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北極:北極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2021-01-13 參考消息

2010年8月24日,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在北緯81度北冰洋乘坐「黃河」艇到浮冰上進行科學考察。本報記者張建松/攝

作為地球上僅存的尚未開發的處女地之一,北極歷來是周邊國家的博弈之地。而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和遠期的航運利益,使得北極對中國的影響亦越來越大。2012年4月,中國與冰島籤署北極合作的框架協議,冰島支持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的永久觀察員。兩個多月後,中國第五次北極考察活動即將啟航。

看似遙遠的北極,與中國的距離正越來越近。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周良 發自莫斯科

一說起北極,多數人會聯想到一望無際的茫茫冰原和極度寒冷的惡劣天氣。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以及北極冰川逐漸消融,北極正向世人展現其另一面,那就是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重要的地緣戰略價值。對於正融入全球經濟的中國而言,這片正在變遷的極寒之地意味著什麼?

資源、生態環境和航道

北極和南極被稱為地球上最後兩塊尚未開發的處女地。北極地區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潛藏著巨大的經濟價值。美國地質勘探局2008年發表報告稱,在全世界尚未發現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中,20%和30%埋藏在北極圈。俄羅斯自然資源和生態部估計,僅俄羅斯所屬北冰洋大陸架就蘊藏著約1000億噸油氣資源。

除化石燃料外,北極地區還有富饒的漁業資源、林業資源以及鎳、鉛、鋅、銅、鈷、金、銀、金剛石等礦產資源。據估計,北極地區煤炭儲量高達1萬億噸,佔全球煤炭儲量四分之一。北極漁業資源也相當豐富,這裡是地球上尚未大規模商業捕撈的少數海域之一。北極被厚厚的冰川覆蓋,這裡豐富的淡水資源對水資源日益匱乏的人類來說,價值更是不言而喻。

北極海冰是全球氣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變化對該地區乃至更大範圍(包括中國)的氣候產生重要影響。北極對全球氣候的影響正成為各國科學家研究的重要課題。來自北極的寒流,經過西北部、北部和東部三條路徑進入中國,對我國工農業生產以及人民生活帶來重大影響。加強北極生態、環境以及氣候研究對我國來說意義重大。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以及北極冰川範圍逐漸縮減,北極潛藏的地緣戰略價值也日益凸現。有專家預測,到2040年北極冰川將融化殆盡,到時在北極將出現三條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線,即北海經俄羅斯北極沿岸和白令海峽到達日本的東北航道,從加拿大東北部戴維斯海峽開始沿該國北部海岸到美國阿拉斯加州的西北航道,以及穿越北極點的中央航道。而東北、西北航道因冰川融化後通航時間長備受關注。

一旦西北航道和東北航道開通,將成為聯繫東北亞和西歐,聯繫北美洲東西海岸的最短航線,不僅可以節約大約40%的運輸成本,還可能成為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馬六甲海峽的替代選擇。一旦北極航道開通,將形成一個囊括俄羅斯、北美、歐洲、東亞的環北極經濟圈,這將深刻影響世界經濟、貿易和地緣政治格局。北極航道的開通,不僅影響中國海洋運輸業和國際貿易,還將帶動中國北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有中國學者認為,北極的環境變化深刻影響我國未來海上運輸,尤其對我國與北美洲、歐洲國家的海上運輸影響巨大。

中國遭遇北極八國「門羅主義」

雖然北極的海域劃分、科研價值、環境生態變化、自然資源開發、未來航道的使用、潛藏的地緣戰略價值都關係到中國的未來,但中國最關注的還是北極氣候變化及其科考價值,在北極的活動也主要集中於科研。2007年俄羅斯在北極海底插旗宣示主權後,北極國家加大了對北極的爭奪並紛紛通過各種方式在北極宣示主權。這使中國改變態度,更加積極地介入北極事務,加大了在北極的科考力度。儘管中國在北極的活動集中於科考,且向來低調行事,仍引發一些北極國家的抵制和無端猜疑。

中國商人黃怒波去年計劃在冰島購地建設旅遊設施,結果遭到拒絕。有分析認為,黃怒波購地遭拒反映了北極國家對區域外國家染指北極的高度戒備,這種戒備以及北極國家奉行的門羅主義,正是中國進軍北極面臨的最大障礙。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專門關於北極法律地位的國際條約。相關國際法的缺失,使北極國家採取各種手段跑馬圈地,試圖控制更多的北極領土和海域,以便將來開發那裡的資源。加拿大、俄羅斯、挪威、丹麥、冰島、美國、瑞典和芬蘭北極圈八國試圖利用它們所處的地理優勢,既不願制定新的國際條約來約束自己在北極的行動,也不希望區域外國家染指北極。儘管這些國家圍繞領土、外大陸架存在爭端,面對試圖染指北極的區域外國家它們卻聯手一致對外,企圖將北極變成它們獨享的「領地」。

相關焦點

  • 北極航道意味著什麼
    航程縮短意味著什麼?海上運輸所消耗的原油是海運成本的最大因素。 北極航道意味著什麼如果使用北極航道,華盛頓港至莫斯科港的航程將縮短1000公裡以上;倫敦港至東京港將由2.8萬公裡縮短為
  • 俄羅斯「北極」號核動力破冰船完成破冰測試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核電網訊:俄羅斯核動力破冰船艦隊公司一位負責人表示,俄羅斯22220項目第一艘核動力破冰船「北極」號在完成北極地區結冰條件下的破冰測試後,最近抵達摩爾曼斯克,將於10月21日投入使用。
  • 中國「雪龍號」受困南極 美「北極星號」加入破冰
    最新加入的是美國「北極星」號破冰船,「幾乎擁有世界最強破冰能力」的「北極星」號5日從澳大利亞出發,前往南極營救被厚冰圍困的中國「雪龍」號和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科考船。「雪龍」號此前成功完成對「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上52名受困乘客的救援,卻使自己陷入浮冰圍困之中。
  • 全球最大核動力破冰船前往北極「破冰」,核反應堆發電量超美國福特...
    全球最大核動力破冰船前往北極「破冰」,核反應堆發電量超美國福特級航母  olivia chan • 2020-09-27
  • 美俄在北極地區博弈加劇
    近日,美國海軍在北極高調秀肌肉,公布了「託萊多」號核潛艇參加「冰原演習」時破冰上浮的視頻,意在展示其在北極的作戰能力。俄羅斯隨即回應,其北方艦隊以及太平洋艦隊麾下所有核潛艇艇長都能夠駕艇在北極破冰上浮,而美國只有少數潛艇能夠做到這點。美俄在北極地區的博弈加劇信號愈發明顯。
  • 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在北極科考時發現了什麼?
    、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能夠在1.5米厚的冰環境中連續破冰航行。這是「雪龍2」號順利完成南極首航後,首次承擔北極科學考察任務。「雪龍2」號此次北極科考究竟發現了什麼呢?讓我們先一睹為快!你知道北極科考有哪幾種作業方式嗎?你能分清冰川、冰蓋、冰架和冰山嗎?除了極光,你知道北極還有哪些不可錯過的自然風光嗎?除了北極熊,你知道北極還有哪些典型的可愛動物嗎?
  • 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出徵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7月15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船從上海出發,執行科學考察任務。這是「雪龍2」船繼順利完成南極首航後,首次承擔北極科學考察任務。據了解,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北極綜合環境調查和北極業務化觀監測體系構建等內容,在楚科奇海臺、加拿大海盆和北冰洋中心區等北極公海海域,以走航觀測、斷面綜合調查及冰站考察等方式,重點開展北冰洋中心區綜合調查、北冰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調查、北冰洋海洋酸化監測與化學環境調查、新型汙染物監測和北冰洋海—冰—氣相互作用觀測等調查任務。
  • 川普想去北極和普京爭地盤,下令建破冰船隊
    如今忽然宣布建立極地破冰船隊,也不是偶然,矛頭依然對準的是俄羅斯。俄羅斯是世界破冰船最多,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俄羅斯作為北冰洋海岸線最長的國家,擁有國內唯一一個北部的終年不凍港——摩爾曼斯克,第一個大港海參崴在冬季港口會結冰,都需要破冰船來破冰。除此之外,由於全球變暖的不斷加劇,北冰洋的冰層在不斷的消退,開闢新的通往歐洲和亞洲的航線存在很大的可能性。
  • 北極垂危!北極恐將夏季無冰,氣候變化重災區
    德國北極科考隊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並警告北極恐將在數十年內面臨"夏季無冰"的狀況。此次北極科考活動叫作"馬賽克"探險計劃,由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極地與海洋研究所(AWI)領導。隊員包括來自德國、中國、俄羅斯等近20個國家的數百名科學家。整個活動耗資1.4億歐元,是極地考察項目中最昂貴、最複雜的一次。
  • 普京要求俄羅斯打造全球最強破冰船隊,俄媒:為北極航線保駕護航
    並強調,俄羅斯擁有舉世無雙的破冰船隊,並且在北極開發和研究方面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應將這一優勢繼續保持下去。俄羅斯需要不斷加強和更新破冰船隊,不斷將新的先進技術引入到破冰船和其他不同冰級船舶的建造當中。
  • 中國首船亞馬爾液化天然氣經北極東北航道運達
    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項目——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向中國供應的首船液化天然氣(LNG)當天抵達中國。本次的液化天然氣是通過北極東北航道運抵中國石油旗下的江蘇如東LNG接收站,交付給中國石油。LNG船在如東接收站停靠(人民網 圖)這是亞馬爾項目首次通過北極東北航道穿過白令海峽向中國供應LNG。冬季北極冰蓋太厚,現有LNG運輸船無法航行。只有當冰面在夏季變薄時,LNG船才能使用北極航線。
  • 北極科考的航線與日程
    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航線為:     上海--日本海--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北極永久海冰區(沿170°W 至82°N)--楚科奇海--白令海--日本海--上海。
  • 中國離北極有多遠
    此時,中國才開始關注北極航道、資源、地緣政治等問題,有關北極的一些科研機構開始建立起來。  作為非北極國家,也非北極理事會的永久觀察員,中國在北極問題上相對處於劣勢。但中國與北極的淵源其實可以追溯到1925年。1920年2月9日,英國、美國、丹麥、挪威等 18 個國家籤訂了《斯瓦爾巴德條約》。5年後,中國成為《斯瓦爾巴德條約》的成員國之一。
  • 爭奪北極圖解——哪些國家聲稱有正在融化的北極部分主權
    北極資產過去認為北極幾乎是穿不透的,隨著氣候變化融化了北極冰蓋,北極逐漸具有了新的戰略意義,而且數以萬億美元計的財富也已經觸手可及。環繞該地區的8個國家都在匆忙竭力聲張和維護自己對北極的主權,儘管對部署兵力來說,北極仍然是全球最令人畏懼的地區之一。
  • 愛爾蘭發現「時光膠囊」, 它來自2018年的北極, 意味著什麼!
    一些電視劇或者電影當中,如果兩位主人公一旦分開的時候,他們會將兩個帶有意義的紀念品分別送給兩位,在愛爾蘭發現的實況膠囊,是在2018年一名旅客留在北極,在北極的膠囊為何會出現在愛爾蘭呢?這又是什麼情況?
  • 專訪|北極政策白皮書撰寫者:中國不覬覦成為「北極國家」
    在白皮書發布之際,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為其進行了專訪,解讀中國對於北極的理念。作為學者,此前當趙隆去參加有關北極的國際會議時,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中國的報告為什麼沒有出來?中國到底想在北極幹什麼」。
  • 俄羅斯最強大核動力破冰船剛剛下水,破冰能力比中國產品高出三倍
    同時隨著全球變暖,北極區域的浮冰進一步融化,這裡的航道也越來越多的可以被使用。但是即使如此,如何讓各型軍艦和商船能夠在北極地區通行,仍然是一個很大的難題。稍不留神與冰山發生撞擊,甚至是直接被困在北極的冰凍區,都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為了避免上述意外情況的出現,在北極區域活動的國家,就需要專門的破冰船,而在這方面俄羅斯無疑是世界領先的。
  • 《北極,北極!》英文版今日起播出!
    為什麼要看《北極,北極!》?因為北極與我們休戚相關;因為這是中國人自己製作的首套全面關注北極地區的紀錄片。《北極,北極!》
  • 川普下令打造破冰船艦隊,危險信號?分析人士:對中國有好處
    然而相對於俄羅斯這種長期在北極區域活動的國家來說,美國依然是起步較晚,因此最近美國三軍統帥發布了一份備忘錄,勢必要在北極地區取得優勢。圖為美國破冰船據美國防務新聞網(DefenseNews)6月10日報導,華盛頓方於本周二發布了一則備忘錄,美國總統川普下令審查對南北兩極地區破冰能力的要求
  • 北歐國家點讚中國對北極的貢獻
    在美國表現消極的情況下,芬蘭、挪威和冰島等其他北歐北極國家對中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作為表示讚賞與期待。  科伊武羅瓦和挪威特羅姆瑟大學教授蘭馬克等人在今年2月發布的芬蘭政府課題《中國在北極》研究報告中指出,2018年1月發布的《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明確了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若干政策立場,包括保護北極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