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人與自然關係」

2021-01-09 光明網

  問:為什麼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

  答: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也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思想源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產生,也是如此。2018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特別強調,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

  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一,馬克思主義認為,人不是自然界的主宰者,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這就是說,自然界是人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之處於持續不斷的交互作用過程的、人的身體。所謂人的肉體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聯繫,不外是說自然界同自身相聯繫,因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第二,馬克思主義認為,人不是簡單地適應自然,而是可以通過實踐有意識地改造自然。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還指出:「通過實踐創造對象世界,即改造無機界,人證明自己是有意識的類存在物。」「誠然,動物也生產。」「動物的生產是片面的,而人的生產是全面的。」「動物只生產自身,而人再生產整個自然界。」「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並且懂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也指出:「人也反作用於自然界,改變自然界,為自己創造新的生存條件。」馬克思關於人按照美的規律建造大自然的思想,對於我們今天建設美麗中國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意義。

  第三,馬克思主義進一步提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深刻地指出:「但是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了報復。」他列舉了人類歷史上的一些沉痛教訓,如: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了得到耕地,毀滅了森林,但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為不毛之地,因為他們使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積聚中心和貯藏庫。阿爾卑斯山的義大利人,當他們在山南坡把那些在山北坡得到精心保護的樅樹林砍光用盡時,沒有預料到,這樣一來,他們把本地區的高山畜牧業的根基毀掉了;他們更沒有預料到,他們這樣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內枯竭了,同時在雨季又使更加兇猛的洪水傾瀉到平原上。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的任務,從而「一天天地學會更正確地理解自然規律,學會認識我們對自然界習常過程的幹預所造成的較近或較遠的後果。」

  第四,馬克思主義指出了造成自然界資源和生態嚴重破壞的社會制度根源。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指出:「到目前為止的一切生產方式,都僅僅以取得勞動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效益為目的。那些只是在晚些時候才顯現出來的、通過逐漸的重複和積累才產生效應的較遠的結果,則完全被忽視了。」「為此需要對我們的直到目前為止的生產方式,以及同這種生產方式一起對我們的現今的整個社會制度實行完全的變革。」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馬克思主義關於生態文明的思想,是建立在對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自信基礎之上的。

  從以上這些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的基本原理中不難看出,從這些思想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穿著一條紅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對上述基本原理的運用、發展和創新。正是從這些基本原理出發,黨的十八大以來提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和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動員全社會力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建美麗中國,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作者為原求是雜誌社社長,現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史學會會長)

[ 責編:趙宇 ]

相關焦點

  •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大智慧
    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科學揭示了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根本改變了哲學與時代、哲學與實踐、哲學與革命、哲學與人民的關係,終結了思辨哲學的統治,為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提供了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既是哲學世界中的變革,更是變革世界的哲學。
  •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B 從理論和實踐的關係出發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  C 從實踐出發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  D 從自然和社會的關係出發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  3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和根本要求是()  A 它的革命性B 它的能動性  C 它的科學性D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4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的最顯著的特點是
  • 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
    黃枬森認為,建立人學是非常必要的,它既可以整合各個層次、各個側面、各門學科對人的問題的研究,克服每門學科對人的研究的片面性,又可以加強馬克思主義對人的本質的研究,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體系。要構建一門相對獨立的人學學說和理論體系,就必須弄清人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這是關係人學學說和理論體系建設的極具研究價值的重大理論問題。首先要區分人學與哲學的關係。
  • 馬克思主義哲學(精華一):什麼是哲學?
    世界觀通過理論論證,邏輯表達升華成系統化的、理論化的哲學。哲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況和總結。1.2、哲學是作為世界觀的同時,又是方法論。方法論是關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論。2.2、哲學和具體科學是指導和基礎的對立統一。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哲學對具體科學有指導作用。二、哲學的基本問題1、基本問題的內容:思維(精神)和存在(物質)的關係問題。
  • 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一章 哲學基本理論
    第一部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一章 哲學基本理論  本章重點掌握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含義,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和功能;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及理論來源,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目的。
  • 在哲學社會科學中彰顯馬克思主義的力量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近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自覺性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鞏固。保證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正確方向繁榮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發揮其指導作用,確保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正確方向。
  •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系統論的關聯性研究
    通過這點我們能夠看出,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系統論都是以自然科學為基礎的,同時又都結合社會科學形成自身理論。因此,從構成和指導作用的關係來看,系統論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存在一定的聯繫。最後,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系統論都包含著發展和聯繫的觀點。從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中的內容來看,物質是運動和發展的,運動是不需要任何條件的,規律是物質存在的方式。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性貢獻
    在該書中,馬克思運用人本主義哲學方法研究經濟問題——即資本主義社會所存在的一個基本經濟事實,這就是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生產的影響和規模越大,他就越貧窮;工人創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變成廉價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這就是「異化勞動」。馬克思通過對異化勞動的分析,又進一步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關係——私有財產。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建構
    綜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歷程,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建構,恩格斯從形式及內容兩方面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恩格斯通過系統地梳理全部哲學尤其近代哲學發展的歷史脈絡,將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從各種錯綜複雜的「鬥爭」形式中剝離出來,使之成為判定形形色色的哲學觀點之損益的標準,為全面清算「舊的哲學信仰」提供了基本前提,彰顯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批判性、科學性、發展性。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要內容和基本原理
    一、認識的本質(討論實踐和理論的辯證關係)在馬克思之前的哲學理論,都是側重於強調哲學原理的,也就是說重點是解釋世界。馬克思將「實踐」賦予極高的哲學地位,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社會生活的本質、實踐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本質。由此引發了哲學中關於「實踐第一」的討論。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串講資料(一)
    第一章 緒論  一、什麼是哲學?  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  哲學是對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係 教材8  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係是共性和個性的辯證關係。  1、相互區別:研究的對象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把整個世界作為研究的對象,研究的世界的共同本質和普遍規律。具體科學是以世界的某一領域、某一範圍作為研究的對象,研究的是這些領域的特殊規律。
  • 建構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係
    西方啟蒙運動所宣揚的啟蒙理性建立在主、客二分的機械論哲學世界觀的基礎上,其根本目的是使人們通過運用人類的理性和知識,從對神和自然的恐懼中擺脫出來,進而真正實現自立。  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維繫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係的理論基礎  從對自然的「祛魅」到對自然的「返魅」,其目的雖然有要求人類放下自己的傲慢、恢復對自然的敬畏的成分,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人與自然之間的緊張關係。解決人與自然緊張關係的歷史性任務,最終落在了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上。
  •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機械性是什麼意思?
    一、「孤立、靜止和片面的世界觀辯證法和形上學(機械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而言是一對重要範疇,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完理解唯物辯證法固然重要,但理解機械論與形上學可能同樣重要。機械論是西方哲學學術,尤其是自古希臘哲學以來長期發展的產物,它是德謨克利特-伊壁鳩魯的古代原子論、畢達哥拉斯-柏拉圖的數理傳統和亞里斯多德的因果論三種主要思想傳統的融合。
  • 從「一塊整鋼」上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
    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重要歷史任務。在新時代推進理論創新,必須強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而當前,在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如將實踐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割裂開來、對立起來;認為馬克思堅持的是「人文主義取向」,恩格斯堅持的是「科學主義取向」,二者很難調和;等等。
  • 馬哲第一章第二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在哲學中的偉大變革。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形態和基本特徵  ( 1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於 19 世紀 40 年代, 有其歷史的必然性。   ①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階級條件。 19 世紀以來, 生產力高度發展, 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矛盾日益激化。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維特質 宣講家網評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新時代要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哲學,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維特質有一個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誕生是哲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變革。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和基本特徵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哲學,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2、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細胞學說、生物進化論,這三大發現在建立和證明唯物辯證的自然觀方面起了決定性作用,進而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提供了牢固的自然科學基礎。
  • 馬克思主義哲學(二)馬哲及其特徵
    五、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進步性1、舊哲學企圖把哲學變成保羅一切科學知識的學問,將哲學凌駕於一切具體科學之上,充當科學的裁判。馬克思科學地規範了哲學與科學之間的辯證關係,強調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具體科學以哲學為指導。
  • 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讀懂新時代
    時代是生產方式與社會結構為基本內容的客觀因素的總和  要學好這部重要文獻,首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方法,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因其具有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獨特功能而佔居方法論的首位。
  • 「傳承與創新: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發展」研討會舉行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政法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中國社會科學報》《光明日報》等媒體代表近40人參加了此次會議。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郭湛從哲學研究中闡釋與創造的辯證發展關係出發,指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不僅要提供闡釋性研究成果,更要提供具有創造性的研究成果。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豐子義認為,實踐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理論傳統,推進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需要把現實問題轉化為學術問題、理論問題,使其成為哲學中的問題,並加強對中國經驗的總結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