律賓主動退出這樣一場遊戲,他倒希望拉包括日本,包括澳大利亞,甚至英國方面也在蠢蠢欲動希望加入到在南海的所謂巡航當中。美國我想不管是歐巴馬也好,還是下一屆總統川普也好,都會把南海作為一個主要抓手。但是從目前來說,正向我剛才講的,由於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也使中國在這個地區擁有更多的發言權。而東協國家他們的選擇,我想又回到了原來的這樣一個位置,就是說在大國之間保持各種平衡,是他們,應該是對於關係的一個最好選擇。他們可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我們現在看的最明顯的就是杜特爾特,他在中美日之間不斷地獲取好處,這個呢,應該是東協國家最好的選擇。

《鳳凰全球連線》在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節目專區】

首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 2235-2300

重播時間:星期二至星期六 0430-0500

想看更多金牌時評、熱點解讀、主播風採、幕後猛料?噓!悄悄加入鳳凰私享會(IDphtvifeng),讓小鳳君帶您走一走鳳凰衛視的小後門。 

 

 

 

 

 

 

 

 

 

 

 

 

相關焦點

  • 吳士存:中美亟待破解南海「安全困境」(7)
    【延伸閱讀】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中國強起來的關鍵一仗新興國家挑戰老牌強國時產生的困境,被外國學者稱為「修昔底德陷阱」。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認為,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地區統治霸主競爭時,雙方之間的威脅和反威脅引發激烈衝突,多數時候將以戰爭告終。
  • 巴殿君:擺脫東北亞安全困境首要解決中美關係
    巴殿君:擺脫東北亞安全困境首要解決中美關係  2014年10月11日,由延邊大學主辦、亞洲研究院承辦的「圖們江論壇」,在延邊大學科技圖書館學術報告廳拉開帷幕,來自國內各高校、研究機構及韓國、日本、朝鮮、俄羅斯、蒙古、德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近
  • 中美關係和亞洲安全困境
    在亞洲區域內,已經有各種次區域的安全機制,例如東協(東協)成員國之間的安全對話、東協和其他國家尤其是和東北亞三國(中國、日本和韓國)的安全對話。圍繞著朝鮮半島核危機的六方會談也是一種準安全機制。當然,最主要的是作為冷戰產物的美日、美韓安全同盟。不過,所有這些次區域安全機制並不構成亞洲安全體系。相反,這些次區域機制往往在製造著不安全。概括地說,這些次區域機制呈現出幾個顯著的特點。
  • 港媒:中美擺脫「安全困境」仍需加強互信
    近日重新召開的第二輪中美外交安全對話的會議使雙方得以在很高的級別上交換意見。對美國來說,此次對話提供了機會。文章稱,一個好消息是,雙方都承認,雙方繼續展開軍方對話可能會穩定局勢,防止爆發雙方都不希望看到的衝突。文章認為,從大體上看,最新這輪外交安全對話的總體情況表明,儘管美中關係明顯開始接受長期以來表面下醞釀的「競爭」,但仍然能夠就分歧展開對話並交流觀點。
  • 港媒:中美擺脫「安全困境」仍需加強互信(2)
    【延伸閱讀】中美外交安全對話互釋善意 避免新「冷戰」參考消息網11月11日報導 中美外交安全對話9日舉行。外媒認為,兩國在此次對話中互釋善意,共同表達了合作意願。報導認為,這一輪外交安全對話氣氛緩和,兩國高官在鏡頭前言語溫和。儘管貿易戰對全球經濟的風險令人愈加警惕,但川普近日來對與中國就這個問題達成協議持樂觀態度,習近平則再次承諾增加市場開放程度。蓬佩奧也想在言語上緩和局勢。他說,美國不想打冷戰,也不想採取旨在遏制中國的政策。另據俄新社11月9日報導,中美防長強調必須緩和兩國軍方之間的緊張,避免發生衝突。
  • 世界和平論壇|中美韓專家激辯薩德背後的東北亞「安全困境」
    在25日的第六屆和平論壇上,來自中美韓三國的專家在「薩德」問題上展開一番「舌戰」。對於美韓專家有關在韓部署「薩德」問題上的辯解,中國專家據理力爭紛紛予以反駁。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所研究員李開盛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美韓專家的立場實際上是一種策略,但是中方反對「薩德」的立場不會改變。
  • 中國崛起正面臨「安全困境」
    習近平主席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上強調:「當今世界是一個變革的世界,是一個新機遇新挑戰層出不窮的世界,是一個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深度調整的世界,是一個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變化並朝著有利於和平與發展方向變化的世界。我們看世界,不能被亂花迷眼,也不能被浮雲遮眼,而要端起歷史規律的望遠鏡去細心觀望。」習主席的講話是我們觀察和判斷形勢、制定政策的重要理論依據。
  • 朝鮮飛彈攪局中日韓三國外長會 東北亞安全困境難掩
    最近一系列事件讓東亞深陷安全外交困境,而負面的衝擊仍接踵而至。朝鮮24日發射潛射飛彈,引發韓日強烈反彈,直接衝擊了輿論對中日韓外長會的關注。美韓軍演被認為是朝鮮發射飛彈的誘因之一,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則讓中韓關係急轉直下。西班牙「歐亞評論」網稱,外交相當困難,是對中日韓的一個巨大挑戰,但三國是維持該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利益攸關方,需要提高外交技巧來尋找解決之道,阻止事態滑向更大的災難。
  • 中美關係到達新的歷史關口,中國的「崛起困境」與戰略克制
    當前,中美關係到達一個新的歷史關口。美國將中國定位為「修正主義國家」和「戰略競爭對手」,從政治、經濟、人文等各領域對華進行全面施壓。在此背景下,有關中國「崛起困境」的討論再度興起。與「安全困境」,指一國追求安全的努力往往導致自身更不安全一樣,「崛起困境」也揭示了一國謀求崛起的努力,往往導致自身更難崛起。崛起國一方面要將自身不斷增長的物質實力轉化為體系影響力,一方面要儘可能地緩解其他國家對其的制衡,而這往往是種兩難。由是觀之,「崛起困境」出現的原因無非兩點:一是崛起國權力的增長。
  • 雞蛋市場陷「囚徒困境」?
    雞蛋市場陷「囚徒困境」? 時間:2020年12月22日 08:45:49&nbsp中財網    近期,隨著現貨端的價格不斷上漲,雞蛋盤面價格也隨之一路走高,其中主力合約JD2105昨日大幅拉漲3.75%收報於4206元/500千克。
  • 中美關係陷入囚徒困境,一旦積怨開始,就沒完沒了了
    中美關係正朝著不可預知的走向演進。前幾天水哥專門發布了一篇文章:中美關係:賭注是巨大的,錯了就沒有翻身的餘地。在7月22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據美方消息人士透露,7月24日下午4時前,中國駐休斯頓總領館將被要求關閉,領館人員將被要求離開。中方能否證實?
  • 美軍要佔領中國在南海的島礁?專家:炒作味道很濃,但確要防範
    「而中美對南海的爭奪關鍵,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自在主要作戰區域500英裡內可以建立、供應和保護多少空軍基地」。報導認為,美國在此領域處於明顯下風。儘管航母可以作為海上移動機場,美國太平洋艦隊擁有的超級航母和兩棲攻擊艦相比中國海軍具有優勢,但中國在南海島礁上已建造多個「不沉航母」——人工島礁。
  • 中國安全困境劇變 若與美競賽或陷冷戰
    儘管中國的這種政策選擇主要是關於中國的內部發展,但對國際關係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主要是有效地遏制了國際政治中稱之為「安全困境」的問題浮上檯面。這裡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第一,中國的開放政策既有利於自身,也有利於西方國家。中國實行「請進來」和「接軌」政策,不僅主動向西方打開自己的市場,而且願意改革自己的制度和國際體系接軌。這種通過和世界融合的政策,促使中國的高速發展。
  • 滕建群:論美國川普主義的興起與影響
    他們希望在市場力量之外尋找社會的保護力量。川普主義敏銳地捕捉到這種社會變化,提出了迎合中下層民眾的反全球化政治訴求和主張。 入主白宮後,基於以下四個原因,川普政府退出一系列國際組織或安排。 一是美國逐漸失去國際話語權。隨著國際政治力量多極化趨勢的加快,美國在國際多邊舞臺上的聲音被廣泛地削弱。
  • 中美在南海:兩種秩序想像的碰撞
    他認為,在歐亞大陸心臟地帶和邊緣海之間有所謂邊緣地帶,而其水陸兩面性質是解決安全問題的關鍵。他提出的公式是:「誰能控制邊緣地帶,即能統治歐亞大陸;誰能統治歐亞大陸,即能控制世界的命運。」斯皮克曼的理論不僅助推美國在二戰時走出「孤立主義」,而且對美國戰後外交戰略產生了深遠影響。鐵幕落下後,東西方兩個意識形態陣營之間的鬥爭部分掩蓋了地緣政治考量。
  • 疫情致觀光蕭條,長頸族人陷生存困境
    疫情致觀光蕭條,長頸族人陷生存困境 2020-11-05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技術湃︱中美貿易爭端屬於囚徒困境嗎
    上述模型在博弈論中叫做「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模型裡,雙方的出發點不是傷害對方,而是自利,由於自利而可能導致對方受傷害。如果一方舉報對方,而對方不報復,那是最賺的,可以當場釋放;如果雙方合作,結果次之,拘個一周就回家了;如果雙方對抗,結果再次之,坐一年牢;如果被對方舉報而不報復,結果最慘:坐兩年牢。
  • 安全困境VS螺旋模型的解釋維度:無政府狀態、攻防平衡、人工智慧、聯盟困境
    3.安全困境在起源上是無意的——並不存在故意傷害的意圖。4.安全困境產生了悲劇結果。5.心理因素能惡化/緩解安全困境6.在所有的人類衝突背後,安全困境都是一種決定性的驅動力量。因而,一戰前的英國和德國都對彼此秉持進攻性現實主義戰略,它們之間不存在安全困境,或者說安全困境並沒有對兩國衝突發揮主要原因。因此片面的將英德戰爭與中美「修昔底德陷阱」做不加區分的類比,在安全困境的概念理解上是解釋不通的。儘管兩國處於海軍競賽的螺旋模式中,但這一螺旋模式是由它們擴張主義的戰略利益所驅動的,而不是由安全困境驅動的。
  • 2017年中美數據科學對比報告,Python排名第一,年薪中位數高達11萬...
    以下為AI科技大本營對其進行的數據整理,並從中美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對比的角度呈現如下:中美數據工作者概況對比年齡從世界範圍來看,本次調查對象的平均年齡大約 30 歲,當然,這個值在各個國家之間有變動。以下為中美調查對象的年齡對比:
  • 自由貿易漸陷「囚徒困境」
    除鋼鐵產品外,方案還規定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所使用的任何制服和紡織品必須為百分之百「美國製造」。其實早在2008年12月22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就以6:0的票數批准了其商務部對來自中國的環狀焊接鋼管徵收反補貼稅,為美國商務部向中國企業生產的鋼材課徵最多40.05%的稅款掃清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