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與量子力學

2020-11-25 時間的灰燼653

心經原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個人解析

觀音菩薩身體力行親自實踐驗證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看見五蘊皆為空相,故而一切苦厄皆是幻影,不復存在。

般若波羅蜜多:即是這篇心經本身。也就是說這篇心經裡所記錄的東西(法門),都是經過觀音菩薩本佛親身驗證過的,證明真實不虛,才寫下來流傳後世。

五蘊:組成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通俗的講就是這個物質世界都是由金木水火土組成的,包括人的意識感知。即,色受想行識。

世界是真的也不是真的。你說他存在他就存在,你說他不存在他就不存在。因為有色界是由眾多生靈的意念幻化而成,個人的意念則是微不足道,不足以改變這眾多意念幻化出來的東西。所以他即使原本是不存在的,但他被幻化出來了,我們又無法去改變他(除非集眾生之力),所以他也算是真的。為什麼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呢?因為雖然你身在空中,可是看見的卻是色。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注意!這裡的空有兩種意思。一種是本源空,一種是你想出來的空。汝念此空非真空。所以你現在應該知道為什麼空即是色了吧?受想行識也是如此。

色:有色界。即眼睛能看見的物質世界。

受:感受。

想:想法。

行:行動。即一切動作。

識:對事物的認知。即學習。

所以說舍利子(即前面說到的真空,菩薩以舍利子代替本源真空,以免同有色空(即我們想出來的虛空)混淆)是什麼呢?就是所有的法都是虛的,一切的一切都是虛的(一切有為法皆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如法和夢幻和泡影和露水和雷電和一切的一切都沒什麼兩樣,都是虛妄))真空(即舍利子)是本來存在的,永恆不變的。不會再生或者消亡,不會被玷汙,也不會變乾淨,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從不生不滅到以無所得故這幾句排比的意思其實是一樣的,目的都是為了說明本源真空的不變性)

眼耳鼻舌身意:看見,聽聞,鼻子聞到的氣味,嘴裡嘗到的味道,身體的感受,腦子的想法。

色聲香味觸法:對應上面的眼耳鼻舌身意,一個是自身,一個是物質世界。

所有一切過去,現在,未來佛都是依照此法門(即般若波羅蜜多)修煉成佛的。所以說般若波密多是最頂級的咒,能除一切苦厄,還能成佛。

註:相信已經有朋友注意到我沒有解後幾句,只因它們是修煉法門,為了防止無緣者因著相陷入顛倒夢想,繼而走火入魔,故而不解。

量子力學

1.什麼是量子力學隨機性 ?

根據數理雙修的大師馮諾依曼的總結,量子力學有兩個基本的過程,一個是按照薛丁格方程確定性地演化,另一個是因為測量導致的量子疊加態隨機塌縮。薛丁格方程是量子力學核心方程,它是確定性的,跟隨機性無關。那麼量子力學的隨機性只來自於後者,也就是來自於測量 。

這個測量隨機性正是讓愛因斯坦最無法理解的地方,他用了「上帝不會擲骰子」這個比喻來反對測量隨機性,而薛丁格也假想了測量一隻貓的生死疊加態來反對過它 。

但是無數的實驗證實,去直接測量一個量子疊加態,它的結果就是隨機在其中一個本徵態上(概率為疊加態中每個本徵態的係數模平方),這就是量子力學最重要的測量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誕生了量子力學多個詮釋,其中主流的三個詮釋為 哥本哈根詮釋 、 多世界詮釋 和 一致歷史詮釋 。

哥本哈根詮釋認為,測量會導致量子態塌縮,即量子態瞬間被破壞,隨機跌到一個本徵態上;多世界詮釋覺得哥本哈根詮釋太玄了,於是就搞了個更玄的,認為每一次測量就是世界的一次分裂,所有本徵態的結果都存在,只是互相完全獨立(正交),幹擾不到對方,我們只是隨機地在某一個世界當中;一致歷史詮釋引入了量子退相干過程,解決了從疊加態到經典概率分布的問題。但是在選擇哪個經典概率上,還是回到了哥本哈根詮釋和多世界詮釋的爭論 。

從邏輯上看,多世界詮釋和一致歷史詮釋的結合對解釋測量問題似乎是最完美的,多個世界組成一個總的疊加態,即保留了「上帝視角」的確定性,又保留了單一世界視角的隨機性。但物理學是以實驗為準的科學,這些詮釋預言了同樣的物理結果,相互之間不可證偽,那麼物理意義就是等價的,所以學術圈還是主要採用哥本哈根詮釋,即用塌縮(collapse)這個詞代表測量量子態的隨機性。

相同點

看到沒有?量子力學的隨機性,和心經中有色界是由生物的意識「創造」出來的是不是差不多?要注意的是此意識是舍利子,也就是楞嚴經裡說的真心。而不是我們主觀上的思想即」意「。換句話說,只要你找到了你那顆真心,那麼你就能憑藉他創造出任何不存在的東西。因為不存在,所以不被其他生靈的「真心」幹擾。而我認為那顆「真心」,就是潛意識,也就是只要你能和你的潛意識達成共識,只要你發自內心毫無保留的堅信,那麼你就能創造世界。

相關焦點

  • 與量子物理學高度重疊的心經,讀懂它,你將受益一生
    心經前半段:「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在心經中的淺表意思是「舍利子其實是不存在的,因為世界上的所有物質你說他有也是正確的,你說他沒有他就沒有也是正確的。世界上骯髒和純潔都是我們分別心對比出來的。
  • 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許多物理學分支的基礎,包括電磁學、粒子物理、凝聚態物理以及宇宙學的部分內容。量子力學也是化學鍵理論、結構生物學以及電子學等學科的基礎。量子力學主要是用來描述微觀下的行為,所描述的粒子現象無法精確地以經典力學詮釋。
  • 詭異的量子力學,組成事物的基礎粒子只是波?
    但是量子力學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切,在量子領域有很多與宏觀世界相悖、違背正常邏輯的現象,這就是被愛因斯坦和玻爾用「上帝跟宇宙玩擲骰子」來形容的學科, 它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我們現在使用的手機、電腦等大部分電子產品都得益於量子力學技術的發展,但是在微觀量子領域的一些現象,還是足以顛覆我們對於世界的認識
  • 什麼是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什麼說量子力學很詭異?
    什麼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
  • 統計力學,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數學方法和解釋
    統計力學,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數學方法和解釋。陳建、伍定邊,王院士講的經典物理物理量子都有。潘慶,趙凱華等的近代物理。斯坦福的量子力學理論。上面這些都是最基礎的說幾個選修課,理論物理四大力學:電動,量子,量子統計,熱力學量子力學,電動力學(龐加萊),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佔理論物理課很大一部分比重。形式論,微分拓撲,代數拓撲都是很有意思的東西。
  • 什麼是量子力學?愛因斯坦起到什麼作用,量子力學就在我們身邊
    一直存在爭議,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聽到關於量子力學的事,估計就是這一句梗了吧: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解釋不通,穿越時空從這一句話裡不難看出量子力學對於現在的我們是一個很高深,很難懂的學科。那麼量子力學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到底什麼是量子力學
    近年來,量子力學一直是科學界的一個火爆詞彙,「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成為了科普作品評論區幾乎必備的一句話,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一聊量子力學,它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一、什麼是量子力學很多小夥伴第一次聽到這個詞,都會感覺太科幻了,簡直就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代名詞。其實,量子力學在我們身邊是非常常見的。我們知道,物理學分為兩大部分。以牛頓、伽利略為代表的,我們已經研究透徹的經典物理。
  • 量子力學筆記13---矩陣力學
    波函數描述量子力學態,而具體的數學形式總是有個變量的,這個變量是坐標 x,則在坐標表象下,這個變量是動量 p 則是在動量表象下。說的物理點,量子力學態由誰的基矢展開,就是處於誰的表象下。有些量子力學態用位置 x 描述方便討論問題,而有些用動量 p 方便,所以可以選擇不同的表象。量子體系的波函數還可以選用坐標 x 和動量 p 以外的其他變量,從而構成更多的表象。
  • 網友問: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最後為何又反對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當初並不反對量子力學,而是反對量子力學的根本哈根詮釋中,那種模稜兩可的詮釋。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他解釋光電效應的論文還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量子力學本是一個泛概念,在量子力學誕生之初,波爾等人建立起來的量子力學系統稱為根本哈根詮釋。
  • 關於「量子力學」的一點個人看法,量子力學本質上是數學
    如果我們懂得它,那我們就可以講量子力學的數學表達式,為了體現更加通俗的意思,量子力學可以是數學中的符號,那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所以稱為薛丁格方程組。量子力學是作為數學定律,與數學定律的結合體,那些數學是我們從小到大學習的數學,所以他是應該應該以數學的意思去講的。
  • 量子四重奏:量子論、量子力學、量子糾纏、量子通信
    現在一般把普朗克、愛因斯坦等人發展起來的經典量子論稱為舊量子論,以區分玻爾、海森堡、薛丁格、狄拉克等人發展起來的量子力學。裡面產生一系列與常識相悖的現象,以致量子論的奠基人愛因斯坦等人都拒絕接受。特別是海森堡提出不確定性原理,剝奪了愛因斯坦一貫信奉的決定論。更有趣的是量子力學的主要奠基人——波動力學的創立者薛丁格也拒絕接受不確定性原理。薛丁格提出的波動力學能完美描述微觀粒子在被測量前的行為,但是一旦發生測量,波動力學好像就失效了。然後海森堡提出的矩陣力學又完美接棒解釋了測量後的粒子行為。
  • 什麼是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物理學中與非常小的物理學分支。它產生了一些關於物質世界的非常奇怪的結論。在原子和電子的尺度上,許多經典力學方程,描述事物在日常大小和速度下移動的方式,不再有用。在經典力學中,對象存在於特定時間的特定位置。然而,在量子力學中,物體卻存在於概率的陰霾中;它們有一定的機會在A(愛麗絲)點,另一個機會是在B(鮑勃)點等等。
  • 你不懂 量子力學
    這個方案讓我們對量子測量有了物理上的理解,並有望藉此改進量子理論。修正量子理論將成為物理學家們努力解決物理學中其他問題和尋找量子技術新應用的驅動器。量子力學無處不在到目前為止,物理學家和哲學家都認為,有缺點的不是量子力學,而是我們對它的理解。
  • 什麼是量子力學?| 曹則賢
    本文將系統地解釋什麼是量子(quantum)、什麼是力學(mechanics),在對量子力學創建過程的回顧中講述構成量子力學的具體內容,然後會介紹幾例量子力學帶來的新技術。量子力學從來都不是什麼革命,它只是經典物理學自然的、邏輯的延續。量子力學一如物理學的其它分支,都是人類思想智慧的結晶。量子力學,還有相對論,這些百多年前的頭腦風暴,今天應該成為受教育者的知識標配。
  • 量子力學簡史
    1913年,玻爾在盧瑟福有核原子模型的基礎上建立起原子的量子理論。玻爾是個看上去沉默駑鈍的人,可是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在他一生中幾乎沒有輸過哪一場認真的辯論。可見波爾是個十分厲害的人,他於1922年獲得諾貝爾獎,他的小兒子在1975年在量子力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他的學生海森堡,泡利,狄拉克、朗道獲得諾貝爾獎。
  • 什麼是量子力學
    這個現象呢在量子力學裡面叫做量子穿遂,就是這個電子他自己挖了一個隧道穿過去了。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現象叫做量子糾纏,就是科學家找來兩個電子讓他們成為一對,然後把它分開。然後最初是科學家把這兩個電子拿到分開100公裡的地方然後把一個電子動一下在100公裡外的另外一個電子也同時動了。
  • 量子力學是介於經典力學和相對論之間的理論
    糾纏的粒子有驚人的特性,所以它被量子力學拒之門外。這些特性無法被廣義上的量子力學描述,所以一般認為這些特性還不是量子力學的一部分。量子力學不主張非慣性系下的第二宇宙速度,很難用經典理論和量子理論解釋成薛丁格方程,超弦理論和弦論尚未形成其自洽體系量子力學本身有一些體系設定是與經典力學有衝突的。
  • 一分鐘看懂量子力學 |當心理學遇到量子力學,就解釋一切心理問題
    原創 李嘉琪 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 2018-06-29來自專輯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老師文章什麼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是研究物質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19世紀末,人們發現舊有的經典物理學理論無法解釋微觀系統,於是經由物理學家的努力,在20世紀初創立量子力學,解釋了這些現象。
  • 隱藏著量子力學的墨鏡
    量子力學不僅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礎理論之一,而且在化學等學科和許多近代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19世紀末,人們發現舊有的經典理論無法解釋微觀系統,於是經由物理學家的努力,在20世紀初創立量子力學,解釋了這些現象。量子力學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除了廣義相對論描寫的引力以外,迄今所有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學的框架內描述(量子場論)。
  • 量子力學簡介(一)
    ,但是量子力學卻是可以學習掌握的。學好基本的線性代數,量子力學的學習就順理成章了。這裡所說基本的線性代數,就是建立線性空間及線性變換的概念。這個關係在量子力學中,當我們做基底變換時,十分重要。1.4 進一步討論定義了內積的線性空間:量子力學的Hilbert 空間量子力學的Hilbert 空間,是定義在複數域的具有內積的線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