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放不下的都是痛苦,所掛牽的都是恐懼,真實不虛

2020-12-04 心靈深處艾聞

作者:艾聞(情感自媒體人)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什麼可以不勞而獲的東西,那就是感情——你什麼都不用做,就會有人對你付諸深情;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是付出未必有回報的東西,那也一定是感情,你做了一切,到頭了可能是一場泡影。

感情和婚姻,可能是幸福的,也可能是痛苦的;你闖進來的時候,大概都以為是幸福的;而你離開的時候,大概也都是累累傷痕地痛著。

能離開也就算不錯的結局,最怕就是,痛,並且還持續地痛下去。

如果一個東西最終傷害了你,註定會傷害你,那麼避免傷害的唯一方式,當然就是遠離——離不開這個人,也得離得開你的心。

多少人在感情和婚姻中受了傷害以後,都會經常感嘆:失望透頂!

你真的失望透頂了嗎?

其實未必,你若真失望透頂,大概也就不會一天到晚鬱鬱寡歡,連連哀怨。

你若是敢於直面自己,你可能會發現:在絕望中,你其實還抱有一絲希望的僥倖,就像指望著枯木逢春,指望著起死回生一樣。

如果真的對一份婚姻或感情已經失望透頂,那就不要再把時間和精力,青春和生命,消耗在其中,因為,你不是華佗轉世,也不是菩薩顯靈,你只是一個在婚姻和感情中備受煎熬的傷心人而已。

做回自己吧,就像當初沒有感情和婚姻的時候,一個人不也過得挺好嗎。

你之所以如此失望,也源於你的太過在意,希望所在之處,也往往是失望源生之所。你若再也不對婚姻和感情報什麼希望,大概也就不會再存在什麼失望了。

佛說,放不下的都是痛苦,所掛牽的都是恐懼,真實不虛

其實沒有什麼放不下的感情,也沒有什麼離開不的人,你心靈的枷鎖都是自己強加給自己的。而擺脫枷鎖這個過程,就是自己成長和進步的過程。

人這輩子,怎麼可能事事如意,你活得痛苦,過得不幸,根本的原因並不是你的命運不好,而是你太在意造成你痛苦和不幸的人或事。比如那些在痛苦婚姻中無法解脫的人,說到底都是把婚姻或感情看得太重,形成過度依賴,加大了婚姻或感情在自己人生中的分量,看得太重就難以割捨

看淡了,就解脫了,也就放下了。

相關焦點

  • 佛說:人生有八苦,每一苦你都逃不掉!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人生八苦,我們都要經歷,誰都逃不過。「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人這一生沒有誰一生順遂如意,無常苦難坎坷是常事,佛門裡常說「法無定法,人生無常」。
  • 佛教:因果相報,真實不虛——看看六道的「因」都是什麼?
    01《紅塵說禪》系列第175篇佛法雲——因果相報,真實不虛,又雲——神通不敵業力,哪怕是釋迦佛自己都無法抗拒因果,因此才會有諸如「背寒之疾,空缽而回,佛身出血」等九難。這一道可以說和我們人類的聯繫是最緊密的,大家也最熟悉,在野地森林大自然中的動物都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但好歹還有自由,而被人飼養的就更悲催了。
  • 佛說:使你痛苦的,都是來成就你的!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每個人來這世間都要經受「成住壞空」這個過程,沒有誰能夠例外。人生八苦,苦苦不盡相同。有人說,人們幸福的樣子總是相似的,但是苦卻各有各的不同。
  • 佛說: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
    佛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前世,今世和來世,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一場因果,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一個人的因果通達三世,因緣成熟,就要接受自己的果報。佛說父母是我們人世間最大的福田,能夠孝順父母,感恩父母,就是為自己培福,也是自己的功德,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能夠孝順父母,就會令父母老有所養,有了溫暖和關懷,也為兒女樹立了榜樣,有良好的家風和愛的傳承。
  • 佛說:縱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佛說,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套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你所遇到的都是該出現的」,是一個意思。這也是佛法解釋的,為什麼有人作惡反而能夠享受好報,有人行善反而命運坎坷?因為他們因緣和合的緣故,比方說這一世某人的善業條件具足了,他就會受到善報,下一世他的惡業顯現了有了共同受業的因緣,那麼他就會受到惡報。
  • 佛說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度真實不虛
    佛經中有這樣一段故事,釋迦牟尼成佛後,魔王波旬很緊張,魔王擔心佛把閻浮提的眾生都度走了,魔界就沒有子民了。佛隨手從地上抓起一把土,問魔王,是佛手中的土多?還是大地的土多?魔王回答說大地的土多,佛手中的土少。佛說,你魔王不用擔心魔界會空,佛能度走的眾生如手中的土,不能度走的眾生如大地的土。
  • 佛說,「命薄福淺」真正根源,不是不敬佛,是不懂此「二字」含義
    導語佛說:"一切唯心造",其實我們人生在世,我每個人都想要有自己的一個好的福氣,但是人們的福氣又是不太一樣的。就好比如我們佛教裡所講的一切由心造所說的一樣,我們的心裡裝著什麼,我們的福氣就會受到心中所想的影響。
  • 佛說痛苦的實質,並且教給我們方法對治
    傲慢、嫉妒、貪慾三重障影響你的生活《華嚴經》上佛說,菩薩有三重障,因為這三重障,菩薩不能向上提升境界。其實這三重障我們凡夫更甚!這三重障就是:傲慢、嫉妒和貪慾。我們學佛了,接觸到佛法就要提升我們的境界,不然的話,境界一來,一現前,煩惱習氣馬上就露出來,佛法的事,修行的事就忘得一乾二淨,就是因為這三重障在作怪。
  • 佛說: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正所謂「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娑婆世界就是充滿無常諸苦,如《法華經》中所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慎可怖畏。娑婆世界是不安定的,是充滿痛苦無常的,我們當須覺悟,早日脫離苦海。我師父曾經告訴我,凡是來到這個世界,託生到人世間的人,都是因為有業力。
  • 兩個常用詞就讓你相信佛是真正的覺悟者 佛法真實不虛
    《金剛經》裡云:「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意思說佛說的都是真話,說的都是真理。但對一般人來講我們如何相信佛講的是真理呢?從兩個現在常用的詞就可知佛是真正的覺悟者,他講的話都是覺悟後認識的真理。
  • 因果定律8條,真實不虛!
    在學修路上,時常會聽到「往昔所造惡業,今生果報成熟。」等話語。為何佛教會常說這些話語呢?因為這些話語,能夠很好的讓我們明白「因果」,更好地去深信因果。因果定律8條,真實不虛!一、學會改變脾氣,才能擁有更多福報。
  • 《蝴蝶效應》的結局,正如佛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反映了萬事萬物都是聯繫、發展的這一真理。不起眼的一個小動作,卻能引起一連串的巨大反應。電影《蝴蝶效應》就是講述了這樣一個關於改變過去,追求完美人生的故事。
  • 【宣化上人】開示龍的真面目,因果真實不虛!
    時糾察恆無法師,建議把蛇拿走,但上人莞爾微笑說不必,所有眾生,皆有佛性,此蛇乃來親近三寶聽法,不應驅之。 奇怪者,此蛇不同普通蛇,它伸直躺在地上,雖有近百人前後來往,卻毫無怯意,而是柔順馴服。上人登法座,說:『告訴它可以進來聽法。』該蛇立刻聽招呼,隨即從前門爬行到殿內,未曾驚怖任何人。再從大殿左側爬至右側,作繞佛一圈,然後伏在法座前面,靜得儼如跪在佛前聆聽說法。
  • 佛說:人可以真實地活著,但不要太認真,認真其實是一種折磨
    佛說:人可以真實地活著,但不要太認真,認真其實是一種折磨一個人什麼時候是最乾淨的呢?是剛洗完澡的時候嗎?還是心裡有了什麼大徹大悟的東西時呢?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一個人對於自己要求高一點,這並沒有什麼錯誤,但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最大的悲哀就是,太過追求完美,活得太過虛幻,雖然認真,但是一點也不真實,想要的永遠都是甜的東西,喜歡的永遠都是昂貴而又華麗的奢侈品,從來也不願意放低姿態去品味人生中的酸甜苦辣,也不願意去嘗試痛苦和失敗的感覺,所以好像是給自己包了一層虛假的外殼一樣。
  • 佛是實語者,為何佛說宇宙世界與科學探索的不一樣?
    佛是實語者,非妄語者。佛弟子都深信:佛之所說,必是或必將成為現實。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佛教的世界觀遭到了嚴峻的挑戰與質疑。比如佛說宇宙世界的生成、發展與毀滅與科學探知的宇宙世界有很大出入。佛不妄語,那這到底怎麼回事呢?
  • 神佛都是真實存在的?神活在第五維宇宙,佛生活在第六維宇宙!
    人類對於宇宙文明一直以來都是充滿疑問的,自從人類開始對宇宙進行探索後,人類對於宇宙的萬事萬物都刷新了認知,人類意識到自己的渺小,在茫茫宇宙中,地球也宛如塵埃一般,儘管人類當前的科技已經非常發達了,但是人類終究只能生活在地球上,連太陽系都飛不出去。
  • 佛說:這一生,傷害你的人,都是來渡你的!
    佛說:若無相欠,怎會相見?人與人之間沒有緣分是不會見面的,「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沒有誰會無緣無故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凡有出現,皆有使命。世間萬千,皆因緣和合,無緣不聚、無債不來。
  • 佛說,「人生有八苦」,看看你正在經歷哪一苦?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這八種苦,沒有誰能逃得過?任誰都要去嘗一遍。只不過各人福報大小不同,則所受痛苦的深度也會不同。人來此娑婆世界,苦大於樂,眾苦充滿,「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人人都有難走的路。
  • 都是分手,為什麼我特別痛苦?
    其實放棄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如果我學騎自行車總摔倒,那就不學了;如果我覺得考研好痛苦,那就去找工作好了……並不是說不會騎自行車和找工作不好,如果內心能自洽,那也極好。而我們不願意輕易放棄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也是非常正常的反應。我能理解你的初衷,同時也感受到你的痛苦。那接下來就是如何做,你可能想繼續忍受痛苦不放棄。
  • 好心情從哪來|健康篇4我們到底在恐懼什麼?疾病、痛苦還是死亡
    三 你的恐懼背後,到底在害怕什麼從物質上說,人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小塵埃,就是由一堆化學物質:分子、原子、中子、質子等等轉化、組合而成,人死了,它們散發再聚合,成為別的物質,如此往復,而已。從這個角度來說,人是不滅的。可是我們為什麼還是會那麼恐懼呢,因為消失的,是情感,當我們愛的人,成為離散的原子,當他再也不能回應我們,這太讓人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