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中黨的戰略部署能力

2021-01-13 中國社會科學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對此,應把發揮和提升黨的戰略部署能力置於重要地位,以有序、有效推進這一建設進程。

  發揮執政黨戰略部署能力的必要性

  現代國家建設過程往往歷時長久,各種要素及其間或聯繫或矛盾的複雜關係在長期演變中要求不盡相同、形態千差萬別。在現代化語境下,國家建設內在地包含民眾普遍有序的政治參與、中央與地方合理分權、政府與市場相得益彰、立法行政司法等機關有效協同等諸多關係和要素。對此,須以統籌協調的戰略部署推進國家建設進程,把國家建設視作一個整體系統,在把握髮展趨勢、明確戰略目標、堅定戰略定力的前提下,全面考量戰略領域要素關係、總體謀劃戰略推進方式、有序協調戰略主次方向,從而形成國家建設合力。而各國的戰略部署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一國執政黨的戰略部署能力。

  執政黨的戰略部署能力之所以對國家建設的統籌推進影響重大,在於現代政黨政治背景下,一國的國家機關、經濟資源等很大程度上由執政黨支配和調控。執政黨以何種理念、運用何種方式、針對何種問題對這些資源予以權威性分配,深刻影響著國家建設的具體進程。同時,由於國家建設涉及內容廣泛、歷時長久,同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建設要求相互關聯、互為影響,其中難免出現部門、區域、群體要求多樣化問題。對此,需要依靠居於領導地位的執政黨統籌協調各種發展訴求,合理布局國家建設要素,統籌國家建設中的利益矛盾,避免出現畸輕畸重局面。

  中國共產黨發揮戰略部署能力的優勢和經驗

  中國面臨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現狀,加之外部局勢波詭雲譎、風雲變幻,作為領導核心的中國共產黨必須樹立戰略思維,以有效的戰略部署能力統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黨的性質、領導地位、組織活動機制等,使其在發揮戰略部署能力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首先,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的制度體系為發揮戰略部署能力提供了制度支撐。重大戰略規劃一般來說要通過國家政治制度提出和推進,中國亦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國家發展規劃制度基本形成了黨中央領導—全國人大審議—各職能部門分工執行的運行機制。這種機製得以把黨的戰略主張經法定程序轉化為國家意志,實現了黨的領導、依法治國和人民當家作主在政治建設戰略規劃方面的有機結合。

  其次,黨的廣泛代表性使其有能力協調各種利益衝突,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戰略部署從全局出發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難免需要對不同發展要求做出先後次序的協調,對此所進行的處理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反過來影響戰略全局。中國共產黨因其所具有的廣泛代表性而具有顯著優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同時,黨還以群眾路線廣泛聯繫群眾。這使黨在協調利益關係中具有權威性,戰略規劃能獲得群眾的支持和認同。

  最後,中國共產黨堅定的戰略定力為有效推進戰略部署提供了政治保證。在長期的領導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極為重視自身政治信念的鍛鍊、政治立場的保持和政治能力的培養。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黨自身的政治建設,為國家的政治建設與發展提供政治保證,使黨有能力在戰略實施過程中排除內外幹擾因素,把注意力始終集中於戰略目標的實現上。

  憑藉在戰略部署能力上的獨特優勢,中國共產黨在各個時期提出和推進了諸多卓有成效的戰略部署,解決了政治建設過程中的各類問題。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共產黨就開始制定實施「五年計劃」。計劃經濟時期的「五年計劃」注重發揮政府作用,構築起較為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基本完成工業化。改革開放後,「五年計劃」注重市場手段與計劃手段有機結合,規劃的重點從單一的經濟建設向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拓展,注重協調統籌,戰略布局更加合理。

  中國共產黨尤為注重長期的戰略部署。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從實際出發,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把小康社會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階段性標誌。黨的十五大將這一戰略規划具體化,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在前兩步發展目標不斷實現的基礎上,黨的十九大進一步規劃了2020年至21世紀中葉的戰略部署,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1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中國共產黨在治國理政過程中也注重對地域之間、城鄉之間和國際國內局勢進行戰略規劃。前者如60年代的「三線建設」戰略、80年代的「兩個大局」區域發展戰略,以及21世紀以來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中部崛起等戰略;中者如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後者如「一帶一路」倡議等。此外,中國共產黨還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等協同各戰略舉措推進,加強其間有效銜接,保證了整體建設的有效推進。

  提升黨的戰略部署能力的著力點

  適應條件變化,調整和完善既有戰略部署。戰略部署能力是黨的問題意識與發展導向有機結合的體現。業已形成的戰略部署除解決現存問題外,也應具有前瞻性,能夠在外部條件的變化中保持韌性,未雨綢繆,贏得主動。這一方面要求黨不斷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做出適應內外環境和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戰略決策。另一方面也應在戰略部署和執行中富於創造性,達成戰略原則性與戰術靈活性的有機統一。為此,應在公共政策層面合理擴大各類戰略決策過程的開放性,完善輿論監督、社會監督的實現方式,做到頂層設計與問計於民的有效結合。在戰略決策和執行遇到挫折或阻礙時,能審時度勢,及時反思、修正和糾偏,保證戰略部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健全戰略部署的落實機制。機制即處理問題的方法路徑,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多樣性和微觀性,宏觀戰略部署必須配合相關的運行機制才能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為適應於戰略部署和推進的需要,應完善政務、黨務、立法、司法、財政等的規範化和公開化建設,促使各國家機關各司其職,為推進戰略部署提供治理體系方面的支持。同時,理順黨的領導、政府治理、社會和經濟等主體之間的關係,加強其間協同機制、合作機制、互助機制建設,降低戰略運行成本。再者,把相關訴求的滿足和問題的化解納入合理合法的渠道,減緩主體利益、活動方式方面的衝突對整體戰略的衝擊。

  提升黨對各主體、要素的協調整合水平。在戰略部署的實施過程中,作為領導核心的中國共產黨對多元主體、廣泛要素的協調與整合必不可少。為此,需不斷完善黨的組織體系、價值體系、紀律體系,並在此基礎上健全調查研究、群眾教育、輿論宣傳、組織生活等機制,實現黨對國家職能部門關係的有效協調,對民眾訴求、社會輿論、發展形勢的準確把握,以此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確保戰略部署推進不受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影響而發生偏移。

 

  (作者單位:青島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相關焦點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深刻內涵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做出新的表述:「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充分根據和現實條件
    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治理效能是制度優勢的重要體現。制度穩則國家穩,治理強則國家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以成熟定型的制度為條件,必須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支撐。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到十九屆五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步步推進,緊緊扭住完善制度、推進治理這個總目標,旨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好基礎、鋪好軌道,是著眼根本、著眼長遠的戰略工程。
  • 經濟大家談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深刻內涵-新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做出新的表述:「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將原來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行調整,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有機銜接。
  • ...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2020-11-26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際出發,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經濟大家談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深刻內涵
    作者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 劉尚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做出新的表述:「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將原來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行調整,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有機銜接。對此,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尚希從三個維度來闡釋「現代化」的含義、從不同發展階段解讀「現代化建設」的目標,深入分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所蘊含的深刻內涵,一起來看。
  • 新的戰略安排:分兩個階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交匯之際,黨的十九大就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部署,明確了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的奮鬥目標。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執政興國有一條重要經驗,那就是:在不同歷史階段,根據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提出相應戰略目標引領事業發展——   20世紀50年代—60年代,黨提出爭取到20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1982年,黨的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並確定「兩步走」的戰略目標;1987年,我們黨在十三大上提出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1997年,我們黨又在十五大上提出
  • 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
    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作出戰略部署,是指導今後一個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安排,明確了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間表、路線圖,確立了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的宏偉目標,進一步展現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明前景。  (一)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黨和國家在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安排的關鍵一步。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
  • ...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
    1.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我們黨確立的偉大目標(50)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這一偉大目標。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
  •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  這次全會聽取了中央政治局工作報告,分析了當前形勢和任務,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 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作用
    全會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的《決定》,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強烈的歷史擔當,充分反映了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全會全面總結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全面反映了我們黨在長期治理實踐中取得的成功經驗。
  • 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演進歷程
    現代化是人類文明發展與進步的標誌。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集體都極為重視現代化建設,從「四個現代化」到「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演進。  1964年12月,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是新時代「兩步走」重大戰略思想的最新發展,為我們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發出了振奮人心的總動員。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握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與落實「十四五」規劃的關係,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穩步向前推進。
  •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有關部委和研究...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教授康曉強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歷史交匯點上擘畫未來5年乃至15年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藍圖,意蘊深厚、意旨深邃。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
    最具戰略指引意義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重慶視察並對重慶提出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最具裡程碑意義的是黨中央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為重慶賦予了戰略使命、帶來了重大機遇。
  • 以鬥爭精神奮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
    一、奮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精神底色   從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作為一個戰略構想被提出,到黨的十九大再次強調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社會」是中國改革開放「三步走」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階段性目標。
  • 韓正: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
    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安排,明確了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間表、路線圖,確立了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的宏偉目標,進一步展現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明前景。(一)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黨和國家在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安排的關鍵一步。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
  •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法律保障。這一重要思想,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實踐中形成和豐富發展的,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 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 北京:2035年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全會提出,到2035年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會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我們黨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