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大定律並稱為20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領悟了受用一生

2021-01-10 人生智慧全解讀

開門見山,「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定律」並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其中所包含的智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事實上,在21世紀的今天,這三大定律依然影響著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領悟這三大定律,一定會對你的人生產生積極影響,使你受用一生,或許還能改變你的命運。下文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這三大定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墨菲定律

20世紀40年代,美國一個名字叫墨菲的空軍上尉工程師,在取笑他的某位同事是個倒黴鬼的時候,隨意說了這麼一句話:「假如一件事情有可能會被弄糟的話,讓他去做就一定會弄糟。」令人驚奇的是,這句話被迅速傳播開來,並擴散到世界各地。在擴散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這句話逐漸失去了它取笑人的初衷,演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形式,其中有一種最受歡迎的形式是:「如果壞事情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多麼小,它總會發生,並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著名的「墨菲定律」就是這樣誕生的。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人類儘管越來越聰明,但有些不幸的事故總還是會發生的。因為人類與生俱來的一大弱點就是容易犯錯誤,它並不以科技的進步為轉移。而且,隨著人類解決問題的手段越來越高明,面臨的麻煩、所犯的錯誤也就會越來越嚴重。

墨菲定律給我們帶來的積極啟示是,這個世界是由正確與錯誤組成的。錯誤是這個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正確的事情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地發生一樣,錯誤的不請自來也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命運。但錯誤並不總是壞事,從錯誤中汲取經驗教訓,可以得出正確的結果,只有這樣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因此,錯誤往往是成功的跳板。

二、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源於英國著名學者西裡爾·諾斯古德·帕金森於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書,常被用來解釋企業中的官僚習氣。帕金森定律具體闡述了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和後果:一個不稱職的管理者,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條是退位讓賢;第二條是尋找能力強的助手;第三條是任用比自己水平更低的兩個人當助手。對於大多數不稱職的管理者來說,他們是不會選擇第一條路的,因為那樣會喪失權力;第二條路也很少有管理者走,因為那樣會給增加一個強大的對手;那麼,就只有第三條路最適宜。於是,兩個水平更低的助手分擔了管理者的工作,他自己則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發號施令。兩個助手自己水平不夠,也就相仿管理者,再為自己找來兩個水平更低的助手。以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龐雜、冗員過多、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行政管理體系。帕金森由此得出結論: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機構會像金字塔一樣不斷增多,行政人員會不斷膨脹,每個人看上去都很忙,但組織效率會越來越低下。所以,這條定律又被稱為「金字塔上升現象」。帕金森定律主要適用於企業管理,但在其他涉及組織、團隊和集體的機構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即使對普通人而言,也是應該予以學習和領悟的。

三、彼得定律

彼得定律源於著名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於1969年出版的《彼得原理》一書,彼得提出:一般來說,人們在某個職位取得一定的成功之後,就很可能會被晉升到更高一級的職位上,並一直被晉升到自己無法勝任的職位為止,如此,就會導致組織裡面的全部職位都被那些無法勝任其職的人所佔據。而在新的職位上,被晉升者往往使用的還是他們在原先低一級或幾級崗位上使用的老經驗和老辦法,這明顯在更高的職位上是不適用的。由此,就導致了整個組織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都出線明顯下降,而且,彼得指出,組織中的任何人,遭遇都會是這樣的。彼得定律應用廣泛,包括企業組織、行政組織、宗教組織、教育組織等各界人士在內,都會遇到崗位適應的問題,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彼得原理的困擾。彼得原理對管理者而言,最大的啟示是,在提拔員工或幹部時一定要著眼於潛力,要高度重視人與崗的匹配,目前所取得的成績並不能作為提升的唯一理由,關鍵還是是要看到他是否能在更高的職位上發揮出能力來。

相關焦點

  • 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是官僚主義的一種別稱,還被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造成這現象的原因:一個不稱職的領導,有三條出路,第一辭職退位;第二讓一個能力強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還低的人當助手。第一條路走不得,因為會損失許多權力與利益;第二條路也不能走,因為那個能幹的人會成為自己的對手,而且你競爭不過他;只有第三條路才能走了。
  • 原來這就叫「金蟬定律」!不愧為三大成功定律之一,受用一輩子
    這條定律是「三大成功定律」之一,領悟了,或許能改變你的命運,它就是與荷花定律、竹子定律齊名的「金蟬定律」,一旦領悟,受用一輩子。「金蟬定律」源於蟬的蛻變過程:炎熱的夏季,雄蟬常常伏於梧桐樹幹上,不斷地、拼命地振動著它的鼓膜,發出極其嘹亮的鳴叫聲,目的就是吸引雌蟬來與它交尾,它的嗚叫聲有著急切,應該也有著對自由的歡呼。因為,它的自由的確來之不易,要以在地底下潛伏很長時間,短則一年,長則達到驚人的十七年之久為代價,才能鑽出泥土,從蟬蛻裡掙脫出來。
  • 西方三大哲學發現之帕金森定律——自欺欺人的外部繁華及自我設限
    帕金森定律是官僚主義或官僚主義現象的一種別稱,被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也可稱之為"官場病"、"組織麻痺病"或者"大企業病",源於英國著名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書的標題。帕金森定律常常被人們轉載傳誦。
  • 生物遺傳三大定律有什麼?
    生物遺傳三大定律有什麼?遺傳學三大基本定律即遺傳學上分離規律、獨立分配規律和連鎖遺傳這三個規律。分離規律是遺傳學中最基本的一個規律。它從本質上闡明了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是以自成單位的基因存在的。
  • 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發現者——克卜勒
    克卜勒是德國的一位數學家,天文學家和佔星家17世紀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他最出名的是他的行星運動定律此外,他還發明了一種改進的版本的折射式望遠鏡(克卜勒望遠鏡)關於他在天文方面的貢獻▼克卜勒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分別是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和周期定律。
  • 20世紀人類科學界著名的三大計劃一覽
    20世紀人類科學界著名的三大計劃一覽1、曼哈頓原子彈計劃2、阿波羅登月計劃3、人類基因組計劃曼哈頓原子彈計劃,是美國陸軍1942年6月開始實施利用核裂變反應來研製原子彈的計劃,該計劃集中了當時西方國家最優秀的核科學家,動員了10萬多人參加這一計劃,歷時3年,耗資20億美元,於1945年7月16日成功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
  • 從克卜勒三大定律到大數據分析
    一、克卜勒三大定律克卜勒定律是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提出的關於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 成功的三大定律,早領悟者早成功
    成功的三大定律,早領悟者早成功 這就是選擇的力量,而成功者善於的就是掌握了選擇的力量,他們知道什麼樣的選擇對自己有更大的發展,會讓自己更出色。 其實每個人的起跑點是一樣的,那麼怎麼每個人的人生都不盡相同,為什麼會有成功和失敗之分,這都是每個人的選擇不同造成的。
  • 克卜勒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約翰尼斯·克卜勒(Johanns Ke-pler,1571—1630),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分別是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和周期定律,這三大定律可分別描述為:所有行星分別是在大小不同的橢圓軌道上運行;在同樣的時間裡行星向徑在軌道平面上所掃過的面積相等;行星公轉周期的平方與它同太陽距離的立方成正比。
  • 驚人的三大成功定律!(值得深思)
    如果你想取得成功,你一定要好好領悟這「驚人的三大成功定律!」1、荷花定律一個池塘裡的荷花,每天都會以前一天的2倍數量在開放,到第30天,荷花將開滿整個池塘。那麼,請問:「在第幾天,池塘中的荷花開了一半?」第15天?錯,是第29天!
  • 優美和諧的數學詩歌——克卜勒三大定律的發現
    數學被稱為上帝書寫宇宙奧秘的文字,無數科學家,當然包括數學家在內,為發現、解讀這文字細探窮究,用盡了畢生的心血,同時自身也獲得了極大的快樂與滿足。用數學公式表達物理定律之開先河者,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 是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因確定克卜勒三大定律,精確描述了行星運動的真實軌跡,被時人稱為「天空立法者開。
  • 西方媒體評價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第一個竟然是中國人!
    西方媒體評價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第一個竟然是中國人!十九世紀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在十九世紀的時候,西方相繼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發展進入了個非常快速的時期。而且那個時期的中國也是出於最風雨飄搖的時期,在滿清政府的統治下,舊中國差點成為了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幸虧那時候湧現了一大批的擁有先進思想和意識的年輕人,解救中華民族於水火之中。也使那個時期的中華民族湧現出了很多的英雄人物。西方媒體就評價出了十九世紀世界的三大偉人,第一個就是中國人!
  • 高中物理熱力學三大定律總結
    熱力學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恆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有幾種表述方式: 克勞修斯表述為熱量可以自發地從溫度高的物體傳遞到溫度低的物體,但不可能自發地從溫度低的物體傳遞到溫度高的物體;開爾文-普朗克表述為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取熱量,並將這熱量完全變為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以及熵增表述:孤立系統的熵永不減小。
  • 克卜勒用了25年的時間研究第谷的觀測結果,發現了克卜勒三大定律
    16世紀的後半期,出現一個叫第谷「布拉赫的人,他是丹麥貴族出身。他在國王的幫助下,建造了一座天文臺。他在那裡一直觀察了20年。由於當時沒有望遠鏡,他想方設法安裝一個特殊裝置,提高了觀測的精確度,準確地記錄了火星等行星的運行和恆星的位置。他是一位傑出的天文觀測家。
  • 物理學家李淼眼中的霍金:愛因斯坦後影響最大的科學家 一生三大...
    新京報快訊(記者許雯)據外媒今日報導,被稱為目前地球上最偉大的宇宙物理學家霍金逝世。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淼認為,霍金可能是愛因斯坦之後社會影響最大的科學家,他發現的奇點定理、黑洞蒸發和對宇宙量子起源的研究是他對物理學的三大學術貢獻,並且啟發了公眾對宇宙探索的興趣。
  • 西方文化三大定律之一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墨菲定律由愛德華·墨菲在 1949 年提出,亦稱墨菲法則、墨菲定理。定律內容為: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這個定律指出,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墨菲定律的由來愛德華·墨菲是美國某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1949 年與其上司參加美國空軍進行的 MX981 火箭減速超重實驗時,儀器失靈發生了事故。
  • 牛頓三大定律是墨子發現的,他只是個搬運工。
    本文作者:盛京楊員外牛頓與蘋果樹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文中說牛頓被蘋果砸了頭,然後獲得靈感,發現了重力學定律。事情要真是如故事說的那樣,那牛頓一定是練過類似&34;之類的武功,不然解釋不了人的腦袋被在樹上的蘋果砸了,不僅沒事,還能砸出靈感,中國諸如此類的荒唐故事實在太多了。
  • 你還記得克卜勒三大定律嗎?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回憶一下克卜勒發現的偉大定律。在1609年,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發表了第一和第二定律。第一和第二定律是克卜勒利用他老師第谷二十年的天文觀測數據,經過十年的計算,才得出的結論。克卜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所處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克卜勒第二定律:行星和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掃過的面積相同。十年的數據計算只是個開始,時間來到了1619年,克卜勒又經過十年的數據計算,發表了第三定律。
  • 高中物理:熱力學三大定律複習總結
    熱力學第二定律有幾種表述方式: 克勞修斯表述為熱量可以自發地從溫度高的物體傳遞到溫度低的物體,但不可能自發地從溫度低的物體傳遞到溫度高的物體;開爾文-普朗克表述為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取熱量,並將這熱量完全變為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以及熵增表述:孤立系統的熵永不減小。 熱力學第三定律通常表述為絕對零度時,所有純物質的完美晶體的熵值為零, 或者絕對零度(T=0)不可達到。
  • 影響了世界的IT界三大定律
    而在IT業發展的過去的半個世紀,始終被這三個定律所影響。摩爾定律(Moore’s Law)最早提出這一定律的是大名鼎鼎的因特爾公司的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有一個疑問,根據摩爾定律我們的手機每更新換代一次就應該比原來的手機快一倍啊,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是因為IT界的另一大定律——安迪-比爾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