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在北極地區博弈加劇

2020-12-05 人民網

近日,美國海軍在北極高調秀肌肉,公布了「託萊多」號核潛艇參加「冰原演習」時破冰上浮的視頻,意在展示其在北極的作戰能力。俄羅斯隨即回應,其北方艦隊以及太平洋艦隊麾下所有核潛艇艇長都能夠駕艇在北極破冰上浮,而美國只有少數潛艇能夠做到這點。美俄在北極地區的博弈加劇信號愈發明顯。

隨著北極戰略地位日益凸顯,曾經的北極「寒地」也逐漸成為各國關注的「熱土」。擁有儲量巨大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的北極地區,或將成為緩解全球資源危機的新基地。同時,北極位於亞洲、歐洲、北美洲三大洲北部的延伸交匯處,倘若在北極點及其附近地域部署射程達到一定範圍的武器裝備,那麼就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打擊北半球各國的境內目標。這也就意味著掌握了北極的制空權、制天權,就相當於控制了北半球的一處要衝。

作為最大的環北極國家,俄羅斯自沙俄時期就對北極開發持有濃厚的興趣。對俄羅斯而言,俄屬北極地區既是未來的能源基地,又是地緣戰略的要塞,俄羅斯需要通過增強在北極地區的存在來鞏固和擴大其國家利益範圍。近十幾年來,為落實北極政策,俄聯邦政府穩步加大對北極地區的投入,不僅成立了專門機構負責具體協調落實,還恢復和新建了北極軍事基地,同時積極部署「北風之神」核潛艇、核動力破冰船等裝備,以維持其在北極圈的軍事威懾力,並達到有力遏制北約對俄進行試探性鉗制的戰略圖謀。另外,俄羅斯也希望能推動國際合作,通過共同開發的方式,把北極地區的資源和航運潛力轉化為現實經濟利益,同時打開外交新局面。

為撼動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戰略支點,美國在繼「北約東擴」後仍不斷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不僅退出《中導條約》、在俄的鄰國部署反導系統,還加大了與挪威等盟友的軍事合作,使得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安全形勢日益嚴峻。2018年,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馬蒂斯宣稱,美國應當把北極博弈帶上新高度,或將在北極地區增派海岸警衛隊。隨後,美軍「杜魯門」號航母編隊駛入北極圈內的挪威海,僅在2018年,就密集開展了「北極邊緣」「北極鷹」「冰原」等多場軍事演習,重點演練了不同兵種在極地環境下的協同作戰能力,充分對外展示了美軍在北極地區全方位的軍事能力。

在美國愈發重視北極並強化其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的背景下,俄羅斯勢必會在2021年至2023年擔任北極理事會輪值主席國期間,採取相應措施保證自身對北極地區的控制。北極這一極寒之地的「升溫」意味著什麼,各方在這一地區的戰略博弈是否會引發世界新動蕩,值得國際社會密切關注。

相關焦點

  • 環球論壇丨美俄軍事對抗升級 會「擦槍走火」嗎?
    但是,從深層次來看,美俄軍事對抗急劇升級根源還在於雙方長期的敵對關係和在全球諸多問題上的戰略衝突。美國出於鞏固全球霸權的需要,持續打壓俄羅斯,加速推進對俄戰略圍堵。今年美國在羅馬尼亞等國部署反導力量,在歐洲加快軍事人員和武器裝備的更換頻度,多次與盟友在俄周邊開展大規模聯合演習,這些都在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發展空間,大大加劇了雙方對抗的激烈程度。
  • 關注|北極冷戰再啟?大國爭奪北極地區控制權
    「這些演習凸顯北極成為關切之地,隨著北極冰蓋消融,這一地區可能成為美俄競爭的新閃點。」美國《星條旗報》如是報導。「美國在北極加強軍備,美俄冷戰變得更『冰』了」,美國《赫芬頓郵報》以此為題稱,美俄等大國爭奪北極地區控制權,為此不惜把自己武裝到牙齒。△各國近年來在北極地區組織的部分軍事演習
  • 俄羅斯強化北極地區力量部署
    北極地區擁有大量石油、天然氣、稀土等資源,水能、風能、太陽能以及地熱能等可再生資源也非常豐富。隨著全球變暖加劇,北極航道的戰略價值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有可能成為途經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馬六甲海峽等航道的替代選擇,對世界經濟、貿易和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刻影響。近年來,圍繞北極地區的博弈不斷升溫。
  • 從「極寒之地」到「熱點地區」,北極地區軍事化加速
    美國空軍是繼美國海軍之後美軍第二個針對北極地區制定戰略規劃的軍種。此舉意味著,近年來,美國對北極地區的重視程度進一步加深,對北極地區展開的戰略經營將更加具體和深入落實。豐富的戰略資源和獨特的地理位置促使美國重新重視北極美國政府和軍隊對北極地區的重視由來已久。
  • 科學家發現北極地區地面出現解凍,全球變暖加劇了嗎?
    科學家發現北極地區地面出現解凍,全球變暖加劇了嗎? 北極地區的一些地面通常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裡會處於被凍結的狀態
  • 解碼北極博弈中的武器裝備
    來源:解放軍報原標題:冰原利器徵戰寒荒——解碼北極博弈中的武器裝備亙古寒荒之地,而今炙手可熱。這個夏天,美國海軍陸戰隊已經開始重新學習寒帶作戰技能。這個夏天,俄羅斯遠程航空兵將出動圖-160戰略轟炸機巡航北極地區。隨著全球變暖的加速,北極冰蓋越來越小,北極的開發難度逐漸降低,在資源能源、海上航道、軍事威懾、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戰略價值迅速凸顯,逐步成為全球戰略博弈的新熱點。
  • 美國說:北極地區不是你俄羅斯的,我想來就來!
    北極和南極是地球上最後兩塊尚未開發的處女地。其中北極地區是指以北極點為中心,北極圈以內的地區,範圍包括北冰洋及附屬島嶼、北美大陸和歐亞大陸的北部邊緣地帶。
  • 角力北極 俄加強北極軍事建設
    冷戰後,俄羅斯大規模收縮軍事力量,使北極地區美俄的緊張對峙逐漸降溫。進入新世紀以來,北極地區一度被世人所遺忘。但隨著北極冰川的融化和海底資源的不斷發現,其戰略地位愈顯重要,北極地區正由國際政治的邊緣地帶走向地緣政治的中心。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雪融化加速,北極在地緣戰略、自然資源、航運及科研方面的價值日益凸顯,北極「寒地」逐漸變為大國博弈的「熱土」。
  • 多國加入北極航道油氣博弈 俄專家明確抵制中國
    20多國加入北極航道和油氣資源博弈  能否綠色開發遭到多方質疑  9月21日至24日,第二屆「北極—對話的領土」國際論壇將在俄羅斯阿爾漢格爾斯科召開。  多國博弈升級 緊張氣氛初現  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的估計,北極地區包含了全球30%未被發現的天然氣儲量和10%的石油儲量。面對豐富的油氣資源,北極周邊國家都展現出了興趣,並且為了捍衛自己在該地區的利益,近期更是頻繁採取措施爭相提高自身與北極主權的關聯度。
  • 北極博弈正式開啟,俄羅斯即將控制整個北極航道,美國優勢不再
    圖為俄羅斯駐北極部隊近日,據媒體報導稱,最近俄羅斯終於出手了,這次俄羅斯即將控制整個北極航道,因為他們準備將衛星通信覆蓋到整個北極地區,這樣將大大加強駐紮在北極地區的俄軍之間的聯絡,預計半年內衛星將會覆蓋整個北極,看來北極博弈已經正式開啟
  • 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汙染物「飄」入青藏高原
    本報訊(見習記者韓揚眉 通訊員劉曉倩)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研究員叢志遠與合作者研究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為理解青藏高原汙染物跨境傳輸提供了新視角青藏高原與北極是全球最潔淨的地區之一。受大氣環流影響,青藏高原周邊南亞、中亞排放的氣溶膠等大氣汙染物跨境傳輸至青藏高原並對其氣候環境產生影響。目前,對該區域汙染物跨境傳輸的特徵和機制仍缺乏深刻認識。
  • 美俄緊張加劇,英國人已經開始緊張了
    來源: 微度觀察 舉報   據海外網報導,由於美國約翰·麥凱恩號驅逐艦強行侵犯俄羅斯領海,美俄緊張關係驟然加劇
  • 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汙染物向青藏高原傳輸
    通過綜合分析青藏高原氣溶膠和氣象長期觀測數據、北極海冰數據、歐洲氣象中心再分析資料等,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等,與挪威卑爾根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挪威大氣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等單位合作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
  • 北極如何影響世界屋脊?海冰減少加劇汙染物向青藏高原傳輸
    中外合作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圖)據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介紹,青藏高原與北極是全球最潔淨的地區之一。受大氣環流影響,青藏高原周邊南亞、中亞排放的氣溶膠等大氣汙染物跨境傳輸至青藏高原並對其氣候環境產生影響。目前,對該區域汙染物跨境傳輸的具體特徵和相關機制仍缺乏深刻認識。
  • 【中國新聞網】北極如何影響世界屋脊?海冰減少加劇汙染物向青藏...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圖)  有「地球第三極」和「世界屋脊」之譽的青藏高原,與相距遙遠的北極之間有何關聯?中外合作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  據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介紹,青藏高原與北極是全球最潔淨的地區之一。受大氣環流影響,青藏高原周邊南亞、中亞排放的氣溶膠等大氣汙染物跨境傳輸至青藏高原並對其氣候環境產生影響。目前,對該區域汙染物跨境傳輸的具體特徵和相關機制仍缺乏深刻認識。  該所課題組通過分析納木錯和珠峰地區大氣氣溶膠長期觀測數據發現,氣溶膠光學厚度(AOD)大多在每年4月呈現明顯年度峰值。
  • 北歐多國空氣中檢測出核粒子,美俄目前均保持沉默
    但是,有評論還是指出,在沒有搞清楚具體來源時,目前事態是否會有加劇的可能性,同時空氣中的離子濃度會不會在之後的日子裡增加,這些都是要密切關注且持續監測的。是否存在核洩漏?美俄均表示沉默目前,愛沙尼亞、瑞典、芬蘭所遭遇的事件,不得不讓人把它與美俄兩個核超級大國聯繫起來,畢竟,在前蘇聯時期,就發生過非常嚴重的車諾比核洩漏事件。
  • 最新科學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汙染物向青藏高原傳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課題組及合作者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了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
  • 俄羅斯北極跳傘,澳大利亞南極耍賴,金一南:兩極地區將成為新爭奪點
    那麼,俄羅斯空降部隊為何要從北極萬米高空傘降?澳大利亞智庫瞄準南極煽動反華議題又有何意圖?各方圍繞兩極地區正展開怎樣的博弈?其實,空降並非是一個新出現的作戰訓練科目,那麼,為何此前沒有國家能夠在北極地區實現高空傘降的突破?
  • 中國科學家在北極高緯度地區發現新型汙染物
    參與本次科考、來自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的蔡明剛博士說,這些新型持久性有害汙染物對生物和人類多具有致畸、致癌以及內分泌幹擾等特徵,它們對北極地區環境和生態系統的影響應當引起更多關注。    據介紹,自中國開展北極科考以來,尤其是2008年和2010年開展第三、第四次北極科考後,科學家在海洋大氣化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獲得大量重要樣品,通過後續樣品處理和數據分析得出初步結論,北極地區汙染程度總體呈下降趨勢。
  • 破冰北極:北極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2010年8月24日,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在北緯81度北冰洋乘坐「黃河」艇到浮冰上進行科學考察。本報記者張建松/攝作為地球上僅存的尚未開發的處女地之一,北極歷來是周邊國家的博弈之地。而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和遠期的航運利益,使得北極對中國的影響亦越來越大。2012年4月,中國與冰島籤署北極合作的框架協議,冰島支持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的永久觀察員。兩個多月後,中國第五次北極考察活動即將啟航。看似遙遠的北極,與中國的距離正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