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開背經23:會眾意請,匿王別請,如來徵顯不滅,顯身有遷變
要背誦的這段經文如下: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聞佛示誨,身心泰然。念無始來,失卻本心,妄認緣塵分別影事。今日開悟,如失乳兒,忽遇慈母。合掌禮佛 ,願聞如來,顯出身心真妄虛實,現前生滅與不生滅,二發明性。
時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諸佛誨敕,見迦旃延、毗羅胝子,鹹言:此身死後斷滅,名為涅槃。我雖值佛,今猶狐疑 。云何發揮,證知此心不生滅地?今此大眾,諸有漏者,鹹皆願聞。
佛告大王:汝身現在,今復問汝:汝此肉身,為同金剛,常住不朽?為復變壞?世尊!我今此身,終從變滅。佛言:大王!汝未曾滅,云何知滅?世尊!我此無常變壞之身,雖未曾滅 。我觀現前,念念遷謝,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漸漸銷殞,殞亡不息。決知此身,當從滅盡。
注音:時波斯匿nì王,諸佛誨huì敕chì,見迦jiā旃zhān延,毗pí羅胝zhī子,名為涅niè槃pán,漸漸銷xiāo殞yǔn。
腦袋又蒙了。糊裡糊塗地過了半天,心不在道上,障深而念雜,一盤腿就疼,所謂剛強眾生大概體現在腿腳上就是不柔軟吧。
打算提高自己的背誦效率,畢竟已經20多天了,不能還是像剛開始的時候一樣,佔用很多的時間。我的計劃是讓這件事穩定地進行下去,像早晚功課一樣,變成一個日常習慣。但看來無論是專注力上,還是經文熟練度,或者我盤腿時的痛感,我都駕馭不了。我很羨慕那些可以很快就背誦很多經文的人,也羨慕定力深厚心不放逸的人。我呢,每次背誦之後,總是感覺在自我檢討,檢討得多了仿佛也不起啥效果,不往心裡進。還得繼續熬下去!
我關注了一個點評國家時事的帳號,已經好幾天沒看了,感覺心裡就很癢。這只是粗重的欲望啊,還有更多微細的障礙擋著呢,各種各樣的習氣總是冒出來,讓人不能專注,心裡總起波瀾。何止是心裡起波瀾,甚至身體都不能安靜地呆在這,腦袋脹,胳膊也癢,有一種要把這一層皮給撓下來的衝動。想一想,這不就是剝皮地獄嘛,真是可憐啊!我也是沒吃幾年素,從小都是吃肉長大的。有些習氣養成了,是會持續造業的,念念增長。不修時沒有感覺,一發心修行,這些障礙就出來了,很難受。
現在社會並不深入研究人死後的問題,除非這個人死了,會對社會造成顯而易見的影響和後果,那都是十分重要的人物。我猜想,現在大部分人都沒有細緻入微的觀察智慧,如佛經中所說,可以覺察到各種輪迴的因緣,明了前生甚至更久的事情,這些都屬神通範疇,現代社會也不提倡。但這段經文中提到了死後斷滅的觀點:「迦旃延、毗羅胝子,鹹言:此身死後斷滅,名為涅槃。」我不清楚現代人怎麼看待這個事情,我的猜想是大部分人並不關心這個問題,單純當作自然現象了,反正都是要死的,這個是不可避免的。非常堅持這種斷見的肯定也是有,但是如果死亡這件事攤到自己身上,我想或多或少都會感嘆無常吧!就會不自覺地回憶起這一輩子的點點滴滴,思考一些類似死後還存在不存在的問題。
色身肯定是生滅的,那麼這個過程中有沒有不生滅的呢?「云何發揮,證知此心不生滅地?」生滅的是無常,是虛妄,不生滅的方可稱為真實。我們已經知道前文所說「顯見是心」和「顯見不動」了,尤其是「顯見不動」和「客塵煩惱」已經點醒了許多人,「今日開悟,如失乳兒,忽遇慈母。」那麼能不能把之前的「顯見不動」的道理類比今天的「證知此身,不生滅性」呢?
隨著波斯匿王的回答來分析,「我觀現前,念念遷謝,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漸漸銷殞,殞亡不息。決知此身,當從滅盡。」人是念念遷謝的,由A狀態變成B狀態,再變成C狀態……如果去類比「佛手開合」和「左右動頭」的話,那是不是就變成了佛手不只是開合,而是八萬四千手印;也不光是左右動頭,而是諸菩薩萬行。那麼念念遷謝時,見性還動嗎?見性不動的話,是不是就可以說不生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