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五國出臺措施 管制北冰洋捕撈活動

2020-11-23 中國網



 

據美國國防部網站報導,7月16日,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挪威和丹麥5國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就北極海洋生態系統保護和漁業可持續發展等問題進行討論,並發表聯合聲明,提出一系列臨時措施管制其在北冰洋中部國際水域的捕撈活動,稱將在依據相關區域性漁業機制或協定的前提下,授權5國船隻在北冰洋中部國際水域(面積約為280萬平方公裡)進行商業捕撈活動,並禁止5國船隻不受管制的捕撈活動。同時,北極5國同意建立聯合研究計劃,以加強對該處水域的科學研究。

預防性措施變得非常必要 

北極五國在發布的聯合聲明中表示,雖然北冰洋中部國際水域的商業捕撈活動將不會在近期發生,但北冰洋海冰的快速融化、其他已經發生的環境變化以及人類對該處水域有限的認知,使得在北冰洋中部國際水域採取預防性措施變得非常必要。

「我們同意必須採取臨時性措施,以阻止未來北冰洋中部國際水域不受管制的捕撈活動。」聯合聲明中說。 

這些臨時性措施包括:將根據符合國際準則的區域性漁業管理機制或協定,授權5國漁船未來在北冰洋中部國際水域從事商業捕撈活動;實施聯合科研項目,以增加對該地區生態系統的了解和加強與相關科研組織(如北太平洋海洋科學組織和國際海洋開發委員會)的合作;通過協同監督等手段,保證這些臨時性措施和相關國際法規得以落實;確保在該地區的非商業捕撈活動不與臨時措施的宗旨相牴觸,應基於科學建議並受到監控,其所得數據也須予以共享。

為了白令海悲劇不再重演 

聲明中說,目前北冰洋中部國際水域常年被海冰覆蓋,尚未出現商業捕撈活動,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北冰洋海冰加速融化,將使得捕撈船隊有可能在未來穿行其中。 

2012年,40%的北冰洋中部國際水域海冰在夏季時完全融化,達到歷史最低點。當年,2000多名科學家聯合呼籲籤署一項國際協議,管制非法捕撈活動,以保護北冰洋脆弱的生態環境。 

挪威政府則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氣候變化正在影響魚類的遷移。未來北冰洋中部國際水域將成為捕撈船隊關注的重要區域。  美國媒體報導稱,本次發布的臨時措施,是在效仿1994年美國與俄羅斯籤署的在白令海禁止捕撈鱈魚的協議,但與北冰洋公海商業捕撈尚未開啟不同,在該協議籤署之前,無序的過度捕撈活動已經使得白令海國際水域漁業資源銳減,造成了難以恢復的巨大破壞,被稱之為「白令海悲劇」。 

「此後,美國與俄羅斯成功說服其他國家加入了禁止捕撈鱈魚的協議,但不幸的是,白令海鱈魚資源已難恢復,就是現在也還處於禁止商業捕撈狀態中。」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在其網站上發表報告稱。 

離完全禁止捕撈還有距離 

世界自然基金會稱此次臨時性措施為「向正確方向邁出的正確一步」。該基金會發言人布麗塔·考尼格說:「我們在北冰洋的目標是禁止任何形式的捕撈活動,但顯然目前離完成這一目標還有一段距離。」 

考尼格認為,首先北冰洋中部水域被北極5國所謂的「專屬經濟區」環繞,在這些國家的管轄水域,仍允許商業捕撈活動。其次,北極5國籤署的協議也並不能約束其他國家在國際水域的捕撈活動。「我們希望在北極理事會框架下,所有成員國以及永久觀察員國今後能夠籤署一份禁止商業捕撈的協議。」考尼格說。 

此外,以科學研究目的進行的捕撈活動不在禁止範圍之內,事實上,北極5國一直在呼籲在北冰洋水域開展更多的科學研究活動。聯合聲明中說:「為提高人類對北冰洋海洋生物資源和生態系統的了解,北極5國希望提高科學研究水平,以將傳統和固有的知識與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相結合。」 

但是,相關環保組織則批評稱:很明顯,籤訂這樣一份協議的初衷是為了獲得北冰洋資源,而並非保護當地環境。北極5國中的大多數將海冰融化看作是向更北方向發展捕撈業的良好契機。

 

相關焦點

  • 海冰減少或致北冰洋陷入過度捕撈絕境
    北冰洋的中心是佔地1140平方千米的「甜甜圈洞」,被加拿大、丹麥格陵蘭島、挪威、俄羅斯以及美國環繞。這個「甜甜圈洞」不屬於任何國家管轄,為此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後一處未經開發的漁場。按照國際法規定,任何人都可以在開放的公海捕魚。為此,如果北極海冰大量減少,這裡將迎來捕撈大潮。
  • 五國被指責瓜分北極大陸架(圖)
    拉夫羅夫在會見默勒後舉行的聯合記者招待會上說,俄羅斯對北極沒有領土要求。新華社/法新  北極地區周邊5國部長級會議28日在格陵蘭島結束,與會各國承諾將協調各自立場,共同保護北極地區環境。  五國稱要加強科研合作  據法國媒體報導,五國在聲明中說:「我們將根據國際法採取行動……確保保護和保存北冰洋脆弱的環境。
  • 北極五國齊聚格陵蘭島 商討如何瓜分北冰洋
    新快報訊 5月28日,丹麥、俄羅斯、美國、加拿大和挪威等五國在格陵蘭島召開會議,商討有關北極地區領土歸屬、氣候變化的影響和海上救援等問題。     據專家估計,北冰洋地區蘊藏著約佔世界未開發油氣儲量的25%。有分析認為,這次會議是「商討如何瓜分北冰洋」。
  • 「北極五國」爭北極 北極到底是誰的?
    由於北冰洋沿岸五國——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和挪威——爭相對北極提出領土主張,俄總統梅德韋傑夫稱條約為北冰洋沿岸國家如何解決分歧樹立了「建設性的」榜樣。但緊接著,加拿大即宣稱對北極羅蒙諾索夫海域擁有主權,試圖以此推翻莫斯科證明該海域屬於俄羅斯的努力,北極海主權爭奪戰繼續上演。
  • 2020防控期間 香港出臺出入境管制新措施
    2020防控期間 香港出臺出入境管制新措施  2月5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宣布,即時暫停啟德郵輪碼頭和海運碼頭出入境服務,自2月8日零時起要求從內地入境人員(含香港居民  推薦閱讀:   廣東出入境管理局關於疫情防控期間出入境管理的重要提示      受肺炎疫情影響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出臺出入境管制新措施   新型肺炎疫情期間 有關國家入境管制措施提醒(持續更新)  小編提醒:
  • 俄羅斯出臺新版國家北極戰略
    該文件是對俄3月最新出臺的《2035年前俄聯邦國家北極基本政策》(下稱國家北極政策)的重要落實,同時也是對剛剛收官的《2020年前俄聯邦北極地區發展和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下稱上版國家北極戰略)的接替更新,其實施目的在於保障俄在北極地區的國家利益,實現國家北極政策設定的各項目標。
  • 加拿大北極蝦協會:這些生產商的大型漁船在加拿大捕撈北極蝦!
    大家都知道加拿大北極蝦生產商協會, 是由加拿大各大捕撈北極蝦的漁業公司組成的協會,這些北極蝦漁業公司都擁有各自的大型現代化北極蝦漁船,每條漁船的價值都是幾千萬美元。這些北極蝦漁業公司,就是我們常說的加拿大北極蝦生產商。 什麼是真正的加拿大北極蝦?
  • 與俄羅斯競逐北極?美艦船擴大在北冰洋活動
    參考消息網11月9日報導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10月23日報導稱,美國最近以海岸警衛隊和海軍部署行動的形式在北極地區執行了海上任務。報導稱,美國海岸警衛隊的「卡特·希利」號破冰船10月18日完成了2018年北極夏季部署的第二次任務,為海軍研究處研究北極層化海洋動力學議題。
  • 加拿大野生北極蝦動漫視頻第二集震撼來襲:加拿大北極蝦的捕撈、加工和全程冷鏈運輸
    加拿大北極蝦的捕撈、加工和全程冷鏈運輸。
  • 北冰洋「燒開」了?美國專家確認:夏季北極海面幾乎全線偏暖
    儘管到了2019年年末,北極的海冰已經進入到增長期,範圍持續擴大,但在過去一年中,北極海冰的種種表現還是讓科學家們表示了擔憂,比如在2019年夏季中,北極海冰範圍一度打破歷史最低值,並且在秋季則出現了持續處在觀測史上最低值的狀態。
  • 北極科考人員:北冰洋正在死去
    在北冰洋漂浮一年多後,德國「北極星」號科考船12日抵達德國不萊梅港。船上研究人員帶來「北冰洋正在死去」的「噩耗」。法新社報導,「北極星」號在遍布浮冰的北冰洋漂泊389天,收集氣候變化影響北極的重要數據。考察隊負責人馬庫斯·雷克斯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船上研究人員親眼目睹全球變暖對北極海冰產生的惡劣影響。他說:「北冰洋正在死去。」
  • 美國海軍計劃4年摸清北冰洋情況 組建北極艦隊
    資料圖:北極浮冰區活動的美國海軍潛艇部隊環球時報11月26日報導 「美國海軍要準備更多的保暖服、羊毛盔帽和厚手套了」。但是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許多科學家預言,北冰洋的冰層將在2030年大面積融化,以至於可能出現「幾乎無冰的北冰洋之夏」,而該海域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礦產和漁業資源,以及北冰洋通航帶來的軍事地理格局變化,勢必引發各國對北極的爭奪。對此,美國海軍領航及海洋學家泰特裡少將稱,北冰洋變暖對海軍而言並非危險而是機會,但只有未雨綢繆,才能抓住這個機會,「美國海軍是一支在世界各大洋活動的軍隊,北冰洋不應成為例外。」
  • 北極冰融對我國地緣經濟的影響
    根據IPCC第五次報告,北冰洋夏季海冰可能在2050 年基本消失。這將大大促進北冰洋通航、沿岸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海洋捕撈業開發,從而對我國產生多方面的地緣經濟影響。(一)北極航道開發對我國的經濟影響分析    海冰融化提高了北極海域的可通航性,降低了海上航行、油氣開發、捕撈、旅遊等商業活動的成本。
  • 世界最大北極科考團: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加速消失
    當地時間12日,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科考團「馬賽克」結束逾一年的探險之旅返回德國不萊梅港並發布了初步考察結果,稱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加速消失,前景並不樂觀 。據悉,「馬賽克」是「跨學科北極氣候研究海上漂流觀測站」的縮寫,由德國大氣科學家雷克斯帶領,於2019年9月20日正式從挪威起航出發。
  • 雪龍號破冰船首次穿越北冰洋 開闢北極新航線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 北京時間17日,中國北極科考隊乘坐的「雪龍」號極地破冰船停靠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港。法新社說,這是「雪龍」號執行的第五次中國國家北極科考任務,卻是它首次停靠、也是中國科考隊首次正式訪問北極國家。
  • 太湖一人非法捕撈 被判管制一年
    近日,被告人萬某某因犯非法捕撈罪,被太湖縣人民法院判處管制一年,作案工具、漁獲物予以沒收。 法院審理查明:2020年7月7日,被告人萬某某為捕點魚給孫女吃,在太湖縣人民政府及安慶市有關部門禁止捕撈的泊湖水域內的「大咀頭」下放6條地籠網用於捕魚。
  • 北極科考人員稱 北冰洋正在死去
    在北冰洋漂浮一年多後,德國「北極星」號科考船12日抵達德國不萊梅港。船上研究人員帶來「北冰洋正在死去」的「噩耗」。資料圖,新華社供圖法新社報導,「北極星」號在遍布浮冰的北冰洋漂泊389天,收集氣候變化影響北極的重要數據。
  • 看北極漁業的「前世今生」,展望地球不一樣的世界盡頭!
    作者:HaraldLoeng北極漁業,不僅僅是冰雪覆蓋、未染纖塵的一片淨土,更是眾多北冰洋沿岸國以及泛北極地區眾多國家的漁業資源必爭之地。特別是全球變暖之後,北冰洋的冰川開始融化,純淨野生海洋生物於溫暖的雪水裡不時展露出那神秘的身影,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 俄申請劃分北冰洋大陸架 涉120萬平方公裡開發權
    新華/美聯  俄羅斯外交部4日說,俄方已向聯合國提交北冰洋大陸架劃分報告,主張擁有對120萬平方公裡北冰洋大陸架的開發權利。  俄羅斯2001年曾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把俄專屬經濟區擴展到位於北冰洋中部的羅蒙諾索夫海嶺所在水域,後因「證據不足」被駁回。  俄外交部本月4日說,重新遞交的報告裡包含近年科考活動中搜集的最新數據。俄方預計,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將於今年秋季開始審查俄方遞交的最新報告。  北極地區的經濟價值特別是豐富的油氣資源為各國所關注。
  • 北極恐將面臨夏季無冰?科學家:北冰洋海冰正加速消失
    眾所周知,地球有兩級,南極和北極。南極有南極洲,而北極有北冰洋。四大洋之一,雖然是四大洋裡面最小的一個,但因為北冰洋有厚厚的冰層,所以,北冰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儲存地之一。德國電視一臺12日報導,德國北極科考船「極星號」結束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北極探險活動,周一返回不萊梅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