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地區周邊5國丹麥、俄羅斯、美國、加拿大和挪威定於17日在挪威北部城市特羅姆瑟開會,討論如何保護受全球變暖威脅的北極熊。
這是5國自1981年來首次為北極熊生存狀況聚首。5國官員打算在會上討論1973年籤訂的一項保護北極熊的國際協定。
這份協定籤署時,北極熊主要生存威脅來自狩獵。專家認為,雖然一些當地居民仍以捕獵北極熊為生,但現階段調查顯示,協定幫助北極熊數量得以回升。北極熊現在數量為2萬到2.5萬隻。
不過,北極熊面臨新威脅,尤其是全球變暖。專家認為,全球變暖將導致北極冰層減少,近而使得北極熊難以捕獲海豹。後者是北極熊主要食物來源。
「沒有冰就意味著沒有海豹,也就意味著沒有北極熊,道理就是這麼簡單,」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北極熊議題研究人員傑夫約克告訴美聯社記者。
參與會議組織工作的挪威政府環保部門認為,由於全球變暖破壞北極熊棲息地,北極熊數量至2050年可能減少60%。
生態學者認為,北極熊可作為全球變暖指標性生物,因為全球變暖效應最先體現於北極,北極熊則位於北極地區生物食物鏈「最高一層」。「它們可預示世界其他地方可能發生什麼,」約克說,「因為全球變暖效應最先在那裡發生。」(新華社專電)
(責任編輯: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