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為祖國河山立傳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吳為山:為祖國河山立傳

透過藝術家的創造,看到的不只是山水,更是文脈,是綿延的文化源流。

近日,中國美術館推出「典藏活化」系列展——「江山多嬌」。

壯美的祖國山河為藝術家提供了豐饒的創作源泉。寄情自然、暢神山水,歷來是中國傳統藝術的主題,綿延至今可謂名家輩出,流派紛呈,經典輝煌。

1

在中國人眼中,自然山水既是「嚴肅的靈場」,也是「精神的桃花源」(傅抱石語),它喻示了倫理,蘊涵著自由,表達了理想,寄託著鄉愁。

人們往往從精神層面來闡釋其宗教、哲學、社會、政治、文化、藝術意義。經歷代匠師、藝術家的實踐和理論家的歸納、總結,山水畫形成了學理謹嚴、技法全面的體系。

就表現而言,山水畫將人的主觀意念投射到了客觀存在,畫中寄託著高潔的品格和濃鬱的詩情,它既是人格精神的彰顯,也是中華美學精神和民族文化自信的視覺表徵。

近現代以來,隨著自給自足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以及西方藝術思想的滲透,畫家筆下的大千萬象伴隨著筆墨呈現出一股新的氣象。

特別是20世紀以來,不僅水墨山水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油畫、版畫、水彩等描繪自然景象的不同畫種,也在西學東漸的背景下,逐步為中國的畫家所掌握,並在學習、融匯、發展中走向民族化的道路,形成20世紀以來中國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在時代發展中藝術家們的創造,也佐證了在東西方交流中文化的異質同構現象,透過這現象,我們看到了天與人的同化,藝術與自然的對話。

20世紀的山水畫與傳統拉開距離的最重要因素,便在於受中國畫改良論的影響,以寫生入畫,藝術家們在觀察與表現中對應古代畫譜,在山的「勢」和「質」中,在水的「動」和「韻」中研究程式、畫法,於勾、勒、皴、染中尋找合理性與創造性。

2

新中國建立後的前30年,在黨的文藝方針路線指引下,美術創作的觀念形態、服務對象以及表現形式,均要求畫家們以生活為基礎服務於工農兵,在「寫生中」體察自然山水的不同神氣,注重對筆墨成法進一步印證參酌和揣摩總結並加以創新。表現題材主要包括建設場景、革命聖地、領袖詩詞、河山新貌等。

於此,中國山水畫的表現對象有了改變,對山河的理解有了新意,隨之畫法畫風有所突破,表現空間得以拓展,視覺面貌煥然一新。畫家們承傳統之法,秉持世紀初寫實之主張,開啟時代山水畫之新風,用生花妙筆,「為祖國河山立傳」(李可染語)。

油畫、版畫、水彩畫中的山水風景,也是畫家表達思想和情感的重要載體。一方面,西方風景畫的語言形式與中國現實生活中的表現對象實現了形式與內容的呼應,西北的高原窯洞、江南的水鄉拱橋、各地村落民居等極富民族特色的景物,被一一攝入畫中;另一方面,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理念的影響與油畫民族化的探索並行不悖,不僅使現代都市景觀和現代工業文明的建設等題材成為畫家筆下的圖像,也使中國傳統藝術語言得到深度挖掘並與西畫材料有機融合。

由此,油畫、水彩等西方繪畫形式油然生發東方靈性,注入詩意和寫意。風景畫的審美範疇和現實主義的創作疆域得以拓展。當然,也應該看到,這一時期表現祖國山河繪畫作品的主流是政治色彩鮮亮、明麗、濃鬱。它是對自然山水英雄化的表達,它對應著紅光亮、高大全的人物畫創作,使作品瀰漫著革命熱情和理想主義的光環,烙上了極為鮮明的時代印記。

3

「文革」結束後,畫家們開始反思歷史。在對現實的關注與理解方面,更為注重獨立思考和個性化的表達,強調藝術的自律性,以多元的方式和開放的胸襟創作出一批富於個人獨特藝術感受與真摯情感的佳作。

美術界關於形式與內容關係的討論,大大地解放了思想,寫實不再是唯一的表達手段,繪畫所承載的意蘊也遠遠超過了單純的「再現」與「歌頌」,多種現代造型語言的運用,充實與擴展了畫家的表現方法與技法,也促進了思路、思想的開闊。作品的題材、結構、技法、形式、意境,超越了既有的價值取向與審美定勢。

豐富多彩與個性彰顯成為此階段的顯著特徵。畫家以東方文化傳統和藝術精神為根基,吸收自印象派之後的西方現代主義之優長,追求自由表達與自然流露,實現了中西繪畫的精神對語,顫動的點彩,靈動的筆觸,悠遊的線條,映照出時代的審美品格。

可以看到,中國畫家筆下的山水,多了抽象與構成的意味,多了主觀表現的成分,更重視覺圖式的表達。在意境上,從田原牧歌、詩情畫意的古典審美走向了形式明朗、情感熾烈的現代表現。一些傳統畫家,別開生面,其山水畫作雲煙浩渺,屈轉縈繞,群峰躍動,水興波起,萬象隱現,千姿競呈,它們真氣湧動、勁健高華,凝積著民族審美的聰明智識、曠達心懷,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文化的映襯,也是人們精神面貌的寫照。

中國美術館推出的「江山多嬌」主題展覽,既是年初「人民的形象」展覽之延續,也是「典藏活化」系列展的深化。前者是以人民為歌頌對象的藝術表現,後者則是通過對自然描繪而讚美時代。兩個展覽構成姐妹篇,旨在通過館藏精品向社會公眾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關於山水、風景題材美術創作的成果與發展脈絡,引領觀眾感受畫家們如何將個人心象、時代氣象與自然景象化合出動人作品的心路軌跡,從而進一步直觀體會到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宇宙觀。

「筆墨當隨時代」,「搜盡奇峰打草稿」,這些先賢之見具有普遍的哲學意義,它不僅道出了創作路徑和審美追求,更說出了藝術真理。

願廣大觀眾透過藝術家的創造,看到的不只是山水,而是文脈,是綿延的文化源流。

 

相關焦點

  • 為中國精神造像 ——訪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著名雕塑家...
    吳為山簡介吳為山,著名雕塑家。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主席、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兼藝委會主任。使 命為中國精神造像——訪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著名雕塑家吳為山本報記者 李建永「今天,我很高興接受《中國社會報》的採訪。因為《中國社會報》有兩個很好的關鍵詞:一個是中國,一個是社會。
  • 「行走的人——在中國與世界之間的吳為山」展覽開幕
    12日,「行走的人——在中國與世界之間的吳為山」展覽在關山月美術館開幕。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楊樹,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慶生,副市長吳以環出席開幕式。  吳為山現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主席。長期以來,他通過中國藝術作品在國際社會講好中國故事,推動當代中國藝術向世界的傳播,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 吳為山雕塑作品展亮相鳳凰中心
    中國當代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首創中國現代寫意雕塑之風,提出寫意雕塑的理論和「中國雕塑八大風格論」,出版過多部理論著作。吳為山先生一直以挖掘和精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長期致力於中國文化精神在雕塑創作中的融滲和表現。此次藝術大展以「超越時空的對話」為主題,展示了吳為山先生近三十年以來創作的120餘套(件)經典作品。
  • 中國美術館 見證新「石」代
    重磅消息: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禮讚新中國 奮進新時代——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將和「似與不似:對話齊白石」、「紀念吳冠中誕辰一百周年作品展」、「秋史金正喜與清代文人的對話」等展覽一同納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框架。
  • 中國美術館陳鈞德畫展:他用文人性情接續三十年代的油畫傳統
    《山村秋色》, 2012年, 100×120cm,中國美術館館藏由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戲劇學院聯袂主辦,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任總策展人的「陳鈞德繪畫藝術展」,於2017年8月22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 鐵人塑像落戶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中石大校長張來斌(前右)為中國美術館長吳為山頒發證書《鐵人王進喜》塑像由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雕塑創作,「鐵人廣場」也由吳為山題寫。為表達對學校立德樹人和文化建設的支持,吳為山向中國石油大學捐贈了這次雕塑創作的創意設計稿、效果圖、作品泥稿小樣、題詞題字手稿等藝術品和資料;中國美術館還特別向學校捐贈了館藏著名美術作品《石油工人無冬天》的複製品。張來斌為吳為山頒發捐贈證書。
  • 優山美地美術館名流共鑑 探尋中國當代藝術與生活
    12月1日,在優山美地攜手宋濤(Yuan museum)館長共同打造的優山美地A7美術館裡,新華網、證券日報、搜狐焦點以及《素說樓市》、《地產營銷人》、《毅家之言》等業內知名自媒體出品人齊聚一堂,共同品鑑東京畫廊+BTAP等陳列的藝術藏品,論道藝術與生活的交融對話,力圖一窺當代中國文化之全豹。
  • 再為祖國山河立傳——參觀「聚焦脫貧攻堅」傅抱石中國畫作品展有感
    行萬裡路,繪萬卷山河圖卷,親身遊歷,並以寫生為藝術創作的方式在中國已有很長的歷史與傳承了。我們在中國政協文史館所看到的這場展覽,正是全國的美術家熱忱參與到繼六十年前傅抱石引領中國畫家們「為祖國山河立傳」之後,「再為祖國山河立傳」的一場走進和描繪新老區、新生活、新農村、新山水的活動中來,以「師造化」的熱忱與敬畏心,用畫筆記錄下來的今夕祖國之美。
  • 「中國太空瓶」亮相山水美術館
    2016年是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2016至2017年中國載人航天實施空間實驗室任務,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成功,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在太空飛行33天創造了新的歷史記錄,並於2016年11月18返回地球,隨神舟十一號航天員一同返回祖國的還有中國載人航天陶瓷藝術品—— 「中國太空•琺瑯彩鳳舞龍騰天球瓶」。
  • 吳為山:中國人文精神與城市雕塑
    吳為山,具有國際影響的雕塑藝術家。曾榮獲羅浮宮國際美術展金獎、英國皇家「攀格林獎」、首屆中華藝文獎、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獎。20多年來,他一直以挖掘和精研中國傳統文化為人生命題,致力於中國文化精神在中國雕塑創作中的融滲和表現,創作了500餘件歷史人物雕塑,其作品目前遍布2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永久收藏於中國美術館及歐美重要博物館。 城市文化常常聚焦於城市雕塑。 何以使城市雕塑成為美麗中國的文化坐標?成為實現中國夢偉大徵程中的時代紀錄?
  • 如何成為一名博物館/美術館館長
    3.比較看重學歷,更青睞本科或研究生學歷,大型博物館招聘大學畢業生作為實習館長工作場合:博物館,美術館,畫廊,遺址等做博物館館長需要高知識人才,需要他們在自身興趣與專業領域致力研究或教學,內行的知識與自身名譽可以給他們帶來更多機會,如管理更大規模,更有聲望的收藏展品或晉升博物館的高級管理職位。
  • 木心美術館慘遭抄襲?館長陳丹青回應:天下建築一大抄
    汪曾祺紀念館被指和木心美術館太過雷同,網友聲稱有抄襲嫌疑? 木心美術館館長陳丹青回應: 「就是很像吧,我笑出來了。」 「木心生前很欣賞汪曾祺老先生。」
  • 白陽道人大寫意花鳥作品展在個山美術館隆重展出
    2020年9月24日上午10時,由個山美術館主辦,中國美術市場報社、北京火山人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協辦,北京鼎盛千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君子之風——白陽道人大寫意花鳥作品展在個山美術館開幕。
  • 金雞雕塑正式揭幕 可以不停旋轉 象徵中國電影人永不止步
    金雞雕塑正式揭幕 可以不停旋轉 象徵中國電影人永不止步 2019-11-19 19:10:14 來源:廈門網  |  作者:詹文 | 字號:A+ | A- 【金雞雕塑揭幕】今天下午,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金雞雕塑揭幕儀式在海峽大劇院前廣場舉行
  • 對話|日本西洋美術館館長:浮世繪、型紙如何影響了西方藝術
    6月24日,「融合的視界——亞歐經典版畫展」即將在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舉行,此次展覽通過中國明清民間木版畫、日本浮世繪和歐洲銅版、石版畫串起一條中西文化藝術交流之路。在此之前,「融合的視界——亞歐經典版畫展」國際論壇在上海大學舉行,來自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館長馬淵明子女士在接受「澎湃新聞·古代藝術」分享了孕育日本主義(Japonism)的浮世繪版畫、繪本、型紙,以及日本主義對西方現代藝術的影響。