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深刻內涵

2020-11-27 中國張液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做出新的表述:「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將原來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行調整,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有機銜接。對此,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尚希從三個維度來闡釋「現代化」的含義、從不同發展階段解讀「現代化建設」的目標,深入分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所蘊含的深刻內涵,一起來看。

  理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三個維度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從三個維度理解:第一個維度是物質的現代化;第二個維度是治理的現代化,也可以說是制度的現代化;第三個維度是人的現代化,即更大程度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三個方面是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其中,人的現代化是物質現代化和治理現代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物質的現代化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我們的現代化建設是各有其側重點的。例如過去在物質短缺的情況下,我們更多強調的是物質的現代化。20世紀60年代我們提出了「四個現代化」宏偉目標,即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著重講的是物質的現代化。

  進入21世紀,「四個現代化」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0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

  在物質的現代化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之後,我們就要及時跟進位度的現代化、治理的現代化。所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並將其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治理(制度)的現代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著眼點從物質的現代化開始過渡到制度的現代化。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並作出重要部署。可以說,如果沒有制度的現代化、治理的現代化,物質的現代化也將難以進一步取得新的進展。有了制度的現代化、治理的現代化來支撐,物質的現代化才能有一個更好的發展。

  人的現代化

  近年來,我們黨開始關注「人的現代化」,強調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意味著不能再單純依靠自然資源、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的投入來實現發展,而是要更多地依靠創新。要從人口大國變成人力資源強國,讓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髮揮更大作用。要通過人自身的發展,通過國民素質(包括健康素質、文化素質、技能素質等方面)的普遍提升,給「創新」打下一個廣泛的社會基礎。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使發展的方式和目的高度統一。

  新的發展原理:以「人本邏輯」超越「資本邏輯」

  注重人的現代化,意味著要用新的發展原理來指導我國今後一段時期的發展。這個新的發展原理是人本邏輯,這與傳統發展經濟學講的資本邏輯有明顯區別。在物質短缺、生產力水平落後的情況下,需要重視資本邏輯,但是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要避免資本邏輯導致人的異化,避免財富鴻溝、人力鴻溝,避免出現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的情況。

  我們要避免這種資本邏輯帶來的發展畸形,就必須轉向人本邏輯,即通過人自身的發展來實現整個國家的發展,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所以在三個維度的現代化裡面,人的現代化應是居於中心地位,物質的現代化、治理的現代化,都要圍繞人的現代化來做文章。經濟社會的發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都是要為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創造有利條件,要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很多重要論述,例如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這都為人的現代化創造了條件。特別是在當前城鄉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五中全會《建議》提出「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這就意味著,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要朝人的現代化方向努力,不能厚此薄彼。

  「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從「增長邏輯」轉向「發展邏輯」

  無論是物質的現代化還是治理的現代化,最終都要落腳到人的現代化上。同時,人的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又會反過來進一步促進物質的現代化和治理的現代化。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定要擺脫原有的那種只從物質現代化角度來考慮問題的偏向。這意味著我們要從過去的「增長邏輯」轉向「發展邏輯」。

  增長邏輯是單一維度的,主要是講GDP的體量、規模、速度。發展邏輯不僅要講規模、速度,還要講質量、結構、效益、安全;不僅包括經濟發展,還包括社會的發展、制度的完善,其最終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如果沒有人的現代化作為目標,物質的現代化和制度的現代化就會失去方向。

  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即六個「新」: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這些目標中,「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主要講的是物質的現代化,「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講的是制度的現代化。「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與治理、制度的現代化有關,因為只有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更加完善。而「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關注的都是人的現代化。「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也可以從人的現代化角度去理解。因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不僅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條件,同時也是人自身全面發展、充分發展的前提條件。可以說,「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六個方面的目標,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階段性目標,都是圍繞著物質的現代化、治理的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而展開的。

 

 

編輯: 鄧瑞

相關焦點

  • 經濟大家談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深刻內涵
    將原來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行調整,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有機銜接。對此,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尚希從三個維度來闡釋「現代化」的含義、從不同發展階段解讀「現代化建設」的目標,深入分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所蘊含的深刻內涵,一起來看。
  • 經濟大家談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深刻內涵-新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做出新的表述:「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將原來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行調整,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有機銜接。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充分根據和現實條件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的雄厚基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要準備和必經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接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接力棒,砥礪前行、開拓創新,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勝各種風險挑戰,應對各種複雜局面,取得了決定性成就、總體性戰果。
  •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際出發,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是新時代「兩步走」重大戰略思想的最新發展,為我們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發出了振奮人心的總動員。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握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與落實「十四五」規劃的關係,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穩步向前推進。
  •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有關部委和研究...
    全會全面總結「十三五」發展經驗,準確體察中國國情,深刻把握髮展大勢,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擘畫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新藍圖。全會引起有關部委和研究機構專家學者的熱議,大家一致認為,全會高屋建瓴、高瞻遠矚,為「十四五」中國發展把脈定向,必將匯聚起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強大力量。
  •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內涵
    【內容提要】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內涵,著力發揮意識形態的重要作用,對於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人類社會仍由「物的依賴性」所主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中國現代化進程飛躍的三種時空交織疊加,決定了在新的時代坐標下開展意識形態偉大鬥爭的複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
  •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法律保障。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慄戰書指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最重大的成果是確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這一重要思想,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實踐中形成和豐富發展的,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 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不斷拓展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以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以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道路,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
    全系統幹部職工一致認為,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郵政快遞業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引領,自覺融入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精心謀劃「十四五」時期行業發展新思路,更好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貢獻行業力量。
  • ...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
    他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廣泛興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熱潮,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關於新發展階段,即「十四五」時期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歷史坐標的科學判斷,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戰略意義、時代意義。新發展階段之新,首先就在於它是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升級轉段之新,同時還是指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新。
  • ...體系研究中心:爭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排頭兵 | 三個地·理論...
    會議明確了「十四五」時期乃至未來更長時間我省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目標、「五大歷史使命」和「十三項戰略抓手」,吹響了浙江高水平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集結號。現代化是歷史進步的旗幟在波瀾壯闊的世界近現代歷史中,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從自身實際出發,探索了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實現路徑,展現了豐富多彩的現代化圖景。
  • ...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都對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戰略部署。在實踐探索中,我們黨取得了加快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成果,極大推進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在新時代,圍繞如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
    這個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從現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
  • 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中黨的戰略部署能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對此,應把發揮和提升黨的戰略部署能力置於重要地位,以有序、有效推進這一建設進程。對此,須以統籌協調的戰略部署推進國家建設進程,把國家建設視作一個整體系統,在把握髮展趨勢、明確戰略目標、堅定戰略定力的前提下,全面考量戰略領域要素關係、總體謀劃戰略推進方式、有序協調戰略主次方向,從而形成國家建設合力。而各國的戰略部署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一國執政黨的戰略部署能力。
  • 「四史」為建設現代化國家奠定思想基礎|求知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指出,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引領廣大黨員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這些重要表述是指導我們在「四史」學習中汲取力量,在新發展階段堅定理想信念,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思想基礎。
  • 用青春作槳 以夢想為帆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用青春作槳 以夢想為帆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2020-11-26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鬥爭精神奮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兩個重要發展階段。兩個發展階段各有側重,但在旗幟、方向、精神狀態上卻又一脈相承。良好的精神狀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   一、奮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精神底色   從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作為一個戰略構想被提出,到黨的十九大再次強調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社會」是中國改革開放「三步走」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階段性目標。
  • 經濟大家談|深刻認識「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內涵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內在要求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數代中國共產黨人長期以來的不懈追求。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再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過長期努力,今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
    ■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開局良好,成渝地區發展駛入快車道當前,全市政治生態持續向好,幹部群眾精神面貌持續向上,高質量發展動能持續增強,社會和諧穩定局面持續鞏固,「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總體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為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