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上講的自由意志,為什麼科學難以反駁?

2020-12-03 獨視角

有不少人其中包括一些科學家認為科學實驗已證明人類沒有哲學家所說的自由意志,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一位哲學教授Alfred Mele曾經寫過本不足一百頁的小書《為什麼科學沒有反駁自由意志?》(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Why Science Hasn't Disproved Free Will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說明為何這個看法是不對的。

Mele 是研究自由意志的學者,除了在這個題目著作等身,數年前還獲得四百四十萬美元研究撥款,主持一個名為"Big Questions in Free Will" (自由意志中的重大問題)的大型跨學科研究。這本書的副題可能令人以為作者是站在哲學的立場對抗科學,讀過內容後便知完全不是這回事。Mele是位重視科學的哲學家,這在他大量的著作中可以明顯看得出(Mele 著有十一本書和超過二百篇論文,編了六本書);他不是要論證科學根本上不能證明人類沒有自由意志,他在這本小書要說明的只是:到目前為止,沒有科學實驗能證明人類沒有自由意志,而且是「距離證明很遠」,並非「有頗強的證據,只是未到證明的程度」;至於將來會不會有科學實驗能證明人類沒有自由意志,Mele 的態度是開放的。

Mele 討論的科學實驗來自神經科學和心理學,前者當然包括著名的Libet 實驗,全書共六章,第二章整章討論Libet 實驗。Libet 實驗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做的,現在的科技已大為進步,過去十多年有科學家用較新的科技做類似的實驗,實驗結果跟Libet 的大同小異,也被一些人認為證明了人類沒有自由意志;第三章討論的就是較新的神經科學實驗。這些新舊的神經科學實驗都在實驗對象身上找到以下兩者的關聯:N某些不能為人所意識的腦部活動, A某一有意識地決定做的動作。

A指的是先有意識地決定做那動作(稱這有意識地決定為 D ),然後做出動作。D發生先於A,而N則先於D;在實驗裡,研究員可以用N來可靠地預測A。有些科學家認為這證明了D不是A的真正原因,N才是,而由於N是我們意識不到的,這證明了A不是運用自由意志的結果。這些實驗的具體內容比以上的簡述複雜得多,但在這篇短文無法詳述,有興趣的讀者看過Mele這本書後便能有較深入的了解,因為他的解釋清晰兼準確,卻又沒有過多的技術細節。

Mele認為這些實驗遠不能證明人類沒有自由意志,他的論證整體而言很有說服力,在他眾多論點中,有人認為以下三點最強:

1、實驗中的行動,都是一些即時決定的小動作(例如擺動指頭),與我們生活中那些經過思慮和審算而決定做的行為分別很大,因此,即使實驗證明這些小動作不是運用自由意志的結果,也不能支持一個概括人類所有行為的結論;

2、所謂「可以用 N來可靠地預測A」,準確度最高也不過是80%,有時低至60%,這樣的數據,連證明實驗中的小動作不是運用自由意志的結果,也嫌不夠強;

3、N發生先於A,並不保證N是決定A的原因,例如N可以只是運用自由意志有意識地決定行動前的腦部預備活動。

第三和第四章討論的是心理學實驗,這些實驗大多都很著名,例如史丹福監獄實驗和米爾格倫實驗(Milgram experiment) ;Mele 對這些實驗的描述同樣是生動有趣,就算是早已認識這些實驗的讀者,讀時也應該不會覺得悶,甚至會發現一些以前不知道的細節。其實這些心理學實驗比起上述的神經科學實驗更加不能證明人類沒有自由意志,這裡我不複述Mele 的解釋了,一言以蔽之,就是實驗對象的行為不見得是不由自主的(至少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或有可能自主)。

除了介紹這些實驗和解釋為何實驗未能證明人類沒有自由意志,Mele還釐清了「自由意志」( "free will") 的不同意思,尤其重要的是分開了"modest free will"和"ambitious free will ",前者指有意識地作出行動的決定、並因而行動,後者指即使行動前的所有情況一樣,也可以單憑有意識的決定而不一定那樣行動。上述實驗企圖證明人類沒有modest free will,Mele解釋了為何實驗不能證明這點,而且更進一步說明我們為何有理由相信人類有modest free will。然而,有modest free will並不保證有ambitious free will,對於「人類有沒有ambitious free will?」這個問題,Mele的答案是:「懸而未決。」("The jury is still out.")

相關文章:

宿命論和自由意志的矛盾,關於唯物論的幾個問題

霍金在《大設計》一書中,為何不提自由意志?

相關焦點

  • 哲學與科學的共同難題:人究竟有沒有「自由意志」?
    我們知道自己並不完全自由。然而,我們還是相信在一定範圍內,人還是有選擇的自由,例如現在你可以選擇不看手機而去看書。關於人究竟是否有自由意志,這個問題即是哲學問題,也是科學問題。自由意志是真實存在,還是人的幻覺?正如20世紀著名的哲學家薩特所言:「你是絕對自由的。」人有自由意志似乎是常識、無容置疑的事實。
  • 哲學中的預先決定論與自由意志的矛盾
    至於人的自由意志,這其實是一個哲學命題,如果非要從物理上說,就是量子的不確定性概率。關於人的自由以及決定論的問題,經常會跟價值論、倫理關聯在一起,如果人是已經被決定的生物,那麼小偷也是被決定要做這樣的行為,我們應該要處罰他嗎?如果我們現在的一切,包括人類的所作所為在宇宙大爆炸那一刻就已經被決定了,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哲學化呢?有諸多論點對這些大哉問有探討。
  • 自由意志有性別差異?神經科學與哲學對此爭辯不休
    近年來,科學與哲學關係緊張。他們的角色類似於一個睜大眼睛的孩子和她脾氣暴躁的叔叔。每當這個科學這個年輕的孩子進入一個新的發現是,年長的哲學叔叔就會說:「這就是全部嗎?這必然是真嗎?當如果不是,那這不算什麼?
  • 笛卡爾《第一哲學沉思錄》:「自由意志」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笛卡爾的《第一哲學沉思錄》,在昨天的內容中我們從霍布斯對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論斷反駁中,進一步提到了自由意志是否存在的問題,今天我們將延續昨天的內容繼續探討自由意志。從我們日常直覺來說,肯定毫不懷疑自由意志的存在。
  • 叔本華的迴響:「自由意志」究竟存在與否?
    18世紀以來,對人生的探討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我們有自由意志嗎?20世紀晚期,有人認為神經科學對這個問題已經給出了很好的解答。神經學家班傑明·裡比特(Benjamin Libet)、海恩斯等人認為,大腦在人意識到之前就做出了決定,所謂決定的意識僅僅只是一種生理上的「後知後覺」。然而近年來的科學研究又駁斥了這種觀點。人是否有自由意志,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似乎永遠琢磨不透。
  • 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覺嗎?
    儘管如此,撇開極其困難或生理上不可能做到的事,你可以選擇的事情還是很多。在一定的範圍內,你依然是隨心所欲的。這是顯然的事實,甚至可以說是陳腔濫調。然而,自從人類開始進行哲學思索,便有人反對這樣的說法。隨著科學發展臻於成熟,越來越多人相信自由意志不過是一種幻覺。看看過去數百年來偉大科學家的作品,你會不由得相信科學確實已經否定了自由意志的存在。
  • 自由意志與量子力學:如果人有自由意志,那麼亞原子粒子也有
    愛因斯坦曾經想到了一個絕妙的思想實驗來反駁哥本哈根學派,史稱EPR佯謬。然而後來的論戰和實驗卻表明,愛因斯坦在這個問題上是錯誤的。 好了,講了那麼多量子力學,終於可以回到自由意志定理上來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人的選擇是由自由意志產生的,那麼粒子的表現也同樣如此。此即自由意志定理。記得自由意志即不能由過去發生過的歷史所確定,因此其實這一結論其實和前文提到的貝爾不等式的結論非常相近。 那麼這個定理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這就屬於對於自由意志的哲學探討了。
  • 形象的哲學科普:斯賓諾莎的「兩面理論」,因果決定論和自由意志
    哲學中總有著形形色色的精彩問題,它們或許彰顯了超常的腦洞,或許從生活細微入手,挖掘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視角……今天我們要介紹哲學史上的重要人物——斯賓諾莎。他提出的建立在「泛神論」基礎上的「兩面理論」,對於因果決定論與自由意志的矛盾關係問題的解答,有著深刻意義。
  • 自由意志,很可能只是錯覺
    其中一些神經科學家相信,自己的實驗表明,人類對於自由的主觀體驗可能僅僅是一種錯覺。下面就來解釋一下,為什麼你可能沒有自由意志?的確,從歷史角度講,哲學家對於這個話題有不少話說。實驗表明,自由決策進入意識知覺前幾秒,將自由決策的結果實際解碼出來是可能的。波特發現,從時間順序上講,前額極皮層(BA 10,即布羅德曼分區系統10區)的活動模式是最先攜帶決策相關信息的區域,因此,它就成了無意識生成自由決策的第一候選腦區。他的研究將人們對此前其他實驗的疑慮打消了大半。
  • 自由意志(free will)是否存在?為什麼?
    自由意志其實自由意志按理說,如果說更加規範的來形容的話,他應該是一個哲學的信條。如果說你相信它的存在,那我覺得他就是存在,如果說你不相信的話,其實那麼從你一開始在心理面的按心理學來說的話你就不接受,那他就一定會不存在。
  • 自由意志的產生:突現
    本文是心理學著作《誰說了算:自由意志的心理學解讀》的讀後感。自由意志是哲學領域最為飽受爭議的話題之一。有很多人拒絕承認自由意志,無論是科學意義上的萬事萬物的演化都可以寫成一個方程式,還是玄學意義上的世道輪迴,一切命中注定,他們都否認自由意志的存在,或者說自由意志只是一種幻覺。
  • 瘋狂科學家證明亞原子粒子擁有自由意志,震驚科學界!
    夜空中的日月星辰、自然界的山川河流,包括每一個人,在本質上都是由亞原子粒子組成的。以這些粒子為原材料而形成的形形色色的物質中,總可劃分出具有生命的生物和不具有生命的物質。大多數人都相信,包括人類在內的大多數生命物質,都有自由意志。
  • 從日常生活經驗考察自由意志
    可以說,否定了自由意志,也就等於否定了人的存在。但奇怪的是,一到了西方哲學那裡,這個問題就成了頭號難題,爭了兩千年,現在也沒個定論。為什麼呢?因為概念界定出現了扭曲,非要認為自由意志與因果必然性不共戴天。在自由意志問題爭論中佔上風的不兼容論就斷言,在決定論的氛圍下,自由意志只是個幻覺,不可能真實存在。
  • 致決定論者:自由意志存在-虎嗅網
    當人們爭論人類是否擁有自由意志時,也有這種自說自話的傾向。神經科學家兼自由意志懷疑論者山姆·哈裡斯三番兩次揚言要和丹尼爾·丹尼特這位為自由意志辯護的哲學家決鬥,還曾邀請他做客自己的播客,希望來一次偉大思想的碰撞。然而,一眨眼又變成了雞同鴨講。克裡斯蒂安·李斯特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哲學家,他的專長領域是人類決策。
  • 或許,我們真的沒有自由意志?
    利維坦按:如果你打算相信「人早在自己大腦意識到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決定」——那麼為什麼我們會進化出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直接進化出一個喪屍腦呢?不過,在研究這個問題的人群中,神經系統科學家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這不光只是一個哲學問題了,它也是科學問題,是關於人類如何感知世界的問題,是我們從怎樣的規模和層面看待世界和宇宙和「更大的世界」的問題。每一個哲學流派都有不同的世界觀,宇宙觀和視角,你也可以說,宇宙只是一場幻影秀,所謂的自由意志,甚至可能連因果鏈,輸入與輸出結果都沒有關係——它可以是完全形而上的。
  • 宿命論和自由意志的矛盾,關於唯物論的幾個問題
    (1)所有一切由物質構成唯物論者主張所有的一切都是由「物質」所組成,從科學上說宇宙中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能化約為粒子之間的碰撞。(哲學上的物質有著更廣義的說法,除了化學物理上的物質概念還有時空、能量)然而如果問:但是對於思想、心智、靈魂等的概念該如何解釋,我們似乎無法很直觀的單以物質來解釋?唯物論者認為,我們所擁有的知覺、情緒、思想都只不過是由粒子碰撞以及大腦的神經傳導所觸發的,因此心智、思考的行為只是所謂的附帶現象,皆能化約成物理性的定律。
  • 美劇知識點:《西部世界》中的自由意志以及混沌理論和決定論
    自由意志」的話題,這是繼上次「量子力學」這個坑之後,我給自己挖的另一個大坑,相比上一次,這個坑更大更深,因為這不僅是一個科學問題,還是一個哲學問題。自由意志的桎梏——宿命論在討論自由意志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個哲學派系——宿命論。宿命論古已有之,由於落後的生產力無法對抗強大的自然,人類自然而然的發展出了這樣一套理論,再往後隨著宗教的產生,人類的命運就被「交到」了神明的手中,人類自身是沒有選擇權的。
  • 有一種錯覺叫自由意志
    這個問題看上去很像哲學裡的大問題——雖然重要,但是忽略之也不影響正常的生活。更何況哲學家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似乎更適合於鍛鍊人的大腦而不是給出一個確切答案,所以長久以來自由意志研究總是停留在形而上的層面之上。
  • 你以為的自由意志並不自由
    上一講的主要內容是他人和環境,塑造了我們 。接下來是第三站:你以為的自由意志並不自由,自由只是人類編織的幻象。在生活中我們很多人會認為,除了受到脅迫或者是患上了心理疾病,我們都擁有自由、自主地做出決策與選擇的能力,就是說我們是相信「人有自由意志」的。
  • 人類是否有自由意志?量子物理學可給出答案
    一些人認為,我們應該接受自由意志是一個神話,並相應地改變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司法系統在自由意志假說上投入了大量資金。我們懲罰犯罪的人。我們不會像對待需要修理的壞機器一樣對待他們。挪威等國家恰恰採取了這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