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出自《金剛經》,在《心經》裡也有對它的詮釋,其意譯為「無上正等正覺」,由佛學高僧大德翻譯而來。其含義是徹悟一切宇宙奧妙圓融圓通無滯無礙之覺,即具有無比完全的智慧和覺悟。
「無上正等正覺」,其實相當於我國現代教育制度中的學位。在佛教裡,若修行人對宇宙人生有正確的思想、見解,「正而不邪、覺而不迷、淨而不染」,證得正覺,即得「阿羅漢」果位,這是小乘佛教裡的最高果位,相當於我國高等教育裡的「學士」學位。
再升一級則為菩薩,是我們大乘佛教裡修行的果位,我們稱之為「正等正覺」。正等,即真如自性的絕對平等,就是說世間一切有情眾生皆具有佛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佛性平等,故稱「正等」。
再往上去就是成佛,是大乘佛教裡修行成就的最高果位,即沒有絲毫缺陷,得到最高究竟圓滿的智慧,我們稱之為「無上正等正覺」。用我們現代教育學位一說來作比喻,佛就是博士,菩薩就是碩士,阿羅漢則為學士。這樣比較形象,也通俗易理解。
觀音菩薩曾經發願說:假使有眾生,能受持讀誦大悲神咒者,若不能往生諸佛清淨國土者,我即發願不成無上正等正覺。觀音菩薩說完,釋迦牟尼佛就告訴大眾:「此觀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劫中,早已究竟成佛」。
觀音菩薩實際上早已成佛,名字叫「正法明如來」,只是菩薩不忍看到眾生疾苦,自動降格為菩薩,倒駕慈航,救度眾生。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那麼,要想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徹底覺悟明了通達人生實相,獲得究竟圓滿智慧,我們該如何去做呢?《般若波羅多心經》告訴了我們方法。
在《心經》裡有提到,「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般若」是智慧,「波羅」即彼岸,「蜜」是到達的意思,「多」是「上」。合起來,「般若波羅密多」,意思就是登上彼岸的佛智慧,準確的翻譯是:法自然而到達理想境界的靈覺。
也就是說,只要我們依照「般若波羅密多」,便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