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們講了墨菲定律,如果說墨菲定律是公司經營過程中,因為某項重複的、有安全隱患的(即使這個隱患的概率小於火星撞地球)工作活動,因為個人重複操作或者多人操作,只要次數達到一定數量就會出現工作失誤的一個定律。
如果說墨菲定律適用於個人或者某個工作環節,那麼這期我們講的帕金森定律是公司管理層頂部無法適應自身當前崗位而造成的管理混亂。
帕金森定律是官僚主義或官僚主義現象的一種別稱,被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也可稱之為"官場病"、"組織麻痺病"或者"大企業病",源於英國著名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書的標題。帕金森定律常常被人們轉載傳誦。
帕金森在書中闡述了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及後果
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
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幹的人;
第二是讓一位能幹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
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
第一條路大多數人是不願意這樣做的,尤其是在人浮於事的大企業中,好不容易熬到高層,但是突然發現自己不再想之前在中層時候那樣遊刃有餘,很多事情以現有的能力是無法做到的,但是沒有人願意因此而辭去現有的崗位,因為那樣會喪失許多權利;
第二條路不敢走,因為那個能幹的人會成為自己職業生涯的競爭對手,這種有能力的是自己打擊的目標而不是提拔的選擇;
看來只有第三條路最適宜。於是,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則高高在上發號施令,他們不會對自己的權利構成威脅。兩個助手既然無能,他們就上行下效,再為自己找兩個更加無能的助手。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
帕金森得出結論: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機構會像金字塔一樣不斷增多,行政人員會不斷膨脹,每個人都很忙,但組織效率越來越低下。這條定律又被稱為"金字塔上升"現象。
產生條件
帕金森定律要發生作用,必須同時滿足下面四個缺一不可條件:
第一:必須要有一個組織,這樣的組織很多,大的來講,各種行政部門和規模較大的公司;小的來講,只有一個老闆和一個僱員的小公司。
第二:管理者本身不是公司的一把手。這就是說權力對這個管理者而言,可能會因為做錯某件事情或者其他人事的原因而喪失。這個條件是不可少的,否則就不能解釋何以要找兩個不如自己的人做助手而不選擇一個比自己強的人,這樣也就不會產生"鮮花"插在 "牛糞"上的現象。
第三:這個管理者能力極其平庸,他在組織中的角色扮演不稱職,如果稱職就不必尋找助手,否則就不能解釋他何以要找幾個助手來協助。
第四:這個組織一定是一個不斷自我要求完善的組織,正因為如此,才能不斷地吸收新人來補充管理隊伍,也才能符合帕金森關於人員編制增長的公式。
可見帕金森定律,必須在一個擁有管理職能,不斷追求完善的組織中,擔負著和自身能力不相匹配的平庸的管理角色,且不具備權力壟斷的人群中才起作用。
如何防止帕金森定律產生。
因為上面這四點要求必須同時滿足才能掉入帕金森陷阱,這樣就可以知道如何防止他的發生了。
一個沒有管理職能的組織,比如網絡虛擬學術組織,興趣小組之類。一個不思進取,抱守陳規的組織,不必要引進新人,自然也沒有帕金森定律的困擾。
3.一個擁有絕對權力的人,他不害怕別人攫取權力,也不會去找比他平庸的人做助手。
4,一個能夠承擔勝任當前管理崗位的人,沒有必要找一個助手,也不存在帕金森定律的情況。
上面說的都是企業管理中出現的帕金森定律,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將他引申到其他細節性問題上面
舉例分析帕金森定律作用意義
1.帕金森定律是時間管理中的一個概念。
2.帕金森定律表明:只要還有時間,工作就會不斷擴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時間。
3.帕金森定律是帕金森為揭露和嘲諷英國政治社會制度中官僚主義組織結構的弊端而提出的。
4.帕金森定律是帕金森在對組織機構的無效活動進行調查和分析中提出的關於組織機構臃腫低效的形成原因的定律。
5.即使是兩個人的小組織也會因為分工問題產生依賴性,店長給店員分的任務,店員又想設法分解任務。
帕金森定律能產生的惡劣後果特別多
第一:造成人員結構臃腫
第二:人員增多造成文件審批程序逐級上報,多次審核、討論,嚴重拖延時間
第三:本來四五個人能討論表決的問題,這時候會出現二三十個人一起討論表決,造成人情往來特別頻繁密切,結婚生娃家中瑣事等都無法推脫,嚴重影響工作質量
第四:因為表決人數眾多,精英意見可能被庸俗意見否決,造成好的建議無法實施。
公司表面上非常繁榮有秩序,所有意見層層上報層層審批覆核,其實這種企業的低效率運行狀態已經遠遠落後其他競爭對手。
領導因為尋找到其他助手的幫忙而自我設限。雖然自己的能力比助手強,但因為助手的存在,自己就不願意再付出。因為墨菲定律也告訴我們在大公司裡做的越多,出現錯誤的機率就越多。事情交給別人幹。有問題找別人,有成果自己拿。自我設限,不思進取。造成公司人員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