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網29日消息,日本政府近日號稱在東海上發現了「新的中國開採船」,隨後還以「擔心中國單方面進行試驗性開採」為由,向中方提出抗議。
對於這個毫無新意的藉口,外交部早就表明:中方在中國管轄海域進行開發活動無可非議。
報導稱,日本政府相關人士公開表示:確認在「中日中間線」中方一側內發現了「勘探四號」半潛式鑽井平臺的身影,但未發現其「作業痕跡」;中方曾將勘探七號自升式鑽井平臺往這一海域派遣,不過此次勘探四號有別於過去中方常用的「淺海用配置」,而是可以在深海作業的半潛水型鑽井船。
勘探四號 圖自中石化
日媒因此展開了聯想:「介於中方在『中間線』附近設置了16座天然氣油田探鑽設施,這次勘探四號的使命很可能是為了單方面開發新的油田。」
對此,該國外相河野太郎於今日(29日)表示,日本對中國單方面開發的舉動予以關切,希望中國方面不要「輕舉妄動」,還稱中方此舉「無助於中日友好」。
截止觀察者網發稿,中國外交部、中石化還未對此事進行回復。
在無爭議的中國管轄海域進行東海油氣開發活動,是中國主權權利和管轄權範圍內的事情。日方在對此的評論,一口一個「中間線」,顯得「振振有詞」;日本經濟新聞網甚至還搬出2008年那份「共同開發油田協議」,指責中方的做法「違反合約」。
但這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首先,關於日本方面單方面聲稱的東海「中間線」,中方從未接受。外交部早在2013年就表明:中方在中國管轄海域進行開發活動無可非議。
中國從未承認「日中中間線」的合法性
其次,日方政府對中日就「東海問題」在2008年達成的3項共識理解有誤。
中日雙方當時贊成在不損害各自法律立場的情況下,在東海選擇一個區塊進行共同開發;此外,日本企業按照中國法律,可參加春曉油氣田的合作開發。
需要指出的是,春曉油氣田的合作開發和中日商定的共同開發是兩回事。中國社會科學院海疆問題專家王曉鵬曾指出,中方過去兩年進行海洋作業平臺建設的油氣田,既不涉及春曉油氣田,更不涉及兩國先前選擇共同開發的龍井油氣田。日本政府對中方所謂「違反協議」、「單方面開發」的指責根本是偷換概念,混淆視聽。
春曉油田位置示意圖
最後,一些日本學者近年來鼓吹所謂「虹吸效應」,稱中方在「中間線」中方一側開採,會「吸走」日方一側的油氣。這也是不科學的。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日本問題專家梁雲祥副教授曾指出,東海大陸架是西高東低,油氣作為流體,即使流動,也是從中國這邊往日本那邊流,不可能倒著流。
自2012年首座深水鑽井平臺在南海首鑽成功後,中國油氣勘探重心就轉移到了海洋。過程中,我國在東海發現了5至6萬億立方米氣當量的油氣儲量——可供日本用100年。
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如果按照日本主張的「中間線」來劃分東海油田歸屬權的話,將有4塊油氣田落入日本囊中。昨天(28日),中國「科學」號海洋調查船在東海海域進行海洋科考時,就遭到過日本當局的警告和阻撓。
圖自NHK新聞網
日方對「中間線」從無到有般的「炒作」,遭到過中方的多次警告。外交部發言人陸康曾指出:日方炒作東海油氣問題,顯然不利於中日就東海有關問題開展對話與合作。日方的作法是有意製造對立,對管控東海局勢、推動兩國關係改善不具有任何建設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