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機械性是什麼意思?

2020-12-05 能思想的小葦草

一、「孤立、靜止和片面的世界觀

辯證法和形上學(機械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而言是一對重要範疇,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完理解唯物辯證法固然重要,但理解機械論與形上學可能同樣重要。長期以來,對形上學或機械主義的界定,則停留在「孤立、靜止和片面的世界觀」上。

如果機械唯物主義只是這樣一種世界觀,那它怎麼可能做唯物辯證法或辯證唯物論的思想對手,它也不可能有什麼「基本內核」值得唯物辯證法去「揚棄」。所以有必要追問作為唯物辯證法對立面的機械唯物主義是孤立、靜止和片面的思維方式的真正意義。

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後發現,機械唯物論是「孤立、靜止和片面的世界觀」的論斷主要是來自蘇聯的教科書體系,這種理解雖然抓住了機械唯物論的要害之處,但是缺乏對機械論本身經典的直接解讀,只是引證了馬克思特別是恩格斯的批判性話語。

二、機械性的歷史淵源

從這一問題出發,基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提供的線索,重回近代機械論的原典文獻。經過原典審讀和當代研究的分析,發現所謂機械論作為「孤立、靜止、片面」的世界觀,並非常識意義上的「機器隱喻」那麼簡單。

機械論是西方哲學學術,尤其是自古希臘哲學以來長期發展的產物,它是德謨克利特-伊壁鳩魯的古代原子論、畢達哥拉斯-柏拉圖的數理傳統和亞里斯多德的因果論三種主要思想傳統的融合。

三、機械論的三個思想特徵

經過中世紀的失聲和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興起,在 17 世紀形成了機械論或機械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從機械論的古典形式以及近代思想家的重建,我們可以發現機械論有三個思想特徵:第一,還原主義(分析-綜合)的方法論;第二,世界及其運動的因果律;第三,對因果律的數學表達。

還原主義方法論有助於我們發現事物或運動的根本動因,卻難以描述事物或運動的普遍聯繫;

因果律可以揭示事物或運動之間的因果聯繫特別是單一因果之間的關聯,卻無法揭示多因多果、因果不斷變異的現象或運動;

數學語言便於精確地表達事物及其運動的因果關係,但當時的數學語言在精確地表達因果律的同時也把事物及其運動絕對化了。

按照這種理解,我們應該正視唯物辯證法對機械論或形上學的「揚棄」,重新思考機械論作為「孤立、靜止和片面的世界觀」的洞見與盲點。

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它的唯物辯證法理論對機械論的「揚棄」包含兩個方面:其一是「揚」或肯定與包容,其二是「棄」或否定與誡勉。唯物辯證法對機械論的肯定與包容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世界是物質的基本判斷,這已經得到共識;第二,對世界及其運動是有規律的判斷,第三,還原主義(分析綜合)的方法也是唯物辯證法應以正視的,馬克思本人多次強調並在《資本論》等著述中反覆說明,唯物辯證法對還原主義方法是包容而不是取代。

機械論的世界圖景是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最具影響力的世界觀,它創造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經典形式,深深地影響了當時人類對物質世界包括人類社會的理解。同時也應看到機械論思想的局限性。

相關焦點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串講資料(一)
    第一章 緒論  一、什麼是哲學?  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  哲學是對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係 教材8  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係是共性和個性的辯證關係。  1、相互區別:研究的對象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把整個世界作為研究的對象,研究的世界的共同本質和普遍規律。具體科學是以世界的某一領域、某一範圍作為研究的對象,研究的是這些領域的特殊規律。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體論到底是什麼呢?
    本體論,西方哲學概念之一。現代許多哲學學者使用存在論來指稱本體論,意思是世界的本源和世界的構成問題。通俗地說就是世界觀的問題。世界觀影響著認識論和方法論。任何哲學都必然有自己獨特的世界觀,而這個世界觀必然要從一個邏輯前提(可能是假設也可能是常識)開始。
  •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B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之科學  C 馬克思主義哲學不能代替具體科學D 具體科學可以脫離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  7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可以使人:()  A掌握全部關於人類社會發展歷史的知識B提高道德素養和精神境界  C正確認識自然現象D妥善處理工作中的一切事情  新增考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人們正確認識社會現象
  • 馬克思主義哲學(精華一):什麼是哲學?
    一、什麼是哲學?1.1、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總的、根本的觀點和看法。世界觀的特點是自發的、零散的、不系統的。方法論與世界觀一致,有什麼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2、哲學與科學的辯證關係2.1、哲學和具體科學是普遍和特屬的對立統一。哲學從總體上把握整個世界的共同本質和最一般的規律,具有普遍性。
  • 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的主張
    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與一切唯心主義不同,它主張:世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千差萬別的現象,大至日月星辰,小至電子原子,都不過是物質的不同形式而已,因之現象儘管形形色色,卻是一個統一的物質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沒有一個離開物質的現象。
  •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大智慧
    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而又不掌握哲學基本問題,猶如牽牛不牽「牛鼻子」。可是,如果認為在人的意識之外不存在客觀物質世界,物質與意識不存在第一性和第二性之分,人與世界不存在主體與客體之分,那麼,哪有什麼哲學基本問題呢?其實,世界物質性是關於世界客觀性的總體性觀點,也是我們哲學世界觀的基礎。世界在人產生之前就存在。不是世界的存在依賴於人和人的實踐,而是人的存在和實踐依賴於世界。
  • 在哲學社會科學中彰顯馬克思主義的力量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近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自覺性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鞏固。保證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正確方向繁榮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發揮其指導作用,確保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正確方向。
  • 什麼是形上學?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形上學」原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一部著作中的中譯名。亞里斯多德的這本書把論述有形物體的部分放在前面,取名為「物理學」,把研究哲學問題的部分放在其後,稱為「物理學之後」。我國古代《易·繫辭》中有「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之說,於是學者們把「物理學之後」譯為「形上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所講的形上學,是指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的一種方法。
  • 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
    所以,上大學時,他最初學的不是哲學,而是物理學。那麼,是什麼動因促使他走上哲學研究的道路?1939年,在自貢市蜀光中學上高中時,黃枬森有機會讀到一些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如艾思奇的《大眾哲學》、潘梓年的《邏輯學與邏輯術》,還有蘇聯哲學家的一些著作。所以,他在高中時,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了興趣。
  • 2020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考點複習:第一章
    筆記,是自學考試複習過程中的一個總結,是學習的精華所在。在自考複習的過程中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不僅是對知識的鞏固,更是考前複習的一個重要資源。對此,中國教育在線自考頻道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2020年成人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複習重點,幫助各位考生建立一個條理清晰的知識體系,強化記憶,輕鬆備考。
  • 毛澤東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毛澤東在哲學理論研究和革命實踐活動中,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相統一的思想,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立場、觀點和方法的作用,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認識工具的作用。他指出:「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認為十分重要的問題,不在於懂得了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因而能夠解釋世界,而在於拿了這種對於客觀規律性的認識去能動地改造世界。」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性貢獻
    之後,恩格斯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第一次全面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所實現的變革,既把辯證法從德國唯心主義哲學中拯救出來並運用於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和歷史觀,又運用辯證法在歷史領域發現了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變革性及創新性。
  • 從「一塊整鋼」上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
    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重要歷史任務。在新時代推進理論創新,必須強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而當前,在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如將實踐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割裂開來、對立起來;認為馬克思堅持的是「人文主義取向」,恩格斯堅持的是「科學主義取向」,二者很難調和;等等。
  •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人與自然關係」
    2018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特別強調,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  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一,馬克思主義認為,人不是自然界的主宰者,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
  •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系統論的關聯性研究
    【摘要】系統論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間存在著必然的關聯。在一定意義上,系統論同馬克思主義哲學均屬於方法論,都包含著運動和發展的觀點。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然觀、社會歷史觀和認知論中都體現著系統論思想。把握好系統論同馬克思主義哲學間的關聯,必將有助於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系統論思想。
  • 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一章 哲學基本理論
    第一部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一章 哲學基本理論  本章重點掌握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含義,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和功能;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及理論來源,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目的。
  •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我國哲學學科的影響
    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的引進契合了我國思想解放的現實需要,對我國改革開放實踐,尤其是對我國哲學學科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西方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論域的積極影響在於,它促使了國內學者後形上學世界觀的形成、批判性哲學思維方式的塑造,並且提供了新興哲學論題,但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影響也有消極方面。我們應該在充分肯定西方馬克思主義對當代中國哲學發展積極意義的同時,在批判性的反思中克服它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
  • 馬克思主義哲學(二)馬哲及其特徵
    五、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進步性1、舊哲學企圖把哲學變成保羅一切科學知識的學問,將哲學凌駕於一切具體科學之上,充當科學的裁判。馬克思科學地規範了哲學與科學之間的辯證關係,強調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具體科學以哲學為指導。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和基本特徵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哲學,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2、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細胞學說、生物進化論,這三大發現在建立和證明唯物辯證的自然觀方面起了決定性作用,進而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提供了牢固的自然科學基礎。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建構
    綜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歷程,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建構,恩格斯從形式及內容兩方面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他不僅參與批判過去舊的哲學體系的僵化形式,即封閉的邏輯和僵化的系統,使哲學真正轉變為開放的結構和動態的思想;而且通過思想論戰等方式,以關於哲學基本問題的重新理解為起點,將存在論、辯證法和歷史觀內在統一起來,使人們得以較為系統地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更好地用於認識和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