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熊是現存體型最大的食肉動物,而且作為熊科動物,它是唯一一位生活在常年冰天雪地環境中的熊,那麼,它是如何適應這種極端的環境的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北極熊生活環境的特點
北極熊的生活環境,我們從溫度、棲息地、食物鏈等多個角度去看。
01 溫度
北極熊顧名思義就是一種生活在北極的熊。說起北極,給人最直觀的就是冷,從表面上看,北極貌似只有冬天,其實不然,北極也是有一年四季的。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份屬於北極的冬季,5月和6月是北極的春季,7月和8月是北極的夏季,9月和10月是北極的秋季。
北極的全年平均氣溫為-15℃到-20℃之間,即使是最熱的夏季(7.8月份),北極的平均氣溫也僅有-8℃左右。
因此,北極大部分地區被冰雪覆蓋,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
02 北極熊的棲息地
北極熊並不是北極所有的地區,在北極的中部是北冰洋,四周被亞、歐、美洲大陸環繞著,因此,北冰洋的溫度並沒有很低,海水常年的平均溫度在-2℃左右。正是因為這樣,北冰洋才沒有被積雪和冰覆蓋,反而在北冰洋上有大量的浮冰,而這些浮冰就是北極熊的棲息地。
03 食物鏈
北極熊是整個北極食物鏈最頂端的食肉動物,作為唯一一種純肉食的熊科動物(其他熊類都是雜食偏素食的),它的主要獵物大都來自於海裡,比如海豹、海象、白鯨、魚類,同時也包括鳥類以及其他的哺乳動物。
從北極熊的獵物看,幾乎囊括了整個北極的動物,在食物匱乏的季節,它們甚至會捕殺同類來補充能量。
北極熊是如何適應環境的?
北極熊的生存首先是要克服的就是溫度。
北極相對較低的溫度不太適合哺乳動物生存,因此,北極熊把棲息地搬到了相對溫度較高的北冰洋附近。而且北極熊的皮膚是黑色的而且它的毛髮為中空且透明的,這有利於它吸收太陽的熱量,這是它保持體溫的一個方法。
其次,北極熊的66%左右的時間都是在睡覺或者趴著不動的狀態下度過的,這有利於北極熊減少能量的消耗,也是保持自身熱量的一個好辦法。
較少的運動量以及特殊的熱量吸收方式是北極熊能適應低溫的「法寶」。
(北極熊的毛髮)
食物問題
僅僅是適應了外部環境還是遠遠不夠的,北極熊作為一種大型的食肉動物,必須要有源源不斷的肉類來支持。而北極熊捕獵的成功率還是很高的,這首先要得益於它的毛髮。上面我們說過北極熊的毛髮為透明的,但是由於反射太陽和環境的光線所以看起來是白色的,看似白色的毛髮與環境完美地融為一體,為北極熊的隱藏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北極熊的鼻子與皮膚一樣都是黑色的,而且鼻子並沒有毛髮覆蓋,所以看起來格外的明顯,因此,北極熊在浮冰上等待獵物時,會用右前掌擋住鼻子,這才是是最完美的偽裝。
北極熊的主要獵物以海豹為主,而海豹是需要經常浮出水面換氣的,當海豹浮出水面時,它們根本發現不了偽裝的北極熊,此時的北極熊直接用自己的強而有力的熊掌將海豹拍暈,然後拖到岸上吃掉。
除了偽裝的能力,北極熊還有非常好的遊泳能力,它中空的毛髮不會因為在水下就變的沉重,這也是它能捕獵魚類的主要原因。
總結
北極熊以少運動純肉食且有吸收熱量的皮膚很好地適應了北極寒冷的生活,同時它有著完美的偽裝能力以及遊泳能力,這為北極熊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食物。
但是,由於北極熊體型龐大,而且在水下的保溫能力較差,它不能長時間在水下捕獵,因此,浮冰才是它最大的「狩獵場」。而在全球氣候變暖的今天,北冰洋的浮冰逐漸的融化,使得北極熊失去了有利的捕獵環境,這也是北極熊數量減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