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五國齊聚格陵蘭島 商討如何瓜分北冰洋

2021-01-09 中國經濟網

    新快報訊 5月28日,丹麥、俄羅斯、美國、加拿大和挪威等五國在格陵蘭島召開會議,商討有關北極地區領土歸屬、氣候變化的影響和海上救援等問題。

    據專家估計,北冰洋地區蘊藏著約佔世界未開發油氣儲量的25%。有分析認為,這次會議是「商討如何瓜分北冰洋」。這五個國家在北冰洋大片海床的劃分問題上爭論紛紛,丹麥呼籲各方在格陵蘭島開會,從而避免各國對該地區資源的瘋狂掠奪。會議為期兩天。丹麥外交大臣默勒、挪威外長斯託雷、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美國副國務卿內格羅蓬特和加拿大自然資源部長倫葛禮均會出席。

    另據報導,27日,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前往格陵蘭島參加北極會議之前訪問了丹麥。他在會見丹麥外交大臣默勒後舉行的聯合記者招待會上說,去年俄羅斯科考隊在北極海底插上一面俄羅斯國旗的舉動並不能證明俄羅斯對北極地區有領土要求。此舉與美國太空人1969年登上月球時插上美國國旗是一樣的。

    新聞背景

    北極領土之爭

    科學家相信,在未來數十年裡,上升的溫度可能使北冰洋多數地區夏季無冰封。北冰洋的變化將改善鑽井條件,並開啟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通道。該通道將使得紐約到新加坡的航程縮短數千英裡。這使得北冰洋劃分問題的解決更加迫切。

(責任編輯:王惠綿)

相關焦點

  • 五國被指責瓜分北極大陸架(圖)
    拉夫羅夫在會見默勒後舉行的聯合記者招待會上說,俄羅斯對北極沒有領土要求。新華社/法新  北極地區周邊5國部長級會議28日在格陵蘭島結束,與會各國承諾將協調各自立場,共同保護北極地區環境。  五國稱要加強科研合作  據法國媒體報導,五國在聲明中說:「我們將根據國際法採取行動……確保保護和保存北冰洋脆弱的環境。
  • 北極五國出臺措施 管制北冰洋捕撈活動
    同時,北極5國同意建立聯合研究計劃,以加強對該處水域的科學研究。預防性措施變得非常必要 北極五國在發布的聯合聲明中表示,雖然北冰洋中部國際水域的商業捕撈活動將不會在近期發生,但北冰洋海冰的快速融化、其他已經發生的環境變化以及人類對該處水域有限的認知,使得在北冰洋中部國際水域採取預防性措施變得非常必要。
  • 「北極五國」爭北極 北極到底是誰的?
    由於北冰洋沿岸五國——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和挪威——爭相對北極提出領土主張,俄總統梅德韋傑夫稱條約為北冰洋沿岸國家如何解決分歧樹立了「建設性的」榜樣。但緊接著,加拿大即宣稱對北極羅蒙諾索夫海域擁有主權,試圖以此推翻莫斯科證明該海域屬於俄羅斯的努力,北極海主權爭奪戰繼續上演。
  • 數百名科學家北極歸來帶回噩耗——北冰洋正在死去
    看完了央視播出的這一期[世界周刊]北極一年,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去年9月,來自20多個國家的數百名科學家,組成了一個國際科考隊,分階段前往遍布浮冰的北冰洋,在那裡隨著海冰漂泊了389天。他們不僅完成了史上最大規模最長時間的北極科考,還帶回了噩耗——北冰洋正在死去!目前地球南北極冰蓋的融化速度已經超過了上世紀90年代的6倍,到本世紀末海平面的上升將淹沒很多沿海地區,導致每年4億人在巨大的洪澇災害中掙扎。格陵蘭和南極的冰流失已處於最壞的狀態,2010年代南北極的年均損失是4750億噸,是上世紀90年代年均損失810噸的6倍。
  • 自1999年以來,格陵蘭島融化的冰川面積已經高達62平方英裡
    丹麥和格陵蘭地質調查局的詹森·博克斯在周一(9月14日)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應該非常關注北極現存最大的冰架正在逐漸融化解體,因為上遊……冰川是格陵蘭島唯一的主要冰原冰流。過去的兩個夏天異常溫暖,最近崩裂的冰就在下面……約2個曼哈頓島大的浮冰從格陵蘭島崩裂,這種情況在過去幾年裡確實加劇了。」丹麥和格陵蘭地質調查局的研究人員一直在利用光學衛星圖像追蹤該地區的冰川流失情況。格陵蘭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位於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大約79%的表面被冰覆蓋。隨著地球兩極附近的冰川融化,預計到本世紀末,海平面將上升3英尺以上,海灘和海岸帶將被抹去。
  • 世界第二大冰原加快融化:約2個曼哈頓島大的浮冰從格陵蘭島崩裂
    丹麥和格陵蘭地質調查局的詹森·博克斯在周一(9月14日)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應該非常關注北極現存最大的冰架正在逐漸融化解體,因為上遊……冰川是格陵蘭島唯一的主要冰原冰流。過去的兩個夏天異常溫暖,最近崩裂的冰就在下面……約2個曼哈頓島大的浮冰從格陵蘭島崩裂,這種情況在過去幾年裡確實加劇了。」
  • 北冰洋發現400歲的格陵蘭鯊魚
    最近,北冰洋的一條格陵蘭鯊魚在網上火了。2016年,科學家根據放射性碳測年法確定這格陵蘭鯊魚的年齡約400歲!
  • 海冰減少或致北冰洋陷入過度捕撈絕境
    自從1979年科學家們使用衛星追蹤北極海冰擴張狀態以來,夏季北極海冰平均體積已經減少了75%,從1.6萬立方千米減少為4千立方千米。到9月份,北冰洋中的海冰數量更是降為1600立方千米。不久前,來自北冰洋周圍5個國家以及另外5個捕撈大國的代表在雷克雅未克舉行會議,商討防止商業捕魚船在北極國際水域撒網捕魚的協議,直到科學家們完成對當地魚類資源的全面評估。美國國務院主管海洋與漁業事物的助理國務卿大衛·巴爾頓(David Balton)主持了此次會議,他說:「我們希望能夠就關鍵問題找到折中方案,並制定人人都能支持的協議。」
  • 格陵蘭島融冰已過「臨界點」,北極熊2100年或滅絕
    格陵蘭島融冰已過「臨界點」研究人員發現,在每年的3月份,北極海冰的面積會達到最大值,接近1550萬平方公裡,幾乎覆蓋整個北冰洋,但是到了夏季,這些冰川就會出現融化,在每年的9月份會達到最低值。,不過在2020年7月份,北極海冰的面積僅為725萬平方公裡。
  • 夢幻世界:北極三島!
    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編輯整理 如果說白色仙境的南極是世界盡頭,那探險樂園般的北極就是世界之巔,北極只是冰封海洋之中的中心點。北極中央並無陸地,它被北冰洋大陸包圍的水域。北極泛指地球北緯66° 34′以北的廣泛地區。北極高緯度地區大多常年冰雪覆蓋,極晝極夜交替輪換。
  • 北極的天氣和氣候
    嚴酷的北極氣候北極地區大部分是由海洋(北冰洋)由陸地(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蘭島,西伯利亞)和氣候方面所包圍的冰,雪和霜為主的。在冬季,氣溫下降到零下40度和北冰洋格陵蘭覆蓋著數米厚的海冰一個巨大的白色平原,作為指揮官吉已經在1777年親身經歷。在短暫的北極夏季,北極大部分地區的溫度達到零度,海冰則部分融化。
  • 走進地球之冠——北極
    北極地區是指北極附近北緯66°34′北極圈以內的地區。包括極區北冰洋、邊緣陸地海岸帶及島嶼、北極苔原和最外側的泰加林帶。北極地區的總面積為2100萬平方公裡,其中陸地部分佔800萬平方公裡。北極與南極一樣有極晝和極夜現象,越接近北極點越明顯。
  • 北極地區地形概況
    【北冰洋海底地形(sea Bottom Topography of Arctic Ocean)】北冰洋略呈橢圓形,沿短軸方向相間排列著三條主要海脊和兩大海盆。三條海脊是:北冰洋中脊、羅蒙諾索夫海嶺和門捷列夫海嶺。
  • 北極怎麼玩?這一篇或許說清楚了
    北極地區是一片浮冰覆蓋的海洋——北冰洋,其周圍是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凍土區。整個北極地區覆蓋了地球總面積的4%。 冰山、冰川、峽灣 在北極圈內的北冰洋海域、格陵蘭島、加拿大北部北極圈內群島、格陵蘭島等地,有著數不清的冰山
  • 北冰洋的前世今生
    北冰洋的位置(圖源:CIA)(圖片來源於網絡)地理相關北冰洋大致呈圓形盆地,海岸線長約4.5萬公裡,是唯一小於俄羅斯領土面積的大洋,包括8個附屬海——格陵蘭海、挪威海、巴倫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東西伯利亞海、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
  • 高溫觸發格陵蘭島融冰事件
    隨著北極持續變暖,科學家預測這種現象將更為頻繁。  冰川融化與席捲北極大部地區的熱浪同時發生。西伯利亞和北極中部是受影響最為嚴重的地區,但格陵蘭島部分地區的氣溫也在本月開始的寒冷過後急劇上升。  與此同時,冰層邊緣的積雪開始迅速消失,露出裸露的巖石和冰塊。丹麥和格陵蘭地質勘探局的專家賈森·博克斯表示,少雪是冰層融化超過平均水平年的影響因素。  雪在北極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在世界的盡頭 - 格陵蘭紀行
    格陵蘭面積216萬平方公裡,是世界最大島嶼,位於北美洲東北,北冰洋與大西洋之間。西面與加拿大北極島嶼相近,東面與冰島隔海相望。全島約五分之四地區位於北極圈以內,約81%被冰雪覆蓋,只有島的極北部和東西兩邊的狹長地帶由於氣候乾燥,地表才得以裸露,從而可以定居。伊魯利薩特(Ilulissat)是格陵蘭第三大定居地,附近的伊魯利薩特冰峽灣絢麗壯觀,2004年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伊盧利薩特冰峽灣的源頭是雅各布港冰川,是北半球流量最大的冰川。每年二百億噸冰山崩裂和排出峽灣。
  • 別了,格陵蘭的冰川,可能再也回不去
    這段時間以來,伴隨著北半球的高溫,全球各地很多冰川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消融,像瑞士阿爾卑斯山脈的冰川坍塌以及北冰洋地區的冰蓋的銳減,就引起了民眾的廣泛關注。200多個大型冰川的狀態進行分析(包含每年有多少冰川消融以及有多少降雪補充),發現該島冰川相對於40年前已經有了大幅萎縮,並呈現出不可逆轉的趨勢。
  • 2030年,北極冰川會消失嗎
    正在崩塌的冰山 資料圖片編者按:近年來,關於兩極冰川正融化消失的報導越來越多,而相對於南極的冰川來說,北極的冰川似乎更為脆弱,有科學家預測,到2030年夏天,北冰洋將不再有冰存在。今天我們能看到的大陸冰川主要集中在南極大陸和北極圈裡以格陵蘭島為最的島嶼。現在的大陸冰川主要是11萬年前開始的第四紀冰期的遺存。從那時起地球變冷,這些終年不化的積雪就被凍在了陸地上,直到現在,格陵蘭的冰蓋已經有平均2千米厚,最厚的地方超過3千米。
  • 別了,格陵蘭的冰川,可能再也回不去!
    這段時間以來,伴隨著北半球的高溫,全球各地很多冰川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消融,像瑞士阿爾卑斯山脈的冰川坍塌以及北冰洋地區的冰蓋的銳減,就引起了民眾的廣泛關注。研究人員收集了格陵蘭島近40年的衛星數據,對島上200多個大型冰川的狀態進行分析(包含每年有多少冰川消融以及有多少降雪補充),發現該島冰川相對於40年前已經有了大幅萎縮,並呈現出不可逆轉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