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直簡白話解

2020-12-05 苾蒭釋嚴興

【般若】二字是印度語

華文譯為. 智慧、

般若有三

一、文字般若' 屬於《用》

妙觀察智' 和成所作智

即自性化身佛也、

二、觀照般若' 屬於《相》

平等性智

即自性報身佛也、

三、實相般若' 屬於《體》

大圓鏡智

即自性法身佛也、

要具超凡入聖的智慧

才稱之為般若智慧、

【波羅密】譯為. 到彼岸、

【多】譯為「定」

煩惱無儘是為多

定心生起煩惱滅

回歸為「定」

所以古德將「多」譯為「定」 、

【心】譯為「無」

體內心臟是肉團心

動念之思維是妄想心

或說假心

所以譯為「無」、

【經】字譯為「詮」

你將心經悟明白了

心無掛礙了' 所以譯為「詮」

才能達到究竟涅槃 、

【觀自在菩薩】

即觀世音菩薩也、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就是觀音菩薩進入「三昧」大定之『時』也 、

【照見五蘊皆空】

就是在定中發現

原本五蘊是妄執的幻影

並非真實、

【度一切苦厄】

你明白了五蘊皆空

就不被五蘊而束縛才能解脫

再也不受六道輪迴之苦厄了、

【舍利子!】  

觀音菩薩對舍利子說

舍利子呀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不要分別

色與空有什麼不同 、

【色即是空】

色為緣起性本空 、

【空即是色】

空非真無' 方便受用不離色 、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這受想行識

這些自身感受與行為

與空與色' 是一樣的道理 、

【舍利子!】

舍利子呀 、

【是諸法空相】

所有的凡聖之法本空相

你要「應無所住」

你就進入【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的解脫境界了、

【是故空中無色】

宇宙的空中是無色的 、

【無眼耳鼻舌身意】

法身之本性無此六根 、

【無色聲香味觸法】

六根清靜了就息止六塵了、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此對六識皆空

總十八界皆空也 、

【無無明】

十八界空了

無明煩惱就沒啦 、

【亦無無明盡】

連無明煩惱沒啦

亦不可執著

就算斷盡了執著 、

【乃至無老死】

無明煩惱斷盡了

就永遠沒有老沒有死 、

【亦無老死盡】

連沒有老死

亦不可執著

就算斷盡了執著 、

【無苦集滅道】

此四諦是小乘法

無集可斷' 無苦可舍

無道可修' 無滅可證

故四諦一一無之 、

『原「心經」是大乘法

生死即涅槃' 煩惱即菩提』

【無智亦無得】

慧命無相曰無智

智者無形曰無得 、

【以無所得故】

諸法空相名為悟

悟時亦無所得

曰無所得故 、

【菩提薩埵】

諸佛菩薩

以及諸等眾生

都是【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 、

『「注' 整部心經

就這句子才出現

心無掛礙……的' 「心」 字

當知心經

就是息滅「心」執

息滅心執萬法具休

才能達到' 心無掛礙』

【無有恐怖】

超脫生死輪迴

就「無有恐怖」了 、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就是要息滅

每時每刻的胡思亂想

你才能了脫生死輪迴 、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過去已成了佛的佛

現在正在修行的佛

未來迷惑未醒悟的佛

此三世諸佛

都是依此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法門

證得圓滿涅槃之佛果 、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

要知道這部心經 、

【是大神咒】

所謂「大」

功德大到不可思議、

所謂「神」

神妙不可測度、

所謂「咒」

能隨願而成就

驅煩惱入菩提涅槃

故稱大神咒 、

【是大明咒】

般若智光

能破生死長夜痴暗

故稱大明咒 、

【是無上咒】

能成就究竟解脫之道

故稱無上咒 、

【是無等等咒】

般若稱為佛母

出生一切諸佛

諸佛依此' 而得究竟極果

故稱無等等咒 、

【能除一切苦】

能悟到心經的核心要點

五蘊皆空' 六根' 六識' 六塵亦空

繼而我執亦空' 心執亦空

但不可執著空相

才能達到

心無掛礙……究竟涅槃

名曰' 能除一切苦

所以接著言

【真實不虛】也 、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此秘密章句' 即秘密般若

密咒

即五不翻中' 秘密不翻 、

又但翻字' 不翻音

字是華文' 音仍梵語、

以音既未翻

所以莫領其義

不能解說 、

何以故?

眾生各自的根器不同

悟性淺深不同

持咒功夫淺深不同

效果的殊勝非同非異

道在自心悟' 豈能代其言 、

憨山大師雲

此咒為密說般若

不可解也' 但直默誦

其收功之速' 正在忘情絕解

不思議之力耳……、

默誦它個山窮水盡

只顧當下默誦' 不管結果

保你今生定解脫。

相關焦點

  • 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注音和譯文
    剛接觸佛學的人都會選擇心經,因為心經全文字數少,在修行時會覺得更容易。其實心經只是字數少,但它的每個字都有一定的深意,所以剛開始修心經的師兄,可以多看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注音和譯文這方面的內容,這樣會讓師兄對經文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而且在念誦時也不會把經文念錯。
  • 心經與量子力學
    心經原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 心經常識:人去世後親人念心經可以嗎
    《心經》是非常經典的經文,也是非常流行的經文我們修持《心經》全文對我們的好處是非常多的。人去世後親人念《心經》是可以的,這樣可以為逝去的人多消除一些業障,也可以為逝去的人求得福報。為什麼"般若心經"能有這特殊的效果呢?那我們也必須知道及理解人為什麼會變成"冤鬼"呢?所謂"無冤不成鬼",人在生的時間,因為心中有許多看不開、甚至想不透的冤屈,死後便集了一身的怨氣,久久不願去地府報導,情願魂寄存於人間,不願安息。從此空間不能順利到另一空間,而被夾在兩個空間之中,十分痛苦甚至到了極點,每日處於黑暗之中,也不是發生什麼事。
  • 《心經》常識:怎樣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
    《心經》是大乘佛學的經典經文,也是非常不錯的經文,我們修持《心經》的好處是非常多的,但我們也要有正確的方法,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怎樣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持誦《心經》注意事項:1 、持誦時必須發出聲音,但無須大聲朗誦,重以誠心誠意的恭敬心和懺悔心護念之。2 、持誦時,或跪、或立、或坐皆可。
  • 了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意思,讓你更好領悟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我們也可以理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的就是如何讓自己,從此岸過河,到達彼岸。要想過河就需要過河的工具,這個工具也就是智慧,要想過河需要獲得大智慧,才能脫離苦海,到達極樂的彼岸。因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所講的是空性精華。我們之所以會遭遇恐怖、災難、違緣等侵擾,其根本在於對人我和法我的執著,倘若證悟了無我空性,斷除了人我執和法我執,一切魔障就沒有猖狂的餘地了。
  • 《心經》全文硬筆楷書作品欣賞
    硬筆書法 楷書《心經》(橫版) 公眾號:天天練字書法學堂 硬筆書法 楷書《心經》
  • 《心經》白話譯文(餘秋雨版)
    我們知道,《心經》是一部文字簡要,意蘊深厚的佛教經書,理事圓融,知行合一。《心經》歷來注釋很多,妙義層出不窮,經文雖然只有260多個字,但它是般若的核心,攝取了般若學說的要義,文約義深,教化眾生,隨機引導。
  • 心潛圓融意象 神造端莊之盛——趙伍雷楷書《心經》
    可是趙伍雷先生憑藉超強的筆墨功夫,最有解鎖歐楷玄機的勇力,以九成宮為法本,心追手臨,寒暑不輟,不但入得歐楷之門,並且解得歐楷上法,取法為上,得法亦為上乘,把歐體寫得出神入化,世莫能辨!趙先生的楷書,極有筆墨見精神的塑造,有意識地介入了圓融意象,經過筆墨的急去緩回,把楷書寫得微肉而多骨。有骨又有力,是謂聖!
  • 《心經》英文版,挺直白的
    偶爾在網上發現了兩個英文版的《心經》,挺直白的。比漢語的白話文還要白話文。對學英語有興趣的,又喜歡佛法,不妨了解一下英文版的《心經》。這是釋迦牟尼佛教法的心髓【版本一】美國萬佛城翻譯的英文心經以及念誦。
  • 無無無,空空空,《心經》中的重複字帶來的挑戰
    玄奘西行造像我剛剛開始以《心經》為書法題材進行創作時,用的是專門寫《心經》的上礬格子宣紙,這種宣紙大小約如四尺對裁這個時候,安慰自己說:書寫《心經》本身就是修行,既然是修行,必然要經受挫折和困苦,像唐僧西天取經必須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直到能夠熟練背誦《心經》,「謀殺」宣紙的情況才逐漸減少了,基本每次都能寫出一幅完整的作品。但是重複的字仍然給我提出了挑戰。
  • 《波若波羅密多心經》
    《波若波羅密多心經》,也是《觀世音心經》這裡的字詞不多,但是...還是需靠自己去感悟!!懂得了,你也能釋放出自己,做回原本的自己!!希望大家都能找回原本的自己!!全民娛記:衍度家
  • 《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什麼意思?真懂的人並不多
    《心經》雖然只有260個字,但卻是大乘佛法當中,最重要的一部佛教典籍,《心經》的譯本很多,但流傳最廣的,還是玄奘法師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現存的《心經》譯本:第一、法月所譯的《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二、般若、利言等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三、智慧輪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四、法成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五、敦煌發現譯本《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六、宋代施護所譯的《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 《心經》諸法空相應為宇宙實相,愛與慈悲乃能量源泉!經文詳解!
    《內觀經》詳解了三篇之後,已對自身由來和生理結構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尤其是《內觀經》上一篇對於心神作用的詳述,更加深了對《心經》的理解層次,還有《清靜經》和《金剛經》,更容易加深對《心經》的理解。其實道家也好,佛家也罷,了解多了之後,說的都是一個道理,說的都是自然宇宙的實相,只不過是言語表述不同和普通大眾難以明白罷了!略有不同之處,道家側重修長生,佛家側重修往生,結果都是跳出輪迴,不生不滅。
  • 為什麼那麼多人愛寫甚至刺血書寫《觀音心經》?
    《觀音心經》又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有人說看《觀音心經》在天上是能量,在人間是智慧,在陰間是錢。歷代大書法家寫《觀音心經》的人不少,如趙孟等人,當代書法愛好者為了附庸風雅或者出於對菩薩的虔誠,也經常寫心經。佛教弟子為了裝點門面,也經常集名家的字成為心經。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彼岸花開正盛
    釋迦牟尼說:現在就讓我們聆聽佛陀的教誨,一邊聽著木魚的敲打聲,去看看能引導我們「到達彼岸」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吧。(《心經》全文。)2.《心經》句讀「摩訶」在梵語中是「偉大」的意思,「般若」意為「智慧」,「波羅蜜多」意為「到達彼岸」。用偉大的智慧到達彼岸的《心經》開篇是這樣說的:佛陀便是「悟道者」。菩薩、菩提薩埵是「雖然悟道,但放棄涅槃,與眾生一起生活者。」
  • 當代幾位書法名家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看看寫得咋樣!
    當代幾位書法名家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看看寫得咋樣!》 趙樸初《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空與色,本就是一體!
    《心經》就是無數人看的佛經中的一部。很多人品讀《心經》的原因,一是因為篇幅短,讀完一遍不佔用時間;再有一個是因為《心經》的義理,看起來有時淺顯易懂,有時又玄奧難明。很多人讀了無數遍,仍然希望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心經》中的義理。
  • 玄奘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不解之緣
    在佛教的眾多經典著作中流傳最廣的當然要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了。無論是耄耋的老者,還是年幼的孩童,無論是在鄉間,還是在大都市,人們都會時不時地朗誦這篇經文。人們最為熟悉的那段「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處便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金剛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纙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 如何正確理解《心經》中所說的「色即是空」
    《心經》在佛家素有「經中之王」的寶號,又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無論是之於在家居士而言,還是對皈依佛門的佛弟子來講,《心經》的利好之處不言而喻,每一次翻閱,都會給人一種「不讀此經誤此生」的感受。雖然很多人未聞佛法,也不曾接觸過《心經》,但是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大家定然是時常聽聞,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佛家,都廣為流傳,各種書籍和影視劇中都有出現過,即使不了解佛學的人,對這句話也大多是耳熟能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