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日東海油氣田爭端到底在爭什麼

2020-11-24 環球網

7月21日,日本內閣會議批准了2015版《防衛白皮書》。日本除了繼續在東海、南海問題上大放厥詞之外,還特別提及了中國東海油氣田的開發,並用「日本已反覆提出抗議,並要求中國停止作業」的字樣進行描述。22日,日本外務省網站特地公布了中國東海油氣田照片,大博媒體眼球。

不容否認,中國強大了,某些時候對外是會有些強勢的舉動,然而東海油氣田這個事情壓根兒跟中國強勢沒有絲毫關係。既然日本再次挑起這個事情,本著以德以理服人的精神,我覺得有必要和日本徹底把道理講講清楚。

中日在東海劃界上為何各執一詞?

油氣田的背後實質關聯的是東海劃界問題。中日東海的界限劃分包含兩大部分,一是專屬經濟區劃界,二是大陸架劃界。近幾年隨著海洋問題的日益突出,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都是熱門詞彙,大家並不少見,很多專家也經常將兩個概念混用。其實,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概念本身及引申涵義都不是一回事情。

專 屬經濟區制度是1982年籤署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為方便起見,以下簡稱《公約》)確定的,它從一個國家的領海基線(就是開始測算領海範圍的基準線) 起最遠可延伸至200海裡。當然,如果國與國之間的海洋距離無限寬,或者說至少達到400海裡,那麼每個國家的專屬經濟區就不會存在爭議。

事實上,世界很多相鄰和相望國家間的海域縱深有限,很難滿足各劃200海裡的需求。東海就是這個情況,其最寬處也只有360海裡,中日間的分歧由此而生。

對此,中國主張公平原則,即需要考慮到同緯度海岸線走向及長度比、人口狀況等情況,這也是國際海洋劃界的趨勢;日本則毫不考慮當今海洋秩序公平公正的發展潮流,頑固的堅持「中間線」原則。

日本經常聲稱「中間線」是國際慣例,實則是偷換概念。因為「中間線」只是臨時措施。《公約》確實規定,有關海岸相向或相鄰國家間的海域劃界問題上,一般在爭端各方未達成解決協議前,可以先劃一條臨時的「中間線」,而後再進行調整。而在具體的國際海洋劃界實踐中,從未有1:1的劃分方法,因為這不符合「公平原 則」。

在具體實踐中,大陸架制度是海域劃界中常用的規則。這一規則最早形成於1958年的《大陸架公約》,在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得到了重申。

主要的意義就是,沿海國家的大陸架包括領海範圍以外並順著陸地自然延伸的部分,一直擴展到大陸邊外緣的海底區域,如果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到大陸邊外緣的距離不到200海裡,則擴展到200海裡的距離最遠不應超過350海裡,或不應超過二千五百公尺深度各點的二千五百千米等深線一百海裡。

其中,200海裡以內 的叫內大陸架,200海裡以外的叫外大陸架。內大陸架由各國根據《公約》規定自主劃定(有爭議的除外),外大陸架則需要沿海國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申 請,而後由該委員會提出建議,沿海國再根據這些建議劃定大陸架。大陸架的劃界依據明顯要以海底地質構造為主要依據,大陸架及大陸邊都有明確的地質界定。

提及東海大陸架劃界,就不得不談到衝繩海槽。衝繩海槽是位於東海大陸架外緣、東海陸架邊緣隆褶帶與琉球島弧之間的一個狹長帶狀弧間盆地。是不是很考驗考驗地理知識?東海海底大部分地區屬於典型的大陸架結構,是中國大陸在海洋的自然延伸,衝繩海槽自然地成為兩國大陸架的分界線。

為此,中國政府已於2012年12月14日向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了東海部分200海裡外大陸架劃界案,正式向國際社會表明自己的主張。

但是,日本卻狡辯說,衝繩海槽只是兩國自然延伸之間的一個偶然凹陷,不能中斷東海大陸架的連續性,所以要按照等距離標準以「中間線」確定界線而非大陸架自然 延伸。講到這裡,我不得不佩服日本的強詞奪理,哪兒有偶然凹陷像衝繩海槽這樣的?難道所有的負面因素都是偶然發生、所以不算數?

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權益有何不同

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除了定義和劃界方式不同以外,兩者賦予沿海國的海洋權益也有很大差異。

沿海國在專屬經濟區的經濟權益包括「以勘探和開發、養護和管理海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資源(不論為生物或非生物資源)為目的的主權權利,以及關於在該區內從事經濟性開發和勘探,如利用海水、海流和風力生產能等其他活動的主權權利。」還包括對「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科學研究;海洋環境的保護和保全等事項的管轄權」。

大陸架制度賦予沿海國勘探大陸架和開發自然資源的權利。此處「所指的自然資源包括海底及底土的礦物和其他非生物資源,以及屬於定居種的生物,即在可捕撈階段海底床上或海床下不能移動或其軀體須與海床或底土保持接觸才能移動的生物。」總之,都是水下的生物礦產資源。

這兩段內容為《公約》中的條文,所以讀起來很晦澀。通俗點,就是專屬經濟區囊括水面水下的所有資源管轄權,而大陸架權益僅限於海底底土及其附著物;200海裡內大陸架權益與專屬經濟區權益重疊,而200海裡外大陸架的水域則屬於公海。

這樣,按照專屬經濟區制度和大陸架制度的不同內涵及劃界方式,再加上中日各自的主張,中日在東海理論上就有二條完全不同的海上界限,一條是專屬經濟區分界, 應遠在所謂的「日中中間線」以東,中國200海裡專屬經濟區線以西;二是大陸架分界,應在衝繩海槽西緣兩條線最遠將相距近100海裡。

中國如果要開發自己專屬經濟區以外的東海大陸架,則可能需要到日本的專屬經濟區進行作業,這確實有諸多不方便之處。實際上,為劃界、開發及管理之方便,專屬經濟區制度生效以後,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界限畫一條線已是世界海洋劃界的發展趨勢,但前提是爭端各方在專屬經濟區的界限和大陸架界限能達成共識,爾後在此 基礎上再進行互惠互諒的調整。遺憾的是,標榜自己為國際守法好公民的日本玩的卻是另一種套路。

日本早在1982年開始,曾數次向中國方面提議,希望以中間線確定兩國的海上界限。中方當時出於各種考慮,在該問題上採取迴避的態度,未給日方明確的答覆, 而日本政府的理解是「中方默認了中間線原則」。1996年6月,日本國會通過《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正式炮製出所謂「日中中間線」。

從技術及法理角度來看,這條中間線都大有問題:一是日本的領海基線劃定方法存在很大的問題。日本的領海基點大量位於遠離其本土的離島之上,這導致日本的領海基線嚴重偏離了海岸一般方向的合適範圍。離譜到什麼程度?連其美國老大當年都看不下去了,曾正式向日本提出過抗議。具體到東海方向,日本在衝繩使用了超出 常規的直線基線,使得其領海基線大幅向中國一側偏移。

二是這條中間線完全忽略東海大陸架延伸的情況,實則不考慮大陸架劃界問題。按日本的說法,東海只有專屬經濟區劃界,而無大陸架劃界。這顯然有違基本事實和國際公義。

所謂的「吸管效應」為何站不住腳?

中國對日本這種單方面的行逕自然難以認同,中國政府從不承認所謂的「日中中間線」。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考慮到中日關係大局,中方在該問題上保持著克制,主張在爭議區「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甚至在日本所謂的「中間線」中國一側的資源開發問題上,中國也敞開了談判大門。目的是想通過中日在東海大陸架的開發合 作,營造中日之間友好合作的良好氛圍,將東海變成「友誼、合作」之海。

可日本依然沒有滿足,反而無事生非,效仿1989年伊拉克針對科威特炮製出的所謂「吸管效應」。當年伊拉克坦克越過邊界侵略科威特時,薩達姆·海珊給國際社會的理由之一,就是科威特通過鑽井「吸走」了屬於伊拉克的石油。

這並非只是日本媒體的炒作,日本官方也參與其中。在2004年6月9日馬尼拉召開的「東協10+3」能源部長會議上,日本時任經濟產業大臣中川昭一用吸管吸杯中果汁的方式向當時的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發難,提出所謂的「吸管效應」,強調如果中國在中日海域「中間線」附近開採油氣,就不可避免地會像吸管一樣「吸」走屬於日本的資源,並要求中方向日本提供相關的採掘數據。此次日本再次就此發難,基本上還是這套說辭。

從技術上而言,日本這種主張的荒誕程度比當年伊拉克的論調有過之而無不及,伊拉克大部分國土的地勢好歹比科威特的高,而東海大陸架是西高東低的地理狀況,若有「吸管效應」,也是「日中中間線」西側的資源流向東側。

總之,無論怎麼劃,中日東海海上界限也遠在日本目前的所謂「日中中間線」以東,當然,也更談不上中國在東海的油氣開發攫取了日本的資源。不是中國不講道理,而是這事兒確實與日本沒啥關係。

日本的真實心思,一方面是想借炒作中國東海油氣田問題,推動國內修「憲」強軍,推動軍事正常化和政治正常化,這也正是日本在此版《防衛白皮書》中對此大書特書的原因。另一方 面是為了宣洩對中國東海油氣開發的羨慕嫉妒恨,中國東海的油氣開發起步比日本早,更重要的是,由於衝繩海槽的天塹,管道鋪設不便,日本在東海開發的油氣運 輸上有很大問題。眼看中國春曉等油氣田開發如火如荼,日本只有乾瞪眼的份兒。

需要重視的是,日本針對東海油氣田並非僅僅是口頭的抗議,還長期派遣軍艦和偵察機監視、騷擾中方在「日中中間線」以西春曉等油氣田的作業。

相關焦點

  • 我考研前在中海油的工作經歷:親歷中日春曉油氣田事件
    我在2005年辭職前的最後一次出海,去的是東海的平湖油氣田。以前我主要在渤海區域工作,大多是從塘沽的港口或機場出發,有時會去興城的港口坐船。這次,我們是從天津坐火車去上海。在上海的港口旁邊的倉庫準備好井下工具。然後,從上海去寧波的舟山,再從舟山做直升飛機上平臺。
  • 海域邊界到底怎麼劃——兼談中日韓東海之爭
    東海爭端的由來  一、  中日之爭  中日兩國關於東海專屬經濟區  二  中韓之爭  東海的劃界問題之所以十分複雜,因為它還涉及到韓國,韓國也宣布過12海裡領海和200海裡專屬經濟區,中國當即聲明不承認。
  • 中日釣魚島爭端,存在哪些美國因素,日本妄想強佔的依據是什麼
    然而釣魚島主權之爭,其中牽扯的各種因素,有很多的讀者不慎了解。首先我們說下釣魚島的基本情況:釣魚島位於,中國臺灣的東北部,由眾多的島礁組成。從海底地貌分析,他屬於中國大陸的自然延伸,位於東海大陸架邊緣。目前,中國、臺灣、日本,都對外宣布釣魚島的主權。
  • 不必捨近求遠,土耳其或在黑海發現天然氣田,地中海油氣爭端迎來終局?
    【環球網軍事報導】彭博社當地時間8月19日報導,據兩名有關人士透露,土耳其在黑海發現了新的能源儲備,並且有很大可能是天然氣,但沒有透露天然氣田的具體規模及開採難度。對於東地中海的油氣爭端來說,這或許是個好消息。
  • 中國開採船現身東海,日本:「吸」我們油氣!兄弟,洋流了解下?
    在東海與南海的廣闊海域裡,有豐富的油氣資源,才引得周邊國家時常大打出手,猶如餓虎撲食,死不鬆口。29日日本產經新聞網發布一條消息,說日本政府近日在東海的「中日中間線」上發現了「新的中國開採船」,日本已經以「擔心中國單方面進行試驗性開採」為由,向中方提出了抗議,讓中國不要輕舉妄動,實在氣人。日本這是又拿著爛藉口,想炒作「中日中間線」和中國油氣開發。那麼這個所謂的「中日中間線」到底是什麼呢?
  • 全球5大能源紛爭地:美俄搶佔北極 非洲爭端難解
    究竟是什麼使眾多國家對北極產生了興趣?2000年的一份地質調查報告指出,全球約四分之一的未開發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在北極。此外,北極還有豐富的漁業資源。2002年美國一專家小組指出,北極圈冰層融化將為商業捕魚開闢全新的地域。屆時,古代航海家夢想的「西北水道」——在北美洲北方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水道——也有望成為現實。「西北水道」比今天大西洋和太平洋間航道短數千公裡,僅運輸一項就可節約數百萬美元。
  • 聲稱在東海發現中國開採船隻,日本向中方提出抗議
    對此,該國外相河野太郎於今日(29日)表示,日本對中國單方面開發的舉動予以關切,希望中國方面不要「輕舉妄動」,還稱中方此舉「無助於中日友好」。截止觀察者網發稿,中國外交部、中石化還未對此事進行回復。在無爭議的中國管轄海域進行東海油氣開發活動,是中國主權權利和管轄權範圍內的事情。
  • 中國陳述東海大陸架劃界案(圖)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國家海洋局有關負責人、專家對此表示,本次陳述重點闡述了中國東海大陸架劃界案使用的數據情況、劃界區域地質背景與大陸架自然延伸證據,以及大陸架外部界限確定的科學技術證據。陳述首次向國際社會展示了該主張的具體位置,從科學角度進一步強化了東海大陸架自然延伸的事實,標誌著中國東海大陸架劃界不僅僅在法律上是站得住腳的,在科學上也是無懈可擊的。
  • 中方主張東海大陸架自然延伸到衝繩海槽,在領海基線200海裡外
    [專家觀點] 日本先打破現狀,中國沒有義務再遵守承諾    北京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周永生教授認為,我國決定提交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案「非常有意義」。    他說,以前中國在東海採取「模糊政策」,主張東海絕大部分屬於中國,並沒有具體進行分界,也沒有向聯合國提出申訴。
  • 六千萬噸特大型油氣田意味著什麼
    12月27日10時許,位於鄂爾多斯盆地的長慶油田年產油氣當量再次實現突破,一個年產6000萬噸的特大型油氣田正式誕生,這是我國非常規油氣開發的重大突破。在有「磨刀石」之稱的「三低」油氣資源區域,長慶油田是如何實現油氣產量持續高速增長和低成本開發的?經濟日報記者提前赴長慶油田調研採訪,探尋長慶人數十年破解「三低」油氣田開發世界性難題的經歷。
  • 韓國擬提交東海大陸架劃界案
    溫家寶和李明博共同批評日本的軍國主義和右傾化,造成近期中日和韓日之間的磨擦。中日釣魚島爭端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宣布「購買」釣魚島及其部分附屬島嶼,並在11日籤署所謂「買賣合同」。此舉引發中國政府和全球華人的強烈抗議,也使中日關係急劇惡化。隨著釣魚島事件的不斷升級,國內多個城市連日爆發反日示威遊行,日本產品遭受冷遇, 多家日企在華工廠暫停工。
  • 領海之爭與大國崛起
    領海爭端從東海到南海綿延不斷,中國都捲入其中。今年夏天以來,在與菲律賓的黃巖島之爭暫時平息之後,與日本的釣魚島之爭又起,中國再次被推到風頭浪尖。值得稱讚的是,在這兩次爭端中,中方採取了相對強硬的姿態,不僅為本國權益呼喊,還活動手腳熱身。這些動作迥異於常年的低調吟唱,甚至無聲無息。這個變化也許會讓幾個鄰國感到不快,卻證實了中方在試圖履行保護國家主權的職責。爭執國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 日本疑借領土爭端重振擴張性海洋戰略(組圖)
    日本沒有選擇取得亞洲國家諒解,而是欲以強硬姿態實現「國家正常化」,這讓人不得不警惕其在領土爭端背後隱藏怎樣的戰略考量。 日韓「獨島」之爭:韓媒批日「麻煩製造者」  位於日本海中部的獨島由兩座小島和周邊幾十個島礁組成,總面積只有0.18平方公裡。歷史上曾長期無人居住,僅作為海上漁民的臨時避風港。韓日兩國史籍對該島均有記錄。
  • 東海分界線 一種分法中國領海接近日本衝繩
    到底東海問題出在哪?到底關於劃界的問題是怎麼樣一回事?本期節目為您解讀。鳳凰衛視7月29日《新聞今日談》節目播出「周永生:中國主張的東海分界線符合國際法」,以下為文字實錄:梁茵:可以看到在東海的油氣田的劃界,一條線是日本界定的中間線,還有一條是中方現在主張的中間線。
  • 盤點困擾各國的領土爭端
    邊界與領土爭端的解決結果直接關係到地區甚至世界的和平安全。目前,世界上仍有相當多的國家之間存在著邊界與領土爭端,並由此引發了一系列衝突。日韓竹島(獨島)之爭 8月10日,因韓國總統李明博於當地時間10日下午抵達日韓爭議島嶼的獨島(日本稱竹島),日本外務大臣玄葉光一郎表示,將召駐韓大使武藤正敏臨時回國。
  • 「北極五國」爭北極 北極到底是誰的?
    先是9月15日,俄羅斯和挪威終於籤署條約,劃定了兩國在北極地區巴倫支海的邊界,結束了兩國長達40年的爭端。由於北冰洋沿岸五國——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和挪威——爭相對北極提出領土主張,俄總統梅德韋傑夫稱條約為北冰洋沿岸國家如何解決分歧樹立了「建設性的」榜樣。但緊接著,加拿大即宣稱對北極羅蒙諾索夫海域擁有主權,試圖以此推翻莫斯科證明該海域屬於俄羅斯的努力,北極海主權爭奪戰繼續上演。
  •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2025年天然氣上產500億立方米
    8月1日,在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2019年領導幹部工作會上,備受關注的《西南油氣田天然氣上產500億立方米發展規劃》正式亮相,根據規劃,2025年天然氣上產500億立方米,其底氣何在? 解析發展難題匯集專家智慧確定創新目標  8月2日,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高級工程師劉中林看到,在「如何依靠創新建設大氣區」的「頂層設計」框架中,自己提的建議「老氣田立體挖潛新技術攻關」名列其中,十分感慨,「沒想到,基層科研人員的建議這麼受重視,感到責任更重了。」
  • 治良匡成:日政要訪華能讓中日關係回暖嗎
    那麼,中日關係是否會因此而轉暖?筆者認為,有回暖趨勢,但不會樂觀!中日關係更不會一帆風順!日本公明黨是當下安倍政權的聯合執政黨,其政治決策將直接影響自民黨的判斷。在公明黨歷史上,其創始人池田大作是中日建交的推動者,一生致力於中日友好。自安倍政權重新上臺後,公明黨也再一次成為了執政黨。而從今年初開始,山口那津男就在各種場合高調表態要改善中日關係,系列發言引起日本國內關注。
  • 中國用法律回擊釣魚島領土爭端 日實際控制受挑戰
    這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傳達一個指示:在以後的海洋爭端中,要用好法律這個武器。  此時,中日釣魚島爭端仍在發酵。與以往不同的是,中國此次的回擊多位一體,而法律左右了整個事件的走向。  9月16日,中國政府決定向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東海部分海域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劃界案。  9月25日,中國發表《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白皮書。
  • 青藏高原最大油氣田實現連續8年油氣穩產
    青藏高原最大油氣田實現連續8年油氣穩產 2019-03-04 14:58:4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孫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