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右)與丹麥外交大臣默勒乘船觀光。拉夫羅夫在會見默勒後舉行的聯合記者招待會上說,俄羅斯對北極沒有領土要求。新華社/法新
北極地區周邊5國部長級會議28日在格陵蘭島結束,與會各國承諾將協調各自立場,共同保護北極地區環境。
五國稱要加強科研合作據法國媒體報導,五國在聲明中說:「我們將根據國際法採取行動……確保保護和保存北冰洋脆弱的環境。我們計劃一道努力,包括通過國際海洋組織,加強現有措施,並且推出新的措施,改進海上航行安全,預防和減少船隻在北冰洋上造成的汙染。
」
五國表示,將以「互信和透明」為基礎,加強在北冰洋問題上的合作,包括科學研究。
這是環北冰洋5國首次就此舉行部長級會議,以緩和彼此在北極水域主權爭奪戰中的緊張關係。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說:「聲明表明,與會者願意根據國際法,以合作的精神通過談判解決這一問題。」
丹麥外交部國際法專家託馬斯·溫克勒表示:「五國聲明向所有人發出一個清晰的信號,即我們將負責地管理北極區域,我們有必要的國際規則,我們也將遵守這些規則。」
批評者斥五國瓜分北極但是,環境保護主義者表示,五國閉門會議為那些聲稱對北極大陸架擁有主權的國家搶奪領土鋪平了道路,同為北極理事會成員的冰島、芬蘭和瑞典因為沒有類似的領土要求就被排除在會議之外,環保組織和生活在北極的因紐特人也被排除在外。
因紐特人發言人表示,生活在北極本土的他們被「邊緣化」了。代表15萬因紐特人的因紐特人北極圈會議主席阿克盧克·林格說:「因紐特人對主權有著他們自己的定義。」他表示,因紐特領導人將於今年11月召開自己的峰會,商討如何集體應對那些在沒有因紐特人參與的情況下,爭論因紐特人的土地和海洋主權問題的國家、企業和其他力量。
「綠色和平組織」發言人馬克·湯斯利說:「正在發生的一切很清楚,他們正在利用海洋法來瓜分原材料資源。」他表示,五國這次之所以關起門來開會就是因為他們知道他們要做的事情是不可接受的。
批評者還對邀請沒有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美國與會提出質疑。加拿大軍事和戰略研究中心的羅布·許貝特說:「丹麥人要求美國參加關於北極大陸架會議,這產生了美國可以享受海洋法公約的利益而不必承擔任何責任的可能性。儘管這也許不是丹麥人的本意,人們還是需要問一問為什麼他們希望與一個拒絕加入海洋法條約的國家舉行北極大陸架會議。」
聯合國2020年前有定論隨著北極冰雪日漸消融,這一地區更易到達,環北冰洋五國在該地區的競爭也日益白熱化。
丹麥與加拿大在格陵蘭島與加拿大埃爾斯米爾島之間無人居住、冰雪覆蓋的漢斯島的主權歸屬長期爭執不下。丹麥已經在漢斯島上插上一面國旗,而加拿大則宣布計劃在上面建設一座軍事訓練基地和一個深海港口。
與此同時,加拿大和美國也在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西北通道」的主權問題上存在爭執。科學家預計,到2050年,「西北通道」即可全年通航。
去年,俄羅斯科考隊在北極海底插上一面鈦合金製造的俄羅斯國旗,引發美國等國的不安。
聯合國擬在2020年前對北極的控制權做出定論。 (中國日報特稿 王輝) (來源:新聞晨報)
(責任編輯: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