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喻答疑,佛學講的不生不滅,到底是什麼含義?

2021-01-09 大愚侃人生

不生不滅是佛教的一個重要理論,那麼不生不滅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現在就讓我們來探求不生不滅的義趣何在,也讓大家悟佛知見,從而真正超脫生滅法,生滅即滅,則寂滅現前!

在探尋不生不滅的真諦之前先讓我們看個譬喻。比如說有一個特殊的房子,怎麼特殊?就是這個房子沒有門窗,雖然沒有門窗但是裡面卻有一個長明燈,而且這個長明燈沒有開關所以也就無法關閉,你要問了,這個特殊的房子及長明燈到底是誰設計的?告訴你,沒人設計自古有之就像天上太陽一樣,你看,天上的太陽沒人設計也不知從何時而有,這個特殊的房子及裡面的長明燈也是無人設計亦不知從何時而有。你又要問了,就算是這樣那和不生不滅又有什麼關係呢?接下來就要揭示不生不滅的道理!

首先,由上面的比喻我們知道了這個無生自有的特殊房子及裡面的長明燈,如果現在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房子上開一個窗戶,是不是有一道光照射出來?如果再開一個窗戶是不是又有一道光照射出來?由此類推三窗三光、四窗四光,現在我們來看每增加一個窗戶是不是多生出一道光?增加二個窗戶多生出二道光,乃至增加五個窗戶就多生出五道光,你要說了,這不是一直在生嗎?何來的不生!那不生究竟在哪呢?我們來看,窗戶一直在增加光束一直在生那我問你裡面的長明燈一直在增加嗎?一直在生嗎?沒有吧!長明燈還是一如既往的長明燈沒增加也更沒生出另一個長明燈,這不就是不生嗎!

你要問了,那不滅怎麼講?不滅的道理和不生的道理如出一轍。怎麼個如出一轍?首先來看這個房子已有五窗五光,現在我們封掉一窗是不是滅掉一束光?封掉二窗則滅掉二束光,封掉五窗則滅掉五束光,你又要說了,這明明是滅啊?哪來的不滅啊?不滅的是裡面的長明燈,怎麼講?是這樣的,你每封掉一扇窗也就跟著滅掉一束光,那我問你裡面的長明燈也被滅掉了嗎?沒有吧!不論你封掉多少窗滅掉多少束光,而裡面的長明燈還是一如既往一點也沒變,這不就是不滅嗎!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一隻眼睛壞了不能看了而另一隻眼睛還能看的道理,為什麼?因為不生不滅。如果是真生真滅那一隻眼睛壞了也就失明了,正是因為有不生不滅的實相道理在,所以才能一隻眼睛壞了人也不會失明,再如果人有一千隻眼睛只要有這個不生不滅的實相道理在,哪怕壞掉九百九十九隻眼睛,人照樣不失明照樣能看。那你要說了,如果壞掉一千隻呢?你壞掉一千隻還是不生不滅,就和那個把窗戶全封完的房子一樣,你把窗戶一個不留的全封完了可是裡面的長明燈還在,你無論如何都不能把它封掉。同理,一個人哪怕就是所有眼睛都壞掉也不能讓這個人徹底失明,為什麼?因為和長明燈的道理一樣。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的雙眼失盲的人後來醫治好又能看見又重見光明的道理,還是因為不生不滅。

如果真生真滅那麼這個盲人就永遠失明了!正因為不生不滅的實相至理在,所以他才能盲而復明,不光是他一個人乃至天下所有盲人都有可能恢復光明,為什麼?因為有不生不滅的至理在,此理遍及一切人非是哪一個人,有的盲人不能復明那是因為醫學還不夠發達的原因,就像現在有助聽器而古代沒有,如果古代時就有那麼古代的很多耳聾人就能恢復聽力!眼睛耳朵的道理如是,手腳的道理也是一樣,也是不生不滅的,正因為有不生不滅的至理在,所以人才能安假肢,如果真生真滅那你再安假肢也不管用,就像那個特殊的房子,如果裡面的長明燈真生真滅,那麼你再開多少窗也不會有半束光射出來。

知道了不生不滅的道理你也就不會再迷惑了,也就會隨順實相了而行了,再也不會隨順生滅而生出無量煩惱了!關於佛學講的不生不滅,您有什麼感悟或者啟發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淺析佛學、唯物辯證法與自然科學之間的關係
    從哲學黨性上說,佛學並非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或客觀唯心主義,其典型特徵是不可知論。佛學主張「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若從現象和本質的角度上說,有其認識論意義。佛學的某些預言與現代自然科學發現驚人吻合,從馬克思主義角度看,是佛學博大精妙的辯證法思想的體現。
  • 淨空法師:「如來常住」一切法不生不滅,一切法生滅無常
    《大涅盤經.如來性品》說:「或聞常住二字音聲,若一經耳即生天上,後解脫時乃能證知,如來常住無有變易」。這個常住是講如來,講佛所證的境界,也就是一部《大涅盤經》所宣演。《大涅盤經》是佛最後遺囑。八年說《法華經》,一天一夜講《大涅盤經》,《大涅盤經》是佛的遺教。
  • 佛學智慧:為何佛學中強調一個「空」字,有什麼含義嗎?
    佛學智慧:為何佛學中強調一個「空」字,有什麼含義嗎?佛教受到大眾的歡迎,是因為佛教中那樣謙和向善的態度。當我們去寺廟的時候,和尚們總是彬彬有禮輕聲細語的,沒有塵世的喧囂,讓我們覺得很放鬆。即使脾氣再暴躁的人,也變得柔軟很多。
  • 無生法忍就是一切法不生不滅
    什麼叫究竟?什麼叫堅固?註解裡面說得很明白。究竟是空的意思,堅固是不空的意思,究竟是講體,堅固是講現象與作用。也許我們聽了之後會產生懷疑,如果就現象上來看,這一切萬法,有情,我們講動物,都有生老病死,無情的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怎麼能說不空?實在講,不空是從現象上來說,就是相有體無,體上沒有,《金剛經》上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從體上說的。
  •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空相
    隨著自己年齡的增加,不斷變換著,或者有人開始逃避,不去思索。什麼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呢?在《心經》種給出一個詞:「諸法空相。」《心經》的開頭就講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 佛學認為一切無常,任何東西不可能永恆存在,一切東西都是暫時的
    無常是佛學的名詞。佛學認為世界一切無常,任何東西不可能永恆存在,世界一切東西都是暫時的。例如,一間房子剛剛落成的那一天,就是它開始毀壞的一天。就人的生命來說,列子、莊子也提到過「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說明人剛剛生下來的那一天,也就開始在死亡。假使他活了兩百年,等於死了兩百年,不過是慢慢死而已。
  • 淨空法師:極樂世界是不生不滅,永恆不變的
    極樂世界沒有一樣不真實,沒有一樣是虛妄的。什麼叫真實,什麼叫虛妄?不生不滅叫真實,永恆不變的叫真實。有生有滅的是假相,會改會變的是假相,這在極樂世界沒有。所以極樂世界即事而真,當相即道,道就是自性,就是實相。「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一一皆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一一即是實相。故云本經以實相為體」。
  • 佛學第二講——佛陀領悟的宇宙人生真理「緣起性空」是什麼?
    在第一期佛學內容中,我們提到了「心無義」的概念,我們現在來回顧一下「心無義」是一種強調內心的修行方法,讓內心對世間萬物不產生執著,但是不否認世間萬物是真實存在的,所以「心無義」是一個錯誤的理論,無論他在今天或者古代有多麼盛行,請記住,這個理論是錯的,在佛教裡是否認萬物的,一切都是空,這也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
  • 宏圓法師:生滅是四大因緣的重新組合,清淨本性不生不滅
    肉眼只能視物質的幻滅,幻生幻滅,因此堅持可見的物體生與毀滅,這個才有毀滅的觀念和意識。以我們人類輪迴的現象我們來看,師父拿自己來做一個比喻,不拿老菩薩來做比喻,要不老菩薩接受不了。師父一會兒談生一會兒談死,老菩薩一害怕就不敢來聽經了。師父拿自己來做一個比喻。
  •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到底是什麼意思?廚師答疑
    而在農村就有一句關於烹飪方法的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廚師來答疑。魚不蒜。魚不蒜也就是在做魚的時候,不能放大蒜。我們知道魚的味道主要在於鮮味,所以新鮮的魚,吃起來味道會更好,而且聞到香味更有食慾。而如果魚失去了鮮味,或者魚本身不新鮮,那麼魚肉吃起來味道會很差,而且沒有香味。
  • 無心法師,不生不死,不老不滅,到底是個什麼怪物!
    《無心法師》中無心不生不滅,不老不死,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個啥。曾被嶽綺羅把頭砍成兩半沒死,自己又把頭長了回來;後來又憑著一隻手,慢慢的長成一條蛆,然後又從蛆長成毛猴,最後褪去毛之後,變成無心。每100年失去一次記憶,他既不是神,也不是妖,他似乎跟人一樣知冷知熱,會餓會困,但卻又跟人不一樣,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不知自己如何來到這個世界,活得太久,連自己也不知道活了多久,但是唯獨他的一生都用來斬妖除魔。第一種說法就是無心是濟公放在酒葫蘆裡面的血,這個有靈性的葫蘆化一個俊俏的少年,而葫蘆本就無心,所以取名無心,在濟公去世後為人間斬妖除魔。
  • 不生不滅的宇宙發自於心
    現代物理學證實,物質是能量的一種存在方式,佛家認為色空不分,人們肉眼所見並非真實存在,這種能量的化身在觀察時,它已糾纏定位在觀察者的眼前。能量振動其實就是傳播攜帶信息,信息聚物質實相生,信息散則滅。老話講"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九月寒",言語的力量影響深遠,最終都會回到自己身上,因為不生不滅的宇宙,是發自於心的,心就是整個能量波的中心。
  • 《心經》「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解讀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諸法空相,佛法是諸法空相。「當說立即破」,此處不要執著認為佛法有相。「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前面的五蘊皆空是講人無我。諸法空相,法也是因緣和合的產物,法無我。法,有任持自性,軌生物解之意。任持自性,保持自體自性(各自的本性)不變。軌生物解,則是能遵循一定的規範讓人們產生理解事物的依據。萬法唯識,所有世間法都來自識,識是心的本性。
  • 為什麼很多人不信因果?因為人講的是因果報應,佛說的是緣起生滅
    為什麼很多人不信因果?因為因果的說法本就有漏洞。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學佛法的人,相信這話是佛所說。然而萬法皆空,是佛所說;因果不空,非佛所說。因也是法,果也是法,因果也是法,既已萬法皆空,因果如何不空?
  • 若棄生滅,守於真常
    《楞嚴經》裡有句話:「若棄生滅,守於真常,常光現前,根塵識心,應時銷落。」這是佛給堂弟阿難講述的修行經驗。如果捨棄生滅的現象,安住於真實永恆的如來自性,時間長了,自性本具的光明自然就會現前。從前糾結的身心世界分別,就會暫時不生起作用了。
  • 俗語:「賺熟人的錢,吃生人的飯」,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嗎?
    俗語:"賺熟人的錢,吃生人的飯",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嗎?在中國尤其是農村地區有很多的俗語,他們都是古人的經驗總結流傳下來到今天的,然後今天被後人加以運用和借鑑。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走進中國俗語的世界去,下面主要跟大家講的一句俗語是:「賺熟人的錢,吃生人的飯」,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含義嗎?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
  • 為什麼許多人根子裡不信神佛?他的話說到你心裡
    這個世界,人消亡了,就是往而不返,個體的滅盡無餘是天道生生不已得以完成的邏輯環節。 「死之事即生是也」,這句話告訴你,生自身飽滿,我們過好自己每一天的生活就好了。死亡意味著根本性的失去,由於我們必然會失去,所以我們珍惜,因為人能珍惜,所以人才飽滿。這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海德格爾講「向死而生」的用意所在。
  • 《洞見》:科學家告訴你,為什麼佛學是真的
    說起佛學,很多人第一反應是「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創建於2600多年前,在亞洲許多國家流行。不過,現在在西方,也有很多人研究佛學,科學作者、進化心理學家羅伯特·賴特就是其中之一,他在2017年出版了英文書《Why Buddhism is True》,書中就用現代科學的知識,嘗試著解釋一些佛學的概念和觀點。
  • 《無心法師3》嶽綺羅到底是什麼來頭?她為什麼會靈魂不滅?
    最近,《無心法師3》正在熱播,雖然號稱第三部,但並非續集,而是第一部的前傳,故事背景和人物的造型都不一樣,在《無心法師》中,最吸引觀眾的其實不是男女主細水長流的愛情,而是無心和嶽綺羅之間的牽絆!而在《無心法師3》的開播,剛好解答了嶽綺羅身上的兩大疑問,分別是:嶽綺羅到底是什麼來頭?她為什麼會靈魂不滅?
  • 《楞嚴經》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盤,二轉依號。阿難!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詣如來,大涅盤者,先當識此眾生,世界,二顛倒因。顛倒不生,斯則如來,真三摩地。】這篇講阿難為眾生向佛陀請教修行大法,問從乾慧地到等覺位的修行次第。這時阿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對佛說:我輩「愚鈍」,「愚」指缺乏智慧、「鈍」指根鈍。根有五根,即: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