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原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個人解析
觀音菩薩身體力行親自實踐驗證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看見五蘊皆為空相,故而一切苦厄皆是幻影,不復存在。
般若波羅蜜多:即是這篇心經本身。也就是說這篇心經裡所記錄的東西(法門),都是經過觀音菩薩本佛親身驗證過的,證明真實不虛,才寫下來流傳後世。
五蘊:組成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通俗的講就是這個物質世界都是由金木水火土組成的,包括人的意識感知。即,色受想行識。
世界是真的也不是真的。你說他存在他就存在,你說他不存在他就不存在。因為有色界是由眾多生靈的意念幻化而成,個人的意念則是微不足道,不足以改變這眾多意念幻化出來的東西。所以他即使原本是不存在的,但他被幻化出來了,我們又無法去改變他(除非集眾生之力),所以他也算是真的。為什麼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呢?因為雖然你身在空中,可是看見的卻是色。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注意!這裡的空有兩種意思。一種是本源空,一種是你想出來的空。汝念此空非真空。所以你現在應該知道為什麼空即是色了吧?受想行識也是如此。
色:有色界。即眼睛能看見的物質世界。
受:感受。
想:想法。
行:行動。即一切動作。
識:對事物的認知。即學習。
所以說舍利子(即前面說到的真空,菩薩以舍利子代替本源真空,以免同有色空(即我們想出來的虛空)混淆)是什麼呢?就是所有的法都是虛的,一切的一切都是虛的(一切有為法皆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如法和夢幻和泡影和露水和雷電和一切的一切都沒什麼兩樣,都是虛妄))真空(即舍利子)是本來存在的,永恆不變的。不會再生或者消亡,不會被玷汙,也不會變乾淨,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從不生不滅到以無所得故這幾句排比的意思其實是一樣的,目的都是為了說明本源真空的不變性)
眼耳鼻舌身意:看見,聽聞,鼻子聞到的氣味,嘴裡嘗到的味道,身體的感受,腦子的想法。
色聲香味觸法:對應上面的眼耳鼻舌身意,一個是自身,一個是物質世界。
所有一切過去,現在,未來佛都是依照此法門(即般若波羅蜜多)修煉成佛的。所以說般若波密多是最頂級的咒,能除一切苦厄,還能成佛。
註:相信已經有朋友注意到我沒有解後幾句,只因它們是修煉法門,為了防止無緣者因著相陷入顛倒夢想,繼而走火入魔,故而不解。
量子力學
1.什麼是量子力學隨機性 ?
根據數理雙修的大師馮諾依曼的總結,量子力學有兩個基本的過程,一個是按照薛丁格方程確定性地演化,另一個是因為測量導致的量子疊加態隨機塌縮。薛丁格方程是量子力學核心方程,它是確定性的,跟隨機性無關。那麼量子力學的隨機性只來自於後者,也就是來自於測量 。
這個測量隨機性正是讓愛因斯坦最無法理解的地方,他用了「上帝不會擲骰子」這個比喻來反對測量隨機性,而薛丁格也假想了測量一隻貓的生死疊加態來反對過它 。
但是無數的實驗證實,去直接測量一個量子疊加態,它的結果就是隨機在其中一個本徵態上(概率為疊加態中每個本徵態的係數模平方),這就是量子力學最重要的測量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誕生了量子力學多個詮釋,其中主流的三個詮釋為 哥本哈根詮釋 、 多世界詮釋 和 一致歷史詮釋 。
哥本哈根詮釋認為,測量會導致量子態塌縮,即量子態瞬間被破壞,隨機跌到一個本徵態上;多世界詮釋覺得哥本哈根詮釋太玄了,於是就搞了個更玄的,認為每一次測量就是世界的一次分裂,所有本徵態的結果都存在,只是互相完全獨立(正交),幹擾不到對方,我們只是隨機地在某一個世界當中;一致歷史詮釋引入了量子退相干過程,解決了從疊加態到經典概率分布的問題。但是在選擇哪個經典概率上,還是回到了哥本哈根詮釋和多世界詮釋的爭論 。
從邏輯上看,多世界詮釋和一致歷史詮釋的結合對解釋測量問題似乎是最完美的,多個世界組成一個總的疊加態,即保留了「上帝視角」的確定性,又保留了單一世界視角的隨機性。但物理學是以實驗為準的科學,這些詮釋預言了同樣的物理結果,相互之間不可證偽,那麼物理意義就是等價的,所以學術圈還是主要採用哥本哈根詮釋,即用塌縮(collapse)這個詞代表測量量子態的隨機性。
相同點
看到沒有?量子力學的隨機性,和心經中有色界是由生物的意識「創造」出來的是不是差不多?要注意的是此意識是舍利子,也就是楞嚴經裡說的真心。而不是我們主觀上的思想即」意「。換句話說,只要你找到了你那顆真心,那麼你就能憑藉他創造出任何不存在的東西。因為不存在,所以不被其他生靈的「真心」幹擾。而我認為那顆「真心」,就是潛意識,也就是只要你能和你的潛意識達成共識,只要你發自內心毫無保留的堅信,那麼你就能創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