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心經》裡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到底是什麼意思?

2020-12-06 明月天心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出自《金剛經》,在《心經》裡也有對它的詮釋,其意譯為「無上正等正覺」,由佛學高僧大德翻譯而來。其含義是徹悟一切宇宙奧妙圓融圓通無滯無礙之覺,即具有無比完全的智慧和覺悟。

「無上正等正覺」,其實相當於我國現代教育制度中的學位。在佛教裡,若修行人對宇宙人生有正確的思想、見解,「正而不邪、覺而不迷、淨而不染」,證得正覺,即得「阿羅漢」果位,這是小乘佛教裡的最高果位,相當於我國高等教育裡的「學士」學位。

再升一級則為菩薩,是我們大乘佛教裡修行的果位,我們稱之為「正等正覺」。正等,即真如自性的絕對平等,就是說世間一切有情眾生皆具有佛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佛性平等,故稱「正等」。

再往上去就是成佛,是大乘佛教裡修行成就的最高果位,即沒有絲毫缺陷,得到最高究竟圓滿的智慧,我們稱之為「無上正等正覺」。用我們現代教育學位一說來作比喻,佛就是博士,菩薩就是碩士,阿羅漢則為學士。這樣比較形象,也通俗易理解。

觀音菩薩曾經發願說:假使有眾生,能受持讀誦大悲神咒者,若不能往生諸佛清淨國土者,我即發願不成無上正等正覺。觀音菩薩說完,釋迦牟尼佛就告訴大眾:「此觀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劫中,早已究竟成佛」。

觀音菩薩實際上早已成佛,名字叫「正法明如來」,只是菩薩不忍看到眾生疾苦,自動降格為菩薩,倒駕慈航,救度眾生。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那麼,要想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徹底覺悟明了通達人生實相,獲得究竟圓滿智慧,我們該如何去做呢?《般若波羅多心經》告訴了我們方法。

在《心經》裡有提到,「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般若」是智慧,「波羅」即彼岸,「蜜」是到達的意思,「多」是「上」。合起來,「般若波羅密多」,意思就是登上彼岸的佛智慧,準確的翻譯是:法自然而到達理想境界的靈覺。

也就是說,只要我們依照「般若波羅密多」,便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心經》白話譯文(餘秋雨版)
    我們知道,《心經》是一部文字簡要,意蘊深厚的佛教經書,理事圓融,知行合一。《心經》歷來注釋很多,妙義層出不窮,經文雖然只有260多個字,但它是般若的核心,攝取了般若學說的要義,文約義深,教化眾生,隨機引導。
  • 《金剛經》: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呢?你認為如來是否已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呢?你認為如來是否有所說法呢?」「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 心經.直簡白話解
    智慧、般若有三一、文字般若' 屬於《用》妙觀察智' 和成所作智即自性化身佛也、二、觀照般若' 屬於《相》平等性智即自性報身佛也、三、實相般若' 屬於《體》大圓鏡智即自性法身佛也、要具超凡入聖的智慧才稱之為般若智慧、【波羅密】譯為.
  • 心經與量子力學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佛教:《金剛經》中的五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意思是,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彼岸。金剛經是佛教裡非常重要的經典,是一部般若智慧經。它和《心經》一樣,為大乘般若品的經典。如今社會上流傳的版本以後秦鳩摩羅什翻譯的居多。
  • 《靜心咒》佛教和道教皆有,他們有何不同?
    觀音菩薩佛教《靜心咒》又稱「清心咒」「寧心咒」其原文為:南無、喝羅怛那、哆羅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羅耶;菩提薩埵婆耶,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薩皤羅罰曳,數怛那怛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佛教傳承已久,靜心經文絕非此一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算是一則靜心經文;原文如下: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 《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什麼意思?真懂的人並不多
    《心經》雖然只有260個字,但卻是大乘佛法當中,最重要的一部佛教典籍,《心經》的譯本很多,但流傳最廣的,還是玄奘法師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七、鳩摩羅什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無論是《心經》的哪一種譯本,都提到了「般若波羅蜜」幾個字,這幾個字是什麼意思?這幾個字可以分開來解釋:「般若」我們可以理解為智慧,這裡的智慧並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智慧,因為般若的智慧,是超越一切智慧之上的,所以這兩個字並沒有直接翻譯成智慧,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可以把般若理解為智慧或是終極智慧,無上的智慧。
  • 《心經》英文版,挺直白的
    偶爾在網上發現了兩個英文版的《心經》,挺直白的。比漢語的白話文還要白話文。對學英語有興趣的,又喜歡佛法,不妨了解一下英文版的《心經》。這是釋迦牟尼佛教法的心髓【版本一】美國萬佛城翻譯的英文心經以及念誦。
  • 佛教「智慧」的內涵和現實意義的探討
    佛教經典裡的《金剛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心經》又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兩部經典講的都是眾生如何放下「我執」,得到智慧,了悟生死,得以從生死煩惱的苦海中,渡到不生不滅、清淨安樂的境地,也就是到達佛陀開示給我們的「彼岸」。實際上,《金剛經》和《心經》都是講如何得到智慧的重要佛學經典。淨空法師說, 「佛法所求的是智慧,佛法是智慧的教育」 ,「佛法自始至終講的是高度智慧」 。
  • 佛說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是什麼意思
    對此,南懷瑾先生在《金剛經說什麼》一書裡寫道:「這些話,就是儒家經常反對的,認為這樣翻來覆去,般若波羅蜜,不是般若波羅蜜,就是般若波羅蜜」,並進一步把這句話解釋成「也就是佛說,真正的智慧成就,即非般若波羅蜜;智慧到了極點啊,沒有智慧的境界,那才是真智慧。」其實,《金剛經》裡沒有一句簡單重複的話。
  • 《金剛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摩訶的意思是大,般若的意思是智慧,波羅蜜多是到彼岸。總體來說,就是大智慧到彼岸。彼岸是目的地,是極樂世界,到彼岸便是目的;大智慧則是手段,也就是說通過大智慧而到達彼岸極樂。大智慧與那小智慧不同,與我們所謂的聰明更加不同了。那麼大智慧到底是什麼呢?
  • 佛教:宇宙中一共有多少佛,說了你可能無比驚訝
    佛教:宇宙中一共有多少佛,說了你可能無比驚訝。在《金剛經》中佛對須菩提說,「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