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三大定律,早領悟者早成功
一、是選擇決定人生
成功者並不是依靠任何機遇來而活著,而是依靠正確的選擇來活著。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選擇,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這正如潛能大師安東尼·羅賓所說:「人生就註定於你做決定的那一刻。」
講一個真實的案例:
幾年前,有一位從農村來的女孩,她是一個非常樸實無華的女孩,她對工作兢兢業業,認認真真,盡職盡責。但是,在工作之餘,她並沒有像現代的都市時尚女性那樣,整天去追求一些花花綠綠的東西,而是選擇了學習。
和朋友談起自己的未來時,她說:「自己的道路必須自己來走,我可以選擇一條安穩的工作之路,但我認為這樣的人生我不需要,我選擇的是學習,因為我想上大學。儘管就目前情況來說,我還沒有這些資格,但是,我相信,通過我的努力,我一定能夠實現。」
兩年後, 她通過自學考試拿到了專科文憑,然後又進行了專升本考試,現在已經是某名牌大學的學生了。
那麼,她為什麼會成功呢?正是她做出了一個正確的選擇,從而贏得了自己的人生。
這就是選擇的力量,而成功者善於的就是掌握了選擇的力量,他們知道什麼樣的選擇對自己有更大的發展,會讓自己更出色。
其實每個人的起跑點是一樣的,那麼怎麼每個人的人生都不盡相同,為什麼會有成功和失敗之分,這都是每個人的選擇不同造成的。
二、巧幹遠勝蠻幹
「巧幹能捕雄獅,蠻幹難捉蟋蟀。」這句話道出了一個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講究方法,巧幹勝於蠻幹。
「巧幹」是一種分析判斷、發明創造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強者敏銳機智、靈活精明的反映,因而也是充滿活力、最為寶貴的財富。
講一個職場故事:
一家公司招聘一名業務代表。進入決賽的甲、乙兩名應聘者,在不同的時間段分別被通知前來面試。
甲在面試期間,面對各種問題對答如流。就在他自我感覺良好之際,負責面試的考官忽然遞給他一把鑰匙,並隨手指了指室內的一扇小門,笑吟吟地說:「請你幫我到那間屋裡拿只茶杯來。」
甲接過鑰匙就去開那扇小門,鑰匙很容易就插進了鎖孔,可就是擰不動、打不開。甲非常耐心地鼓搗了好一陣子,才回過頭來,很禮貌地問那位翻看材料的考官:「請問,是這把鑰匙嗎?」
「是的,」考官抬頭看了看甲,又補充一句,「錯不了,就是那把鑰匙。」然後就接著看他的材料。
甲打不開門,就轉身走回考官的面前,很為難地說:「門打不開,我也不渴……」
考官打斷他的話:「那好吧,你回去等通知吧,一個星期之內如果接不到通知,就不用等了。」
輪到乙了,在回答問題時乙儘管不太流暢,可他很快就憑著那把鑰匙在那間屋裡取來一隻茶杯。考官為他倒了一杯水,高興地告訴他:「喝杯水,然後籤個協議,你被錄用了。」
原來,那間屋不止一扇門,除考官房間的那扇內門外,還有一扇與考官房門相鄰的外門。乙打開了外邊的那扇門,取出讓自己求職成功的那隻茶杯來。
在人生中,一昧地埋頭苦幹雖然是無可厚非的,不過要想迅速攀到職業「頂峰」,這是遠遠不夠的。這還需要我們懂得如何「巧幹」,它強調分析判斷、發明創造,使你在實際工作中發揮聰明才智,最終巧妙解決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成功屬於冒險家
人的一生就像是爬山,最好的風景往往都是最高最險的地方。強者不會留戀眼前的風景或是懼怕危險而止步不前,從而登到了頂峰,領略到了人間仙境一樣的美景。所以成功屬於那些不畏艱險,登到頂峰的堪稱冒險家的強者。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
在一地處險惡的峽谷,澗底奔騰著湍急的水流,幾根光禿禿的鐵索橫亙在懸崖峭壁間,這就是過河的橋。
一行四人來到橋頭,一個盲人,一個聾子,兩個耳聰目明的健全人。
四個人一個接一個地抓住鐵索,凌空行進。結果呢?盲人、聾子過了橋,一個耳聰目明的人也過了橋,另一個則跌下去,喪了命。難道耳聰目明的人還不如盲人、聾人嗎?他的弱點恰恰源於耳聰目明。
盲人說:我眼睛看不見,不知山高橋險,心平氣和地攀索;聾人說:我的耳朵聽不見,不聞腳下咆哮怒吼,恐懼相對減少很多。那麼過橋的健全人呢?他的理論是:我過我的橋,險峰與我何幹?急流與我何幹?只管注意落腳穩固就夠了。
很多時候,成功就像過索橋,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為一個人智商的低下,也不是因為他力量的薄弱,而是因為威懾於環境,被周圍的聲勢嚇破了膽,而影響了他自己腳下的路。
可以說,每一個強者個個都是冒險家,他們總是敢於不斷嘗試新事物,以此實現自己的人生的目標。
- The End -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請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