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總統普京10月26日籤署命令,批准《2035年前俄聯邦北極地區發展和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下稱國家北極戰略或戰略)。該文件是對俄3月最新出臺的《2035年前俄聯邦國家北極基本政策》(下稱國家北極政策)的重要落實,同時也是對剛剛收官的《2020年前俄聯邦北極地區發展和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下稱上版國家北極戰略)的接替更新,其實施目的在於保障俄在北極地區的國家利益,實現國家北極政策設定的各項目標。
一、基本框架
俄新版國家北極戰略由7部分組成:
總則
北極地區發展和國家安全保障現狀評估
戰略實施目的和主要任務措施
戰略在部分行政區劃內的主要實施方向
戰略實施階段和預期成果
戰略主要實施機制
戰略重要指標的各階段目標值(附件)
二、主要內容
(一)總則
戰略的總則部分概述了戰略編制的總體框架和法律依據,並描述了北極地區的自然經濟與社會環境特點。其中,除自然氣候條件極端、基礎設施發展水平低下、區域經濟不平衡、經濟活動資源密集度高等特點外,還指出北極地區「出現衝突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二)俄北極地區發展和國家安全保障現狀評估
戰略第二部分從北極對俄羅斯的重要意義、上版國家北極戰略的實施成果、北極地區面臨的威脅挑戰,以及國家北極管理體制調整等方面,對俄羅斯北極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與國家安全保障現狀做出全面評估。
一是論證北極地區對俄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保障意義重大。主要體現在:巨大的石油天然氣資源開發儲備量、促進高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品的發展、北部航道的世界運輸走廊意義、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價值,以及部署戰略威懾力量防止敵人侵略的意義等。
二是總結上版國家北極戰略取得顯著成果。截至2019年,俄羅斯北極地區在人口壽命、人口遷出數量、失業水平、地區生產總值、政府預算投入、北部航道貨物運輸量、接通寬帶網絡家庭比例、現代武器裝備比例等方面指標均取得明顯改善。其中,在北極地區的武器和軍事與特種裝備中,現代化武器裝備佔比從2014年的41%提升至2019年的59%。
三是分析俄當前在北極地區面臨一系列威脅、危險和挑戰。主要包括:氣候變暖加速;人口數量下滑;居民生活水平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職業風險高;企業競爭力低;教育體系不滿足社會經濟需求;北部航道基礎設施和破冰船隻建設拖期;信息通信發展水平低;高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經濟部門在北極地區生產總值中的增加值份額減少;研發部門與實體經濟之間互動薄弱,缺少完整創新循環;可能從境外輸入劇毒和放射性物質以及高危傳染病;事故救援與公共安全系統建設跟不上經濟活動增長步伐;衝突可能性增加要求持續提高駐北極武裝力量和軍事單位的戰鬥能力等。
四是說明俄近期對國家北極事務管理體製做出重要調整。2019年,俄羅斯擴大了聯邦政府直屬的國家北極發展問題委員會的職權範圍,並批准了新的委員會成員名單;在聯邦政府內新設立了聯邦遠東與北極發展部;決定將遠東發展機構的能力擴大到北極地區。
(三)戰略實施目的和主要任務措施
戰略第三部分明確了其實施目的、實施領域和各領域主要任務,並分別提出完成各領域任務的主要措施。
實施目的:保障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國家利益,實現俄羅斯國家北極政策設定的各項目標。
實施領域:與國家北極政策提出的政策實施領域相一致,包括北極地區的社會發展、經濟發展、基礎設施發展、科學技術發展、環境和生態安全保護、國際合作發展、緊急狀況防範應對、公共安全保障、軍事安全保障,以及國家邊防等十大領域。
各領域主要任務:與國家北極政策提出的各領域主要任務相一致。其中,北極科學技術發展領域的主要任務包括:擴大開展科技發展重點方向上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活動,在北極開展綜合遠徵研究;開發並應用對北極發展至關重要的技術,包括用於解決國防和公共安全保障領域問題的技術,開發在北極條件下使用的材料和設備;擴大開展關於北極地區危險自然現象的研究活動,開發並應用在氣候持續變化條件下預測這些現象的現代方法和技術;開發並應用可有效防止全球氣候變化對基礎設施造成損害的工程技術解決方案;開發並發展可提升北極人口壽命與健康水平的技術;發展國家科研船隊。北極軍事安全保障領域的主要任務包括:實施綜合舉措防止對俄使用軍事力量,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提高俄軍部署在北極地區的部隊和其他軍事單位的戰鬥能力,維持一定水平的戰鬥潛力,確保能完成擊退侵略者的各項相關任務;完善對俄北極地區空中、水面和水下態勢狀況的綜合監控系統;建設改造現代化軍事基礎設施,為俄軍部署在北極地區的部隊和其他軍事單位提供生存與活動保障。
完成任務的主要措施:針對上述十大領域,戰略詳細提出完成各領域任務需採取的主要措施。其中,完成北極科學技術發展領域任務的主要措施包括:確定北極相關的科技發展重點方向,擴大開展相關基礎和應用研究活動;開發和應用對北極發展至關重要的技術,研製可在北極自然氣候條件下工作的地面運輸工具和航空裝備,開發可提升北極人口壽命與健康水平的技術;開展北冰洋綜合遠徵研究,開展長期深水水文研究;制定關於極地生態系統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國際科學研究計劃;發展國家科研船隊,包括建造漂流式自航平臺和北極科研船隻;圍繞北極相關的基礎和應用研究重點方向建立一批科教中心;對北極地區的科技發展進行監測、評估和預測。完成北極軍事安全保障領域任務的主要措施包括:完善北極地區部隊和其他軍事單位的組成和結構;確保在北極地區建立有利的作戰體制,包括根據俄羅斯面臨的實際和預測的軍事危險或威脅,保持北極地區部隊和其他軍事單位的戰鬥準備水平;為駐北極地區部隊和其他軍事單位增加配備適應極地條件的現代化武器和軍事與特種裝備;發展北極地區基地的基礎設施,完善對遂行任務的北極地區部隊和其他軍事單位的物資保障體系;利用兩用技術和兩用基礎設施執行北極地區國防領域相關任務。
(四)戰略在部分行政區劃內的主要實施方向
戰略第四部分針對俄地處北極的部分聯邦主體和市政當局,根據各地不同情況,分別提出它們在落實戰略時的主要方向。這些聯邦主體和市政當局包括:摩爾曼斯克州、涅涅茨自治區、楚科奇自治區、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卡累利阿共和國部分市政當局、科米共和國部分市政當局、薩哈共和國部分市政當局、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部分市政當局、阿爾漢格爾斯克州部分市政當局。
(五)戰略實施階段和預期成果
戰略第五部分以2024年、2030年和2035年為節點,劃分出三個戰略實施階段,並詳述每個階段應達到的預期成果。其中,在科學技術發展和國家安全保障方面設定的階段預期成果主要有:
第一階段(2020~2024):建成可保障北極地區穩定不間斷衛星通信的高橢圓軌道衛星星座;建成從事北極相關研究與開發的世界級科教中心;設計建造多艘科研船隻,漂流式自航平臺投入使用。
第二階段(2025~2030):建成可提供高時間解析度水文氣象數據的高橢圓軌道衛星系統;採用創新材料製造的新型機器人裝備、船隻設備、無人運輸系統和可攜式能源裝備等開始投入工業使用;開始組建在北冰洋高緯度區域開展複雜科學研究的國家科研船隊。
第三階段(2031~2035):組建完成在北冰洋高緯度區域開展複雜科學研究的國家科研船隊。
此外,戰略的附件設定了一系列重要指標的分階段目標值。
(六)戰略主要實施機制
戰略第六部分從領導管理、跨部門協調、規劃計劃和資金保障等方面,確定了落實戰略的主要機制。一是戰略的實施由俄聯邦總統總體領導;二是聯邦政府應負責制定並批准關於落實國家北極基本政策和實施國家北極戰略的統一行動計劃;三是戰略的實施需要國家和聯邦主體行政機構、地方自治機構、國家級科學研究院和其他科學教育組織、支持科技和創新活動的基金、社會組織、國有企業、國家參股公司,以及商業界的一致行動予以保障;四是戰略實施過程中國家行政機構、地方自治機構和其他組織的任務職能分配和協調互動程序,應按照國家相關立法確定;五是戰略的實施要求對《俄聯邦北極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國家規劃》《2035年前北部航道基礎設施發展計劃》等相關文件做出相應修訂;六是戰略中的軍事安全和國家邊防領域任務需要通過實施《國家武器裝備發展規劃》和年度國家國防訂貨計劃等來保障完成;七是戰略實施的資金保障由聯邦預算和預算外來源共同提供。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來源 | 克裡姆林宮網站
圖片 | 網際網路
作者 | 馬婧
編輯 | 陳培
註:原文來源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相關建議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