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

2021-01-08 央廣網

1.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我們黨確立的偉大目標

(50)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這一偉大目標。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毛澤東同志提出,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安下心來,使我們可以建設我們國家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科學文化和現代化的國防」。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鄧小平同志根據新的實際和歷史經驗確立了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道路。他指出:「我們從八十年代的第一年開始,就必須一天也不耽誤,專心致志地、聚精會神地搞四個現代化建設。」「我們黨在現階段的政治路線,概括地說,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個現代化。這件事情,任何時候都不要受幹擾,必須堅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幹下去。」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都對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戰略部署。在實踐探索中,我們黨取得了加快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成果,極大推進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

在新時代,圍繞如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他指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他強調,「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協調發展」,等等。這些重大戰略思想、重大理論觀點、重大工作部署,極大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有力指導和推動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51)我國現代化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時間。我們要後來居上,決定了我國發展必然是一個「並聯式」的過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用幾十年的時間,在發展的很多方面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甚至數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國人民的成功實踐昭示世人,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只要找準正確方向、馳而不息,條條大路通羅馬。

中國實現現代化,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變革。在人類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工業化的國家不超過三十個、人口不超過十億。我們這個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實現了現代化,意味著比現在所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還要多的中國人民將進入現代化行列,其影響將是世界性的。當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而是走社會主義道路成功建成的現代化強國時,我們黨領導人民在中國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將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歷史意義。

 2.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52)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近十四億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實現這個宏偉目標,標誌著我們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現在到了一鼓作氣、決戰決勝的歷史時刻,要堅定信心、攻堅克難,確保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我國經濟社會新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新期待,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賦予了「小康」更高的標準、更豐富的內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著經濟高質量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更重要、更難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講的是發展水平,「全面」講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全面小康,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的小康,要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任何一個方面發展滯後,都會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全面小康,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沒有全民小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全面小康,是城鄉區域共同的小康。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是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沒有農村和貧困地區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發展差距較大,生產力發展水平多層次,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完全沒有差距是不可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要堅持一定標準,又要防止好高騖遠;既要考慮到二〇二〇年這個時間節點,又要立足於打基礎、謀長遠、見成效。

(53)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決勝階段最為關鍵,衝鋒時刻愈顯奮勇。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是我們的歷史責任,也是我們的最大光榮。全黨全國人民要擰成一股繩、立下愚公志、打贏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高質量的小康社會,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更為牢靠的基礎。中國人民將在全面解決溫飽問題的基礎上,普遍過上殷實寬裕的生活。這將是中國歷史上亙古未有的偉大跨越,也是中國對人類社會的偉大貢獻。

3.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54)改革開放之後,我們黨曾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目標,即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前兩個目標已提前實現。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黨提出,到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然後再奮鬥三十年,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55)站在歷史新的更高起點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對新時代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頂層設計,提出從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

第一個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安排,把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間提前了十五年,提出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更高目標,豐富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內涵,發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最強音。作出這一戰略安排,是實事求是的、符合實際的,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發展成就超出預期,同時也充分考慮了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形勢越好,頭腦越要清醒,要把握好實現長遠目標和做好當前工作的關係,蹄疾步穩向前推進。

 4.全面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56)「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機遇極為寶貴、稍縱即逝。抓住了機遇就能贏得戰略主動,乘勢而上,事業迎來大發展;抓不住或者錯失發展機遇,就可能陷入戰略被動,逐漸落後,甚至錯過整整一個時代。黨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紀頭二十年是我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當前國內外形勢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否還存在?在全面分析形勢和任務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作出這一基本判斷有著重要依據。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主題,大國之間發生戰爭必將遭到全世界人民反對;解決各種世界性難題需要加強國際合作,我國擁有解決世界性難題的強大能力和資源,作用不可替代;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求合作、謀發展仍是世界各國的共同願望;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速發展,創新成果層出不窮,我國在其中有著重要一席之地;我國市場的吸納能力、消化能力獨一無二,各國都想在我國尋找發展機遇。因此,時與勢在我們一邊。

(57)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具有新的內涵。從經濟方面看,可以概括為五個新機遇。一是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帶來新機遇。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交匯融合。只有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才能構建起面向未來的經濟結構。二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帶來新機遇。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不掌握核心技術,我們就會被卡脖子、牽鼻子。必須堅持自主創新、自力更生、奮起直追,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新的動能和優勢。三是深化改革開放帶來新機遇。我國經濟要發展壯大,就必須到世界經濟大海中去搏擊。要把改革之路走得更快、開放之門開得更大,以改革開放新突破帶來社會生產力大躍升。四是加快綠色發展帶來新機遇。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各國期待我國發揮引領作用。要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既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又拓展這個領域的國際合作和發展空間。五是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帶來新機遇。當前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處於重要時期,我國完全可以發揮更大作用,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為經濟發展營造更好的外部環境。

全面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要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新內涵,樹立機遇意識,調動和運用好國內外形勢變化帶來的一切積極因素,充分發揮我們的獨特優勢,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世界變局中危和機同生並存,克服了危即是機,失去了機即是危。要防微慮遠、謀定後動,做好萬全準備,同時善於學會利用危機,在應對危機中創造機遇,化危為機,轉危為安,變外部壓力為發展動力。要保持戰略定力,把我國發展壯大作為最大機遇,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堅定朝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宏偉目標不斷前進。

相關焦點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以一系列原創性戰略性重大思想觀點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今天我們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就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從中汲取科學智慧和理論力量,用以涵養正氣、淬鍊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
    從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根據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的歷史性變革、世界形勢的變化、根據現實環境條件對中國共產黨執政提出的新要求、根據我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等等,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鮮明的主題,進行了理論和實踐探索,系統回答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從六大維度全面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二是從新時代維度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產生於新時代又開創新時代的行動指南。三是從中華民族復興維度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指引中華民族強起來的科學指導。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構成了另外三個維度。
  • 鹿心社: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 開拓創新引領...
    原標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 開拓創新引領綠色崛起擔當實幹興贛富民新境界 10月27日,省委書記鹿心社主持召開省委理論中心組集體學習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省領導劉奇、姚增科、黃躍金、孫新陽、趙力平、周萌發言;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出席。 鹿心社指出,十九大的鮮明主題詞是「新時代」,貫穿十九大的主線和靈魂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劃時代的思想火炬——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從當代中國、當今世界和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時空方位中去把握時代背景   時代是思想之母,思想是時代之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方位無疑是新時代,而這個新時代的基本指向是中國發展新的歷史階段,是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新的歷史跨越,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歷史進程。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前言
    ,提出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根據黨中央統一部署,會同中央組織部自2013年11月起,連續舉辦7期省部級幹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討班;黨的十九大後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再次連續舉辦7期省部級幹部專題研討班,開辦省部級幹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級研修班,在廳局級幹部進修班中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專題和理論研修班,在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和各類班次進一步突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學內容等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歷史地位和世界意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總結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基本經驗的基礎上,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九大再次向全黨提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任務目標,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鮮明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導向。
  • 主心骨 同心圓 向心力——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摘要】堅持網際網路思維,圍繞主心骨、同心圓、向心力三個關鍵詞,論述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體會。主心骨是關鍵,同心圓是基礎,向心力是條件。黨的領導就是主心骨,在黨的領導下形成中華民族大團結就是同心圓,從黨內到黨外,從國內到國外,點讚中國面貌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
  • 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在緒論部分,開宗明義地闡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和理論貢獻,強調這一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是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根本指針,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座談小組第2組舉行2020...
    12月4日,全國政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座談小組第2組舉行2020年第四季度學習座談會,圍繞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座談交流。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奇葆主持座談會並講話,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劉新成出席。委員們一致表示,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是一個博大的思想政策體系,是指導我國更好實現從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行動綱領。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方法論體系
    這三方面緊密聯繫,共同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方法論體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是如此,其根本不同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呼喚新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應運而生。這就是:緊緊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P18的重大時代課題,在理論和實踐結合上進行了系統性回答。
  • 習近平:我們黨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習近平強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  剛剛,在十九大開幕會上,習近平說,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
  • 甄佔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編寫工作情況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的編寫工作,是在中央領導同志和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的關心指導下進行的,是黨的十九大以後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校(院)委會和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長何毅亭同志直接組織、舉全校(院)之力實施的頭號工程,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貫徹工作的實際行動。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理論創新的三個維度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最新成果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確立了一系列新的範疇。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新範疇包括:「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深化改革,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新常態,新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現代化經濟體系,全球治理體系變革,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等。
  •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法律保障。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慄戰書指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最重大的成果是確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這一重要思想,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實踐中形成和豐富發展的,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 如何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思想內涵十分豐富,既包括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各方面的基本問題,也包括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
  •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際出發,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回顧中國近百年來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新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成功探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超常的膽略和力度,披荊斬棘,攻堅克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實現歷史性變革,中國正昂首闊步行進在強起來的偉大徵程中
  •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 李志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優秀傳統文化影響力顯著提升,文物保護全面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文化旅遊業戰略性支柱產業地位充分彰顯……」日前,《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體論、認識論與方法論研究...
    陳鍊)10月28日,由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黃力之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2020年度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體論、認識論與方法論研究」及由朱葉楠博士主持的中共中央組織部委託的同名課題開題論證會在中共上海市委黨校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