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五國」爭北極 北極到底是誰的?

2020-11-25 中國臺灣網

  近期以來,關於北極的消息稍有增多,使這個寒冷的地帶在世人心目中稍許升溫。先是

915日,俄羅斯和挪威終於籤署條約,劃定了兩國在北極地區巴倫支海的邊界,結束了兩國長達40年的爭端。由於北冰洋沿岸五國——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和挪威——爭相對北極提出領土主張,俄總統梅德韋傑夫稱條約為北冰洋沿岸國家如何解決分歧樹立了「建設性的」榜樣。但緊接著,加拿大即宣稱對北極羅蒙諾索夫海域擁有主權,試圖以此推翻莫斯科證明該海域屬於俄羅斯的努力,北極海主權爭奪戰繼續上演。922日,一個「北極國際論壇」在莫斯科開幕,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

    北極爭端首先是利益之爭

    我們今天所說的北極之爭實際上是海洋與北極冰蓋區的歸屬爭議,這些區域的資源、航運和戰略地位引人垂涎。

    北極地區資源豐富,從20世紀60年代末起,先後在該地多處發現了豐富的油氣資源。據專家估計,目前全球待發現油氣資源1/4分布在北極地區。據俄羅斯等國資料,北極地區原油儲量約為2500億桶,相當於目前被確認的世界原油儲量的1/4;天然氣儲量估計為80萬億立方米,約為全球天然氣儲量的41%。北極地區還擁有世界上9%的煤炭資源,大量的金剛石、金、鈾、鉬、鉭、銀、鉑等礦藏和漁業資源也沉睡在這一片冰封的大陸中。隨著世界能源的日漸緊缺,北極地區所蘊藏能源的重要性將逐漸凸顯。儘管現階段開發油氣資源在技術上不可行,但全球變暖正在使北極地區冰面以每109%左右的速度消失,油氣開發今後可能會趨於可行。

    隨著北極地區氣溫上升,冰層融化,橫穿加拿大北極群島、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即著名的「西北航道」,每年也會有幾個月的時間可以通航,這將成為北美洲、歐洲和東北亞國家之間最快捷的通道。有了這條航道,從歐洲開往亞洲的船隻將不必繞道巴拿馬運河,航程大大縮短,運輸成本和時間成本大大減少。據估計,北冰洋航線的啟用,可使全球航運業每年節省數十億美元成本,甚至還有可能影響世界貿易重心的轉移。有關專家認為,北極航道將改變世界貿易格局,形成俄羅斯、北美、北歐為主體的超強的環北極經濟圈,進而影響整個世界的經濟和地緣政治格局。誰控制了北極航道,就等於控制了世界經濟的新走廊。

    冷戰時期,北冰洋是美蘇兩國核戰略的「要衝」之一。如果美蘇想通過飛彈攻擊對方的首都,跨越北冰洋無疑是最近距離,飛彈的到達時間短且命中率高。藉助厚厚的冰層,核潛艇的行動很難被發現。即使在今天,搭載著遠程飛彈的核潛艇仍潛行在這片海域。目前世界上主要大國和軍事強國幾乎都在北半球,這裡便成了地球上最安全、最理想的水下彈道飛彈發射陣地。

    布局北冰洋,不僅可以為國家發展提供巨量能源儲備,更可以控制未來世界新航路,強化國家海權的支點。「北極五國」的爭奪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

相關焦點

  • 五國被指責瓜分北極大陸架(圖)
    拉夫羅夫在會見默勒後舉行的聯合記者招待會上說,俄羅斯對北極沒有領土要求。新華社/法新  北極地區周邊5國部長級會議28日在格陵蘭島結束,與會各國承諾將協調各自立場,共同保護北極地區環境。  五國稱要加強科研合作  據法國媒體報導,五國在聲明中說:「我們將根據國際法採取行動……確保保護和保存北冰洋脆弱的環境。
  • 北極五國齊聚格陵蘭島 商討如何瓜分北冰洋
    新快報訊 5月28日,丹麥、俄羅斯、美國、加拿大和挪威等五國在格陵蘭島召開會議,商討有關北極地區領土歸屬、氣候變化的影響和海上救援等問題。     據專家估計,北冰洋地區蘊藏著約佔世界未開發油氣儲量的25%。有分析認為,這次會議是「商討如何瓜分北冰洋」。
  • 北極五國出臺措施 管制北冰洋捕撈活動
    據美國國防部網站報導,7月16日,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挪威和丹麥5國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就北極海洋生態系統保護和漁業可持續發展等問題進行討論同時,北極5國同意建立聯合研究計劃,以加強對該處水域的科學研究。預防性措施變得非常必要 北極五國在發布的聯合聲明中表示,雖然北冰洋中部國際水域的商業捕撈活動將不會在近期發生,但北冰洋海冰的快速融化、其他已經發生的環境變化以及人類對該處水域有限的認知,使得在北冰洋中部國際水域採取預防性措施變得非常必要。
  • 北極到底有多冷?
    冬涼夏暖的現象誰都知道,但夏天熱得冒汗冬天冷得哆嗦的原因究竟是啥?小時候都學過,現在還記得不?如果忘了,咱們來複習一下。哪怕你知道答案,也別著急就翻篇兒,這不是故事的全部。沒有太陽的北極冬天,那是相當的冷。更糟糕的是,北極的冷,足夠讓冬天的北極大地和海洋都覆蓋冰雪。
  • 北極到底有沒有企鵝?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北極沒有企鵝,似乎成了人人皆知的科學小知識。如果有誰不知道,似乎就成了眾「笑」之的。那北極真的沒有企鵝嗎?
  • 北極五國擬議保護北極熊
    北極地區周邊5國丹麥、俄羅斯、美國、加拿大和挪威定於17日在挪威北部城市特羅姆瑟開會,討論如何保護受全球變暖威脅的北極熊。  這是5國自1981年來首次為北極熊生存狀況聚首。5國官員打算在會上討論1973年籤訂的一項保護北極熊的國際協定。  這份協定籤署時,北極熊主要生存威脅來自狩獵。
  • 角力北極 俄加強北極軍事建設
    同時,俄也是最早向北極派出科考隊的國家,早在彼得大帝時期,沙俄海軍航海家維塔斯·白令曾於1728年穿越北極圈,成為第一個到達北極的人。在此後200多年的時間裡,俄從未停止過對北極的探索。冷地熱土,北極之地引人垂涎北極地區擁有不可估量的地緣政治價值。
  • 關注|北極冷戰再啟?大國爭奪北極地區控制權
    1732年,第三次北極大科考成功繪製出了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領土地圖。此後近200年時間裡,俄羅斯民間及官方再未停止過對北極的探索。1920年3月,當時的蘇聯成立「北方研究及貿易考察隊」,後來又改組為「全聯盟北極研究院」,開始向北極派出科考隊。1926年4月15日,蘇聯宣稱東經32度04分35秒到西經168度49分30秒之間的所有北極陸地都屬於蘇聯。
  • 破冰北極:北極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而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和遠期的航運利益,使得北極對中國的影響亦越來越大。2012年4月,中國與冰島籤署北極合作的框架協議,冰島支持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的永久觀察員。兩個多月後,中國第五次北極考察活動即將啟航。看似遙遠的北極,與中國的距離正越來越近。
  • 南極冷還是北極冷?
    那麼,作為冷的代名詞的南極和北極,它倆到底誰更冷一些呢?我們逐個來列出它們的數據,先說北極:北極不像南極是一塊大陸,它是一片被各大陸包圍的海洋,最中間是北冰洋,整個北極面積約1310萬平方公裡。北極的冬季最低氣溫可以達到-30至-40℃。全年溫度在零度以下,所以這裡到處都是浮冰,北極熊就依靠這些浮冰捕獵,可以說北極的環境製造了北極熊。
  • 北極又出事了?為什麼北極融化的速度比南極快?
    北極又出事了!研究表明,北極融化速度早已超過南極!據北極理事會北極監測與評估項目的一份報告顯示,北極融化的速度比預期的要快得多,到20世紀30年代末,北極地區甚至可能在夏季無冰。先前的研究預測,到本世紀中葉,北極將在夏季無冰。雖然北極的前景黯淡,但南極也有一線希望:冰層的融化速度比之前想像的要慢。
  • 北極冰架崩塌,為人類行為買單的,是毫不知情的北極生物!
    北極最後一個冰架崩塌,為人類行為買單的,是毫不知情的北極生物!根據8月6日的報導,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的北極冰架坍塌,對於這一新聞登上熱搜,很多人都不以為然,那麼這一次冰架的坍塌對於北極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 北極和南極到底哪裡更冷?
    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編輯整理 說到南極北極,大家的第一想法是什麼,肯定是冷吧。但南極和北極誰更冷呢? 數據顯示,南極地區年平均氣溫是零下48.9攝氏度,比北極的平均氣溫低1.7攝氏度。
  • 南極VS北極:到底哪裡最冷?
    說到南極北極,大家的第一想法是什麼,肯定是冷吧。但南極和北極誰更冷呢?數據顯示,南極地區年平均氣溫是零下48.9攝氏度,比北極的平均氣溫低1.7攝氏度。科學家在南極測過的最低氣溫為零下94.5攝氏度,而北極最低溫度是零下68.5攝氏度。所以說,冷也有不同的冷法,在溫度上,南極可是比北極冷太多了。那南極為什麼比北極冷呢?
  • 北極探險回顧--中國人的北極探險之路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 國家海洋局極地辦公室以及從事極地探險的多位專家日前向記者追述了中國人探險北極的非凡歷程。  1951年,武漢測繪學院高時瀏到達地球北磁極,從事地磁測量工作,成為第一個進入北極地區的中國科技工作者。
  • 北極航線的誕生
    北極航線是現代航空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雖然其名稱是北極航線,但是是所有極地航線的總稱。這一航線大大縮減了洲際飛行的時間。因為地球是圓的,而飛行到同樣的經度在緯度越高的地方飛所需的時間越短。這樣不但節省燃油而且節省了乘客的時間。
  • 英媒:氣候變暖群雄逐鹿北極 中國亮牌「入局」
    北極白皮書則以政策文件形式歸納了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基本主張和戰略目標。2013年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13個正式觀察員之一。外媒認為,中國近年來在北極議題上爭取「入局」,主要從兩方面切入,一是北極航道,一是資源開發。報導稱,北極開發比南極更具戰略價值、各大國競爭態勢也更加激烈。
  • 北極科考:我們為什麼要在北極呆上一年?
    可能熱衷冒險的朋友們甚至都會有點躍躍欲試,想問問去北極的旅遊路線多少錢了。  去往北極的旅遊線路是沒有的,但這不妨礙我們一同跟隨這艘科考船和莫哈普的故事,來展開一次線上的極地探險,看下他們到底會遇到怎樣的情況,要做哪些事情,並找尋哪些答案。
  • 專訪|北極政策白皮書撰寫者:中國不覬覦成為「北極國家」
    在白皮書發布之際,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為其進行了專訪,解讀中國對於北極的理念。作為學者,此前當趙隆去參加有關北極的國際會議時,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中國的報告為什麼沒有出來?中國到底想在北極幹什麼」。
  • 北極臭氧驚現巨大空洞,美國大使館緊急警告!網友:到底誰搞的?
    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的研究報告說,今年3月,北極地區上方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臭氧層空洞——北極平流層的臭氧水平達到了3月份的歷史最低點,對衛星觀測的分析表明,臭氧水平在3月12日達到最低點,為205個多布森單位,相比之下,北極地區3月份的最低臭氧值通常約為240個多布森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