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眾生平等的含義其實是這個,不要曲解了!

2021-01-14 小餘談健康

點擊關注阿宣說事兒,持續獲取更多精彩內容呀

「眾生平等」的認知!

眾所周知,佛教講求的士眾生皆苦且眾生平等,但是為什麼還要分佛陀菩薩?這個問題士當今所熱議的話題,若是想討論何為「眾生平等」,那就得看你如何定義的。

如果對於眾生平等,你的認為是所有人使用的權利和義務都是一樣的,達到同一緯度,那麼時間就會出現一些毛病,中國古代早有流傳下來的古語也說過,上天若是分配任務,必定是先給予那些能力高的人。比如說,一個任務需要行動能力的任務,那要所謂的「眾生平等」,那一個殘疾人和長跑運動員,誰能夠勝任這個任務?

所以說,「眾生平等」不是能力等級平等,而是「心」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眾生平等」與「因果輪迴」

佛講究的是三世因果,也就是進入輪迴之後,沒有人能夠知道自己下一世會重生是什麼等級,比如,一個剎帝利,下一世可能就會變為吠舍,又或者,前世是一個婆羅門,下一世成為首陀羅也不一定。那就可以得出結論了,所謂眾生平等,指的是在因果面前所有人都一樣,有因必有果,並且因果的規律不以眾生的屬性、樣貌、身份而承接到下一世,這也是在佛教中的輪迴的特點所在。

在三界六道中,無論天還是惡鬼,都受著因果輪迴的制約,並沒有所謂的高低之分!

話又說回來,佛教中為什麼會有佛陀菩薩之分?

根據佛教所稱,世人萬物都是具有佛性的,而又各不相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正確面對自己的因果報應,從容面對輪迴轉世的話,成佛只是一個「劫數」的多少。佛為什麼能夠成佛,每一個大劫都會有佛出世,像莊嚴劫、賢劫等。而菩薩便居於佛果位,若是菩薩想成佛,那就要看自己所發的願,劫數多少都有不定性,可能在未來成佛也不一定!

菩薩

再往大裡說,佛教所說的眾生平等,其實指的是「諸法平等」,也就是在同一時期的法則下,所有眾生都是平等的。世人們認為的佛陀菩薩有高低之分,其實是將性質改變了。佛陀菩薩之所以會被認為有高有低,是因為所成佛的時間不同罷了。

但是佛教中雖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平常的關係之分還是無法避免的。那就比如說是「西方三聖」中,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就是阿彌陀佛(無諍念王)未成佛前的大太子與二太子,「東方三」聖中日、月光菩薩是藥師佛未成佛時的兒子。還有釋迦牟尼佛是燃燈古佛的徒弟,這些也只是長幼之分,也沒有高低之分!

東方三聖

所以說,很多人都曲解了「眾生平等」的真正含義,在佛教中曲解這個含義的,都是起源於一切貪念、嗔念以及痴念。依據佛陀所說,要想成佛,最先就是要修心,文殊師利菩薩的慧劍就是斬斷這些「邪念」的利器,所以文殊師利菩薩也被稱之為「大智」。

「眾生平等」在於佛教中是正常的,只是後人解讀時被曲解了而已。

大家還有什麼意見

歡迎留言討論

喜歡的看官別忘了點讚~分享~收藏

相關焦點

  • 佛教說的眾生平等是什麼意思?
    有人聽到「眾生平等」就會有疑問,明明眾生貧富貴賤不一樣,明明大家高矮胖瘦也不一樣,明明大家善惡美醜也不一樣,哪來的平等呢?眾生不平等,那是因為眾生努力的不同,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同的業,有不同的結果。
  • 佛說眾生平等,平等何解,淺談眾生平等的真正含義
    孩子眼中懵懂而清澈:眾生平等麼?我笑,你這又是從哪學來的。佛說,眾生平等。道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此為聖賢真理,固然不會有錯。可是問題在於,這話是聖賢說得,你說不得。舉個簡單的例子,某位大德說過,眾生皆是佛,唯我是凡人。此話他說是謙虛恭謹,若換你來說,未免顯得莫名其妙。佛祖眼中,我等皆平等。就如你眼中,螻蟻皆平等。
  • 宇宙法則下的眾生平等
    佛說,眾生平等。但我們目之所及,眾生並不平等呀,人與螻蟻就不用說了,人與人之間也是極不平等的,富有與貧窮,健康與病厄,美麗與醜陋,好運與衰運,聰明與愚笨等等。難道是佛說錯了嗎?佛沒有錯。所謂眾生平等,可以從三個層面去理解,即世俗層面,宗教層面,宇宙法則層面。首先說世俗層面,眾生平等即人類的公民權力平等,也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多贅述。其次是宗教層面,拿佛教來說,三世六道是佛教設定的時空模式。
  • 佛教之中,所說的「法身」,其實有二種含義,真懂的人不多
    而「報身」和「化身」是不一樣的,其中「報身」是佛供菩薩用的,如我們在《金剛經》中所見到有佛說法,其實那並不是佛的「法身」,而是佛的「報身」。另外,「化身」是供眾生所用。佛像因此,「法身」這個概念非常重要。我們研究《壇經》的時候,也看到六祖講到這個「法身」。
  • 佛教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你真的了解嗎,最偉大的就是眾生平等
    因此西方學術界中有的佛學專家認為佛教是唯一無神論的宗教。總之,這無邊無際的空間,無始無終的時間,無量無數的眾生,悉依因果法則而生而有,而變而滅,就是佛經上所說的宇宙。人生觀佛教人生觀是指對人生的目的、價值及個人立身處世的態度的一種根本見解。俗話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於各人的環境感受不同,因而對人生的看法也各有差異。下面分三方面來談佛家的人生觀:人生的究竟。
  • 「天」在佛教裡面實際的含義是什麼?幾乎沒人真懂!
    佛教佛陀說法是借鑑運用了當時的很多觀念,但是他大大地改造。佛教說,在印度教當中說天是不同福氣的眾生、不同神通,按照福報、按照能力、按照壽命來區分它的層次不同。佛教的世界觀也採用了這個天,但是它這個天是四禪二十八重天。四禪是什麼?
  • 佛教:雙手合十,合掌的含義,很多學佛人不懂
    在佛教文化中,合掌的禮儀,是天天要用的,如在佛菩薩聖像前就要雙手合十,合掌恭敬。佛教信徒與人見面也合掌。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其實含有深廣的佛法。正如佛經之意,一句話乃至一個字,都有無量的含義境界。宇宙是個大世界,人體是個小世界,人是宇宙的縮影,一切佛菩薩也是從人身修成。
  • letme眾生平等是什麼梗 讓帝平等條約由來介紹
    letme眾生平等是什麼梗?這是什麼意思呢?本篇文章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letme眾生平等梗介紹,對此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來看看。  「眾生平生」本來是佛教裡面的專用語,當它和英雄聯盟職業選手letme相遇後,卻碰撞出了一個啼笑皆非的笑話。
  • 佛教:金剛力士,金剛怒目顛撲不破,以逆法警惕眾生不可起妄念
    在佛教的諸多代表人物之中,具有諸多救苦救難的佛菩薩,同樣也有許多威嚴的護法守衛佛學真諦,然而很多人卻只對菩薩眾生的諸佛菩薩虔誠信奉,卻忽視了諸多護法在佛教中的意義,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金剛力士,金剛怒目顛撲不破,以逆法警惕眾生不可起妄念:金剛力士
  • letme為什麼叫眾生平等上單 讓帝眾生平等是什麼意思
    鬥玩網(d.chinaz.com)原創:RNG的上單選手letme在2018MSI季中冠軍賽過後就有了一個稱呼叫眾生平等型上單,那麼letme為什麼叫眾生平等上單?讓帝眾生平等是什麼意思?一起來看看吧。
  • 佛學智慧:為何佛學中強調一個「空」字,有什麼含義嗎?
    佛學智慧:為何佛學中強調一個「空」字,有什麼含義嗎?佛教受到大眾的歡迎,是因為佛教中那樣謙和向善的態度。當我們去寺廟的時候,和尚們總是彬彬有禮輕聲細語的,沒有塵世的喧囂,讓我們覺得很放鬆。即使脾氣再暴躁的人,也變得柔軟很多。
  • 不同的動物在佛教中分別有什麼含義?
    佛教以慈悲為懷,視眾生平等,這其中也包括了動物。佛法認為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無二的,在本質上並無差別。但由於因緣果報的關係,所以現前的生命形態各有不同。而佛陀於根據眾生不同的根性,以不同的教理說法,度其出輪迴苦海。在佛陀的各種說法當中,譬喻說法是比較生動、形象的,其中有些譬喻是有關動物的寓言故事,富有趣味的同時賦予了深刻的內涵,這也成為佛陀教化眾生的一個有效方式。
  • 佛教:《心經》裡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到底是什麼意思?
    其含義是徹悟一切宇宙奧妙圓融圓通無滯無礙之覺,即具有無比完全的智慧和覺悟。「無上正等正覺」,其實相當於我國現代教育制度中的學位。在佛教裡,若修行人對宇宙人生有正確的思想、見解,「正而不邪、覺而不迷、淨而不染」,證得正覺,即得「阿羅漢」果位,這是小乘佛教裡的最高果位,相當於我國高等教育裡的「學士」學位。
  • 佛教「四大天王」手中的法器,有何深層含義?看完漲學問了
    其實不必如此,四大天王雖然其貌偉岸,長相瘮人,但他們是佛教的護法神,又稱護世四天尊王,分別護持著四個洲,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四周是大海,海的四面各有一洲。東方的叫東勝神洲,南方的叫南瞻部洲,西方的叫西牛賀洲,北方的叫北俱盧洲,四大天王各率二十八部夜叉大將,鎮守一方。
  • 其中有什麼含義?
    雙手合十,就是把自己雙手合併在胸口的位置,集中精神,恭敬禮拜,也稱其為「合掌」,是佛教修行之中常見的一種禮儀。我們在寺院見到別人拜佛之時,雙手合在一起就是合十的動作。那麼雙手合十除了是一種禮儀,還有哪些意義呢?
  • 印度種姓制度的歷史,比佛教都悠久?是什麼力量讓佛教在印度消失
    佛教認為眾生來自光音天,主張靈魂平等,不需要婆羅門的指引,可以自我修行,得到解脫,達到涅槃。這一理論是在現實生活不可能平等的奴隸社會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壓迫種姓的願望,因而得到了人們的支持,使佛教能夠廣泛傳播。據佛教文獻記載,犍陀羅國等級關係有新的變化,說主奴關係可以改變,有的先為主人後為奴隸;有的先為奴隸後為主人,這就沉重地打擊了婆羅門貴族反動種姓血統論。
  • 在藏傳佛教中,一處補生彌勒佛坐像有什麼特殊含義{一}
    但在藏傳佛教中,源於佛像繪製經的彌勒形象,卻有著更深刻的哲學含義……彌勒(梵文Maitreya,藏文Jampa)意為「慈心」,故亦稱為「慈氏」。按照大乘佛教觀點來看,彌勒其實於無量劫以前早已成佛,但現在住在兜率天內院淨土中,待將來時機成熟的時候,即應眾生之因緣而在未來人間,龍華樹下示現如同釋迦牟尼佛那樣的成佛事跡。
  •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是誰?
    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在二千六百餘年前的四月八日,降誕在古印度中北部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南方),取名悉達多,父親淨飯王,母親摩耶夫人。太子誕生後七天,聖母摩耶夫人往生,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養育成人。太子天資聰穎,從小通達五明、四吠陀。成年後,娶耶輸陀羅為妃,不久生下羅睺羅,後來成為佛教第一位沙彌。
  • 張美雲:佛教的環保理念實踐是如何折射的?
    伴隨著全球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佛教中所體現的環保理念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從佛教環保理念的思想淵源入手,圍繞自然觀、生命觀和理想觀等環保理念所涵蓋的內容來探討佛教與其環保實踐問題。佛教自兩漢之際傳人我國以來,教義、宗派都因時因地而不斷變化,但不變的是它高度關注人類社會發展,以積極務實的態度與人類社會相適應的現實主張與關懷眾生的深刻內涵。
  • 佛說眾生平等?西遊記裡唐僧一句話說破真相!
    佛說眾生平等?西遊記裡唐僧一句話說破真相!但是孫悟空說得更絕!佛說眾生平等?為何《西遊記》裡唐僧師徒還要除妖?妖精就不是三界眾生?如果說,除妖是為了懲惡揚善,那麼,為什麼從來不吃人肉的黃獅精卻被人剝皮吃肉?為什麼善良的有來有去卻被孫悟空一棍子打死還被豬八戒補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