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上學」原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一部著作中的中譯名。亞里斯多德的這本書把論述有形物體的部分放在前面,取名為「物理學」,把研究哲學問題的部分放在其後,稱為「物理學之後」。我國古代《易·繫辭》中有「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之說,於是學者們把「物理學之後」譯為「形上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所講的形上學,是指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的一種方法。
具體地說,形上學是這樣一種方法,它把自然界的事物和過程孤立起來,撤開廣泛的總的聯繫去進行考察,因此就不是把它們看作運動的東西,而是看作靜止的東西;不是看作本質上變化著的東西,而是看著永恆不變的東西;不是看作活的東西,而是看作死的東西。在形上學者看來,自然和社會只是一些彼此隔離、彼此孤立、彼此不相依賴的事物或現象的偶然堆積,它們永遠不變,如果有什麼變化的話,也只是數量的增減或場所的變更,而且這種變化的原因在於外力的推動。
形上學論者無法回答這種外力從何而來的問題;最後必然導致推出一個「第一推動者」——上帝或「絕對精神」。因而,形上學必然導致唯心主義。從哲學史上也可以看到,形上學往往是同唯心主義聯繫在一起的。當然,有時形上學也與唯物主義結合在一起,十七到十八世紀的機械唯物主義(也叫形上學唯物主義)就:是一例,這是由當時自然科學發展水平和社會歷史條件決定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在當時,歐洲許多國家資本主義得以高度發展,生產力進到了一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水平,階級鬥爭也呈現出空前激烈、尖銳的狀況。近代工業無產階級成為推動社會歷史向前發展的最偉大的動力。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馬克思、恩格斯親自參加了無產階級的革命實踐,總結了革命鬥爭的經驗,並且批判地吸收了以前人類一切優秀的思想成果,特別是拋棄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體系,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辯證法的「合理內核」;拋棄了費爾巴哈的形上學和他的唯心主義歷史觀,批判地吸取了他的唯物主義中的「基本內核」。
馬克思、恩格斯還批判地接受了英國古典經濟學和英法空想社會主義的合理部分,吸收了自然科學的最新成果(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創立了克思主義哲學。這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既是時代的產物,又是人類優秀思想不斷發展的結果。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標誌著人類哲學思想的發展進入到一個嶄新階段。它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統一起來,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並將它貫徹到社會歷史領域,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個十分完整而嚴密的科學體系,它具有顯著的特點:
第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幸能揮學薈這立者不像過去的哲學家那樣依靠思辨和主觀脆想來建立自己的哲學體系,它是在概括已有科學成果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對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的本質及其發展的普遍規律作出了科學的說明,因而是科學的世界觀;同時,它又是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的方法論。
第二,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在階級社會中,任何哲學都是有階級性的。可是,以往的哲學家都不承認自己哲學的階級性,而標榜自己的哲學是全人類的、超階級的。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才明確地承認自己的階級性。馬克思說:「哲學把無產階級當作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地,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馬克思主義哲學代表了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無產階級推翻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的思想武器。
第三,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實踐性的特點。它強調理論和認識來源於實踐,為實踐服務,受實踐檢驗。舊哲學都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不懂得革命實踐的意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實踐的哲學,它的使命不但在於科學地解釋世界,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動地改造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隨著實踐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的,因此,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決不能把它看成僵死不變的教條,那是和它的科學本性不相容的。
參考資料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本文乃作者「因為你說過它美」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下次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