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3年12月3日在美國紐約召開的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匯聚了世界167個國家,從開始到籤字閉幕歷時9年,打破多項紀錄,成為世界上開得最長的「馬拉松會議」。正是這次會議,掀起了世界各國關於海域劃界問題的大討論。
」
海域爭端不是單純的領土爭議,它因領海、公海、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等概念的出現變得異常複雜。在領海、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的範圍限制下,一旦雙方海岸呈現相向或相接的地理分布,它們所主張的海洋權利極有可能發生重疊,最終演化成海域爭端。
海域爭端如何解決?按照國際慣例,爭端之初各國進行磋商談判,如果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就會訴諸荷蘭海牙的國際法院進行仲裁。
海域邊界劃分的規則
一
等距離規則容易產生爭議
因為簡潔明了,等距離線最先被考慮作為海域邊界的劃分依據。「等距離」的概念為1958年《大陸架公約》第6條所確立,即在沒有協議和特殊情況的前提下,國家之間根據等距離的方法——在測算國之間畫一條等距離線,線上的每一點與測算各國領海寬度基線的最近點距離相等的方法來劃分大陸架邊界。
二
公平原則是劃界基礎
不過,問題遠沒這麼簡單。1969年,北海大陸架案就與等距離原則發生了衝突:西德與丹麥、荷蘭在北海大陸架的劃界問題上根據等距離原則無法達成一致。由於西德的海岸呈凹形,其海岸線向內彎曲很大,如果按照等距離原則來劃分大陸架對它極為不利,只能給予它較為狹窄的大陸架區域,面積僅佔北海海床的5%,而丹麥和荷蘭則分別佔10%和11%。
德國人覺得不公平,於是分別同丹麥、荷蘭籤訂特別協定,將劃分北海大陸架的爭端提交國際法院解決。最終,國際法院以11贊同票對6反對票對該案作出判決,否定了丹麥和荷蘭的主張,指出劃界應依照公平原則、考慮一切有關情況,使每一方儘可能多地得到作為其陸地領土自然延伸的一部分。依照判決,經三國協商重新調整了彼此在北海大陸架的邊界。德國取得的大陸架增加12000平方公裡,原丹麥和荷蘭已頒發的油田區特許權也仍然有效,北海大陸架劃界爭端因此獲得解決。
三
自然延伸原則是重要依據
1969年,北海大陸架劃界案在國際司法實踐上確立了自然延伸原則。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明確採納了自然延伸的概念。自然延伸原則就是根據沿海國的大陸架區域劃分海域邊界。沿海國大陸在海下和向海方向自然延伸直到海底地形陡降,大陸架區域結束,土地權利延伸的極限憑此確定。
東海爭端的由來
一、
中日之爭
中日兩國關於東海專屬經濟區、大陸架劃界問題,以及針對釣魚島的領土爭端由來已久。我們對日本主要是堅持大陸架自然延伸原則,邊界到衝繩海槽中線,日本方面則極力反對。
日本提出的理由是:日本的東西兩面都有海槽,東面的海槽舉世聞名,乃是馬裡亞納海溝,一萬多米深,是一個喜馬拉雅山放進去都不露頭的大坑,外邊才是真正的西北太平洋。所以日本認為,衝繩海槽只是大陸架上的一個凹陷,並不是陸架的終點,馬裡亞納海溝才是終點。這樣一來,日本和中國就是共大陸架的國家,延伸原則不適用。
對大陸架劃界的各執一詞也是日本不願意放棄釣魚島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釣魚島位於中國宣稱擁有開發權的大陸架上,在日本本土的西邊,如果日本對釣魚島擁有主權,那麼很自然的,中日兩國就屬於同享大陸架,中國在這一大陸架上的排他性權力就會消失。時至今日,雙方仍然難以達成一致意見。
二
中韓之爭
東海的劃界問題之所以十分複雜,因為它還涉及到韓國,韓國也宣布過12海裡領海和200海裡專屬經濟區,中國當即聲明不承認。
目前劃界標準是中韓雙邊爭議的焦點。沿岸國家最多可以劃定200海裡的專屬經濟區,但韓中之間的海域最寬只有280海裡,專屬經濟區必然會重合。韓國建議以兩國海岸線的中間線劃界,中國則主張應該以大陸架為標準,根據整個海岸線長度的比例劃分海域。由於中韓海域劃界問題直接關係到蘇巖礁的歸屬,因而中韓海域劃界鬥爭更加激烈。
中韓海域劃界的分歧表現在兩個方面:
1、黃海、東海海域劃界問題。中國主張按「自然延伸」原則劃分中韓黃海、東海海域界限。韓國則採取兩面態度,對中國主張以雙方公認的兩岸基線為端點起,按「中間線」劃分兩國海上邊界,對日本則主張按「自然延伸」原則,劃分兩國海域。如果按照韓方的主張劃分中韓海域,韓國將多劃入18萬平方公里海域,這是不公平的,也是中國所不能接受的。
2、韓國侵佔蘇巖礁問題。蘇巖礁,位於中國東海北部海域,距江蘇南通和上海崇明島以東約150海裡,是東海大陸架上的海底丘陵、暗礁,平時大部分時間處於水深4.6米至5.4米以下,面積2平方公裡,附近海域是中國山東、江蘇、浙江、福建、臺灣漁民自古以來的漁場。
1963年,中國海軍和交通部即對該礁海區進行測繪,向國際社會宣示領海主權。韓國卻於1987年將該礁更名為離於島,並於2000年下半年開始,在該礁最高峰65米處,打樁興建一座76米高(水下40米,水上36米),重3600噸的巨大鋼筋建築物,稱為「韓國離於島綜合海洋基地」,2003年6月竣工,這是對中國主權的嚴重侵犯,成為雙方又一嚴重爭執。
東海爭端的應對
根據維度統計海洋研究中心對中日韓海域劃界爭端的綜合研究,認為東海劃界和領土爭端是影響中日韓和平友好和戰略互惠關係進一步發展的重大問題,和平解決此問題,對三國關係的發展和地區之間的和平與穩定具有重大的意義。為此,應從三個方面妥善應對:
一
充分利用但不局限於外交談判
我們要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捍衛國家利益,不能將解決東海大陸架、專屬經濟區劃分和領土爭端等分歧完全寄托在雙邊談判和協商上。我們應當勇於探索和嘗試各種符合國際法和國際關係準則的爭端解決機制,對日、韓形成強有力的政治、外交和國際司法壓力。
二
運用法律方法解決東海劃界爭端
如果東海劃界和釣魚島、蘇巖礁主權歸屬爭端長期得不到解決,而對方又支持本國企業在爭議海區開採油氣,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中國主權和利益時,中方僅僅抗議是無法解決問題的,而外交途徑又不起作用,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運用國際訴訟的法律手段,如果對方拒絕法律方法解決,則中方師出有名。總之,法律手段是解決國際爭端的有效方式,只要是對維護主權完整和國家利益有利,就應該充分利用。
三
必要時使用實力手段做出回應
面對日韓方面不斷侵犯中國主權和國家核心利益的單方行為,我們也應在必要時使用實力手段作出回應。
一、派遣漁政巡邏船赴釣魚島、蘇巖礁海域護漁執法,並宣示中國主權。
二、對於非法進入中國領土(領海)捕魚或勘探作業的外國公民和法人,可依照中國法律屬地管轄的原則對其進行追究,對違反中國刑法的外國公民和法人可以依法將其逮捕並審判。
三、如果觸碰中方的底線,中方不應排除予以軍事反擊。
文字來源 | 佃傑
審稿校對 | 向峰、熊濤
責編 | 黃贏
編輯 | 吳宏
排版 | 陳曉純
往期精選▼
1.經普知識答題有獎!10000元現金紅包等你來搶!
2.2018首屆「維度杯」統計創新大賽成果徵集啟事
3.民間統計|政府統計的重要幫手——《中國統計》專訪維度統計董事長紀培端
4.經普中國——全國經濟普查一站式服務平臺上線啦!
5.維度統計協助武漢市東西湖區舉辦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清查培訓班
6.大吉大利,晚上吃雞! ——從「吃雞」透視網路遊戲產業的發展現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