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北極圈的熊
北極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哺乳動物之一。成年公熊體長2.5-2.8米,高1.4-1.6米,重500-850千克;母熊體型要小一些,體長2米,重約300千克。北極熊體型巨大,但頭部相對比較細長,它們的臉口鼻一起呈楔形。北極熊的前爪十分寬大,在遊泳的時候宛如雙槳。
北極熊的皮膚很特別,是黑色的。黑色有助於北極熊吸收更多的熱量,同時,中空的毛髮會反射和散射可見光,將溫暖的陽光通過反射傳輸到黑色的皮膚上。北極熊皮下脂肪厚達5~7釐米,這就使得北極熊即使在零下70℃的寒冷環境中也能泰然處之。
北極熊對海冰的依賴使他們極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北極熊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海冰環境進行旅行、狩獵、交配、休息,特別是在一些地區,它們在海冰上捕獲獵物,如海豹。北極熊的主要捕食方式是等在冰洞上守海豹,如果冰的面積減少了,它尋找合適的冰就要花更久,捕獵難度也更大,很有可能因為長期飢餓導致身體出現狀況,甚至致死。此外,它們的低繁殖率可能會限制它們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
如果北極的冰山繼續融化,北極熊可能不能再在洞穴裡生活,這會影響北極熊及其幼崽的生存。巢穴的頂部及四壁不夠厚,巢穴也許會倒塌,也會殺害海豹,減少北極熊的食物來源。
北極熊在物種中具有較高的遺傳多樣性,一般生活群體較為分散,彼此相隔著很長的距離,這雖然表明北極熊可能有能力適應北極的不斷變化。
但由於氣候變化,北極地區海面浮冰開始以每十年14%的速度融化,北極熊不得不長途奔襲,消耗更多能量才能捕獲獵物。北極熊數量正呈下滑趨勢,研究員們估計,這一數字在過去十年間下降了40%。
近些年來,北極地區的一些生物因為冰川不斷消失,已經無法找到足夠的食物來填飽肚子。從一些攝影師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出,冰川的大量消失已經嚴重影響到北極熊的生存,無法找到足夠的食物北極熊,甚至淪落到靠撿拾人類垃圾為生的地步。
如果這一趨勢繼續下去,可能造成的後果是北極熊體型更小、更難有新的小北極熊誕生,而這一物種已經瀕危了。
雖然氣候變化的影響是不確定的,但公認的,即使是輕微的氣候變化也可能對北極熊的海冰棲息地產生深遠的影響。
當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利於環境保護的細微小事,積少成多,不加以管理,終會對氣候、以及其他動物的生存產生威脅。為了不讓我們的子孫後代只能從圖片和視頻中看到這些可愛的動物,從我們每個人、每件小事做起,保護環境,就是對共同生活在地球家園上的小夥伴們的最大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