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不滅的宇宙發自於心

2020-12-05 清新觀

物質能量信息可以歸化為心念,心念正能量正身體就正,命運當然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現代物理學證實,物質是能量的一種存在方式,佛家認為色空不分,人們肉眼所見並非真實存在,這種能量的化身在觀察時,它已糾纏定位在觀察者的眼前。

能量振動其實就是傳播攜帶信息,信息聚物質實相生,信息散則滅。信息源於靈性的思想念頭,美畫之所以美麗,並非來自筆布顏料等的物質總合,而是來自繪者的思想心念,是思想創造了物質的美,也就是說人的肉體是沒有多大價值的化學物質,而是思想讓人成為真正的自己,因為思想心念通過能量以各種形式實踐自己,疾病苦樂與善惡美醜都是如此。

相似的能量會相互吸引共振,一個小念頭就可能變成一個大世界,好運惡運也許就源於語言這個心田的種子。如果說思想有能量,那麼語言就是有聲的思想,正負能量的語言一經發出,就是在吸引同頻共振事件上門,會不知不覺地影響人的情緒心態和命運,最終創造命運之果。言語是心靈的畫像,說話心存善意,用詞用字講究,多以正面肯定的言語來思考和說話,就會把這些意念不斷的灌注到潛意識,讓自己也能成為這樣的人。

老話講"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九月寒",言語的力量影響深遠,最終都會回到自己身上,因為不生不滅的宇宙,是發自於心的,心就是整個能量波的中心。

相關焦點

  • 從空間宇宙角度來講,宇宙是不生不滅的嗎?
    我們根據宇宙物質在運動變化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特徵,可以定義宇宙的生命周期,但由於空間的無限性,宇宙壽命也是無限的。 在不含物質的絕對真空宇宙看物質宇宙,這時物質宇宙就是一個獨立體。
  • 淨空法師:「如來常住」一切法不生不滅,一切法生滅無常
    《大涅盤經.如來性品》說:「或聞常住二字音聲,若一經耳即生天上,後解脫時乃能證知,如來常住無有變易」。這個常住是講如來,講佛所證的境界,也就是一部《大涅盤經》所宣演。《大涅盤經》是佛最後遺囑。八年說《法華經》,一天一夜講《大涅盤經》,《大涅盤經》是佛的遺教。
  • 淨空法師:極樂世界是不生不滅,永恆不變的
    極樂世界沒有一樣不真實,沒有一樣是虛妄的。什麼叫真實,什麼叫虛妄?不生不滅叫真實,永恆不變的叫真實。有生有滅的是假相,會改會變的是假相,這在極樂世界沒有。所以極樂世界即事而真,當相即道,道就是自性,就是實相。「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一一皆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一一即是實相。故云本經以實相為體」。
  • 宏圓法師:生滅是四大因緣的重新組合,清淨本性不生不滅
    肉眼只能視物質的幻滅,幻生幻滅,因此堅持可見的物體生與毀滅,這個才有毀滅的觀念和意識。以我們人類輪迴的現象我們來看,師父拿自己來做一個比喻,不拿老菩薩來做比喻,要不老菩薩接受不了。師父一會兒談生一會兒談死,老菩薩一害怕就不敢來聽經了。師父拿自己來做一個比喻。
  • 黑洞以及宇宙生滅的數學表達式
    黑洞以及宇宙生滅的數學表達式芮耀武在論述之前,首先要感謝偉大的愛因斯坦和他偉大的能量公式,因為我下面的所有論述都以能量公式為基礎。2,宇宙及新星體誕生的數學表達式,仍然是能量公式::E=mcc這次是物質質量變化反過來的過程,質量由零到非零,再到不斷變大的過程。這裡零到非零的突破,絕不是簡單的用無和虛無就能表達的,而是更為龐雜的非物質體系客觀存在內部矛盾發展運動的結果。
  •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空相
    隨著自己年齡的增加,不斷變換著,或者有人開始逃避,不去思索。什麼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呢?在《心經》種給出一個詞:「諸法空相。」《心經》的開頭就講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 無生法忍就是一切法不生不滅
    這個堅固的意思,不但《楞嚴》上講得很清楚,《法華經》上也講得很妙,是法住法位,世間相不壞。我們今天看這世間相,像剛才講的成住壞空、生住異滅、生老病死,我們所看的是一切萬象緣聚緣散,我們只看聚散,聚就生,散就滅了。其實你要是離開緣,聚散之緣,你看這些物質原來是不生不滅。
  • 《心經》「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解讀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諸法空相,佛法是諸法空相。「當說立即破」,此處不要執著認為佛法有相。「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萬法唯識,所有世間法都來自識,識是心的本性。為了區別天地萬物,有了名,名為思量的意思。我叫****,父母賜名,於是與世間萬物有了區別。法也是世人便利之作,是人們掌握了的規律,但是規律也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才成立的。
  • 楞嚴經:大眾開悟身心泰然,此身當從滅盡,如何證知不生滅地呢?
    東開背經23:會眾意請,匿王別請,如來徵顯不滅,顯身有遷變要背誦的這段經文如下: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聞佛示誨,身心泰然。念無始來,失卻本心,妄認緣塵分別影事。今日開悟,如失乳兒,忽遇慈母。合掌禮佛 ,願聞如來,顯出身心真妄虛實,現前生滅與不生滅,二發明性。
  • 妙喻答疑,佛學講的不生不滅,到底是什麼含義?
    不生不滅是佛教的一個重要理論,那麼不生不滅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現在就讓我們來探求不生不滅的義趣何在,也讓大家悟佛知見,從而真正超脫生滅法,生滅即滅,則寂滅現前!在探尋不生不滅的真諦之前先讓我們看個譬喻。比如說有一個特殊的房子,怎麼特殊?
  • 《遺蹟灰燼重生》不滅之王如何選擇 不滅之王選擇介紹
    遺蹟灰燼重生不滅之王選擇指南 ... 不滅之王是遺蹟灰燼重生中的一個npc,玩家在遇到他時會進行一系列選擇,主要是圍繞著守護生物之心是給他還是不給它,那麼遺蹟灰燼重生不滅之王如何選擇?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無門檻讀懂楞嚴經》生命、心念、普朗克時間、生與滅(宜收藏)
    皆自念從無始來,失卻本有真心,而妄認以六識攀緣六塵,虛妄分別塵影,以此而為自心之相;今日幸得開悟,就像失去母乳哺育之幼兒,忽然遇到慈母一般(能找回真心,重塑法身)。於是阿難再度合掌禮佛,願如來開顯此身與心,何者為真實?何者是虛妄,何者是現前生滅的,與何者是不生滅?從而發揮闡明這身和心的兩種性質——虛妄生滅無常性和真實不生滅性(以免遺失真性,顛倒行事)。
  • 卞和曾為不識和氏璧的君王哭,一切皆虛幻唯不生不滅的自性是真我
    為了紀念卞和的忠君之心,楚文王將此玉命名為「和氏璧」,並把它奉為傳世的國寶。《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天下人都知道什麼是美,這樣就有了醜;天下人都知道什麼是善,也就知道了什麼是不善。天下的事物,都是相互對應而轉化的,美的事物,有時候被認為一文不值,忠誠善良的人,有時候被判為罪惡。
  • 《楞嚴經》生滅名妄滅妄名真
    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盤,二轉依號。阿難!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詣如來,大涅盤者,先當識此眾生,世界,二顛倒因。顛倒不生,斯則如來,真三摩地。】這篇講阿難為眾生向佛陀請教修行大法,問從乾慧地到等覺位的修行次第。這時阿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對佛說:我輩「愚鈍」,「愚」指缺乏智慧、「鈍」指根鈍。根有五根,即: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 若棄生滅,守於真常
    《楞嚴經》裡有句話:「若棄生滅,守於真常,常光現前,根塵識心,應時銷落。」這是佛給堂弟阿難講述的修行經驗。如果捨棄生滅的現象,安住於真實永恆的如來自性,時間長了,自性本具的光明自然就會現前。從前糾結的身心世界分別,就會暫時不生起作用了。
  • 道家《陰符經》說宇宙:本性應宇宙,生滅源自身
    本性應宇宙,天人通相漏。生滅源自身,由來另及否。《黃帝陰符經》窺:通過「宇宙」明白超越科學的哲學思維為什麼覺得《陰符經》出現不會早於東周,因為在用詞上,比起出自東周的《道德經》要來的更貼近現代。當然這並不代表《陰符經》沒有可取之處,畢竟這本書經過多位大師之手進行演繹和解讀,而其中文字也是模稜兩可,更增加了其中的深度。對於「宇宙」,這是中國人很古老的概念,而這個概念一直沿用至今,甚至於變成了一個現代科學詞彙。其中含義也已經大有不同。這種詞彙的新生,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經常發生。例如:革命一詞,其實來源很早,湯武革命。但是之後就荒廢了,一直到了近代的重新標定。
  • 無心法師,不生不死,不老不滅,到底是個什麼怪物!
    《無心法師》中無心不生不滅,不老不死,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個啥。曾被嶽綺羅把頭砍成兩半沒死,自己又把頭長了回來;後來又憑著一隻手,慢慢的長成一條蛆,然後又從蛆長成毛猴,最後褪去毛之後,變成無心。每100年失去一次記憶,他既不是神,也不是妖,他似乎跟人一樣知冷知熱,會餓會困,但卻又跟人不一樣,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不知自己如何來到這個世界,活得太久,連自己也不知道活了多久,但是唯獨他的一生都用來斬妖除魔。第一種說法就是無心是濟公放在酒葫蘆裡面的血,這個有靈性的葫蘆化一個俊俏的少年,而葫蘆本就無心,所以取名無心,在濟公去世後為人間斬妖除魔。
  • 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更重要的是,你所下的每個咒語最後都會回到你自己身上,因為咒語是發自於你,你就是整個振波的中心,不是嗎?心即是一面鏡子,你想什麼,鏡子裡就現什麼相,你就是那個東西,你應你自己的供養,【自心取自心】。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 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心即是一面鏡子,你想什麼,鏡子裡就現什麼相,你就是那個東西,你應你自己的供養,【自心取自心】。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物質的本質並非物質,而是能量,是我們的念頭。只要我們用心它就在調整,我們的這個心可以叫肉身飛天,可以叫肉身化成一股風,化成一團火,化成一灘水,把一個小小的病治了算什麼?我們一些人一天到晚只知道吃藥吃藥,變成藥罐子了。我們的心就能主宰我們的命。  《大方廣佛華嚴經》: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叢生,無法而不造。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
  • 巴門尼德:不生不滅,亙古不變的永恆存在
    巴門尼德認為的存在,不生不滅、亙古不變、獨一無二、獨立完整……。因此,在巴門尼德看來,存在是永恆不變且唯一的。所以,巴門尼德的思想因其難以在現世世界找到相應的實體,因此對於未能深入了解哲學的人或許是晦澀難懂的,甚至從某種意義而言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巴門尼德曾言「我並不關心我從何而來,只因我終將復歸那裡。」巴門尼德的真理和存在問題超脫了有 形的自然物理世界,抵達了天地和自然萬物的生成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