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北極」號核動力破冰船完成破冰測試

2020-12-06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核電網訊:俄羅斯核動力破冰船艦隊公司一位負責人表示,俄羅斯22220項目第一艘核動力破冰船「北極」號在完成北極地區結冰條件下的破冰測試後,最近抵達摩爾曼斯克,將於10月21日投入使用。

目前,22220項目正在系列建造「西伯利亞」號、「烏拉爾」號和2艘尚未命名的破冰船,將分別在2021年、2022年、2024年和2026年投入使用。此外,「領袖」號核動力破冰船也在建造中,預計於2027年投入使用。

「北極」號破冰船9月22日離開聖彼得堡波羅的海造船廠,前往母港摩爾曼斯克,並於10月3日抵達北極。它在21天內行駛了4800海裡,完成了在不同厚度冰層條件下的破冰測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全球最大核動力破冰船前往北極「破冰」,核反應堆發電量超美國福特...
    「北極」(Arktika)號正式起航前往北極摩爾曼斯克港開始進行冰面測試。波羅的海造船廠當日發布聲明稱稱:「世界上最強的核動力破冰船——「北極」號多功能破冰船將於22日從聖彼得堡出發,前去參加冰面測試,之後前往摩爾曼斯克籤署驗收協議。這艘獨一無二的破冰船將首次面對極地冰面的極端情況,證明俄羅斯破冰船隊的實力。」據悉,「北極」號核動力破冰船採用俄羅斯國旗塗裝,今後將主要在北極圈以北執行任務,預計能實現全年通航。
  • 俄羅斯「北極」號核動力破冰船完成首次任務
    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宣布,俄羅斯新型核動力破冰船「北極」號11月24日完成了首次任務,將「西亞尼」號乾貨船安全地護送到俄羅斯北極的鄂比灣入口處。俄羅斯核動力破冰船艦隊公司表示,這次任務證明了「北極」號破冰船在海上航道的工作效率。「北極」號破冰船具有出色的操縱性和吃水性,能夠保證在北方航線最密集的航段中安全地完成護航任務。
  • 俄核動力破冰船「北極」號首次沿北方海路航行
    世界上最強勁的俄羅斯「北極」號核動力破冰船離開摩爾曼斯克進行首次航行。隸屬俄羅斯國有原子能集團公司的聯邦國家單一制企業Atomflot新聞處發布消息稱:「這艘船正在駛向喀拉海。12月中旬之前,『北極』號破冰船將在北方海路水域內作業。」
  • 俄羅斯強勢宣誓主權,全球最大核動力破冰船,美國望塵莫及
    據了解,9月22日,世界最大最強的核動力破冰船「北極」號正式起航前往北極摩爾曼斯克港開始了它的北極之旅,進行冰面測試。看到這裡,可能大家剛開始對這個核動力破冰船沒有太強的概念意識,破冰船從動力上分,主要有柴油動力和核動力兩種,其中核動力推進系統的破冰船只有俄羅斯擁有,主要用於開闢北極航道。
  • 全球動力最強 俄核動力破冰船北極號開始服役
    全球動力最強 俄核動力破冰船北極號開始服役 2020-10-22 10:34:10  來源:央視網
  • 稱霸北極?俄最大核動力破冰船下水 計劃雄心勃勃
    俄羅斯《星星》電視臺16日報導稱,俄羅斯建造的22220型「北極」號核動力破冰船當天在聖彼得堡波羅的海造船廠下水。它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強的核動力破冰船,由俄聯合造船公司建造。 報導稱,該破冰船長173.3米,寬34米,排水量33540噸,載重量可達10萬噸,配備兩個專門設計的RITM-200核反應堆,可破除近3米厚的冰,服役期為40年,船員75人,造價約為369億盧布(1美元約合66盧布),計劃於2018年投入使用。 另據日本外交學者網站6月14日報導稱,近日俄羅斯半個世紀以來試水了第一艘新型軍用破冰船。
  • 俄羅斯最強大核動力破冰船剛剛下水,破冰能力比中國產品高出三倍
    據塔斯社5月26日報導,在俄羅斯聖彼得堡的波羅的海造船廠,第3艘俄羅斯烏拉爾號核動力破冰船正式下水。俄羅斯副總理鮑裡索夫在下水儀式上表示,這艘破冰船擁有比前幾艘破冰船動力更加強勁的核反應堆,能夠使這艘船隻在連續活動40年之久。同時,其龐大的噸位以及充沛的動力,使之成為當今世界上最為強大的破冰船,理論上他可以直接破開3米厚的北極冰層!
  • 俄羅斯大國重器再下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二個擁有核動力破冰船的
    大國重器,俄羅斯第三艘「烏拉爾」號核動力破冰船下水,新一輪北極爭奪戰拉開大幕,中國緊隨其後,將成為世界第二個核動力破冰船的國家,影響深遠,意義非凡據媒體5月25日消息,俄羅斯的大國重器「烏拉爾」號核動力破冰船25日在聖彼得堡下水
  • 俄「烏拉爾」號核動力破冰船下水 預計2022年交付
    俄羅斯「烏拉爾」號核動力破冰船下水中新社莫斯科5月25日電 (記者 王修君)俄羅斯「烏拉爾」號核動力破冰船25日在聖彼得堡下水。按照俄傳統,一瓶香檳酒被摔碎在破冰船舷上,以表示對「烏拉爾」號的祝福。隨後音樂響起,在現場近千人的歡呼聲和掌聲中,「烏拉爾」號破冰船沿著傾斜的軌道,緩緩滑入海中。據介紹,「烏拉爾」號破冰船將在海上繼續完成剩餘部分建造,預計將於2022年正式交付使用。
  • 俄羅斯堅持發展核動力破冰船技術:不止為打通北極航線,還為航母
    俄羅斯造船工業在許多方面落後於別人,但是在核動力破冰船領域依然一枝獨秀,連美國都比不了,如今俄羅斯在相關領域依然在快速的發展,正在建造新一代的22220型,北極級核動力破冰船,更在研發0510型「領袖」核動力破冰船。
  • 「雪龍」號非專業破冰船 破冰能力有限
    1月3日,在完成對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52名乘客的救援任務之後,中國「雪龍」號科考船也遭遇到了浮冰圍困。美國「北極星號」破冰船5日將從澳大利亞出發赴南極幫助「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以及「雪龍」號脫險。事實上,「雪龍」號並非專業的破冰船,破冰能力也並不出眾。
  • 俄開建世界最大的核動力破冰船 噸位超過遼寧號 造船廠為中國援建
    核動力破冰船公司總經理表示,世界上沒有可與「領袖」級相比的破冰船,它將保證俄羅斯在北極東部全年作業。「領袖」級破冰船由位於聖彼得堡的冰山中央設計局開發,該船的研製工作有望在下一代核動力破冰船設計發展上取得重大突破。
  • 世界最大最強核動力破冰船「北極」號下水
    當地時間6月16日,俄「北極」號核動力破冰船在波羅的海造船廠下水。(網頁截圖)  中國網6月17日訊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當地時間6月16日,俄波羅的海造船廠(隸屬於聯合造船集團)舉行「北極」號核動力破冰船隆重下水儀式。  「北極」號破冰船於2013年11月開建,長173.3米,寬34米、排水量3.35萬噸,乘員75人,裝備功率高達175兆瓦的RITM-200核反應堆,可破除3米厚的冰層。
  • 俄羅斯造破冰船獨享北極航線,美國投重金再次打造破冰船已經晚了
    俄羅斯在造船工業技術領域確實排不上世界第一,但是在部分領域卻依然獨佔鰲頭,那就是核動力破冰船技術,現在俄羅斯造核動力破冰船技術獨步天下!美國壓根比不了,至今沒造過核動力的破冰船,連我們都要學習。,在許多方面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開闢北極航線,核動力破冰船就是必備的工具,有錢可賺的事情,協助商船通過北極航線,可是要收費的。
  • 俄建造世界最大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下水 載重量可達10萬噸
    當地時間2016年6月16日,俄羅斯聖彼得堡,「北極」號核動力破冰船下水。(東方IC版權圖片 請勿轉載)俄羅斯《星星》電視臺16日報導稱,俄羅斯建造的22220型「北極」號核動力破冰船當天在聖彼得堡波羅的海造船廠下水。它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強的核動力破冰船,由俄聯合造船公司建造。報導稱,該破冰船長173.3米,寬34米,排水量33540噸,載重量可達10萬噸。
  • 4艘拖船前呼後擁,世界頭號破冰船出海遠航!俄:中國前途無量
    (文/馬東錫)作為一個北極資源大國,俄羅斯格外重視破冰船的作用。據俄羅斯衛星網消息,當地時間12月12日,「北極」號核動力破冰船在4艘拖船的前呼後擁之下駛離波羅的海造船廠碼頭,開始遠航。如果進展順利,該破冰船將在2020年完成服役。
  • 外媒盤點史上最大破冰船 北極星號將馳援雪龍號
    近日,俄羅斯科考船被困南極堅冰,各國破冰船紛紛趕往南極進行大營救,牽動著全球目光。成功完成對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被困52名乘客救援的「雪龍」號,目前仍受困於南極密集浮冰區,部分浮冰厚達3米至4米。澳大利亞海事安全局表示,目前「北極星」號已裝載補給於周日出發,預計7天內抵達中俄受困船隻所處海域。據悉「北極星」號破冰船是當今世界破冰能力最強的破冰船之一。
  • 中國新一代破冰船有多牛?獨創雙向破冰技術,10米冰牆直接掏空
    俄羅斯正是破冰船家族的實力「大咖」,2016年相關數據表明,在環北極國家中,俄羅斯、加拿大、美國、芬蘭、瑞典、挪威都擁有一支強大的破冰船隊,其中,俄羅斯最多,擁有20艘破冰船,事實上,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的俄羅斯,當時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核動力破冰船的國家,俄羅斯境內共有7艘核動力破冰船,
  • 中國「雪龍號」受困南極 美「北極星號」加入破冰
    最新加入的是美國「北極星」號破冰船,「幾乎擁有世界最強破冰能力」的「北極星」號5日從澳大利亞出發,前往南極營救被厚冰圍困的中國「雪龍」號和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科考船。「雪龍」號此前成功完成對「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上52名受困乘客的救援,卻使自己陷入浮冰圍困之中。
  • 中國最新極地科考船下水 未來可建核動力破冰船
    ,且為「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儘管排水量更小,但它航速更快,破冰能力更強。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程曉1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雪龍2」號的雙向破冰功能對於在日益複雜的極地冰區開展作業的中國科考人員來說是非常有用的設計。「雪龍」號2013年底在南極救援一條被困俄羅斯船時,一頭扎進去以後自己出不來,就跟(缺少)這個功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